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佛心」 ? 學佛人 , 修道人 有佛心嗎 ?

2017-05-19 9:40 pm

回答 (8)

2017-05-19 10:28 pm
✔ 最佳答案
佛心即名菩提心 又叫覺悟心 能自覺覺他 學佛人第一要務便是發菩提心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其因是所修皆是有漏福德皆非功德 迷惑己心不求出離 最後福盡必墮 何況未發菩提心者 能發菩提心者於解脫道上終不退失
2017-05-20 2:30 am
能發願渡脫一切六道眾生就是佛心 。持五戒十善就是佛心。能明白接受因果了脫生死就是佛心。心中有佛時時唸佛就是佛心。願阿彌陀佛早點來接引 已放下不畏懼死亡尋解脫有覺悟就是佛心。
2017-05-20 12:01 am
佛心=菩提心

佛者覺也。菩提心亦是徹底覺悟之心。

學佛人,修道人,有佛心嗎?

佛性不生不滅,
學佛人若用生滅心,則需無量劫來磨,磨到放下生滅為止,
修道人若用生滅心,則永不見道,
道不用修,無心即是道,言無心者即無妄相心也。

佛心即是牟尼寶珠,眾生皆有,只因迷而不自知,
佛心不可尋,尋則以為有所得,生滅當中才有所得,
放下生滅才如是。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心)
2017-05-19 11:57 pm
整天在FB貼佛經的人專門接韓國女團來強姦
整天用LINE貼佛經的人將自己年邁的母親逼出財產後慢性謀殺她
整天來我知識+問題中貼佛經的人潑我冷水說我說得到做不到
我對整天貼佛經的人沒好印象
真正的好人就會用一般人聽得懂的話言簡意賅地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例如我學佛的老師
而不是貼一堆自己看不懂也懶得看的東西來試圖漂白自己的形象例如我上面說的那三個人
2017-05-19 10:02 pm
有佛心有善心
2017-05-19 9:49 pm
要看你佛心的定義是什麼呀! 我媽媽是學佛的,她很善良呀!! 至少不會殺人放火。 或許有些修道人追求的境界不一樣。
2017-05-19 10:47 pm
一、佛教及其基本教義

(一)、佛教以三寶為中心

  所謂三寶,即是佛、法、僧。佛教即是因「佛」得名,釋迦牟尼佛經過無量世的修持,最後成佛。他將成佛的過程、修行的方法、修行的道理說出來,就是「法」寶。如果沒有佛也就沒有法。可是佛只有一人,無法度脫廣大的眾生。而且佛涅槃後,凡夫不知道佛在那裡,所以要學佛法就得跟「僧」學。僧有聖僧及凡夫僧。初地以上的菩薩及初果以上的出家人為聖僧,一般的出家人為凡夫僧,住持佛法,則以凡夫僧為主。聖僧在凡夫群中出現,也當以凡夫身、凡夫相來接觸凡夫,化導凡夫。所以佛教史上的人物,凡被稱為菩薩、被稱為佛、被稱為聖僧的,都不是他們本人所說,而是他的弟子所說或是後人所說。像印度的馬鳴、龍樹、無著、世親都被後人稱為菩薩,他們沒有自稱聖者、菩薩。中國天臺宗的智者大師,後來有人稱他為東土小釋迦,但他自己說仍是未得六根清淨的凡夫。永明延壽禪師,後來有人稱他為阿彌陀佛再來。故將他的生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當作阿彌陀佛的誕辰。可是永明延壽並未自稱是阿彌陀佛。事實上如果有人自稱聖人,自稱是佛,那就有問題了。

(二)、佛教以四聖諦為基本教理

  所謂四聖諦,一是苦的事實,二是苦的原因,三是滅苦的方法,四是滅苦以後所得的結果。
  人生在世,從生到死,有苦有樂。不過,樂是苦的代價,也是苦的開始,所謂苦盡甘來,所謂良宵苦短,都說明了樂的本身,是用苦換來,樂的情況不能持久,佛法稱為壞苦。其他的生老病死等,叫做苦苦。人生的事實,本身就是苦果。苦的種類很多,苦苦一共有八種: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五蘊熾盛是指身心互相交迫而有生死的連續。
  苦的原因稱為「集」,是因為自己不了解世間一切都是假的而厭苦欣樂,求到了樂,還得求安全,永遠不覺安全,那就貪得而無厭了。迷信有錢能使鬼推磨,那就拚命地賺錢。有錢的不肯用,沒有錢的拚命追。這都是苦的原因。今生為了厭苦而求樂,所以造作殺、盜、邪淫、妄語種種業。造種種業,在因緣會合時便受種種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苦的原因。下面我們要講滅苦的方法。
  滅苦的基本方法是八正道。我們要離苦應修正道,修正道必須具備正知正見:深信世間一切現象均不離因果的定則:思惟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能相信因果就不會貪便宜或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也相信真正的要離苦成佛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能體驗到世間一切現象都是緣起的、無常的,就能勝不驕、敗不餒,成功是大家的幫忙,眾緣所成,而所成就的事,也是常常在變。比如我們現在是煩惱凡夫,將來可能成佛,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啟發一切眾生自己本身的善因緣、善福德而去度眾生。信因果、明因緣,就是正知正見和正思惟。
  有了正知正見之後,要有正確的修行。第一,要有正當的職業,凡是跟殺、盜、淫、妄、酒五事有關的職業,都應該盡量避免。第二,要有正當的生活方式,不沈迷於吃、喝、嫖、賭等靡爛的生活。第三,要有正當的言語行為,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除此之外還得努力持戒,努力修定,努力求智慧。凡是有損於人的事絕對不做;凡是有利於人的事非做不可,算是菩薩戒的精神。持戒清淨,並以禪定的方法,使得身心經常處在平衡的狀態,才能使信心堅固,努力讀誦經典,聽聞佛法,如法修行,便能開發智慧,有了 智慧,方能滅苦。
  滅苦以後所得的結果,以小乘來講是解脫生死,從我們這凡夫世界生死之中出離。大乘的解脫,則是仍在凡夫的世界度眾生而不為凡夫的煩惱所困擾,這叫做大涅槃。

