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Renaissance): the revival of art and litera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lassical models in the 14th–16th centuries.?
( 在14至16世紀的古典模型的影響下的藝術和文學的複興。)…同時期大陸、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分別相對的發生那些歷史大事?(文學院博士生論文最佳主題之一)
回答 (2)
文藝復興是十四~十六世紀反映西歐各國正在形成的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文化運動。其中心最初在意大利、後擴及德意志、尼德蘭、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地。「文藝復興」一詞源自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寫為法文「Renaissance」,原意為「再生」。十六世紀的意大利藝術史家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意大利藝苑名人傳》中始用該詞來概括當時文藝活動的特點。當時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十四世紀才獲得「再生」。
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它讚美人的力量,推崇人的價值和尊嚴,謳歌世俗生活,鼓吹個性解放,對神權政治、天主教禁慾主義和蒙昧主義進行了無情地批判。涉及到當時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和教育等各個領域,從形式到內容都開創了新局面。
在文學方面,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尼德蘭的伊拉斯謨,法國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萬提斯,英國的莎士比亞等人。但丁(Dante Alighieri)被認為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其不朽的詩作《神曲》以恢弘的篇章描寫詩人在地獄、煉獄和天堂的幻遊,使用隱喻象徵的筆法影射當時的社會和政治,藉以抨擊天主教會的貪婪腐化和封建統治的黑暗殘暴。他強調人的自由意志,反對宿命論,歌頌有遠大抱負的英雄豪傑,從而表現了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首先提出「人學」與「神學」的對立。他的優秀的十四行抒情詩集《歌吟集》問世後,獲「桂冠詩人」稱號。薄伽丘(Ciovanni Boccaccio)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他通過現實主義的描寫,對教士、貴族和男女修士的虛偽、愚昧無知和荒淫無恥給予無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諷。
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在《愚人頌》中把教皇、主修、修士、經院哲學家都說成是「愚人」的崇拜者,貪婪淫蕩,迷信無知。被假託為「愚人」的是一個懶惰而驕傲的女人,她誇讚自己的品質,並說所有的人都在生活上遵循著她的忠告。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的《巨人傳》,通過兩個巨人即卡岡都亞(Gargantua)及其子龐大固埃(Pantagruel)的故事,揭露了天主教會的黑暗,抨擊經院哲學和中世紀教育的陳腐,宣揚人文主義。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的長篇小說《唐‧吉訶德》對西班牙的現實生活作了最廣泛的諷刺性的刻畫,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中世紀騎士的墮落,教會和教士的專橫。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著有大量長、短詩和劇作,現存十四行詩共一百五十四首,劇本三十七部。劇本主要有《哈姆萊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李爾王》、《仲夏夜之夢》和《威尼斯商人》等。作品深刻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宣揚人文主義,提倡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歌頌正義。
在藝術方面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德意志的丟勒和法國的古戎等。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他的藝術水平在體現人文主義思想和掌握現實主義手法上都達到新的高度。肖像畫《蒙娜麗莎》被譽為世界美術傑作之冠;壁畫《最後的晚餐》,取材聖經中關於耶穌被叛徒猶大出賣的故事,布局嚴謹又富於變化,深刻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米開郎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在建築、雕刻、繪畫、詩歌等方面都留下很多不朽傑作。他創作的羅馬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巨幅屋頂壁畫,雖屬宗教題材,卻充滿熱情奔放、力量無窮的英雄形象。他的許多雕塑如《大衛像》、《摩西像》和《垂死的奴隸》等,在技術上較希臘古典名作有過之而無不及。拉斐爾(Raffaèllo Sanzio)是卓越的畫家,被後世尊為「畫聖」。他的許多傑作如《花園中的聖母》、《西斯廷聖母》、《雅典學派》等,都達到構圖和形象完美的極致。丟勒(Albrecht Durer)把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理想和北方哥特式的技法結合起來,代表作有木刻組畫《啓示錄》、銅版畫《騎士死神魔鬼》和油畫《四聖圖》等。古戎(Jean Goujon)是傑出的雕刻家和建築家,其代表作《山澤女神》(又稱《泉》)是巴黎的噴水池浮雕,六名少女塑造得栩栩如生。
在哲學方面,意大利的布魯諾(Giordano Bruno)、英國的培根(Francis Bacon)、法國的笛卡爾(René Descartes)、荷蘭的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以當時的自然科學成果為依據,力圖從世界本身去說明世界,具有反教會、反經院哲學的進步性質。
在政治思想方面,意大利的馬基雅維里(Niccolò Machiavelli)在《君主論》中把政治當作權術,認為君主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後人稱之為「馬基雅維里主義」。英國的莫爾(Thomas More)和意大利的康帕內拉(Tommaso Campanella 有制,勞動財富為社會成員共享,人人平等。
文藝復興的新文化、新思想在反對天主教會精神統治的鬥爭中,起了解放思想的進步作用。它孕育了近代資產階級文化。
參考: 邢東田,〈一一○、文藝復興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有哪些?〉,《世界歷史三百題》,(台北縣:建宏,1997),頁353-356。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09: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213115037AA4ocWR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