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2006年0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經過幾天激烈的爭論,終於投票決定:將冥王星歸類為太陽系的“矮行星”,不再將其視為行星。也就是說,太陽系一共只有八顆行星了——冥王星怎麼就被開除了呢?
行星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必須是該區域內最大的天體;必須有足夠大的質量,使自身的形狀達到近似球形;天體內部不能發生核聚變反應。
美國科學家柯伊伯於1951年提出了“柯伊伯帶”假說:太陽系外圍可能有一大群小天體繞太陽運行。1992年,柯伊伯帶的存在從假說變為事實。據猜測,直徑超過100公里的柯伊伯帶天體可能達7萬個,至今已經發現了幾百個。近幾年來人們不斷發現更大的柯伊伯帶天體,其中一個甚至比冥王星還要大。也就是說,冥王星不是該區域內最大的天體。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於一個幸運的巧合而被發現的。直到1978年,冥王星的一顆衛星被發現,其直徑才被最終確認——2270公里。原來,冥王星是個“小個子”,只有月亮質量的1/3。冥王星的軌道偏心率大,軌道傾角大,其公轉軌道與其他八大行星似同心圓的旋轉路徑明顯不同,甚至能深入海王星軌道以內。
不僅如此,它的物質成分類似彗核,既不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四顆“類木行星”,
也不能歸入另外四大行星組成的“類地行星”。因此,冥王星在“行星家族”裡顯得非常“不合群”。
看來,冥王星被開除是有其事實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