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是不是一種美?

2017-06-24 6:34 am

回答 (5)

2017-06-27 8:51 pm
目前發生問題,請再試一次。
2017-06-25 4:52 am
我們未曾經歷過的,並不表示這世上沒有。就是我們無法經歷到的,也不表示它不存在。不同的心靈覺知到不同的事物,差異的眼界浮現差異的意境。

一個人由於沒有經驗,閱歷不深,因此無法肯定某些事物的存在,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可是,如果只因為自己缺乏經驗,閱歷淺薄,就因而否定那些事物的存在.這就失之武斷。最不可取的就是…………
2017-06-24 7:14 am
 少欲知足真快樂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很多快樂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時,別人對我們的稱讚;或是當生活安定,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成人時,也會覺得很滿足、很幸福。無論在家庭、事業或社會環境上,我們都會有許多快樂的想法或感受。生活中這些快樂的感受,的確不容否認,但如果仔細深究,卻不難發現,我們的生命其實是苦樂交錯的,而且苦多樂少。
  
  時常我們所感受到的快樂,其實是忍受痛苦後的結果,而快樂本身, 最後也會變成痛苦的原因。所以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樂」是「苦」的開始,通常也是「苦」的結果。例如辛辛苦苦工作、賺錢,努力了好長一段日子之後,再拿賺到的錢去吃喝玩樂,雖然享受到歡樂,時間卻很短暫。而且如果過度地享樂,就像自己沒有錢而向別人借錢一樣,欠了債就要還債,這就是一種苦。這又像是做了犯法或是對不起別人的事,雖然一時之間可以享受一些便利,覺得很快樂,但是到最後卻要連本帶利償還,這時候就苦不堪言了。
  
  佛法認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苦」的環境,「樂」和「苦」是一體的,人間的歡樂僅是片段、偶爾、短暫地存在,而苦卻如影隨形。所以,當在這個苦的世界之中有一點樂的感受時,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永久的、可靠的。佛法進一步認為,既然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苦的,所以不妨多體認苦、勇於受苦,這樣反而苦的比較少。如果只是享樂、享福,福享盡了之後,受的苦會更多。所以佛教有一種修行方法,就是「觀受是苦」。
  
  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如果想要生活得更自在、安樂,就必須做到兩個基本原則:「少欲」、「知足」。唯有少欲知足,我們才不會如飢似渴地追求各式各樣的欲望,也才不會怨天尤人,埋怨外在的環境總是不如人意。
  
  但是少欲知足的意義,並不是要我們放棄現實的生活。雖然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對他人仍然要努力的付出,奉獻我們所有的智慧和能力。為了對別人付出,就要盡量成長自己,不僅要使身體健康、智慧增長,同時也要增強幫助別人的慈悲心。
  
  一個擁有幫助別人慈悲心的人,就不會太過於重視自我欲望的滿足,才能做到少欲知足,而擁有真正的快樂。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幸福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在追求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漏失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又有多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人窮盡一生的心力追求幸福,換來的卻只是白髮蒼蒼和一聲聲的唏噓,這都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幸福的真諦。
  
  雖然財富、健康、名位、權勢都是一般人所喜愛的,但這些並不等於幸福。幸福的真諦應該是「平安就是福」,能不能夠平安雖然和外在環境有關係,但是決定性的關鍵,還是在於主觀的自我心態—如果自己的心態能平安、知足,就是幸福;如果不知足,要獲得幸福就很難。
  
  真正的知足是「多也知足,少也知足,沒有也知足」,這是平安常樂的基本條件。不過,「多也知足」還容易理解,「少也知足」和「沒有也知足」就很難體會了。一般人大概會覺得納悶:「東西都不夠用了,要怎麼知足呢?更何況當什麼都沒有時,講知足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東西多不一定就能滿足,因為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真正、絕對的多,所有的「多」都是透過相對、比較而來的。而且,即使真的擁有很多,既不可能永恆不變,也不可能永遠維持正面的成長。所以,當「有」的時候就應該知足,至於「少」或「沒有」也是一樣,因為「少」或「沒有」都可能是「有」的開始。
  