二、佛教的特色

  佛教的特色在於涵容而有層次、正信而不迷信、神聖而非神祕。

(一)、涵容而有層次

  佛教是以「法」為救濟,不是以人或神為救濟。佛法對世間的一切法沒有偏執,所以是無我、慈悲、智慧的。因此世間的一切善法,都是佛法,任何對社會人心和生活有幫助的宗教、哲學、知識、技能,都不排斥。所以佛教是涵容世間所有善法的。
  佛教把善法,分為五個層次:人、天、聲聞、緣覺、菩薩。
  人,是指具足完美的人格。盡人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最基層的條件,若加上修行利他的布施,當然更好。行善的定義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獨善是人的善法,兼善是天的善法。具備人天標準,再加上禪定及智慧等的修行,最後得到解脫而進入涅槃的,是聲聞及緣覺二乘的層次。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二)、正信而不迷信

  「迷信」有四項特徵:盲目崇拜、不合情理、似是而非、邪正不分。
  所謂「盲目崇拜」,就是人云亦云,聽說某人神通很靈,就不經理性的思辨而趨之若鶩。這好像有事時聽說找流氓比警察有效,便找流氓幫忙一樣。流氓可能在一時間比警察管用,為你解決了當前的問題,但是它的後遺症是可想而知的。
  所謂「不合情理」,是指違背因果原則。例如相信「稻無天水不發,人無橫財不富。」而不擇手段,大做投機生意,謀取不合理的利益,大放高利貸等,都是不合情理的。帶來的後果,很可能是身敗名裂,甚至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又如媚鬼賄神求橫財,或用符咒求橫財等,縱然能讓你一時間好像發了財了,可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凡是不合情理的,不論借神的力量也好,鬼的力量也好,人的力量也好,因其不合乎因果的道理,所以是迷信。
  所謂「似是而非」,是指任何宗教都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有的說靠神的力量或加持的力量,只要信他、依他,一定會靈、一定會驗,可以叫你即身成佛,立刻開悟,或是有病祛病,沒病消災。在他們開出的萬靈保單上也有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論,但是對真正的原因則諱而不談。對這樣的宗教,最好謹慎,以免後患。
  所謂「邪正不分」,是指鬼神現象所製造的迷信,是不分邪正的。鬼神往往通過靈媒及乩壇等的工具,以勸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善良姿態,誘人去信從,當你進了他們的門之後,則是順之者昌,逆之者死,威脅利誘,使你恐懼,也使你馴服,若要脫離則可能會發生身心的障礙及家庭和事業上的困擾了。他們的是非標準與常人不同,他們的因果觀念也曖昧不清。
  佛教的「正信」,就是以佛、法、僧三寶為信仰的對象。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體,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陀留給我們的恩德。
  信佛陀的教法,使我們依教奉行而達到自利利他的目的。釋迦牟尼佛臨要涅槃之時,有弟子問他:「您老人家入滅後,我們怎麼辦呢?」佛說:「你們應以法為師,以戒為師。」就是依賴佛所說的正法,建立信心,如法修行,就能得解脫,證菩提。
  信教團的比丘、比丘尼僧,由僧代代相傳,傳法受戒,以僧代表三寶,住持佛法。以僧寶為正信的對象,並不等於把出家人神格化,而是出家人以法為師,依戒而住,以定、慧自修,並教他修,即使他們還沒有成佛,也沒有開悟,出家人的形象,已為佛教作了清淨離欲的表徵。
  正信是信佛、法、僧三寶,缺一不可。如果只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這等於是信鬼神一樣;如果只信法而不信佛、不信僧,這等於是書呆子一樣;如果只信僧而不信佛、不信法,這等於是拜了個乾爹娘一樣。一定要佛、法、僧三寶具足,才算是正信的佛教。

(三)、神聖而非神秘

  「神秘」是高不可攀但又可以感覺到他的威力;處處可以控制你但又不知他從何來;隨時可給你照顧但又不知是何理由;隨時可給你懲罰而又處處尋他不著;往往表現出超乎常情的能力,卻又未必真的對你有用。這些現象,有的是由人操縱的幻術,有的是出於自我的心理反常,有些是真的由神鬼的靈力所產生。
  佛、法、僧三寶是神聖的。佛是偉大人格慈悲與智慧的究竟圓滿者;法是除煩惱證菩提的道理和方法;僧是上求無上正覺,下化無邊眾生的修行者。此三者均非一般世間的宗教所及,所以是不可思議的神聖,而非鬼神技倆的神秘。佛教徒要發無上的大菩提心,學佛、修法、行菩薩道,以佛法幫助眾生,使眾生已生之惡速斷、未生之惡不生,此即令眾生早日得離苦。還要使眾生已生之善增長、未生之善速生,此即令眾生早日得安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令眾生得安樂,便是無我的大菩提心。不必用大菩薩及活佛的形象來勸導人,而是顯現眾生相來勸化眾生於不著痕跡之中。所以是神聖而非神秘。

