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哪處聚集最多意大利人~?

2017-03-19 2:38 pm

回答 (3)

2017-03-20 3:05 pm
✔ 最佳答案
金剛經全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剛經(868年),現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於大英圖書館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2017-03-23 11:53 pm
直接向意大利註港領事館查詢便知道了
2017-03-19 3:45 pm
散居香港各地,並沒有形成社群。


http://www.com.cuhk.edu.hk/ubeat_past/050569/story14.htm


意人意事萬花筒


  對於意大利,你可能只會聯想到美食和足球。

  提及意大利人,你也許只會記起幾位著名的意大利足球明星。

  其實,在我們身處的香港,有二千多名意大利人,每天在街上與我們擦身而過──在餐廳裡、商店內、學校裡,還有教堂中,只是我們都沒有發現而已。或許你會以為他們與一切金髮藍眼的洋人沒有太大分別,然而,他們對於藝術、家庭和宗教,都有一份獨特的堅持。

文化沙漠中的藝術家-Ugo

  現年七十歲,來自意大利北部的Ugo Conta居港四十二年,在灣仔開設意大利餐廳。熱愛藝術的Ugo,在餐廳放滿精緻典雅的油畫、雕塑及藝術品,連餐牌也是由他親自設計。此外,餐廳內設有一個小型舞台,放置了各式各樣的樂器,Ugo興之所至時便會在那裡為客人演奏,而餐廳也會定期舉行音樂會,以饗知音。

  Ugo來到香港也與藝術有關。通曉六種樂器的他,1963年隨樂隊來香港希爾頓酒店作駐場演出,從此與這顆東方之珠結下不解之緣。他更因此認識了任職指揮家的太太。為了能有自己演奏音樂的地方,他於1976年在灣仔開了一間意大利餐廳,表演音樂之餘,又可發揚意大利的飲食文化。

  Ugo也視食物為藝術品,他自詡自己的餐廳為香港最好、最正宗的意大利餐廳,而事實上他的餐廳也吸引了不少名人,前意大利總統A. Pertini訪港時也來光顧。

  Ugo認為,香港少有正宗的意大利菜,品質也很參差。他覺得除非是親身在那個國家生活過、感受過,否則要開一間異國菜的餐廳並不容易。他覺得中國菜與意大利菜的煮法很相似,但兩地菜餚的吃法卻大相逕庭。他指出﹕「在香港,人們會一次過把很多種類的菜式同吃﹔但在意大利,菜餚會逐樣上桌,人們會慢慢的享受。」

  雖然意大利人與港人在生活節奏上分別很大,但Ugo笑言喜歡香港人的高效率,他說﹕「我就是喜歡香港人有效率的生活模式,意大利式的生活對我來說太悠閒了﹗」除了打理餐廳外,他還會到由妻子開辦的藝術學院教授音樂﹔多才多藝的他還是柔道黑帶六段高手,曾經在港開班授徒,可謂忙得不亦樂乎。

  談到香港的不足之處,Ugo覺得是缺少了藝術活動的推廣及場所。他略感惋惜地形容意大利周圍都是歷史文化,普通一所教堂也有上千年歷史﹔香港卻只有百多年的歷史,而且大部分舊建築都已拆掉,少有藝術氣息。他歎謂﹕「香港是一個非常商業化的城市,地方少,實在難以容納藝術的存在。」

孝順洋女婿-Massimo
  在香港居住了十六年的Sfriso Massimo因工作關係來到這個華人社會,後來結識了香港太太,便在此落地生根,並於2001年在中環半山開設了第一間意式雜貨店。這名洋女婿最喜歡中國人的大家庭聚會。每逢週日早上,他都會跟隨太太的親人到茶樓飲茶。意大利人與中國人一樣多擁有大家族,而且有很重的家庭觀念。「我很享受每週的那段時間,因為我本身很喜歡飲茶,更甚的是我喜歡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感覺。」他說﹕「在意大利,地方太大了,親友都住得很遠,不可能每個星期都見面。」

