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創造與延續 or 破壞與毀滅?

2017-06-18 10:21 pm

回答 (2)

2017-06-24 1:26 pm
生命的認識

  每一人各自最寶貴他的生命。
  生命最具體,然亦最抽象。因其最具體,故最易認識。亦因其最抽象,故亦最不易認識。
  生命又最多變化,亦於變化中見進步。人類生命,乃生命中之最進步者。然因其最進步,故亦最不易認識。
  生命有大小。如草可說是一小生命,樹可說是一大生命。樹有枝有葉。每一枝葉亦不可不說他是一生命,只是小生命。而樹之本身,則可稱是一大生命。有時當犧牲小生命來完成大生命。如秋冬來臨,樹葉凋零,逢春再發。即是犧牲了葉的小生命來完成樹的大生命。故一樹生命,可達數十年百年以上,而樹葉則年必一凋。有時為求樹之生長,而修剪其枝條。亦是犧牲小生命來完成大生命。為求樹之繁殖,又必開花結果。花謝果落,生命極短,但另一樹之新生命,則由是開始。花果亦可說是小生命,為樹之大生命而始有其意義與價值。
  生命最早何自來,此事尚不為人所知。生命最後於何去,此事亦尚不為人所知。今所可知者,生命乃自生命中來,亦向生命中去。
  何以謂生命從生命中來,如樹上長枝葉,開花結果,父母生育子女等,其事易知。何以謂生命還向生命中去,其事若不易知。如樹葉凋零,為求樹身完長。樹葉失去其小生命,為護養樹身之大生命。故曰生命還向生命中去。人人期求長生不老,但若果如願,將妨礙了此下的幼小新生。故每一人必老必死,乃為着下面的新生代。故知生命之死亡,乃為生命之繼續生長而死亡。換言之,則一切死亡,仍死亡在生命中。
  由身生命轉出心生命,乃是生命上一絕大變化,絕大進步。
  一切禽獸眾生,皆已有心的端倪,亦有心的活動,但不能說其有了心生命。惟到人類,始有心生命。但在原始人時期,其心生命亦未成熟。須待人類文化愈進步,其心生命乃益臻成熟,益臻壯旺。
  最先,是身生命為主,心生命為副。心只聽身的使喚驅遣。但到今天,心生命已轉成為主,身生命轉退為副。換言之,主要的生命在心不在身。在先,飢飽寒暖,是人的生命中最大要事。心的作用,只在謀求身的溫飽上見。但至今,則喜怒哀樂,始是人的生命中之最大要事。人生主要,不僅在求溫飽,更要在求喜樂。而所喜所樂,亦多不在溫飽上。
  喜怒哀樂,是心生命。飢飽寒暖,是身生命。飢飽寒暖,僅在身體感覺上有少許分數相差。喜怒哀樂,則在心情反應上有極相懸殊的實質相異。
  身生命是狹小的,僅限於各自的七尺之驅。心生命是廣大的。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可以心與心相印,心與心相融,共成一家庭的大生命。推而至於親戚朋友鄰里鄉黨社會國家天下,可以融成一人類的大生命。此惟心生命有之,身生命即不可能。
  身生命極短暫,僅限於各自的百年之壽。心生命可悠久,常存天地間,永生不滅。如堯舜的心生命,可謂至今四千年常存。孔子的心生命,可謂至今兩千五百年常存。存在那裡,即存在後世人心裡。古人心後人心,可以相通相印,融合成一心的大生命。
  即如歌唱彈奏,亦皆出自人類心生命之一種表演。聲音飄浮空中,一逝即去,不可復留。然而由心生命所發,則可永存天壤間。一代大音樂家,他的身生命,隨其屍體,長埋地下,腐壞以盡。但他生前一歌一曲,只把來譜下,後來可以依譜再奏。此歌此曲,可以在人間時時復活。古代詩人寫下一首詩,收在詩經三百首裡的,豈不到今已三千年,但依然不斷有人在誦這首詩。孔子說的話,記在論語裡,豈不到今已兩千五百年,但依然不斷有人在說這許多句話。音樂如此,文學義理更如此。這是人類心生命不朽之明證。
  人類的歷史文化,便是由人類心生命所造成。禽獸眾生,僅有身生命,更無心生命,因此不能有歷史文化。原始人乃及現代有些處的野蠻人,沒有進入到心生命階段,亦不能有歷史文化形成。
  人既在歷史文化中生下,亦當在歷史文化中死去。其心生命亦當投入歷史文化之大生命中而獲得其存留。但其間有有名,有無名。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歷史文化中正面有名人物之心生命,乃是在心生命中發展到最高階層而由後人精選出來作為人生最高標榜,最上樣品的。我們該仿照此標榜與樣品來各自製造各自的心生命。
  身生命賦自地天大自然,心生命則全由人類自己創造。故身生命乃在自然物質世界中,而心生命則在文化精神世界中。精神世界固必依存於物質世界,但二者究有別。如音樂歌唱,必依存於喉舌絲竹,喉舌絲竹屬於物質世界,必待人類心生命滲入,其出聲乃成為音樂。風聲水聲,只是物質世界中之自然音,伯牙鼓琴,高山流水,雖說是模倣自然音,而注入了伯牙一己之心生命,乃成為人類文化精神世界中之產物。物質世界之自然音,可以時時消失,時時變。但注入了人類之心生命,則不易消失,不易變。而可以永久常存。
  近代自然科學,亦是人類心生命所貫注,所寄存。但科學知識,只在物質世界中,科學創造,科學應用,亦仍在物質世界中。此等皆可變。可變則有進步。惟科學家之精神,乃是科學家之心生命之在精神世界中。此項生命與精神,則可常存天地間不變。自哥白尼、牛頓以來,天文學力學皆已變,皆有進步。新知識產生,舊知識即消失。但牛頓、哥白尼之心生命,其在精神世界中者,可以至今不變、不消失,乃亦無進步可言。今人敍述哥白尼、牛頓天文學、力學之發現,主要乃在由此而見兩人之心生命之依然存在。至其發現,則至今已盡人皆知,不煩詳述。
