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古印度,隨著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先後征服犍陀羅,阿拉米字母也被犍陀羅人所吸收,演變出古印度本地的字母系統佉盧文,隨著強盛的孔雀王朝的建立,另一種基於阿拉米字母的古印度本地字母系統婆羅米文被廣泛使用,被用以書寫梵語。和佉盧文一樣,這是一種元音附標文字,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和影響,它成為南亞和東南亞絕大部分字母系統的源頭。
在笈多王朝時期,婆羅米系文字呈南北兩支發展,在北印度的笈多王朝演變為笈多文,8世紀時,笈多文的東部變體演變為城文,其後,在其基礎上誕生了天城文和孟加拉文,天城文是書寫南亞主流語言印地語和梵語的主要文字;對笈多王朝時使用的笈多文的另一種改良產生了悉曇文,被佛教密宗所使用,在吐蕃松贊乾布時期,密宗傳入西藏,藏人引用悉曇文字創制出藏文;中國元朝忽必烈時期,國師八思巴根據當時的吐蕃藏文創制出八思巴文,用以取代標音不夠準確的蒙古文字。
在南印度,婆羅米文的一種變體帕拉瓦文,隨著上座部佛教在東南亞的傳播,在高棉和緬甸分別演化出高棉文和孟文。而隨著高棉吳哥帝國的擴張,高棉文在暹羅和南掌分別演變出泰文和老撾文;在伊洛瓦底江流域,隨著緬族人建立的蒲甘王朝的崛起,他們在孟文的基礎上創造了緬文。另一支傳播到馬來群島的帕拉瓦文分別演變為巴厘文和爪哇文;其他的南部婆羅米文,演變出了達羅毗荼人使用的泰米爾文,泰盧固文,馬拉雅拉姆文等文字,以及斯里蘭卡的僧伽羅文。此外,吐火羅人使用的吐火羅文也是由婆羅米文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