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世尊常說 : 有塔之處 , 即是有佛?

2017-04-01 7:04 pm
繞塔七匝公德無量 ....。

回答 (9)

2017-04-01 8:20 pm
達摩破相論中曾道

又六時行道者:所謂六根之中,於一切時,常行佛道,修諸覺行,調伏六根,長時不捨,名為六時。遶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當令覺慧巡遶身心,念念不停,名為遶塔。過去諸聖,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時世人,不會此理,曾不內行,唯執外求;將質礙身,遶世間塔,日夜走驟,徒自疲勞,而於真性,一無利益。

要仔細聽那佛未曾說過的法,那才是無價真寶,那是轉輪聖王的髻中明珠

如果物質的塔是佛,那這個物質的塔終不免成往壞空,有天它會腐朽敗壞,試問佛可有成往壞空?可會腐朽敗壞? 此塔非物質的塔,調伏六根,身心即塔。 那就不要蓋塔了嗎? 蓋塔又何妨,只要不勞民傷財,讓人看了,心生景仰與信心又何妨。
2017-04-02 10:42 am
那麼.......

【無塔】之處,有佛嗎?


如意
2017-04-02 9:39 am
「有塔之處,即是有佛」,這是當然的啊~

我們舉入菩薩行其中的頌偈來說明:

摩尼如意樹,無心能滿願

因福與宿願,諸佛亦現身

如人修鵬塔,塔成彼即逝

雖逝經久遠,能消現前毒

隨順菩提行,圓成正覺塔

菩薩雖入滅,能成利生事

供養無心者,云何能得果

駐世或湼槃,經說同等故

供以真俗心,經說皆有福

如供時有佛,亦能得果報

簡單的節錄這段來說明,雖然成佛之後不會產生一點概念性的分別心

但是由於弟子的福德因緣,以及成就者利益眾生的願力,他的報身

會化現在所有淨土與穢土世界,藉著他的願力在各處化身佛身

就像摩尼寶珠和如意樹一樣,他無心卻能滿眾生的願

想想看

當您來到塔前發起您的願行時,此時功德是不是已現起了呢?

又當您讀頌著塔前的經文,內心開啟了智慧

佛陀的法身是不是也在您心中現起了呢?

所以說:「有塔之處,即是有佛」
2017-04-06 9:40 pm
1.因為我等後輩學子心清淨,所視之一切皆顯清淨莊嚴,不然即是一堆木頭石雕!!您說是嗎?

2.舉凡講堂、佛殿、佛塔等凡是有三寶所在之處,就應該恭敬供養。
為何?因為「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三寶所在之處。經典就是法寶,「即為有佛」。這怎說呢?因經典能傳達佛法,法是佛之慧命法身,為佛金口所宣;我等研讀經典就等於佛在當面為你說法,因此經典就是佛的法身舍利一樣,所以說「即為有佛」,就如同佛寶一樣。「尊重荷擔如來家業之弟子,也就是僧寶。

3.諸佛菩薩眾聖法身,離名絕相乃無漏無為,因離名絕相。但是為了要讓我等眾生知道,給他取個「法身」這個名字,法身也叫做「萬德莊嚴」,有無量的相好,然而佛在人間應化,以身現三十二相。實誠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無我即是無相,無相亦即無我。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017-04-02 8:43 pm
人已出生便是佛.有了身體便是道,
然而,如果單純以「孝順」的角度來說,個人卻以為應該再加上一句「身家前途,授之父母,不敢違逆,孝之次也;」使全句成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身家前途,授之父母,不敢違逆,孝之次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這樣才能算是善盡孝道吧!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我們忘記了自己是誰,我們忘記了自己來自哪裡。
而我自己已經成為這個世界裡面煩惱、習氣很重的那一類。迷惑顛倒,自私自利,造作了種種的惡業,也受到了種種的苦報,陷在各種煩惱中,跌跌撞撞。
通過修學和實踐,漸漸明白了,原來,每一個眾生,都是自性的一部分,也都是我們自己的影子,累劫以來,我們和一切的眾生,可能彼此都互相做過父母兒女,我們都是親人;原來,是自己德未修,所以感未至,哪裡還有抱怨的理由。無論是貧或富,順或逆,都是給我最好的安排!感恩天地萬物,感恩父母、親人和朋友;原來,佛菩薩不是遠在天邊,而是就在我們的自性裡,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啊!原來,修學就是在家庭,要做個好子女,好太太或好先生、好父母。在職場,要做個好員工或好老板。在社會,要做個好公民。在佛門,要做個好學生,嚴格依教奉行。

