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灣人均收入是當時中國人的三倍 日本壓榨台灣 台灣人收入怎麼還這麼高?

2017-04-18 3:28 pm
日治時期台灣人均GDP約是當時中國人的三倍
就跟現在台灣跟中國大陸的人均GDP差距差不多
日本人殖民壓榨台灣
當時台灣人收入怎麼還會這麼高生活過得比對岸中國人好很多?

回答 (3)

2017-04-18 5:26 pm
蕭乾眼中的台灣

 曾任上海南方大學校長並於1934年任南京政府委員的江亢虎博士,於是年8月考察台灣三星期。江亢虎當時搭乘台灣縱貫鐵路火車,形容沿途重要城市「每站皆有揭示牌,標明附近名勝及其路徑,并本站與上下兩站之距離里數,及當地海拔高度尺度。大站皆設飲食店、雜貨店。其腳夫,汽車夫,人力車夫,均依官定價格,決無需索爭論之事。車站售票處、待車處、行李過磅處,雖極鬧忙,毫不擁擠,亦無遺失。秩序如此,可與歐美列強抗顏矣」。
  作家蕭乾(正黃旗蒙古錫林格勒盟人,燕京大學畢業)曾於1946年冬來台採訪。斯時作為一名曾赴在我國大江南北各地採訪的記者,蕭乾敏銳觀察並記錄道「當機翼斜過草山,輪胎觸到台北的土壤時,那溫暖豈僅是氣候的?論整潔,那直像由法國最骯髒的一個村鎮進入了瑞士;寬坦有條理的馬路旁綠著樹群」「交通是建設的根本。這次我們由東岸的蘇澳至南端的高雄,半壁海岸,相當於由遼寧到廣東。不但一路都有公路鐵路。而且火車沒脫過班,沒誤過點。小鄉村一樣是柏油路,鄉公所常遠宏麗於內地一等縣的衙門,正如小學校時常大過內地的學府」「強迫教育奠下了現代化的真實基礎,…。最低限度的教育機會均等重重地消滅了社會的嚴格階層化,同時增強了全島的生產力」「台大如今九成是台人(以前日生比台生是九比一),是個可喜的翻案,資源委員會派糖業人才赴美深造,其中特別為台人留有席位,是風度,也是卓見」「論市政,日人治下的台灣可為全亞洲做模範。論工業,台灣遠走在內地的前面」「在台島兜完了圈子,重新望到台北,火車站上那些黨部標語,特別是『建設新台灣』,我感到一種不安,一種諷刺。比起台灣,大陸中國是個文盲國,比起台灣,大陸中國是個原始農業國。…台灣的基礎『全』是日本統治者留下的」。

內地落後台灣半個世紀

  據蕭乾1946年的觀察「大陸中國在現代化上離台灣至少落後了半個世紀」。就統計數據而言,當時每千人平均所擁電話機台數,台灣在1941年時已達5台,中國大陸於1983年時方達5台。每人每年平均用電量1943年時高達181.5度,大陸於1970年代前期方達此程度(1981年時印度的每人平均用電量方僅173度,巴基斯坦則為190度:緬甸1981年時則僅34度,不及1930年台灣的35.8度,落後台灣整整半個世紀)。稻米每公頃平均年產量1938年時台灣已達2,242公斤(1981年時印度為2,050公斤,菲律賓為2,106斤)。小學教育普及率1943年台灣人學齡兒童就學率已達71.3%,但中國大陸直至1960年代前期方達此水準。
  因此,就1940年代初各項經濟數據分析,台灣在交通、道路、電力、自來水、農業、教育、金融、司法、都市規劃、統計資料等各領域,可說領先內地約三、四十年,故蕭乾的觀察,可說相當的敏銳正確。雖然,台灣的工農業在1944-45年間,曾因美軍大轟炸遭致嚴重破壞。但各級學校校舍,各級鄉鎮縣市政府、農會、銀行、郵局、法院、監獄、警察局等機關大體完好。戰後經過短期的復原建設,台灣即復員至戰前水準。1950年代初,國府就是立足在日人所留較內地進步約三、四十年的諸多近代建設成就上,啓動經濟發展。此外,在軟體方面,日人在台灣所留下的近代各級政府組織(包括各地的農會)、金融體系、司法體系、郵政體系、與詳盡的戶政兵役地籍等資料檔案與體制,就一個正在開發的地區而言,其重要性甚至遠超過硬體建設。
參考: 戚嘉林,〈第二章、台灣近代經濟發展啓始真相〉,《中國崛起與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9),頁188-190。
2017-04-18 6:17 pm
1)、在2017年的四月今天,(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這個(人均收入)也是落後台灣呀。差距在50年前喔。因此,遊台灣的(大陸客人數)降低下來呀。沒有錢了,就沒有辦法到台灣ㄧ遊。
2)、所謂[陸客遊台人數下降現象]是證明(大陸人經濟收入)並非(富豪級)呀。雖然今日已經比往年好很多,但是,還是,無法超越台灣呀。
3)、[中國人]還是須要再多一些加油了。
2017-04-25 12:21 am
因為當時日本採取的是以華治華,也就是說統治台灣的,明面上是日本人,實際上執行的是台灣人,所以非常多的土閥豪門都投靠了日本人,替日本人治理台灣,那些人的收入平均下來,自然就有那GDP了啊...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10: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418072842AAUe5ai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