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修道人和一般人有什不同? 夢想成為力拔山兮兼不衛生的國師教主?

2017-05-21 9:34 pm

回答 (4)

2017-05-21 9:44 pm
那有山
只有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泥坑
一池不流通的臭水
這需要衛生教主出世
才有得救
無能又無法回答別人的問題
抓狂是唯一的依歸
2017-05-21 9:49 pm
第一節、何謂出家
  
  已經講了八關戒齋,現在要講沙彌十戒了。在八戒一文裡面,曾經屢次說到,八戒是出家沙彌戒的分日受持,但是八戒的受持者,是以在家人為主,所以比沙彌戒少了一條「持銀錢戒」,所以仍是在家戒的一種。真正的出家戒,是從沙彌十戒開始,沙彌不受十戒,仍不算是合格的出家人,所以沙彌十戒,才是出家戒的基礎。出家戒的目的,是在求得解脫生死的涅槃之道,三世諸佛在人間成佛,都是現的出家相,沒有不經出家而能成佛的諸佛,所以沙彌戒又是解脫之道的基礎了。
  
  出家,並不是佛教最先發明的,更不是佛教所專有的,在釋迦世尊尚未降生以前的印度,就有很多種類的外道沙門śramaṇa,沙門是印度對於各類出家人的通稱,意思是息心或淨志。佛教創立之後,為別於外道沙門(如沙門婆羅門),故將佛教的出家人,稱為沙門釋子,意思是釋迦座下的出家弟子。
  
  出家修行的觀念與型態,幾乎是世界各個高級宗教所通有的現象,宗教的最高目的與嚮往,無不是在求取肉慾的解脫與心靈的自在,所以宗教之為宗教,不論其手段或方法如何,它的追求,必然是出世的。正因為要求出世,禁慾主義的出家生活,乃是必然的步驟。因此,除了回教之外,東西方的各種高級宗教,多少都含有出世的色彩或禁慾的思想。
  
  但是,出家的型態,雖為許多的宗教之所共有,由出家而得到真正解脫生死的境界,卻只有佛教。因為,出家的型態雖然相近,出家的內容則完全不同。佛教的宗教生活,是基於人性的逐級昇華,是出於理智的分段抉擇,是從佛陀親證親悟的境界中所漸次流出,既不是極端的禁慾,也不是極端的放縱,乃是本著理性的泉源,順著人性的昂揚而接通貫透出家的生活。所以佛教的出家生活,是基於人倫的關係,而做層次的昇華,由五戒、八戒的在家生活,而至沙彌十戒及比丘戒的出家生活。五戒就是基於人間社會的倫理觀念而來。因此佛教雖願人人都來信佛學佛,但卻絕不勉強人人都來出家而人人都過出家的生活。人們是否適宜在佛教中出家,但看他是否已能接受由倫理觀念所昇華而成的戒律精神而定。這一由倫理觀念昇華而成的出家戒律,便是解脫生死的涅槃之道。這不是突然的超出生死,這是由人間倫理的人性或理性的逐級昇華而完成,所以這不是懸空的,更不是脫節的,而是基於生死之因的在家生活的昇華,最後由於蛻變而達於超脫生死的涅槃境界。這與其他的神教依靠上帝的力量來拯救的形式與觀念,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節、出家的性質與作用
  
  在佛教,出家人分為五種:那就是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這五種,也就是五等或五類,男的受了十戒,稱為沙彌,女的受了十戒,稱為沙彌尼;男的受了出家戒的全部戒,稱為比丘,女的受了出家戒的全部戒,稱為比丘尼。式叉摩尼,是沙彌尼至比丘尼階段中的一個過程,每一個沙彌尼,必須經過兩年式叉摩尼的過程,才能受比丘尼戒而成為比丘尼,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女人在俗時懷了孕來出家,才這樣規定的,因為沙彌尼的時間是不限定的,如果女人出家時已經十八歲,受了沙彌尼十戒,隨即便予受式叉摩尼法,經過兩年,沒有懷孕的現象,習慣於出家的生活,到二十歲,便可受比丘尼戒了。
  
  出家的意義,上面已經談過,至於出家的性質,佛教分為三類:
  
  第一,身心俱出家:身體住於山林寺院,是身出家;心裡不再戀慕世俗的五欲之樂,不計名利的得失,是心出家;身心一致,安心樂道,便是身心俱出家。這是出家的正軌,也是出家的本分。
  
