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的族人,為何會自相殘殺,以至滅族? 是不是因為釋迦族尊己卑他,貢高我慢所致,如此現象目前是不是也是普遍存在所有宗教與教派之間?
回答 (3)
釋迦族的滅亡
釋迦族原係恆河流域的一個城邦,原則上是獨立自治的小王國,在實際的勢力上,還是受著鄰近大國的影 響。這樣的形勢,到了釋尊的晚年之際,即有了新的變化。釋尊時代的恆河流域,共有十六大國,並立相融,其中以南面的摩揭陀國及北面的憍薩羅國 (kosala)與佛陀的教化關係最深,與釋尊年齡相當的兩國國王,頻毗沙羅王及波斯匿王,也和佛陀的關係最密切。但是,一到釋尊的晚年,南面的摩揭陀國,由王子奪了王位,那便是阿闍世王(Ajatas'atru),青年好勝,併吞了北面的憍薩羅國。在此稍前,北面的憍薩羅國,亦由王子接了王位,那便是毘琉璃(Vidudabha),先將釋迦族的城邦滅了。此也真的可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了。
不過,從佛典的記載中看,釋迦族的亡國,是由於釋迦族歧視而得的惡果。據說,毗琉璃王的生母,原係釋迦族的婢女所生,當時的波斯匿王,以大國君主的身分,命令釋迦族遣送一名王女給他為妃子,釋迦族不願如此作,但又不敢違命,結果便以一名聰明美麗的婢 女,偽稱是釋迦族的王女,送給了波斯匿王。事實上,這名婢女,乃是當時釋迦族的統治者摩訶男(Mahanama)和他的婢子所生,是個混血兒。
可是,當這個混血的妃子茉利夫人,為波斯匿王生了一個王子,有一次帶回釋迦族去參加一項盛會,釋迦 族的王子們,竟然不許那位年已十六歲的毗琉璃王子,坐上會場中的席位,並且譏笑他是婢生之子,被他坐過的席位,竟用牛奶和了水來加以浣洗。這對於毘琉璃王子的侮辱太大了,所以他說:「好啊!我坐過了的席位,用奶和水洗,當我即了王位之時,將取這批傢伙的喉管之血,再洗我所坐的席位。」
茉利夫人的身分,雖然因此而被波斯匿王及王子知道了,但她是位虔信的佛教徒,極受他們父子敬愛的賢妻良母,所以沒有把她貶為奴婢。這一筆帳,卻要算到釋迦族的命運上去了。當毗琉璃王即位之後,便發動大軍,向釋迦城進兵。
在漢譯的《增一阿含經》第二十六卷〈等見品〉所載:當毘琉璃王進兵之前, 佛陀已經知道,所以預先端坐在軍隊必將通過道旁一株枯樹之下,迎接毘琉璃王,王見佛陀如此,便問:「此處有很多枝葉茂盛的大樹,何故坐於枯木之下呢﹖」
釋尊的回答是:「親族之蔭勝他人。」
毘琉璃王因此退兵,後來再度進攻,三度進攻,釋尊均以如此的方式和如此的答話,使得毘琉璃王暫時引兵而退。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見此情形,也很著急,便說用鐵籠,把釋迦族的迦毗羅城覆蓋起來,以作保護。釋尊勸他不必試用神通保護他們了。而說: 「今日宿緣已熟,今日正可受報。」也就是說業緣成熟了,受報的事是無法用什麼來替代的。
結果,於破城之後,釋迦族遭到了空前的大屠殺,唯在佛的弟子舍利弗,以及當時釋迦族的統治者,也是 毗琉璃王的外祖父——摩訶男的極力設法搶救之下,僅免於殺盡滅絕之殃。
此在巴利文三藏的《佛本生經》中,也說佛陀為了挽救親族的危機,坐於迦毗羅衛城郊的一棵枝葉稀疏的樹根上,然在毘琉璃王的國境內,卻有著濃蔭綠葉的大樹,所以問起釋尊,釋尊回說:「因為親族的葉蔭涼爽。」王知釋尊之意,是為保護他的親族,所以一連三次,都退回了國境。到了第四次進攻時,釋尊才放棄了他的努力。
是阿,那又如何? 他們也聽不進去阿,人只有在嚐到自己往昔所造惡業的苦果時才會回頭,你若不是嚐到了人生無常的苦,你還能接觸到宗教嗎? 他們現在養尊處優,那還能聽得進去貢高我慢? 聽法的人多,領悟的人少,說法的人多,如法實行的人少。
龍樹若不是與至友三人進入王宮,差點被殺,他何能領悟欲為苦本? 善根深厚的人尚且如此
何況你們毫無善根的眾生若不品嚐滅族之災,何能領悟貢高我慢是苦的本?
你們人類若不是全身病痛將死之時,如何能領悟無常呢? 去吧 人類,去用欲望和自私挖掘你們的墳墓吧,讓戰爭饑荒折磨這個世界吧。等到風雨過後,你們就能領悟 苦 空 無常了
此問題就理路而言,以充滿邪知邪見.
多讀一點書吧!
末法是魔假佛故意要潛進佛教啦
~~~有些人眼不明 ~~分不清神佛和魔 ~~~所以人人趕快找回眼啦
收錄日期: 2021-04-30 21:59: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111020255AAhquBo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