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是不是應該了解台獨人士的想法,不是每個人都愛錢,天然獨的台灣年輕人,不受威脅,利誘,是不是讓台獨人士回心轉意,要先有談話的空間?
回答 (7)
只有頭殼壞掉的人才不想獨立
以色列新加坡能台灣更有能力
台灣過去幾任領導人,對兩岸問題的做法各有不同,蔣經國時期,鑒於兩岸隔離已近40餘年,雙方在政經體制、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差異頗大。因此,主張先透過民間交流,循序漸進,增加了解,消除敵意,最終希望經由文化交流,而邁向統一。1991年,政府通過的〈國家統一綱領〉,即認為海峽兩岸應在「民主、自由、均富的共識,共同重建一個統一的中國」、「中國的統一,應以發揚中華文化,維護人性尊嚴,保障基本人權,實踐民主法治為宗旨」。基本上,此遠景仍是延續蔣經國時代的大陸政策而定。
但在1995年4月,李登輝提出〈李六條〉時,情況已有改變。李登輝特別強調台灣與大陸的差異性,認為海峽現狀,台灣與中國,是互不隸屬的兩個政治實體,應在「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同時,也主張「以文化作為兩岸交流的基礎」。
至於民進黨於在野時期,也不反對與中國進行文化交流。1987年10月13日,民進黨通過的中國政策時,即主張「兩岸人民與民間團體,可直接平等來往,對等展開文化性、學術性、藝術性、科技性、體育性、經濟性之全面交流與競爭」。以後,民進黨所制定的兩岸文化政策,其基調仍係如此。然1992年10月,民進黨制定中國政策時,情形已稍有變化,該黨主張,雙方的文化交流,宜跳脫意識形態,並促請中國大陸,尊重在不同歷史發展經驗下的台灣。換言之,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已化被動為主動,即主張海峽兩岸人民多從事文化交流,且希望中共當局能多了解台灣,尊重台灣與中國有別的歷史事實。
至於大陸當局,則一貫維持其統戰基調,說些兩岸系出同源,同為炎黃子孫,在相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推動,符合兩岸人民之利益,台灣與中國的文化融合,乃是不可擋之趨勢,對將來統一大業,有著積極的貢獻和影響。1995年農曆春節,江澤民於「江八點」中,特別提到「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胡錦濤上台後,也揭示中共對台政策,必須以文化為主線,擴大雙邊文化交流,爭取台灣人民好感,達到「以民逼官」的目的。
綜上所論可知,兩岸的國、民、共三黨對文化交流,均持全面開放的態度。只不過,各黨對文化交流,皆賦予過多的政治使命與任務。主張統一者,都期待透過文化交流,擴散至經濟整合,最終邁向政治的統一。因此,文化交流本身,成了促進統一的工具手段,而非價值目的。而主張台灣主體意識的台獨人士,對兩岸的文化交流,則採醜化、去中國化的態度,尤其在扁政府執政的晚期,透過歷史教科書不斷的修正,極力凸顯台灣與中國,早已是兩個差別甚大的國家,近百年的台灣,早已開發成有別於中國的台灣意識。所以說,兩岸的文化交流,從關係解凍開始,即貼上濃濃的政治味道。
職是之故,兩岸文化交流甫始,雙方動機即不單純,對中國而言,文化交流不失為一文化統戰的機會;就台灣論,文化交流,也是提供一個宣揚台灣民主價值的管道,有助於「和平演變」中國。所以,就兩岸而言,彼此密切的文化交流,都是一場激烈競爭的無煙硝戰爭。其實,文化交流,應該只是文化交流自身之價值而已,倘若背負著太多政治色彩,不僅傷害了文化的自主性,也不見得會達到所期待的政治目的。即以現今兩岸關係而論,近20年密切頻繁的文化交流,但根據調查指出,海峽兩岸的人民,對彼此的了解,並沒有增加多少,雙方敵意,不降反升。
據調查,台灣民眾認為中國對台灣敵意的看法中,有7成的民眾認為中國對台灣是不友善的。而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接受度,也有高達7成5的民眾無法接受。至於,對統獨議題的看法,贊同台獨的比例,也有愈來愈高之趨勢。由此可知,兩岸文化交流,雖然日趨頻繁,但支持台獨的比例,不降反升,這顯示文化交流,並無法有效消除雙方歧見,甚至是「台灣意識」。是以,文化交流與政府期待,顯然有相當落差。
參考: 陳正茂、林寶琮、林世宗,〈第九章、兩岸關係〉,《新編台灣史》,(台北:新文京開發,2012),頁507-509。
.
自以為台灣是戰力第一, 能打出六日勝利的以色列
就是頭殼壞掉的人
他從不曉得面對的是丗界第三大強國
他從不曉得自己僅是沒能力打戰的一個小省區
.
呵呵,共产党不敢打你们的,他现在在大陆都只能靠高压统治年轻人。你们放心的玩吧!个人内心不想你们独立!一起干掉TG组建个中华的民主国家不更好?
自從滿清割讓了台灣,對於祖國的疏離感,台獨思想是被蔣介石“反攻大陸”逼出來的,武力統一台灣,台灣人面對解放軍的威脅,共產黨的利誘,有些人不接受統戰,中國大陸應該對台灣友善一點,兩岸和平才能共同發展。
本人從事電子商務,網紅經濟,希望企業提供資金,歡迎企業來電,0987-121-915。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32: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627092027AANFf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