  第二,身出家心不出家:有人雖然剃了頭髮,穿了僧衣,住於寺院,不婚不嫁,或也做到潔身自愛,但他們的內心與外表,不能一致,身心矛盾,外表是出家了,內心卻渴想著五欲,他們是為了生活而出家,乃至是為了社會的聲望與地位而出家,他們對於出家的生活方式,雖然不感興趣,但為生活問題及社會關係的牽制,又不得不勉強下去。這種人是最可憐憫的,他們得不到現實生活的情趣,也得不到佛法給予的利益,他們卻能得到可怕的來世果報,因為他們對於佛教的信仰,是會有問題的,他們的出家生活也不能完整無瑕的。所以這是佛所訶責的一種,卻又是末法時代常見的一種!
  
  第三,心出家身不出家:這是聖位菩薩,他們並不貪戀五欲之樂,為了化度眾生,卻常化現在家人的身分,蓄妻生子,如維摩詰及賢護,就是這樣的。唯其雖然居家而受用妻子,他們的心境卻是不耽不著的,無貪無欲的,清淨明潔的。不過,這絕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做得到的,故也不是出家的通軌,不能成為出家生活的法式。
  
  佛教之有出家的生活方式,也有多層的作用:
  
  第一是為了生脫死的理由而有:這是重於出世精神的嚮往,而有出家生活的要求。
  
  第二是為警世導俗的理由而有:這是針對著那些迷戀於聲色之陣、沈醉於五欲之海的人們,開出清醒解毒的法門。
  
  第三是為佛法住世的理由而有:這是著眼於僧團的建立,以期有規律而永久地展開並繼續弘揚佛法的任務。
  
  但是,既在佛教中出家,絕對的多數,應該並且必然要兼有三種全部的作用:對自己是求解脫生死,對他人是為警世導俗,對佛教則為住持弘揚。三者缺其一,便不能完美。出家而不自求了脫生死,那是不必出家的;出家而不警世導俗,那就有違佛法化世的精神;出家而不住持佛法,那就有負佛法的大恩。
  
第三節、出家的目的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出家與自殺的意義,幾乎是相同的;在事業上、愛情上、金錢上、名位上,受了重大的打擊,遭了不可挽回的失敗,所以心灰意冷,再也沒有勇氣面對現實,再也不想奮門下去之時,第一條路,最簡單,就是以自殺的方法,結束這一無可奈何的生命;第二條路,比較不簡單,但也很容易,就是遁入空門,披剃出家,青磬紅,了此殘生!
  
  這種觀念,絕對不是佛教出家的本來面目,但也無可否認,確有如此的人物,進入佛門出家。這些人物的進入佛門,不會有大的建樹,也不致有大的破壞,然而,社會上形成對於佛門僧侶的若干歧視,則由於他們而來。
  
  事實上,佛陀時代的出家弟子,多數是人間比丘,僅僅少數是靜居山林,專事持戒與修禪的阿蘭若比丘。所謂人間比丘,是以行化人間為要務的出家人,出家人的解脫生死,固然要修禪,修禪固可了生死,但如貪著於世間禪定的定樂,那卻反因了修習禪定而會障礙了脫生死的法門。所以佛教的出家人是以求智以自了為第一目的,以智慧去教化人間,則是第一要務。至於持戒,乃是斷絕生死之因的一種方法,但僅持戒而不厭離生死者,持戒的功德,只能得到人天的果報,而不能了脫生死;如僅自求解脫而不助人解脫者,最多成為羅漢卻不能夠成佛。佛教的修持方法,是以戒定慧的三學並重,持戒及修定的目的是求慧的產生,慧的功用,是在指導自修戒定並且度人解脫,所以三學之中缺一不可,而以慧為中心。這一點將在後面菩薩戒一文中詳細討論。
  
  出家人放下一切,看破一切,不做是非之爭,不介人我長短,所以是難得的。然亦正因如此,便被一般人誤以為這是消極思想的表現。其實,佛教的出家人,自己放下看破,是積極的,教人放下看破,也是積極的。人間的罪惡與禍亂,豈不全由於放不下看不破的人太多而來?我們出家人,一邊教自己並教他人放下看破,同時也教自己並教他人直下承當:名利私欲要放下看破,救人救世要直下承當,這能算是消極嗎?
  
