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習俗是什麼?(很急)?

2017-05-25 6:29 pm

回答 (2)

2017-05-25 10:18 pm
  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它能綿延繁衍,必有一套文化傳統來維繫,來推動。倘使一民族本身無文化,專待學別人,其前途必有限,其希望亦黯淡。我認為中國文化的中心思想與其主要特質之所在,那四個字是「性道合一」,出典在《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兩句。中國人說率性之為道,要把人類天性發展到人人圓滿無缺才是道。因此人的最高、最偉大的理想是能盡性,盡己之性,又貴能盡人之性,中國人認為行為不但向外表現,還存在自己心裡,這就成為此人之品德或稱德性。中國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為中心的,主要在求完成一個一個的人。中國人認為人應該在人群中做一人,人不能憑空做,脫離家庭,仍不能脫離人群。魯賓遜不在社會做人,也得在天地萬物間做人,中國人認清這一事實,認為人一定要跑進人群社會裡去做個人,這就是人生大道。反過來說,人不能單獨做一人,一定要人與人搭擋起來才能做一人,那就必要對其他人有義務和責任,這義務和責任便是道。
  要講人與人相處,便要講人倫,又稱倫理。一個人跑進社會,不能不與社會中其他人發生關係。中國古人把此種關係分作五倫,即是說人在社會上大要有五種配搭,或說五種搭擋。父母、君臣、夫婦、兄弟、朋友稱五倫。任何人一離娘胎,生下地,來到這世界,就得與父母作搭擋。中國人很重報本,亦即是報恩,父母對我有恩,我該報,不僅在父母生前,死後還有祭,這是表示我自己一番情意。人群中有一番情愛,始能相處得好,此一番親愛的心需要培植,最好從家庭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的情意上培植起,子女對父母能孝,才會對其他人有親情愛意。君臣一倫,在民主時代仍然是有的。沒有了皇帝,有大總統,一樣是君臣,除了政治上的君臣關係之外,學校有校長,在學校當老師,當職員,公司裡有總經理,軍隊裡有總司令,工程團體有總工程師,社會上各種行業組織都有上司下屬,亦即是君臣關係。君臣一倫,不是教我們服從,而該是講一個義。中國古人又說:「人倫之道,始乎夫婦。」因有了夫婦,始有父子,人與人有了相親之意,才能講到義。第四倫是講的長幼,長幼該有序,教人守秩序,最好從小孩時在家庭中教起。朋友一倫重在信,我信你,你信我,互信才能互助,相親相愛。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五條人生大道。若使人群相處有親、有義、有別、有序、有信,則人道自然昌明。
  有些感應,不在當時,而在久遠。中國文化之偉大,為其能建立在人類崇高之品德上,如岳飛、文天祥,他們的忠,保存了我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之長久綿延,他們今天仍然活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
參考: 錢穆,《中華文化十二講》,(台北:東大圖書,2012)。
2017-05-25 6:44 pm
請問你是指哪方面?
是節日?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27: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525102916AAixvjw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