三、基礎的修行方法

  佛教的化世功能,就是以佛法來淨化人間,提昇人品,使得眾生,既得現世利益,也得後世安樂。如何達成其目的呢?便是依照佛陀所說的教法去實踐、去修行。
  基礎的修行方法,不出福業、定業、慧業。福業是指布施與持戒,定業是指禪定,慧業是指智慧。以修 「布施」、「持戒」的功德,可得人天福報,也可進而成就佛果,唯有佛陀堪稱福智圓滿的人。以修「禪定」的功德,可得現實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平衡,也可進而於身後直升禪天、梵天、更可成就佛果,唯有佛陀的定境最高,故有「如來常在定,無有不定時」的功力。有了深定、大定,才能有大慈悲與大智慧。以修「智慧」的功德,可於現世少欲知足、少煩惱,進而能得離苦、斷苦得解脫,最後可以大智深慧度無量眾生。

(一)、如何修布施?

  人類為了生活的保障及生命的安全,必須養成隨時儲蓄的觀念和習慣,儲蓄的方式可有兩種,一是有限的,一是無限的。有限的是以財產存於銀行,無限的是以財產存於社會。前者是為保障個人及家庭的安全,後者是為保障整體社會的安全。個人不離全體,所以兩者的儲蓄,都有利於個人。
  儲蓄的時間也有兩種:一是現世的儲蓄,二是永恆的儲蓄。現世是於即身的自我獲得回饋,永恆則是於無限的未來享用不盡。一般的銀行存款及現實的社會福利,都能立竿見影,所以是為現世利益而儲蓄。佛教的弘化事業,護持三寶,以佛法救濟人心乃是無盡藏的儲蓄,因為一個人向十個人弘傳佛法,不僅十人獲益,以十人若各傳十人即成百人,以百人向橫面是對當今社會、當今世界傳播佛法,向後世是對無盡的未來社會傳播佛法。只要是佛法所到之處,只要有佛法傳流之時,你的功德就跟著傳遍,跟著傳流,那豈不是永恆而普遍的儲蓄嗎?
  因此,我們應當努力儲蓄,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滴水穿石的方式,積少成多,日復一日,以我們有限的物力、智力、體力、心力不斷地修行布施功德。為目前固然要布施,為永恆更加要布施。唯有布施功德最容易做,隨力隨心。布施貧病是大功德;擁護佛法,培養弘法的人才,功德更大。

(二)、如何修持戒?

  持戒的目的是在改過遷善。改過為不造一切惡業,可得離苦的果報;遷善為努力一切善業,可得幸福的果報。如果只求離苦得樂而不從身心行為方面切實改過遷善,便與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違。
  佛法教人持戒的內容,有兩種層次:一是自利自保的五戒,二是利樂眾生的四種精進。
  前者的五戒是指:
  1.不殺生,主要是不殺人。
  2.不偷盜,主要是不取非分之物,不收不義之財。
  3.不邪淫,主要是不違社會秩序,不悖人間倫理,不妨害家庭,不損傷健康。
  4.不妄語,主要是不以語言使得他人受到損害。
  5.不飲酒,應包括麻藥在內,主要是不以飲用酒精及麻藥,失去自制能力而去做出殺、盜、淫、妄的犯罪行為。
  後者的四種精進,又稱為四正勤。那就是勸導他人除一切惡、修一切善,也正是七佛通誡偈的頭兩句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已作之惡令中止,未作之惡令不作;已行之善令增長,未行之善令修行。努力不懈,修行這四句話,叫做四種精進。前兩句是為眾生拔苦,後兩句是給眾生帶來幸福。拔苦與樂,正是大悲心的菩薩行。如何能夠勸導世人,同來修行這四句話,那就先要以現世的利益、現前的好處來使他們感動,進而接受你、相信你。所以通常要以布施作為入手的方便。

(三)、如何修禪定?

  禪定的意思是心無二念,開始練習時必有方法,方法的作用是使得我們的心念由散亂狀態而至集中狀態,再由集中狀態而至統一狀態。到了統一的狀態,便稱為定,但是統一狀態也有不同的層次:由身心的統一,至內心與外境的統一,再進一步,便是前念與後念的統一。要想達到前念與後念的統一,必須經過前念與後念的連續如項鍊,一念扣一念,念念同一念一樣的念頭,然後才能把前後念的間隔消化,僅剩下一念的存在,此時即是止於一念,名之為定。到了連此一念也不存之時,便是即定即慧。
  初修禪定之時,可有許多方法,舉凡禮拜、誦經、念佛、持咒、梵唄、經行等,都為達到安心、靜心和淨心的目的,主要由於修行而使身心平衡,都是定的功效。如果沒有高明專長的老師,以上所舉各項,都是佛經中處處可以見到的修定方法,安全可靠而不會產生副作用及後遺症。不過這些均屬於散心修定。
  如果遇到對禪定已有經驗,並對佛法有正知正見的老師,就向他們學習專心修定的方法。那是指的禪觀法,或被稱為止觀方法,禪宗則稱為參禪的方法。
  禪觀的方法,一定不離三個原則,那就是:調身的姿勢,調息的呼吸,調心的專注。以放鬆身體的肌肉,也放鬆頭腦的神經為基本的要求。正確的姿勢,包括行、坐、立、臥四種,以輕鬆端正為原則。正確的呼吸,以自然的速度為原則。正確的專注,則以只顧方法不問得失為原則。如果企圖心強,急功好利的心旺盛,便會為你帶來魔境的困擾。必須要有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的心理準備,才會安全。所謂斬佛斬魔的意思是說,不論可喜或是可怖的任何景象及感受出現,都把它當作幻景及幻覺處理。否則若遇惡境易生退心,甚至毀謗三寶,指為修行不得好報。若遇善境易生慢心,甚至宣稱得大神通,證了聖果成了佛,那就太可憐了!

