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寺廟拜拜的神像是不是本人因為制造神像的人也沒看過神像本人那拜拜就有問題了?

2017-06-15 6:30 pm

回答 (4)

2017-06-15 7:12 pm
✔ 最佳答案
他們心裡知道世界是有神的,但不知道那位神正是創造天地的神,於是他們模仿以及仿照萬物的樣式做出自己的神。有些神則是因誤解了當權者的意思而做出來的像,例如千手佛,四面佛等,後來被民間拜偶像的風氣所鼓吹成為人拜祭的對象。

其實真正的神根本不住在這些像裡頭,真正的神根本不需要你做廟或建像去供奉它。

詩 135:15 外邦的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
詩 135:16 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
詩 135:17 有耳卻不能聽,口中也沒有氣息。
詩 135:18 造他的要和他一樣,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使徒行傳17:24-25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

箴言9: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2017-06-15 7:51 pm
.
宗教是意識下的產物

不是有形相的

阿拉, 上帝, 耶穌 , 媽祖...所有一切 , 都不是本人

偉大之處 , 在能以你心中想 , 而夢見他


.
2017-06-15 7:33 pm
簡單啊!提升級數.....


《無相念佛》

大菩薩 平實 導師著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01/book1001.htm


《無相念佛》有聲書下載

http://books.enlighten.org.tw/zh-tw/m/131-m01_001

/ /\///

於一切業,智為先導。

於一切業,智為先導。

於一切業,智為先導。


應如是如實認識我見。更是要斷我見。

詳細,請恭閱:

十方論壇 http://a202.idv.tw/discuz/forum.php

十方論壇›廣場›正覺口袋書


19.觀行斷三縛結

 目 錄
一、學佛首要——斷除三縛結
二、我見之意涵
三、如何斷我見
  甲、與五種別境心所法相應之覺知心為意識心
  乙、離念靈知心是意識心
  丙、斷疑見
  丁、斷戒禁取見
四、觀行蘊處界我之生起次第
  甲、五蘊我
  乙、十二處我
  丙、十八界我
五、了知識陰的虛妄性是修行的關鍵
  甲、識陰的定義
  乙、識陰的出生
  丙、識陰的苦
  丁、識陰的苦集
  戊、識陰的苦滅
  己、識陰的苦滅之道
六、總結

一、學佛首要——斷除三縛結

  佛門修行者是否已證初果?
  端以我見及三縛結是否巳斷而判,
  不以耕地時是否能使蟲離四寸為判;
  是故佛弟子是否已證阿羅漢果?
  端以五上分結是否已斷為判!
           ——大菩薩 平實導師——

  當今之世,學佛者首要之務,在於取證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脫,然後則是求證大乘般若實相智慧;若欲取證初果解脫者,則以求斷我見而斷三轉結為急切之務;若斷三轉結者,即使是最鈍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極盡七次人天往返即出離三界生死,是故當以斷除三縛結為首要之務,然後才是求證法界實相的禪宗開悟境界。若欲斷除三縛結者,首結即是我見;我見若斷,「能取與所取真實不壞」的世間見,便可斷除,疑見隨之即斷,對於眾生是否真可實證初果,對於諸方大師是否已斷我見等事,皆能明確判斷而無懷疑;疑見若斷,戒禁取見隨後次斷,令人流轉生死的三種繫縛便告斷除,即成聲聞初果人也。

  若能在證得初果之後,漸次入於大乘究竟了義正法中修集福德者,久後緣熟時亦有悟緣,自可悟入實相而起般若實智;由此可知,斷我見而證初果之後,進則可以求證大乘見道之禪宗明心等法而起實相般若智慧,入菩薩數中,永不退墮於意識我見中;退則可保解脫生死之進程,至遲歷經七次人天往返,必盡苦邊,得出三界生死;故說當今學佛者之首要急務,為斷除三縛結。然而欲斷三縛結者,其首要之務則為斷除我見;已斷我見者,三縛結俱可斷除。

  三縛結者,謂我見之結、疑見之結、戒禁取見之結。此三種邪見之結,能繫轉一切人、天人、天主……等有情,輪轉於三界中而不得出離生死……由是繫縛緣故,說此三結為三種「繫縛」之結。

  三縛結之初結即是我見,我見攝屬五利使中之身見;我見若斷,五利使其餘四使亦必隨之一一滅除;五利使者即是身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然而五利使之根源即是我見,我見若斷,五利使隨之皆斷,成大乘通教中之初果菩薩,即是聲聞教之初果聖者,但通教初果人之心量廣大而無聲聞初果人之自利心態。