  儘管Massimo享受每次與家人茶聚的時間,但他卻不太習慣香港人的飲食文化。首先是進餐的速度,他說﹕「意大利人會花上兩、三小時吃一頓晚餐,一邊與親友傾談,一邊享受食物。香港人卻吃得很快,一家人坐下來吃飯,半個小時後已經會去看電視、玩遊戲機,各有各忙。」Massimo又笑言自己無法接受港式燒烤﹕「一大夥人拿著叉子圍在爐邊,感覺怪怪的。在意大利,燒烤時總是將肉放在爐上慢慢烤,我們便坐在一旁吃吃沙律、喝喝酒,與朋友開懷暢談。」此外,意大利人習慣不吃早餐,通常都只會喝一杯咖啡。但Massimo來港後,由於常常看到其他人吃早餐,他自己也慢慢培養出吃早餐的習慣。

  Massimo的雜貨店內以售賣意大利食品為主,如橄欖油、芝士及一些蕃茄製品等。Massimo目前已是三間分店的老闆。在入貨方面,Massimo不會入一些香港常見、耳熟能詳的大牌子,反而會入一些中小型品牌製造的貨品,因為他認為小量製作的貨品,質量才有保證。他店𥚃的意粉品牌和醃製蕃茄都是獨家發售,他和太太更會每日親自即製意大利芝士餅(Tiramisu)在店𥚃售賣。Massimo和客人的關係如朋友般好,而客人大約有百分之三十是本地人,其餘的是不同國籍的外地人。

  Massimo表示,平時與同胞的見面機會不多。儘管在港的意大利商會、意大利領事館和意大利文化協會都會偶爾為在港的意大利人舉辦一些活動,例如每年六月都有一連兩三個星期的活動,讓意大利人慶祝六月二日的國慶。不過,因為來港後大家的生活節奏也「入鄉隨俗」地繁忙起來,故他們之間很少見面。

異地傳教士-龍家禧
  來自意大利南部城鎮巴里(Bari)的Michele Camastra神父,五年前由意大利教區派遣至香港傳教,還改了一個中文名──龍家禧。他笑言是因為他2000年來港時正值千禧年及龍年,因而得名,別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龍哥」。

  現在於大埔聖母無玷之心堂任神父的龍家禧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更懂得看和寫中文,這可是經一番苦功才練成的。

  他憶述初來港時,對廣東話一竅不通,不敢接電話。有一次,只有他一個人在辦公室,電話響了兩次,第一次他內心掙扎了很久而沒有接聽,到了第二次,他只好硬著頭皮地拿起聽筒,聽完對方的一大段說話,然後龍家禧用他半鹹半淡的廣東話說了句﹕「對不起,我聽不懂廣東話」之後便掛線。

  自此之後,他決心要學好廣東話。他來港的第一年,逢星期一至五會到香港大學學習廣東話,然後每天回家後也最少用三個小時練習,加上他常與其他教友及香港人以廣東話交談,現在他已能操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和教友相處得十分融洽。他表示,傳教士每到異地傳教,就必須學懂當地方言,一來是對當地人的一份尊重,二來則是為了可更全面地投入當地文化。

  除了言語不通,生活節奏和宗教的差異也是龍家禧要適應的一環。由於香港人生活繁忙、時間緊迫,為天主教在港傳教加添了一定的難度。他慨嘆,香港人總有很多事做,單是聯絡他們已非易事﹔加上他們都很趕時間,令龍家禧頗難與他們作較深入的接觸。他失望地說﹕「在香港,神父根本不可能到教友家中探訪﹔這在意大利卻是非常容易和普遍的一件事。」

  面對不同的文化背景,龍家禧表示神父傳教的方式也會稍有不同。在意大利,大部分國民都是天主教徒,傳教時神父一般只會講及核心的信息,因為大部分背景資料在意大利都是家傳戶曉的。但在香港,天主教教友卻不超過人口的百分之六,神父需要講解詳盡,以免教友不明所以。此外,神父更要認識異地文化,花時間盡量了解亞洲的文化特色,以便融入香港群體。

   基本上,在香港居住了五年的龍家禧,生活模式已被香港人同化了,變得一樣的繁忙。「來這裡以後我就愛上了在農曆新年逛花市,而且像很多香港人一樣,習慣了只花十分鐘便吃完一餐飯呢﹗」當異地神父的工作並不輕鬆,但龍家禧表示他並不懼怕,因為這正是他的使命。他笑說﹕「說真的,我很喜歡這城市﹗」


收錄日期: 2021-04-20 19:34: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319063811AA9DPkw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