(四)、禮拜與讀誦

  禮拜的方法,與合掌的方法相連。其動作最好請那一位法師或居士,給你當面示範。
  至於禮拜什麼?為何禮拜?初入佛門是有求禮拜及有相禮拜。求平安、求智慧、求幸福,是正常的心態。所謂有相,是指有對象、有目的。面對佛菩薩聖像,或對特定的佛經,每天定時定數禮拜,為己為他,消業障、除煩惱。學佛既久,便知無求無相才是修行的究竟目標,所以每天照樣面對佛菩薩的聖像禮拜,只是一種恆課。
  讀誦的佛經,但視為了什麼目的,再看能有多少時間。通常佛教徒們讀誦的經典,不出《心經》、〈普門品〉、《阿彌陀經》、《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一部分有較多時間的人,可以讀誦《法華經》、《華嚴經》。誦經的方式,如係一人,可用木魚,也可不用木魚,兩人以上同誦,則須用木魚。最好確定一部經,發願在一定的期限內誦完多少遍,不要今天誦此經,明天又換另一經。誦經不為求解,只求字音不錯,不用知道經義為何。
  至於看經是為知解經義,包括上舉讀誦的諸經,另外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楞嚴經》、《圓覺經》、《勝鬘經》、《維摩經》、《楞伽經》,《解深密經》、《涅槃經》、《大般若經》等。不過我自己是從四種《阿含經》下手的,其先後次第是《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要看論典則有《大乘起信論》、《寶性論》、《俱舍論》、《瑜伽師地論》、《中論》、《大智度論》、《六祖壇經》等。看完這些經論時,你已是一位佛學的通家了。

(五)、如何念佛?如何持咒?

  念佛與持咒,本來源於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淨土教及密教獨立成派之後,便與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 站在整體佛法的立場來說,仍是彼此呼應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蓋念一切佛與一切菩薩的聖號在內,未必單指念的阿彌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單念阿彌陀佛,稱為彌陀七;單念藥師佛,稱為藥師七;此外尚有彌勒七、地藏七、觀音七、文殊七、普賢七等。
  如何念佛?有兩大類:一是散心念,二是專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時間的任何場合,以出聲念或心中默念,甚至一邊跟人談話一邊照常念佛。至於後者是剋期取證的念佛法,在特定的專修期間所修的方法,通常用連續念、高聲念,自聽其聲念,印光大師則勸人用數數念,數數與計數不同,計數是用念珠計算,數數是每念一句佛號默數一個數目,念至十句,數到第十,再從第一數起,如是周而復始,便會達到專注的效果。念佛念至「一心不亂」的狀況,必定是專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
  至於持咒,許多人以為凡是持咒即是修的密法,其實不然,正規的密法,必由上師的師師相傳,必有儀軌修法。一般的持咒,則與持名念佛類似,故在顯教各派,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國禪宗,也用許多明咒。持咒之法,是口誦、耳聽、心惟,身口意三業相應,持咒才真得力,那也是定的一種。若以散心持咒,當然也有功德及感應。持何咒文?則端視各人的心向習慣及因緣而定。通常的人多持〈大悲咒〉、〈觀音咒〉、〈準提咒〉、〈吉祥咒〉、〈藥師咒〉、〈地藏咒〉、〈往生咒〉、〈楞嚴咒〉等。可以用數珠計數念,也可以計時念。

(六)、如何修智慧?

  依據大小乘經論所介紹的智與慧,有所不同。「智」有世間智與出世間智,世間的知識以及世間的聰明才智,都以「我」為中心,不論是個體的小我或全體的大我,都未脫離我執煩惱,所以名為世間有漏智。唯有超越了自我中心的一切心理或精神的運作稱為出世間的無漏智。開悟即是無漏智的功能顯現,開悟時對自己斷煩惱、除執著,開悟後對眾生施法雨,濟苦難。自度度人而又自知自覺,無我亦無眾生。
  至於「慧」共有三等,稱為聞、思、修的三慧:
  1.聞慧是依聽聞佛法,閱讀佛教經論,理解佛法所說的道理和修行的原則。
  2.思慧是依所聞的慧解,如法修行,一邊仍依經教,一邊已從修行過程獲得體驗。
  3.修慧是從思慧更進一步,不依經教,大用現前,然其終亦不會與經教相違。

(七)、誰有正知正見?

