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人乃由入侵愛琴文明的蠻族所構成的耶,即使他們入主希臘並演化成文明也好,蠻族時期的風俗及特色或多或少仍然會保留下來的耶。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67/4080438.html
在早期希臘文化中找到日神阿波羅(Apollo)和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並認為這兩種神靈崇拜在西方文化中的影響是至深至遠的,具有結構性意義。
大體說來,阿波羅和狄俄尼索斯的宗教崇拜都是父系社會后期、氏族制度解體、文明時代誕生這一歷史過程的產物。相比較而言,狄俄尼索斯可能比阿波羅更早一些,因為它的崇拜儀式中明顯地表現出對於逝去不久的母系社會的追憶與留戀。據考証,參加狄俄尼索斯游行隊伍的人基本上都是女性。她們在特定的時候身披獸皮、頭戴花冠,吵吵嚷嚷、瘋瘋癲癲,完全沉浸在一種感性的肉體的陶醉之中。“希臘人以野外縱酒狂歡的方式來尊奉葡萄酒之神狄俄尼索斯,在此期間,女性崇拜者們通宵達旦地一邊跳舞一邊狂叫。”在這個活動的高潮,不僅會出現狂歡酗酒、裸體游行之類的行為,而且還有生吞活剝鹿、牛等殘忍的舉動。
古希臘是文明的家園,令人心向往之。為什麼偏偏在這塊聖潔的土地上,會出現如此非禮無法的行為呢?為了解開這一謎團,大哲學家羅素曾有過一番推測,他說:正像許多開化得很快的社會一樣,希臘人,至少是一部分希臘人,發展了一種對於原始事物的愛慕。對於他們,理性是可厭的,道德是一種負擔與奴役。這就在思想方面、情感方面與行為方面引向一種反動。有大量的歷史材料証明,在那個進化得很快的男權社會裡,希臘城邦中受壓抑最深的,是那些沒有公民權力、沒有社會地位、沒有財產保障的女性。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據說是來自色雷斯的一種宗教很快在希臘平民中,尤其是婦女中流行了起來,這種宗教就是狄俄尼索斯崇拜。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祭祀活動有點類似於所謂的“宣泄”。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人不斷攝取物質能量,物質能量轉化為生理能量,生理能量轉化為心理能量,心理能量在積攢到一定程度之后便要尋求釋放。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能量得不到釋放,總是受壓抑,就會出問題,比如患精神病之類。一個人如此,一個社會也是如此。然而,從另一個方面看,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裡,這種具有反文明色彩的信仰活動又不可能不引起人們的擔憂。於是,在希臘后期,尤其是進入羅馬時代以后,終於出現了官方對狄俄尼索斯崇拜的禁令。
狄俄尼索斯崇拜雖然被壓制了,但是心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這時就出現了另外一種宗教,即阿波羅崇拜。和放蕩不羈的狄俄尼索斯不同,端庄寧靜的阿波羅渾身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據說,阿波羅有一種特殊的超出我們凡人之上的智慧,他可以預測人們的未來。看過希臘悲劇《俄狄普斯王》的人們都知道,在著名的得爾福神示所裡(Delphicoracle),有權威的男女祭司可以在一種精神迷狂的狀態中獲得阿波羅那神聖的預言。可以說,阿波羅的崇拜方式與狄俄尼索斯完全不同,它用理性的“升華”取代了感性的“宣泄”。
“升華”這個概念也來自精神分析學。在弗洛伊德看來,當人的原始欲望因不被社會接受而得不到直接“宣泄”的時候,就有可能轉化為一種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即將其“升華”掉。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比如在座的男士,如果喜歡上某個女孩,卻又追求不到她,怎麼辦呢?那就像但丁一樣,去寫本小說吧。(笑聲)
如此看來,日神和酒神是從同一現實生活中分離出來的兩種彼此對立的宗教情緒。葉秀山先生認為:“如果說,阿波羅神是光明、智慧、理智的象征,狄俄尼索斯神則代表了玄暗、野性和放縱。”這兩種相反的心理驅動預示著西方人的“民族心理結構”在古希臘出現了分裂:一個極端是理性,一個極端是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