二、我見之意涵

二、我見之意涵

  我見者即是誤認意識心為常住不壞法,若將意識覺知心認定為常住不壞法時,即是墮於識陰我之中;以如是見解而堅執覺知心——意識——常住不壞者,如是見解即名我見。

  所謂我見,略述如下:一者,斷續分別我見,即是聲聞法中初果人所斷之我見也謂如凡夫、外道之誤認意識心為常住不斷法者,皆屬我見未斷之人;或謂南傳佛法中錯悟二乘菩提者,同以種種變相境界之意識心作為涅槃心者,即是聲聞法中未斷我見之人;或謂大乘法中同以種種變相境界中之意識心(譬如長久安住於一念不生境界中之雕念靈知、或如前念已過後念未起中間之短暫離念靈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覺知心……等),作為第八識真如、如來藏者,皆是大乘法中未斷我見之人也。

  云何謂此為我見未斷之凡夫?謂佛於四阿含中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意識是意根與法塵為緣方能出生之法,是有生必滅之法,墮於意識境界中者,即同於眾生我;若有差別者,都在意識境界之高下差別而已,都不離意識生滅法境界,故為我見未斷之凡夫。

  如是我見,自古至今,即難斷除;是故古今大法師、大居士,每多誤以為斷除「我所」之貪著,保持覺知心不貪不厭之境界,如是清淨安住即是斷我見煩惱、即是證涅槃境界者……如是邪見比比皆是,皆是錯悟二乘涅槃、自認已斷我見之誤會者;所以者何?謂覺知心本身即是欲斷我見者所應斷之「我」故;覺知心不論處在何種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論處在何等勝妙之無念禪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識故,都仍是常見外道所誤認為常之意識心故,都仍然是識陰所攝之我故;凡此誤會而錯認覺知心意識之種種變相,作為不生滅法者,皆是墮於常見、我見中者,皆是誤以凡夫境界而錯認為已證聲聞初果境界者。

  二者,俱生分別我見亦可由此現觀而斷除之。俱生分別我見者,謂出生時之覺知心即已自動執著覺知心自我,亦自動執著處處作主之意根自我,由是緣故墮於意識俱生斷續我見之中,亦由是故轉墮於意根相續我見之中,此即是我執(意識對「意根相續常住不斷」之我見雖斷,但意根之自我執著心性仍未能斷除,要藉三乘見道後之斷我執觀行,確實修行才能斷除之,故名我執)。

三、如何斷我見

  意識心體者,舉凡現起時,必定會與五塵及法塵相觸,亦必定會與五種了別境界相之心所有法相應;又必定會有人間境界中五位(眠熟位、悶絕位、正死位、滅盡定位、無想定位)暫時斷滅之現象,當知符合如是體性之覺知心,必定即是意識心也。

  欲斷我見者,當先了知我見之意涵;我見者即是誤認意識心為常住不壞法,若將意識覺知心認定為常住不壞法時,即是墮於識陰我之中;以如是見解而堅執覺知心——意識——常住不壞者,如是見解即名我見。所以欲斷我見者,當先了知意識心,莫墮於意識心中而自以為不墮於意識心中,莫將意識心變相境界錯認為第八識如來藏境界,是故應先了知勘驗意識心之方法,方能真斷我見無於。如何勘驗所悟是否為意識心?答:可以增上慧學一切種智中所說較為粗淺之心所法勘驗之,即可正確勘驗。

  先說第一種勘驗法:觀察所悟之心,是否為覺知心?若是覺知心,則非真實心。復觀察所悟之心,是否能領受五塵與法塵?若是能領受痛癢冷暖之心,能領受色、聲、香、味之心。能了知法塵之心,當知即是意識心,不論所住境界相如何勝妙,都仍然是意識境界;綜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際,仍然能領受六塵、仍然能觸知六塵之心,皆仍是意識心。經言「無覺無觀,是名心性」,又言「一切諸法無覺無觀,無覺觀者是名心性」,又言「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又言「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如是所言離見聞覺知之開示,處處經中同此一說,是故所悟之心若是有見聞覺知而能觸知六塵者,當知即非勝義菩提心,當知皆是意識妄心也。此是初勘驗之粗法。

  次說第二種勘驗法:五別境相應之心所法。云何為五種了別境界之心所法?謂欲、勝解、念、定、慧。

  若所悟之心,是於六塵能起欲者,不論所起之欲是善法欲、或是惡法欲,皆是意識覺知心也;譬如住於定境中時,起欲希望常住定中而不受干擾,即是欲心所也;或是起欲更求勝進之定境,亦是欲心所;定中之覺知心必定與欲心所相應,則知此定中之覺知心乃是意識心也,何以故?謂第七識末那識心,不與欲心所相應;第八阿賴耶識真心,亦不與欲心所相應故,則知此一能與欲心所相應之覺知心,必定是意識心也。

  若所悟之心處在一念不生之境界中時,仍然能聞人說法而得勝解;於一念不生之時,聞聽他人命令或示意之際,仍然能起勝解而了知其意者,皆是意識心也。譬如有人正住於一念不生之靜坐境界中,忽聞父母師長呼喚,心中不必別起語言文字,即能了知呼喚自己者是父、是母、是師、是長輩,亦同時能了知呼喚自己之父母師長於呼喚時是惡心呼喚、或是善心呼喚、或是心喜而呼喚、或是心急而呼喚……等,皆不須在覺知心中別起語言文字、或者細心加以分別之後方知。由此可知一念不生時之覺知心即是意識心也,皆與勝解心所法相應故,諸佛菩薩於諸經論中都說意識心能與別境心所法中之勝解心所法相應故。由此證知:一念不生之覺知心乃是意識心。