  初學佛法的人,應當多聽具有正知正見的法師和居士說法,多讀本文所舉的佛教經論,多閱正統佛教的現代著作,同時加上因解起修,便是入佛門,開啟智慧的最佳途徑。
  至於誰是具有正知正見的法師和居士,當以人的立場及理性的角度來判斷,如果老是說神話、說鬼話的人,常常表演神通、蠱弄神秘的人,自稱是聖、是佛、是神、是菩薩的人,運用扶乩引鬼、啟靈降神等靈媒型態的人,縱然也用佛經、佛語,實則都是附佛法外道。
  至於現代正統佛教的著作,最好是已經被收集於叢書、套書如《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等的作品,那是經過專家過濾好的,可以信賴。
  佛教徒的學佛目的,是在以智慧及慈悲來自利利他,而不是以怪力亂神及稱聖稱佛來迷惑眾生。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緣觀念及因果觀念的,必然是合情合理的。慈悲的表現,不在於討好慇懃,乃在於感謝恩人,原諒仇人,幫助苦人,救濟窮人,調伏狂人,啟導愚人,感化惡人,鼓勵善人,警策懶人,醒覺迷人。那便是以全心關懷一切眾生的菩薩精神。

  (一九九○年十月二十七日講於美國加州南灣華僑文化中心)
2017-05-21 10:04 am
唯證乃知!

唯證乃知!

唯證乃知!

《妙法蓮華經、佛藏經》

此經-第八識-如來藏心-阿賴耶識是也。




真正是要實證。

唯證乃知!

《妙法蓮華經、佛藏經》

此經-第八識-如來藏心-阿賴耶識是也。



如是、應如是發大心實證

《妙法蓮華經、佛藏經》

此經-第八識-如來藏心-阿賴耶識是也。


所以這時。請樓主、網友應如是菩薩聞思修所證所見:那笑,讓我看見一位老師為學生能過生死大河而欣喜。講堂每位親教師,為了眾人的生死,無盡的付出,都不受供養;這恩德,如何回報?


還請恭閱

十方論壇 http://a202.idv.tw/discuz/forum.php

《我的菩提路 》 24位菩薩故事
一位菩薩如是報告
《我的菩提路》 (連載二十) (第36期目次2)
── 張正萍菩薩見道報告

一心頂禮本師 釋迦牟尼佛

一心 頂禮主 三和尚 平實菩薩

一心 頂禮親教師 陸 老師

一心頂 禮監香 孫 老師

一心頂 禮監香 游 老師

回想十五年來學佛之路,深感因緣真的不可思議。

從小因家庭經濟條件不佳,父母皆須為生活奮鬥,所以將子女交由南部的外祖父母照顧,在物質匱乏的童年裡,得到第一本課外讀物,是學校獎勵的《釋迦牟尼佛傳》,讀時倍覺親切;青少年時期,強說愁的年齡,再加上父親往生,讓我開始找尋「生命的真諦」為何?有模有樣地看起基督教的聖經及哲學類的書籍;直至二十二歲初入文教業,辦公室同事大多是一貫道的道親,在大家熱心傳教下,還是無動於衷;倒是跟著上素食館一事,頗能接受;在如此的因緣下,從素食館的結緣書中,開始了學佛這條漫長的路。

囫圇吞棗地看了一年的書,升起了皈依三寶的念頭。一向「龜毛〔編案:台灣俚語,意為不容易隨順他人的想法,心中總是有自己的想法而喜歡挑毛病〕」的我,做任何事之前都非先弄清楚不可,所以找到了聖嚴法師的書,知道皈依的意義,卻一直沒有因緣完成皈依的心願;直至二十五歲時在姑母的因緣下,才於浴佛節當天至東方寺求皈依,但因臨時起意,法師太忙了,另約時間再上山;與師父約定日期的前三日,夢見一位從未謀面的法師坐在路邊等我,要我到他那裡皈依(夢中清楚知道他是惟覺法師,現實生活中不知此人),醒來想了兩天:自己到底是不是另有因緣?要不要去找這位法師?後來想到:聽說很多人開始學佛時會有一些魔障,便放下掛礙,歡喜上山皈依了。

皈依後,想著接下來怎麼修行呢?就上山請教師父,師父給了一本紀錄本,只交代每日誦《阿彌陀經》、《往生咒》及彌陀聖號。功課做了一個多月,不老實的我,不知每天做功課的意義為何?就自動停止功課了;只有平日持名唸佛,斷斷續續地倒也唸得歡喜。為了繼續找尋生命的真諦這條漫漫長路,我流浪到了慈濟。曾經視花蓮那樸實的精舍為心靈的故鄉,但也沒人能告訴我「生命的真諦」是什麼。於是我又開始流浪了。(行筆至此,潸然淚下。佛教界有多少這樣流浪的遊子找不到歸鄉的路啊!)

接下來我到了法鼓山,智慧的花「好像」在我眼前開展了,覺得到此總算有個安歇處了。直至二十八歲,我面對負債、離婚、獨立撫養孩子的困境,惡因緣常讓自己在這條路上有心無力;聽到友人將在農禪寺受菩薩戒時,心生讚歎,但自己是不敢受的(當時對戒的內容也不懂,現在平實導師開講《優婆塞戒經》,才對菩薩戒有較深刻的了知),離開友人家後,在回家途中,心念一轉,覺得自己該去報名,現實生活中惡因緣纏繞,什麼時候犯了不該做的事?下輩子能不能再得人身?還有因緣學佛嗎?聽說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的,能受戒,未來世學佛的緣可能不會斷。在這種想法下報了名。接下去一個半月的時間,業障現前,我天天出事,忙得昏頭轉向,在受戒報到時間前一個半小時,才確認自己能前往報到;現在想來,真的很慚愧;我不是為了學做菩薩而受戒,不是為了自利利他而受戒,而是怕自己未來世學佛的因緣斷了而受戒,出發點實在是自私啊!