原來,最終所有一切都要歸還天地,沒有一個叫做“我”的存在,這個“我”是一個虛假的執著罷了,諸法無我,無作無受。
原來,真的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時光不曾為我們停歇腳步,如不知把握當下,則光陰隨之而逝。人生如草木一般,受風雨的侵襲,豔陽的照射,也逢春風吹送,雨露的滋潤,可說嘗盡了酸甜苦辣。。。。。。阻礙、煩惱無非是一種磨煉,人在磨煉中才能增長智慧,所以必須有耐力與意志力,可以抵禦世俗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侵蝕。畢竟人生中的苦難都是難得的一種學習、磨煉的機會,而在過程中淬煉出自己的智慧,人才不算白活一場。財色名食睡,時刻都要遠離或警惕,它們就像鐵鍊一樣,會把自己牢牢鎖在六道裡面。

重新擦亮自己心靈的珍寶,找到自己的自性之光。千萬不要讓瞋恚擋在自己的面前,阻斷了我們找到“我是誰”。一起共勉之!
摘錄了佛陀教育的文字如下:
佛在經上千言萬語、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我們要能體會,作聖作凡、天堂地獄就在自己一念之間。這一念與法性相應,就是佛、就是菩薩;這一念與性德相背,就是眾生、就是惡道。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正如佛說的「夢幻泡影」,隨著我們的念頭在起變化,這正是佛在《華嚴》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是能生,法是所生,你所生的這些覺得不如意,是你能生的心跟法性不相應。所以一切境界,不是別人變給你去享受,是你自己變現自己受用,這才是事實真相。

我們既然有過去世,過去無量劫,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相處,善緣有,惡緣也不少。現前我們的遭遇,有些人跟我們相處很投緣、很歡喜,過去生中的善緣;有一些人作冤家、作對頭,給我們帶來種種不如意,過去世的冤業。過去迷惑顛倒,種下這些冤業,現在覺悟了、現在明白了,怎樣把這個冤結化解,還是佛的這一句話,「孝敬」,真誠心的孝順、尊重,這個冤結自然就能化解。

《無量壽經》上講「平等、正覺」,你用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就隨順了,隨順就有功。德,成就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增上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成就、增上是德。決定不可以有一念怨天尤人,那是大錯特錯。一切不如意的境界、一切逆緣,都要回過頭來自己去反省,決定是自己不善業累積造成的,過失不在別人。所以要回過頭來,自己真正懺悔,真正改過自新,這是真修行。

所有一切外緣都是善知識,善人善事我們要向他學習,惡人惡事資助我們反省,幫助我們改過,所以順逆都是善知識。在反省當中,正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修行能成佛的道理就在此地。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不瞭解事實真相,學佛不能從心地裡面做一個轉變,那就是學佛依舊在造罪業,正是古人所講的「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包括在其中。
2017-04-02 5:14 pm
世尊應是說過「 有塔之處 , 即是有佛。」這大概是種相似講法,如要

認真探究,可能就有問題

因為此「佛」不是指應化身的如來佛,而是在講有情眾生的第八識如來

藏真心本心,那麼凡有情所在之處,不論是細菌、螞蟻、昆蟲、貓、

狗、牛羊、大象等,就都是有佛之處;而有塔之處 ,當然絕大可能即是

有佛,卻非絕對的講法

至於扯上繞塔功德,似乎就將此塔視為奉祠佛舍利或佛像之處,那就不

宜視為真實來應化的、具五蘊身的 佛了,就不能說:「有塔之處 , 即

是有佛。」  
2017-04-01 10:33 pm
金剛經全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剛經(868年),現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於大英圖書館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2017-04-02 1:19 am
這是生活中的一個想法,許多人不知道。
有一條路,人以為是正路,

走到盡頭卻是死亡之路。
2017-04-02 9:52 am
是啊!

