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閱讀報告(西漢)?

2017-05-16 11:04 pm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出版年份:
內容簡介(50字以內)
讀後感想(150字)

回答 (1)

2017-05-17 12:20 am
士人政府之出現

  漢政府自武帝後,漸漸從宗室、軍人、商人之組合,(漢制雖禁商人入仕,然以貲選,富人其先皆商人也。)轉變成士人參政之新局面。
  公卿朝士,名儒輩出。
  仍舉丞相一官言之,昭帝時有王訢(郡縣吏積功。)、楊敞(給事大將軍幕府為軍司馬。)、蔡義(以明經為博士,拜相封侯。)。宣帝時有韋賢(以詩教授,稱大儒。)、魏相(少學易,為郡卒史。)、丙吉(獄吏。)、黃霸(入財得官。)、于定國(獄吏。)元帝時有韋玄成(以父任為郎,亦稱名儒。)、匡衡(射策除掌故。)。成帝時有王商(外戚。)、張禹(郡文學。)、薛宣(廷尉書佐。)、翟方進(射策為郎。)、孔光(以明經舉議郎。)。哀帝時有朱博(亭長。)、平當(治禮學。)、王嘉(射策為郎。)、孔光、馬宮(射策為郎。)。蓋自宣帝後,儒者漸當路。元、成、哀三朝,為相者皆一時大儒。其不通經術而相者,如薛宣以經術淺見輕,卒策免;朱博以武吏得罪,自殺,皆不得安其位。
  且即庶僚下位,亦多學者。
  即前舉丞相亦多由下僚進身,其外如王吉(郡吏。)、鮑宣(嗇夫。)、韓延壽(郡文學。)、王尊(郡決曹史。)、蓋寬饒、諸葛豐(均郡文學。)、孫寶(郡吏。)、谷永(長安小吏。)、梅福(郡文學。)之儔,皆名臣也。
  士人在政府裡漸漸佔到地位,一半是憑藉武帝時董仲舒、公孫弘諸人所創建的種種制度,一半是讀書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表現的成績,究竟比貴族軍人和商人們來得強。
  武帝時,兒寬為廷尉奏讞掾,以古法義決疑獄見重。昭帝時,雋不疑為京兆尹,以春秋義縛訊偽衛太子。宣帝時,蕭望之為御史大夫,引春秋義主弔匈奴喪。皆為一時推尊。霍光廢昌邑王,先問於古有否先例,可見士人學者逐漸在政治上佔到地位和勢力,實為當時一種自然之趨勢。
  自此漢高祖以來一個代表一般平民社會的、素樸的農民政府,現在轉變為代表一般平民社會的、有教育、有智識的士人政府,不可謂非當時的又一進步。
參考: 錢穆,〈第八章、統一政府文治之演進〉,《國史大綱(上)》,(台北:臺灣商務,1995),頁148-149。


收錄日期: 2021-04-20 19:40: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516150438AAvrPkF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