之後,因調職至桃園,與法鼓山的因緣便淡了;同事中有人學密,跟著去了二次,那感覺不止是怪怪的,簡直可用「弔詭」二字形容,所以跟密宗沒正式接觸就說拜拜了!(還好沒繼續下去,真是佛菩薩保佑。)

接下來的幾年,在賺錢這件事用功,生活好轉了,心也浪蕩了;還好,慈悲的佛菩薩,為我這個離鄉的浪子安排了回家的因緣。佛菩薩為我安排了一位好同修,二○○一年四月,在同修好友曾師兄破參的因緣下,我們走進了正覺(早在一九九三年,我就曾看過《無相念佛》一書,當時迷於表相,因平實導師現在家相,與大菩薩就這樣擦身而過)。

我的同修先報名禪淨雙修班,力邀我一起報名。我則是:課你去上就可以了,我自己跑去看MTV(也不知當時是什麼心態)。後來先跟著去聽平實導師講《大乘起信論》,兩個小時下來,真是不得了,套句兒子常說的話:「超震撼!」怎麼有人能夠理路如此清楚地開演經論?以前常常覺得師父們開示得很清楚,根器不好的我則是聽得很模糊;今日看來,可能師父們(自己也不懂所以)也是說得很模糊哦!可是美中不足的是當天平實導師剛好也評論了聖嚴法師,情執重的我,當場覺得好像「有人說自己親爹不是」一樣,不能接受,心想:「法說得好,說自己的就好了,何必說別人?」還好理性的個性讓我當時做了一個決定:覺得平實導師說得實在太好了,還是多聽幾次再說吧!

到了星期六,便願意與同修一起去上課;到了講堂上課前,接了一通電話,讓我足足在門口講了二小時電話,沒進去上課(真不知是什麼遮障)。接下來幾週,心裡著實歡喜,但評論聖嚴法師的心結還在,所以每次上課都坐在電腦室門口,後來我戲稱那是準備隨時可以離開的位置。有一次早到了,陸老師請我往前面的座位坐,我竟回答他:「我是來旁聽的」,就算會打死我,也不肯換位置(真是頑強)。接著半年,每週上課都法喜充滿,也出現一些感應,色身開始會氣動(我從未學過氣功);睡夢中出現過去世片斷的記憶,拜佛拜到入定,看《悟前與悟後》看了三十八頁,開始起疑情(當時不知那種狀態是疑情)。看蕭老師的書時,攝受力很強,「很有感覺」,可是又說不上來,常看到天快亮時方肯放下書睡覺;種種狀況,還好有陸老師不厭其煩地的解說引導(因為我真的很煩,可能是班上小參次數最多的人之一)。

課上了半年,好像前面十幾年學的東西,在平實導師及親教師幫我們建立的知見裡,慢慢地串聯起來了,對佛法的整體開始有了初步的完整架構,真正開始窺見佛法殿堂的樣貌。唉!這次真的回到家了,不用再四處遊蕩沈淪。但是,在這時也出現「卡住了」的感覺,卡在哪裡也說不上來,老師一直強調真修實證,自己要有自己的體驗、別淪於做學問了!抓著「體驗」二字,怎麼體驗呢?我開始思惟:佛法就在我們身中,我們身體就是五蘊、十八界,平實導師書上說「界」是界限、功能差別;十八界是哪十八個?十八個不同的功能差別?……思惟到最後,完蛋了!原來十幾年來認為最基礎的東西,自己從沒真的懂過!這一驚,非同小可,從此開始食不知味、睡不成眠、暗無天日的日子,日常生活上瑣碎的事,一件件拿來體驗,老是分不開十八界不同的界限(親教師說:「體驗不是意識思惟哦!」)心情像這混在一起的十八界一樣,攪和在一起。現實生活裡,人生變成黑白的,有樂趣的事變無趣了,家人變不重要了,倒完垃圾回來,家裡怎麼還有一大包;一路下來,真的苦了同修。我們當時剛剛創業,事業剛開始,我無心工作,經濟的壓力全落在他身上,我表相上什麼事都不想做,其實心裡忙得不得了,時時刻刻掛著這分不清楚的五蘊十八界。慢慢地,從粗至細,做事時認真做,認真感覺,真的在行住坐臥中可以現觀出界限及法昇起的次第;雖然還很粗糙,總算有一點摸到路了;對平實導師傳的法,越來越有信心;佛法跟自己的生活越來越近,課程也上到五陰、十八界了,陸老師特別重視觀行,常提醒我們要自我檢查:「佛法跟生活有沒有連結?學佛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改善?世俗煩惱有沒有淡些?學佛可別學到落於做學問了。」句句叮嚀、聲聲教誨,老婆到不能再老婆了,如慈父擔心子女走錯了路,蹉跎了光陰。這時課堂上的知見與自己觀行的體驗慢慢能連結。唉!這個自認為學佛最基礎的部分,可真的一點都不簡單啊!沒有善知識攝受教導,這輩子大概永遠無法走到這一階段,更別談「明心」了。

觀行的經驗,對身心產生非常大的功德受用。一界一界越觀越細,頑強的末那識慢慢的相信這一切真的是虛妄的,色身連很細微的部分也可以放鬆,看到末那不再那麼執著色身,雖然我只在每週上課時才拜佛(我這頑劣的學生,讓親教師擔很多心,破參後還勞老師特別叮嚀:見性這關不能不拜佛啊!)但拜佛的狀況也因此進步不少。接下來,便常可現觀末那的起心動念、貪著執取,意識常會覺得末那很好笑,卻也常覺無可奈何,自己真的很愚痴,假的!也那麼愛,還愛得不得了。唉!