唯證乃知!

請恭閱:

《我的菩提路 》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33/Book1033.htm




智者當知如是:

從頭學起!


這時樓主、網友當如是菩薩善於取捨的智慧:在 導師[註:大菩薩 平實導師 ]安排次第循進的知見下,將知見的根紮穩,把佛學院學來的都丟掉,「從頭學起!」...



還請恭閱

十方論壇 

《我的菩提路 》
24位菩薩故事之
一位菩薩如是報告

《我的菩提路》

──劉善生菩薩見道報告

一心頂禮本師 釋迦牟尼佛

一心頂禮 諸佛 菩薩 龍天護法

一心頂禮 上 平 下 實和上

一心頂禮親教師 張正圜老師

一心頂禮 護法義工菩薩

沒有由來的,這個記憶總在腦海中不曾逝去:

小學三年級,稚嫩的赤子有著一顆柔軟的童心。那日,慣例要到操場升旗,家中沒有信仰的我,陡對大地生起了憐憫:「 土地爺爺好可憐,這麼多腳踩在祂身上跑來跑去,土地爺爺一定很痛……。 」遂踮起了腳尖、躡手躡腳的,唯恐多增一分土地爺爺的痛楚。

二十歲那年,偶遇一位僧寶到公司化緣 (至今都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化到錢了?) 要離去之時,那位素不曾謀面的師父,到我面前和緩而又慈愛的說:「 可以學著每天吃一餐素齋,或者吃一餐水果齋。 」並且叫我到土城承天禪寺去找一位廣欽老和尚。當時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我,實在不知道找廣欽老和尚要幹嘛?更不知道廣欽老和尚是何許人也!於是,與初識的文凱師兄騎著機車,呼嚕呼嚕的到承天寺去了。

回想那年輕、一事不知的模樣,實在有些好笑!到了廣欽老和尚的跟前,傻呼呼的不知要幹什麼,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只記得周圍簇擁了許多的信眾,爭相看著老和尚,跪在老和尚的面前,好奇的看著這位好老、好老而又沒有牙齒的老人,也好奇的看大眾都在看老和尚什麼?後來,老和尚叫我: 「 來出家。 」當時真是一臉的錯愕與驚訝,心想: 「 這怎麼可能?我剛剛才上了東吳大學讀書,而且才剛剛在談戀愛欸! 」許是宿植的善根吧!雖然當時只是個工讀的窮學生,卻也懂得將自己的零用錢裝在紅紙袋裡,有模有樣的學起信眾供養起師父來了,那是自己生平第一次供養三寶;雖然當時並不知道什麼叫做供養,更不知道為什麼要供養。總之,就是那麼自然的、那麼高興的做了! (現在想想:哇!我真是超級有福報的!)

