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公民申論題,求解?

2017-01-12 10:53 am
一.在養成一個優質公民的過程中,對他人.社會.自然的層次上應具備甚麼素養為佳?
1.對他人應有的素養:
2.對社會應有的素養:
3.對自然環境應有的素養:

二.法律哲學問題
1.若你駕駛的電車剎車壞了,更糟的是,你發現前方軌道上有5個工人,通知工人也來不及了,這時你發現有條岔出去的支軌,上面只有一個工人,請問你會選擇直直開向前撞死5個工人,還是轉彎撞死一個,你的第一個決定是甚麼,為甚麼?

2.這時你不是電車長,你只是個路人,站在天橋上看著這台失控的列車正衝向5個工人,你身邊正巧有個胖子,推她下去(你一定推得動)可以阻擋列車,5個工人因此得救,如果是你會選擇推胖子下去,還是眼睜睜看著5個工人被撞死,你的第二個決定是甚麼,為甚麼?

3.這是你是醫院裡的醫生,很不幸的那條鐵軌上的5個工人還是被撞了,送進你所屬的醫院,5個人都身負重傷,靠著先進的醫療技術剩下一口氣,這時有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進來探病,你經過評估後,如果把小夥子給予麻醉並摘除器官,可以救活5個工人,如果是你,會選擇讓5個工人生命漸漸逝去,還是犧牲小夥子?你的第三個決定是甚麼,為甚麼?

回答 (2)

2017-02-22 6:02 pm
一、行為模式合乎社會規範-『優質公民』
  生存方式順應自然環境-『優質生物』
  對待他人尊重彼此意願-『優質搭擋』
當重點放在『公民身份』時,應以社會素養做為最優先考量。

二、強調『法律哲學』已暗示該問題的思考方式:
 1、按照原訂路線行駛:該直行就直行,該轉彎就轉彎。
 2、記錄事件發生的完整過程,提供事後可能用到的證據資料。
 3、告知無法救回的原因後,繼續處理其他還有存活機會的傷患。

※並非回答者藉故拒絕,而是題目本身強迫設定『能力有所不及』:
 選擇A不等於捨棄B!
2017-01-12 5:02 pm
  由於人類學會了合作,所以我們才形成了分工的方法;這種形成是人類幸福的主要保障。假使每一個人都不願意合作,也不願仰賴過去人類的成果,而祇想憑一己之力在地球上謀生,那麼人類的生命必然沒有再延續下去的可能。經由分工,我們可以利用許多種不同訓練的結果,並將許多不同的能力組織起來,以使它們對人類共同的幸福有所貢獻,並保證人類的安全,和增加社會所有成員的機會。
  如果每個人腳踏實地的在做自己的工作,而且也專心致力於為別人奉獻出自己,那麼他便是和任何其他人一樣有用的。他的唯一職責就是訓練自己,設法支持自己,並在分工制度的架構中安置下自己的興趣。
  每一個政治家都必須以人類的進步作為其最後目標,而人類的進步總是意味著更高程度的合作。在國家動向上,如果當政者的目標是在將兒童培育成良好的公民並增加其社會感覺,使他們尊重自己的傳統,崇敬自己的國家,並能依照他們認為最理想的方式來改變或制定法律:那麼我們對其努力也不應表示異議。
  我們所不同意的是祇問收穫,不事耕耘,祇求個人利益的人生觀。這對於個人和團體的利益都是最大的阻礙。祇有經由我們對同類的興趣,人類的各種能力才得以發展出來。
參考: 阿德勒著,黃光國譯,《自卑與超越》,(台北:志文出版社,2015)。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01: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112025313AATGR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