心性細微地開始轉變,朋友們常覺得我是一個很好的人,與人應對時,常常好像有另一個我在旁邊觀看,看見深層的自己有著很多以前都沒查覺的問題與習氣。有一段日子,常跟自己的內心打架,心理產生很大的落差,驚嚇於自己的起心動念怎麼老是有所求?「扮好人」的背後隱藏著自利的目的。很多習氣是如此頑強,卻老是隱藏著;將自己一層層剝開,實在是很「假仙〔編案:閩南語。意謂裝模作樣〕」的人;這段日子很討厭自己,後來慢慢轉換,不跟末那來硬的了,換個方式用商量的,跟末那慢慢打商量,很明顯有效,性障就一分一分慢慢除;開始嚐到解脫的功德受用,心行起伏變小了,淡了,生活清清淡淡地,真好,自在二字有很深刻的體會。上課時聽到親教師說:「跟末那識要半推半就,慢慢來。」讓我會心大笑。來到了正覺,不會空手而回;就算沒破參,如此的解脫受用,這輩子也值回票價了。

除了觀行,心裡還常常帶著淡淡的「疑」,尋尋覓覓。心想:十八界可以分清楚了(雖然不是很深細),哪天讓我碰上那個不是這十八個之中的,大概就是了。有時連睡夢中也在觀行,白天以為已經較淡的習氣,夢中又跑出來,邊作夢、邊在旁觀看,有時覺得好笑;有時在旁看著夢境,看到跟自己生氣,真是沒長進。睡著、醒著,遍尋不著那個「祂」,開始知道什麼是「死了活不了」。有時心裡有個答案(甚至同時有好多個)放在心裡想著、整理著,過一陣子又推翻掉。最慘的是有一個答案擱在心裡好幾月了,還沒推翻,想著會不會就是了;結果看了《楞伽經詳解》第二輯時也被平實導師殺掉了,真是愁雲慘霧,苦不堪言。

二○○二年十一月禪三後的星期日,起床刷牙時,牙膏跑進了眼睛,□□□□□□,不就是「祂」嗎?真是生緣處處。接著意識現起,馬上能夠承擔,那個「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祂確實與六塵境不相應;那個「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妄心在想什麼,祂都能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如同洗三溫暖,將平實導師的書開始重看,確實與書上說的對得起來,心中雀躍不已;可是書中也說破參了就會如何、如何,自己好像又不是這樣;尤其是公案,翻出來看似懂非懂(大部分是不懂的),自己就又懷疑到底找到的「祂」是不是?接著四個月的時間,世間法、出世間法所有的事都不想做,不想用大腦;但卻身心輕安,直至二○○三年春天,有一天又重拿《公案拈提》來讀,真是不可思議,怎麼突然就看懂了;平實導師的每一本書,這時讀來滋味完全不同,雖然還是有很多地方說破參就知道的,自己還是不會;反反覆覆檢查,心裡還是很確認就是「祂」!

在這時候,因楊先生離開講堂一事,讓我於上課時心情非常難過;下課後離開講堂前,跟韋陀菩薩問訊時,感應到講堂的韋陀菩薩會處罰破法者;隔天清晨,曾師兄的車便被偷了(曾師兄因為他們三人決定跟楊老師離開正覺)。破參前後,我與同修皆曾與他們談過此事,看到自認為依法不依人的他們,其實言談中有太多的依人不依法的論點,也將鍍金當真金,背離正法、師門。我們感謝他們引進的因緣,讓我們能有幸在平實導師座下學法,同時也為他們遇到的惡因緣深感憂心,這地獄果報如何承擔?

終於,二年半的課程快結束了,等待錄取通知書的心情還是有著淡淡的焦慮;收到錄取通知書時,馬上將通知書供在佛前,以至誠心發願──尤其是出家的願──早年自己也是迷於表相而與正法無緣;另外,因請平實導師的書與一位法師結緣,那位法師當面指著封面平實導師的名字回答說:「他的書,我們不看。」雖然早知佛教界出家人對「法」的排斥,但當面碰上了,心裡還是難過。深切體會平實導師肩上荷擔的如來家業有多沈重,我想:出家可能是對一般佛教徒較能有影響力的方式吧!再一次感謝家中同修,他知道我發了此願,只說了一句話:「以後沒人煮飯給我吃,我就到本山道場搭伙。」玩笑中見到他的不捨與支持,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上了山,禪堂裡攝受力好強,大家好用功,我的心輕輕鬆鬆的(也是一種深沉的慢心)。第一天晚上,平實導師先將大家的我見殺光光,看坐在前面的平實導師,色身有些不舒服,但是為了大家的生死大事,比我們還拼命,這是怎樣的悲心啊!眼淚又出來了。到了「正覺」二年多,整個人變成水做的,老是流淚。可是聽講公案時,那真是快樂得不得了:能吃那「士林蕭家的白酒」,生死的路就往前跨了一大段。蕭家的白酒,真不是蓋的。