  因此,無論將來「有」或「沒有」,都一樣要努力,不要和別人比較、不要和過去比較、也不要和未來比較。只要活著,就要憑自己的心力來做事,如果做錯了事,就要懂得懺悔、反省;如果做得不夠好,就要繼續努力把它做好、力求完美,以求不愧於天、地及自己的良心,這就叫做「知足」。
  
  我常常向弟子們講一個比喻:「不知足的人就像生活在米缸裡的老鼠,不知道自己的身邊都是可以吃的米,卻在米缸裡撒尿、拉屎,把米缸弄髒了,才又跳出去找東西吃。不但身在福中不知福,還糟蹋了自己的福報。」例如,雖然在禪堂裡有很好的環境供大家修行,還有老師指導修行方法,但是很多人仍然想著:「這個方法不好、這個修行場地很差、我的身體很不舒服……」,用這些藉口來拖延自己的修行,不就像是米缸裡的老鼠嗎?
  
  因為缺乏感恩、知足的心,得到利益以後不但不會滿足,而且還會嫌棄別人把不要的東西送給他們,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此外,我們也要常常想到,自己的福報是從過去生中帶來的。所以,這一生要好好的惜福、培福,不要糟蹋了自己的福報。
  
  一個真正知足的人,能夠瞭解「進退自如」的道理。退的時候,他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認為是老天瞎了眼、自己生不逢時;進的時候,他則會心懷感謝地想:「如果不是我過去修來的福報,就是別人對我太好了。因為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我現在才能這麼順利,無論得多、得少我都很感激。」
  
  所以,一個人如果不培福、惜福,卻老是在享福,福報就會愈來愈少,幸福的日子總有結束的一天。一個懂得知足、惜福、培福的人,當遭逢逆境時不會抱怨,在一帆風順時則懂得感謝,無論何時何地都感到心滿意足,才是個真正幸福的人。
2017-06-24 7:11 am
如果知足常樂是一種美?那不知足呢!?醜陋???
這樣的論述是否有違阿德勒的論述?
如果阿德勒所謂的自卑是來自於不知足的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_lO7CYWnA

知足常樂是不是一種美?
因人而異
亦即莊子所云:則必有分矣。


相關

何謂"哲學"?是讓事理呈現的學問?還是天馬行空的流行時尚設計學?
更新: 最大?是因為世界大還是您的個人問題很大?別老天馬行空,回到地球,好好自我管理吧!

所謂的自然哲學,就是試圖以理論性的思考,尋找出科學的根本答案,是一種不依賴宗教的真理探求。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世界是怎麼形成的?」
theonlyfgu • 33 分鐘前


所謂的自然哲學,就是試圖以理論性的思考,尋找出科學的根本答案,是一種不依賴宗教的真理探求。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世界是怎麼形成的?」
theonlyfgu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1002004308AAZrKCD

以上問題從發問到回答完畢 所歷經時間都還沒有超過6分鐘 護一生
足見高手在人間 絕對不是傳說

能否將毛小孩算入高乘載的條件中 有些車輛廣告中就是不乏狗的腳色 那麼一隻狗有無可能忘記自己是狗
生命有否一個值得人生存的意義。對於這問題 你願意的話 你總可以找到一個 但別人(廢物)也總可以找到另一個不值得活的理由。
知識+的問答中 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廣告 甚至更從來沒有鋪天蓋地令人作嘔的假廣告與為廣告而提問的問題 有的只是為擾亂破壞的病態的假廣廣告 再怎麼豐胸、再怎麼瘦身 也還是*** 也還是低等下流畜生!!
《台北的天空》
昔日的灌票廢物今日依舊是廢物的廢物縱使到處貼甚麼貼假廣告及楞严咒依舊是***! 此廢物卑劣的行徑即是複製或仿造竄改一些正式的廣告 再轉貼至不該出現的區域 甚至與該區域之相關問題完全無任何關係的網頁上 藉以破壞原廣告業者的形象 並擾亂知識+的正常問答 是為該廢物的主要目的!!
《九月》
2017-06-24 6:48 am
yes!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18: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623223432AAd70XK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