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首先說明澱粉的結構:
澱粉是由一個個葡萄糖分子連在一起構成的,有線性的,也有分支,最後就成了一個密密麻麻的聚合物。澱粉中每個葡萄糖單元之間的化學鍵是糖苷鍵,這個鍵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斷開,也就是水解,澱粉斷開(水解)的結果並不是重新回到一個個葡萄糖的樣子,而是並沒有全斷,成了一個個不同長度大小的分子,
人如果要吸收澱粉,必須把他們水解成葡萄糖, 所以煮飯(糊化)的過程,有利於澱粉吸收。然後問題來了,在動物(人)體內,澱粉是怎麼被一個個斷開成為葡萄糖的呢?澱粉酶。廣泛存在,以唾液澱粉酶為例,主要水解α-1,4糖苷鍵。話說人體內沒有水解1,6糖苷鍵的酶,所以無法消化植物裡的纖維素,馬等食草動物就有。酶對於底物(就是澱粉)的構型要求很嚴格,就像是鑰匙和鎖,澱粉(鑰匙)構型有所變化,就無法匹配澱粉酶(鎖)。
澱粉的水解產物有一種糊精,叫做環糊精,是7-8個葡萄糖分子首尾相接。
澱粉遇碘變藍就是因為碘分子插入了澱粉的螺旋裡。
結論: 題主所說的椰子油,含有油性的分子,它,可以插入澱粉的螺旋中,根據插入的東西的不同,澱粉的螺旋結構就會發生變化。變了多了,澱粉酶就無法識別澱粉,從而無法水解成葡萄糖,無法吸收,就直接排除體外了。
理論上有很多脂類都可以有這樣的效果。而且某些食物獨特的風味就是利用了澱粉和油脂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