  若所悟之心,對於曾經親歷之境界,能回憶、能憶念者;或於所念之佛,能生起憶念之念者,皆是意識心。譬如有人修習無相念佛之法成功者,覺知心常處於淨念相繼境界中而不起世俗法上之妄念,卻能繼續憶念所憶所念之佛或大菩薩,則知一念不生之覺知心是與念心所相應者,當知依佛菩薩聖教所說即是意識心也。又如有人修習念佛法門,打佛七之靜坐無聲時,正處於一念不生之定境中,然而卻無妨提起淨念憶佛念佛,保持自己對佛菩薩之憶念,當知能念之覺知心即是意識心;又如有人正在靜坐而處於一念不生之境界中時,忽然憶起往昔多年前所曾熏習之某一法義,心生歡喜;如是一念不生而又能憶念之覺知心,當知即是意識心也!何以故?謂佛菩薩經論中開示,凡能憶念之心即是意識;今觀定中能憶念往昔事之覺知心,正當憶起某事、某法等法,雖然仍無語言文字相,然而已是憶念往昔所經、所聞之事、之法也,故知能念之覺知心不論處於何種境界相中,都仍然是意識心也,常常與念心所相應故。

若所悟之心,能制心一處,或住於一種境界相中而不移動,或住於一種見解而不轉易者,皆是與定心所相應之心,皆是意識。譬如有人習定而有所成,能夠粗住於一念不生而不離五塵之欲界定中,如是制心一處而不移轉、不攀緣者,即是與定心所相應之心;如是與定心所相應之覺知心,當知即是意識心。若有人能安住於無覺有觀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無覺無觀三昧中,譬如安住於二禪等至位中,離五塵而安住於定中、清楚分明而無昏昧;如是離五塵而安住定中之覺知心,當知即是與定心所相應之心,諸佛菩薩於聖教中說,意識心與定心所相應,當知如是與定心所相應之覺知心即是意識心也!

  若所悟之心,是能了別五塵、法塵之覺知心者,即是與慧心所相應之心,即是意識心也。譬如有人正靜坐時,心中一念不生,忽然有人在室外言語,行者雖住一念不生之未到地定境界中,但仍能了知彼言語者為父、為母、為子、為女、為師、為長輩、為朋友,心中雖不起語言文字,而於甫聞之際即已了知,如是了知者即是慧心所也。如是一念不生而始終不起語言文字,即已了知之分別性,即是五種別境界心所法之慧心所,諸佛菩薩聖教中開示:如是與慧心所相應之覺知心即是意識心。真心不與如是慧心所相應故,末那識雖能有少分之慧心所法,但亦無能力了別彼言語者為誰故,亦唯能極少分了別法塵而無力了別對象為誰故;由是故知定中離於語言文字而能了別之覺知心,即是意識心。

  所悟之心若符合五別境心所法中之一種者,當知即是意識心也;不論彼覺知心有妄想雜念、抑或無妄想雜念,不論彼覺知心是一念不生、抑或有語言文字妄想,皆是意識心。由此檢驗而知是意識心者,則知應斷邪見:莫再如常見外道一般、莫再如民間信仰者一般,誤認此覺知心為常住不壞法。苟能實際觀行而非純依思惟,如是實際觀行而確實了知如是覺知心即是意識心者,是名初知意識體性之人也,當知已得煖法、頂法,而仍未斷身見、我見。

  正斷身見、我見之初果人,則是斷除了意識覺知心常住不壞之惡見,即是了知意識心確屬生滅有為之法者,方是斷除意識心常住不壞之我見者,方是證得聲聞初果者,方是大乘通教中之初果菩薩也!是故此時仍非是證果之人!是故了知覺知心即是意識心時,應當再進一步而觀意識覺知心之生滅易斷體性也。

   甲、與五種別境心所法相應之覺知心為意識心

請續恭閱: 19.觀行斷三縛結


http://a202.idv.tw/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100&extra=page%3D2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 正覺同修會2017年4月開課公告 開鑼了! 】】】

[每年四、十月都有新班開課]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http://www.enlighten.org.tw/newsflash/class


共修期間:二年六個月 費用全免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即日起接受報名,欲參加者請向本會函索報名表 (103)台北市承德路3段277號9樓,或下載報名表

正覺各地講堂地址、電話、地圖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參考: 佛教正覺同修會-- 學正法 來正覺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index.html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十方論壇 http://a202.idv.tw/discuz/forum.php 正智書香園地 http://books.enlighten.org.tw/zh-tw/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19: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615103054AAhSa9i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