✔ 最佳答案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是民間的一句俗語。有時候,夫妻吵架或鬧矛盾了,妻子就可能哀嘆:都是我命不好,也只能嫁雞隨雞了。”但是這句話是如何產生,又反映了怎樣的一種社會心理呢?
中國古代女子地位遠不如男子,講究三從四德。據《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從四德源自周禮,對後代影響深遠。經儒家倫理闡述後,女子幾乎喪失了社會獨立性。在出嫁前要聽父親的話,出嫁後要按照丈夫的意願做事,就是丈夫死了還要撫育、跟隨自己的兒子。
這些封建禮教嚴重束縛了婦女身心的發展,使婦女喪失了獨立性。面對強大的封建禮教,反抗顯得無濟於事。很多女子在“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下,即便嫁給一個無賴,也只能感嘆命運不好。於是有“嫁乞隨乞,嫁叟隨叟”之說。“乞”是指乞丐,“叟”是指老頭,後來語音轉換,又或女子表達對丈夫的輕蔑,變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後成書面語,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