  所以,佛教的出家目的,為了自求解脫是其一,為了助人解脫是其二,並且是以自救救他為手段,同得解脫為目的,手段只是為求達到目的的一種方法而已。
  
  佛教有一句古訓:「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若以我的解釋是這樣的:將相是豪傑的型範,大丈夫是聖賢的型範,豪傑是憑氣勢而成,聖賢則稟氣質而成,聖賢的氣質能涵容豪傑的氣勢,豪傑的氣勢中則未必就有聖賢的氣質。佛教的出家人是以佛的型範自期,佛為解脫眾生的生死之苦與解答眾生的生死之謎而出家修證,佛教的出家人的目的,在原則上,也是與佛一樣。出了俗家,離了妻子,是為走出生死之苦的苦海之家,是為協助他人乃至一切眾生,也能走出生死之苦的苦海之家。所以在佛教中出家,最好是在年輕力壯的時候;若從愛情及事業上失意敗北之後,再來出家,佛教雖不拒絕,但也並不鼓勵,並不會怎樣熱烈地歡迎他們。
2017-05-22 9:23 am
真正修道人和一般人有什不同?
1.都是人。2.磁場稍稍與一般人會有不一樣的地方。
夢想成為力拔山兮兼不衛生的國師教主?
這種絕對不是修道人,只是把他的慾望用大眾所能接受的詞語灌輸在眾人的心裡使之宗教化而已。
2017-05-22 11:50 am
真正是不同。不同凡響咧。

/\//

提醒樓主您,網友您,

智者親近善友、善知識。


善友、善知識,

這些悅意菩薩看起來都很有氣質,以世間法來說,男的俊挺文質彬彬,女的容顏姣好貌美如花;以出世間法來說,則是個個威儀庠序,舉止莊嚴落落大方。可貴的是這些悅意菩薩待人都很親切溫和有禮,經過一段時間又發現:舉凡講堂的所有活動,諸如大悲懺法會、義工講習、假日書市、講堂打掃、往生助念……都可看見這些菩薩們忙碌的穿梭於人群中,神情始終是怡然和悅、氣定神閒,言談之間更是輕柔細語不急不徐,這種積極護持正法的精神,著實令人讚歎!而且這些菩薩們在世間法的工作,有的是教師,有的是醫生,有的是工程師……真是令人羡慕讚歎又隨喜!這麼好的世間果報,想來多生累劫早已廣行六度萬行,勤修菩薩行!

詳細,請恭閱正覺菩薩慈悲開示:

✪生活中的佛法~悅意菩薩

那些個日子,只覺得正法的大殿堂,多了好幾位悅意菩薩,雖然彼此並不認識,卻覺得很親切,彷彿早已見過,同修們碰面時大都靜靜地微笑點頭示意,不攀緣戲論。

這些悅意菩薩看起來都很有氣質,以世間法來說,男的俊挺文質彬彬,女的容顏姣好貌美如花;以出世間法來說,則是個個威儀庠序,舉止莊嚴落落大方。可貴的是這些悅意菩薩待人都很親切溫和有禮,經過一段時間又發現:舉凡講堂的所有活動,諸如大悲懺法會、義工講習、假日書市、講堂打掃、往生助念……都可看見這些菩薩們忙碌的穿梭於人群中,神情始終是怡然和悅、氣定神閒,言談之間更是輕柔細語不急不徐,這種積極護持正法的精神,著實令人讚歎!而且這些菩薩們在世間法的工作,有的是教師,有的是醫生,有的是工程師……真是令人羡慕讚歎又隨喜!這麼好的世間果報,想來多生累劫早已廣行六度萬行,勤修菩薩行!

暗思量,這些新加入的菩薩到底打那兒來的呢?喔!原來他們是現代禪 李 老師門下的高徒,夙 聞李 老師乃以「培養悲智雙運的大修行人、再創契應時代的祖師禪風」為職志,所以嚴格要求學人應「以道為尊,以法為師」。在如此大悲、大願、大行的言行舉止中耳濡目染,怪不得在 李 老師往生之後,他們有著最明智的抉擇:迅速投入「正覺」正法的行列。 李元松 老師真是令人尊敬,培植出這麼一群優秀的悅意菩薩!