  有關人類身生命之享受,皆在物質世界中,亦有變,亦可有進步。目前中國人之身生活,較之兩千五百年前孔子之身生活,不知變了多少,而進步了多少。孔子時代之物質世界,至今全變了,全消失,全不存在了。孔子的身生命,也已同樣消失。但孔子之心生命,則在精神世界中,依然存在,永不消失,並亦不可變,因亦無進步可言。不能謂今天人類的心生命,已較孔子為進步。
  今再以樹為喻。根埋地下,幹枝葉花果伸出空中。沒有根,即無幹枝花果。此如人類沒有了身生命,亦將沒有心生命。但樹生命之主要表現,應在其榦枝葉花果之不斷伸長與發展。樹之根,乃為樹生命之基本,但不能即以此代表樹生命。水與土,營養了樹的根;陽光空氣,則營養了樹的榦枝葉花果。自然科學物質創造亦如地下水土,只營養了人類的身生命。音樂藝術文學哲理宗教信仰文字著述,則如空中之陽光空氣,營養了人類的心生命。兩者各有意義,各有價值,太偏重了一邊都不是。
  但有時,身生命和心生命會發生正面衝突。中國傳統文化,一向能懂得心生命之意義與價值而加以重視。孔孟遺訓,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即是教人要能犧牲身生命來完成護衛其心生命。歷史上此等豪傑聖哲,古今不絕書。即舉臺灣嘉義吳鳳為例。
  吳鳳的身生命,早消失了幾近兩百年。但吳鳳的心生命,却永存不朽,常在精神世界中。只要我們有心想接觸他,立刻便可接觸到。阿里山可以不斷開發,不斷改觀。今天的阿里山,已與兩百年前大不同。但吳鳳的心生命,則依然是那時的,不壞不變,可以赫然如在我目前,肅然如在我心中。每一人只要能投入此生命精神世界中,自會遇見他存在。這並不是一種宗教信仰,也不需任何科學實驗,又不是某種哲學思維與文學描寫,這乃是一件具體事實而表現在各人心中的一項生命精神。只要以心會心,自可知之。
  軍中生活,有時易使心生命活躍過身生命。換言之,軍中生活,都該由心來支配身,不該由身來支配心。又當使千萬個身只在一條心上活動。貴會都是經此訓練的人轉身來服務社會。歷年成績,亦已昭彰在人耳目。我曾親身目覩過貴會許多成績,尤其是花蓮太魯閣到天祥那一段橫貫公路,我幸能在正修工時去參觀過兩次。使我深深體會到人類心生命之偉大與其幽深之表現。不明白其中意義的人,只認為是人身的勞力發生了作用。但當更透進一層來看到人心之艱苦卓絕與其萬眾一心之歷久不懈每進益勵的那一番心生命精神之在其背後作主,乃使天地為之變色,山川為之改觀,風雲氣象,從奇秘中發光明。此多年來,遊人踵至,驚心動魄,莫不嗟嘆欣賞此一段偉大工程。但當更透進一層,體會到那是一番人類心生命之活動與努力。
  然此尚是具體易見之事。更透進一層,便見臺灣開發三、四百年來,到處都可想見我們中國人閩粵同胞心生命所寄託之痕迹。更進一層,便知我中華民族國家歷史文化之所積累完成者,亦莫非由我中華民族四千年來之心生命之所積累而完成。
  心生命必寄存於身生命,身生命必投入於心生命,亦如大生命必寄存於小生命,而小生命亦必投入此大生命。上下古今,千萬億兆人之心,可以會成一大心,而此一大心,仍必寄存表現於每一人之心。中華四千年文化,是中國人一條心的大生命,而至今仍寄存表現在當前吾中國人每一人之心中,只有深淺多少之別而已。若不在此一大心中生活,此人便如沒有其生命,只如禽獸眾生般,有其狹小短暫之身生命而止。
  今天我得機會來此作演講,極盼貴會諸君子益能警惕,策勵此心,各把每人的個別心會通成一羣體之共同心,又能上接古人心,下開後世心,來發榮滋長我中華民族的歷史心與文化心。如此,亦使各人的心生命乃得永存不朽於天地間。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演講辭,原載中華日報副刊六十四年五月九日、十日)
參考: 錢穆,〈生命的認識〉,《靈魂與心》,(台北縣:聯經出版,2000),頁151-157。
2017-06-19 12:02 pm
根據舊約聖經創世記第一至二章的記載:上帝創造天地............在六日之內創造天地和萬物,照自己之像造人:祂說,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像,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再說為男人造配偶耶和華使他沉睡,他就睡了. 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 耶和華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 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按照以上的經文,本人認為生命的本質就是靈氣. Yip


收錄日期: 2021-05-01 14:28: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618142123AAFYvdA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