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該以何種態度面對歷史及史書?

2017-01-11 1:51 pm

回答 (2)

2017-01-11 1:55 pm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參考: 魏徵傳
2017-01-12 4:29 am
歷史的價值

  學問不能和實踐脫節,歷史研究自然也不例外。梁啟超說:「歷史應為生人今人而作,非為死人古人而作。」歷史研究對人類、國家、個人,都有重大的價值。
  A.、對人類言:德人萊森說:「歷史是人類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基礎。」歷史訓練我們用理性去觀察事物,從古今歷史演變中汲取理性教訓。管子說:「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萊卜利斯說:「人類如果完全明白過去,必能明白未來。」我們要增加對人類現在活動的理解,要創造人類歷史的新頁,就非研究人類過去活動的成績不可。
  B.、對國家言:歷史展示先人慘澹經營的業蹟,和民族文化的價值,自可無形地提高國民對國家的責任感,並養成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龔自珍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定菴文集古史鈎沉論二)為什麼野心家滅別人的國家要消滅他的歷史,就是由於歷史可以培養愛國精神。十九世紀歐洲政治家為了鼓舞民族精神,都曾積極提倡歷史教育,如意德二國的統一,便可說是歷史教育之賜。今日我們祖國正在風雨飄搖中,自然更有竭力發揚歷史教育的必要。不過我們也不能再和十九世紀政治家一樣,只知利用歷史武器製造國際仇恨,我們愛護自己的國家,同時也應了解尊重別人的國家。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應該放在全人類的歷史文化中去比較衡量。中國的歷史文化,如放在全人類的歷史文化中,定將呈現異樣的光輝,知之深則愛之切,必使我們對自己的國家產生無比的熱愛。
  C.、對個人言:歷史是前人經驗累積的寶庫,可提高個人的知識能力,並訓練個人的思考力、辨別力。個人的一生,所占時間與空間都極有限,如果沒有歷史做媒介,將和動物一樣進步遲緩。波林羅克說:「歷史可以使我們和生在我們以前的人同住,而且住在我們沒有見過的地方,空間增廣了,時間增長了。」另一方面,歷史也可幫助個人的精神修養,使平凡人發見自己的力量。孟子說:「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歷史告訴我們一些過去的偉大人物從平凡到偉大的過程,告訴我們過去的歷史都是由一些本來平凡的人創造的,歷史對於個人的自我完成,實有莫大的啓發作用。
  歷史究竟是什麼?當推梁啓超的定義較為妥當。他說:「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較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鑑者也。」(中國歷史研究法)
參考: 朱雲影,〈第一章、歷史的意義〉,《史學方法》,(台北:師大講義,未出版),頁11-14。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00: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111055142AAhM7VH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