嘟嘟出生的那天起,家中經濟的成長「扶搖直上」,一些令人無法解釋的現象,終使得自詡為高級知識份子的我,開始思惟和漸漸的接觸到了宗教。一個二歲半的孩子,怎能表情姿態莊重而又肅穆的五體投地、虔誠禮佛?怎麼會有白顏色的大象站在窗前看她?聽到持咒的音聲,不識字的她又怎能音韻奇準無比?大悲咒和《心經》讀誦起來,也是輕而易舉;我開始思索 :「 人真的有前世的記憶嗎?…… 」及長,孩子陸陸續續問了些「實在連聽都沒聽過的問題」,為了滿足嘟嘟的問題,和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進了佛學院,也開始接觸到諸多叢林。師父說: 「 妳要多唸阿彌陀佛。 」「 為什麼要唸阿彌陀佛? 」「 多唸阿彌陀佛,可以往生西方。 」「 為什麼唸阿彌陀佛可以到西方?那唸別的名詞呢?西方在哪裡呢? 」「 師父!您怎麼知道有阿彌陀佛? 」「 師父!六波羅蜜已經講過好多遍了,可不可以換點別的? 」於是,在想明瞭「知其然和其所以然」的情況下,最後的答案都是: 「 嗯!妳業障太重了! 」此後,從北台灣到南台灣,諸大叢林差不多也「走透透」;師父說: 「 妳認為如何? 」「 噢!師父!我覺得以上所說很符合事理,也順乎情理,但是好像沒有佛理! 」唉!我又理所當然的被貼上「業障深重」的異類標籤。求教無門之下,不認同諸多出家師父的看法,又不以為追求真理是業障深重,學佛開始變得好孤單,日子竟也愈過愈荒唐!幸虧平日對於義工的行列,常常是當仁不讓,才有機緣識得了圓覺師父。但當小嘟嘟問了廖師姊:「我為什麼會忘記前生?到了非想非非想天還會不會再回來?為什麼?」沒有人能給她具體的回答。圓覺師父遂為我們引薦了 平實導師。

由於在外被錯誤知見的熏習影響,我居然心生此念: 「 天哪!那是在家居士,不是出家師父欸! 」 (唉!自己真的好蠢,一念之差,耽誤了這麼多年,險些錯過了大善知識。) 一席話之後,嘟嘟決定到正覺講堂上課,並請求爸爸當她的「書記官」:幫她抄筆記。

某日從南台灣出差回家,打開家門之際,我錯愕的愣在門口,只見牆上、玻璃窗上、沙發椅上、電視機、電冰箱,甚而床頭櫃上都貼滿了一個小學五年級生寫的斗大字跡: 「 拖死屍的是誰? 」吃驚之餘,我問孩子: 「 這是什麼意思? 」嘟嘟對我說: 「 參! 」 一日,小傢伙踩痛了我, 「 哎呀!好痛! 」她回答道: 「 誰在痛? 」「 我呀! 」「 你是誰? 」「 媽媽!如來說法四十九年,祂明明有說,為什麼祂說『祂沒有說』? 」「 人為什麼會忘記前生?如果我一直忘記前生,那麼我每次所修行的不就又忘光了? 」這使我這個身為佛學院的學生十分汗顏。嘟嘟的問題,我統統不會,也開始動了個念頭: 「 哇!這個講堂很『高深』哦!改天要去看看他們教些什麼? 」甚至好奇的請「書記官」文凱師兄將上課時做的筆記借我看看,結果他說 :「 張老師講的跟外面師父講的不太一樣,我聽不懂,所以……沒寫! 」也因此,這是我到講堂聽《楞嚴經》的開端。 導師的法語,將第一義諦詮述得如此精妙,每個星期都期盼著星期二的到來。這一留下來,我在 導師的座下終不曾離去,也發願在張老師的座下,在 導師安排次第循進的知見下,將知見的根紮穩,把佛學院學來的都丟掉,「從頭學起!」......



請續恭閱:

十方論壇 

《正覺電子報第33期》 (目次3)

http://www.a202.idv.tw/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858&extra=page%3D3

本報以 釋迦牟尼佛的正法為依歸,介紹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內涵。



《我的菩提路 》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33/Book1033.htm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 正覺同修會2017年4月開課公告 開鑼了! 】】】

[每年四、十月都有新班開課]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http://www.enlighten.org.tw/newsflash/class


共修期間:二年六個月 費用全免

*開課後三個月內,都歡迎報名聽課*

即日起接受報名,欲參加者請向本會函索報名表 (103)台北市承德路3段277號9樓,或下載報名表

正覺各地講堂地址、電話、地圖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參考: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十方論壇 http://a202.idv.tw/discuz/forum.php 正智書香園地 http://books.enlighten.org.tw/zh-tw/


收錄日期: 2021-05-01 15:23: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401110429AAkOjPx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