第二天進了小參室,頂禮了平實導師,坐下後見到平實導師面無表情,眼光淡淡的,卻有「高深莫測」、時空彷彿回到古代叢林的情境。平實導師問了一句:「你要跟我說什麼?」輕輕一句話便讓人感受到平實導師的威德力;我開始慢慢敘述自己刷牙觸證的過程,心裡其實很緊張,中間忘了自己要說什麼,怕被平實導師趕出去;不知哪來的勇氣,竟然請平實導師等我一下,讓我定定神、慢慢想;平實導師就面無表情、耐心等我。敘述完畢,平實導師開始問問題:□□□□!□□□□□!一串問題考下來,因為自己上山前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反反覆覆地肯定、推翻、肯定的過程,知道其中的淆訛差別,所以很肯定地回答平實導師,自己找到的就是!以為可以喝水去了,哪知後面還有一大串的考問(真的不可放鬆輕忽),平實導師最後的問題,我答不出來,老實回答:「沒有整理過。」平實導師說我漏了一個重要的環節,要我回座再體驗整理,說我明天應該可以整理出來。天啊!信心滿滿上山,這下子真的緊張了,緊張到去「黏」監香孫老師;孫老師慈悲,幫我把見聞覺知的部分打掉,讓我往另一方向去整理。躺在床上想著「不能睡呀!好好體驗整理。」結果,迷迷糊糊就睡著了;突然驚醒,心想「完蛋了!都沒整理就睡著了!」沒想到奇妙的事開始發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境界出現,讓我開始體驗,真的懂了公案裡說:「早上吃粥又餓了,所以高興。」不就是嗎?體驗整理完,睡不著,便穿了外套進禪堂,怎麼都沒人?看了鐘,才二點整。在走廊上來回慢步,妙啊!整個人清清澈澈、像個透明人似的,這一刻,真心、妄心清楚地切開,清清楚楚地照見:真妄配合得天衣無縫,真是不可思議,怎麼一下子全部體驗出來了(下山後回想那夜的體驗,一定是平實導師暗中加持),想到孫老師說的一句話:「諸佛現全身」,這下子完全可以體會了!

第三天先跟監香游老師小參,一開始,游老師很兇,真的有點怕他;我開始說昨夜的體驗,清楚明白地告訴游老師最後那一個環節是什麼。真的!最後一環扣上了,一切就串聯貫通起來了,游老師邊聽邊露出笑容;那笑,讓我看見一位老師為學生能過生死大河而欣喜。講堂每位親教師,為了眾人的生死,無盡的付出,都不受供養;這恩德,如何回報?游老師安排我第二次小參,跟平實導師報告完畢,平實導師還要我提出證明;說得不完整處,平實導師邊引導、邊補充,平實導師真是「智慧如海」,悟後跟著要學的東西根本學不完,離開正覺的師兄們怎麼會覺得「在講堂悟後就沒有東西學了」?最後平實導師交待喝水整理,這杯水真是不好喝啊!上山前聽說喝水就輕鬆了,不然拜佛會拜到腰酸背痛、昏天暗地。結果,四分之一杯的水,一整個下午喝不完:喝水裡有太多的法,每喝一次就深細一次,每喝一次就智慧再開展一些,喝到我腰酸背痛,雙腳發麻、滿頭大汗;這杯正覺茶與中台山的「趙州茶(趙州禪師平白受累)」真是天差地別,十萬八千里啊!

第四天早上過堂前,見到平實導師,平實導師問昨天幾點睡?還跟我說:「辛苦了。」慈父般的關愛,讓我眼淚又快出來了;最辛苦的是平實導師,他卻只關心弟子們這四天的勞累。我們何德何能,這天大的恩德,何以為報啊!

喝水的小參,報告喝水的體驗,平實導師再幫我們做更深細的整理,這如果不是大菩薩再來,怎會有如此深妙的智慧?(離開正覺的師兄們竟然懷疑平實導師的智慧及證量)在此末法時期,眾生真是猶如經上說的如此頑劣。直至解三前最後一刻,平實導師都還把握分分秒秒為大家整理,讓大家悟後智慧能夠開展,平實導師如此心繫著大家的法身慧命,讓不夠用功的我實在深覺慚愧。

解三後,親教師陸老師也上山來看大家,每一位老師都比學生還認真;頂禮親教師的恩德時,二年半的種種、歷歷在目,沒有老師如母親般將我們從佛法的嬰兒、慢慢拉拔長大,誰能有能力過這生死關呢?弟子願以一己棉薄之力,盡未來際護持平實導師破邪顯正,讓未來世的眾生及自己,在生死的大海中,還有佛陀留下的一盞明燈,可以指引我們航向解脫的彼岸。

弟子以至誠心、願將明心所有功德迴向:

願平實導師色身康泰!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願正法能久住!眾生得依止!


弟子 張正萍 叩首敬呈
二○○三年十二月十五

請續恭閱:十方論壇 

《正覺電子報第36期》 (目次2)
http://www.a202.idv.tw/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861&extra=page%3D3



《我的菩提路 》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33/Book1033.htm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 正覺同修會2017年4月開課公告 開鑼了! 】】】

[每年四、十月都有新班開課]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http://www.enlighten.org.tw/newsflash/class


共修期間:二年六個月 費用全免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即日起接受報名,欲參加者請向本會函索報名表 (103)台北市承德路3段277號9樓,或下載報名表

正覺各地講堂地址、電話、地圖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參考: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十方論壇 http://a202.idv.tw/discuz/forum.php 正智書香園地 http://books.enlighten.org.tw/zh-tw/


收錄日期: 2021-04-30 21:55: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519134057AA2nG3R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