大多數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一枝草一點露,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大意是說眾生今生所承受的一切果報都有前因後果,所以有的人甫一出生即是豪門貴族,有的人一生備極辛勞卻賺不到一棟房子;有的人處處受人歡迎,有的人到處碰一鼻子灰;有的人一生清閒自在,有的人勞碌貧庸……人生種種百態不一而足。想起自己今生小病不斷,十足的藥罐子,備受折磨,學佛之後更覺深重慚愧生大怖畏,乃日日發露懺悔。近日因著護持法藏的因緣,剛好看到相關的經文,心中幡然醒悟;真是諸佛菩薩慈悲,讓自己能了知今生是重罪輕報,爾後,更當盡心盡力於護持正法,並努力接引有緣。

今摘錄些許經文,希望能和同修們共同分享佛陀在《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卷1的告誡:
【復次淨意!世間一類男子女人,或時執持杖木瓦石打擲有情,或復自手觸惱於人,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墮在惡趣受地獄苦;地獄報盡縱得為人在在所生多諸疾病。淨意當知!由惱害因,感多病果。】

【復次淨意!世間一類男子女人,不持杖木瓦石打擲有情,不以自手觸惱於人,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得生善趣受天人身;天中報盡來生人間,在在所生少諸疾病。淨意當知!由不惱害因,感少病果。】



【復次淨意!世間一類男子女人,於他人所應尊重者而不尊重,所應恭敬而不恭敬,所應供養而不供養,常起我慢自高其心;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墯在惡趣受地獄苦,地獄報盡縱得為人,在在所生常生下族。淨意當知!由起我慢自高為因,感下族果。】

【復次淨意!世間一類男子女人,於他人所應尊重者即起尊重,所應恭敬即起恭敬,所應供養即當供養,不起我慢自高之心,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得生善趣受天人身;天中報盡來生人間,在在所生常生上族。淨意當知!由不起我慢自高為因,感上族果。】



【復次淨意!世間一類男子女人,其心慳悋,不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住舍、床座乃至不以塗香、末香、施諸沙門婆羅門等,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墮在惡趣受地獄苦;地獄報盡縱得為人,在在所生貧窮闕乏。淨意當知!由慳悋因,感貧窮果。】

【復次淨意!世間一類男子女人,心不慳悋,常以飲食、衣服、卧具、醫藥、住舎、牀座乃至塗香、末香、施諸沙門婆羅門等,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得生善趣受天人身;天中報盡來生人間,在在所生富貴自在。淨意當知!由不慳悋因,感富貴果。】

【復次淨意!世間一類男子女人,心不愛樂正法經典,又復不於沙門婆羅門所請問諸義,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應發起?何者不應發起?何者應行何者不應行?不能如是請問開決,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墮在惡趣受地獄苦;地獄報盡縱得為人,在在所生愚癡無智。淨意當知!由不樂法、不問法因,感愚癡果。】

【復次淨意!世間一切男子女人,心常愛樂正法經典,又復能於沙門婆羅門所請問諸義,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應發起?何者不應發起?何者應行何者不應行?而能如是請問開決,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得生善趣受天人身;天中報盡來生人間,在在所生具大智慧。淨意當知!由愛樂法、請問法因,感智慧果。】


【爾時淨意兜泥耶子,聞是法已,心生歡喜,白佛言:

世尊!譬如世間諸黑闇處不能通達,所行之道,雖有眼目不能觀照,若有智者,持以燈炬,彼所行道,悉能通達,世尊亦復如是,善說正法,破諸無智,而能一一分別諸法,是善是不善,是應發起是不應發起,是所應行是不應行,如是等法,唯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能善宣說,我於今日,快得善利。我今歸佛歸法歸苾芻僧。】


由以上經文所描述,我們更加明白唯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能善宣說正法,一一為眾生分別諸法,為眾生破諸無智,我今歸佛歸法歸苾芻僧,深信於 佛,於 佛有信,方能遠離外道種種不如法的邪歸依;然而不信 佛語的密宗自行施設「四歸依」,多了一項歸依「金剛上師」,自認為金剛上師的證量高於 佛陀之上,密宗完全不懂「金剛」的意義,……這已經不是佛所說的正法的「三歸依」。

凡學佛人務必敬信佛語教誡,一一皆是利益佛弟子的開示,若能依教奉行,今生才能在菩薩道上遠諸黑闇勤行精進,廣增福慧,以利生生世世菩薩道的悅意修行,以做個「我敬人人、人人敬我」的「人敬人愛」的「悅意菩薩」,阿彌陀佛!




✪生活中的佛法~悅意菩薩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 正覺同修會2017年4月開課公告 開鑼了! 】】】

[每年四、十月都有新班開課]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http://www.enlighten.org.tw/newsflash/class


共修期間:二年六個月 費用全免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即日起接受報名,欲參加者請向本會函索報名表 (103)台北市承德路3段277號9樓,或下載報名表

正覺各地講堂地址、電話、地圖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參考: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華嚴聖境故人來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15: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521133409AAZAlLF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