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循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何謂小乘?何謂大乘?是不是個人修行的方法與團體修行方法的差異?換句話說,如果僅求個人解脫道(離群索居,放下萬緣),則小乘足矣!但若是因緣不具足,必須與人事互動,則必須發願行菩薩道,深入大乘經藏,以求個人與團體的徹底解脫?
回答 (7)
依循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何謂小乘?何謂大乘?
======================================
(一)依循釋迦牟尼佛的教法
自覺 小乘 大乘 自性空 無所有 不可得
就會知道 佛說法直指第一義 一切三乘 同一佛性
(二)聲聞 獨覺 菩薩 大乘 自性空 無所有 不可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七
舍利子。
【如聲聞乘名。唯客所攝。】
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
聲聞乘中無名。名中無聲聞乘。非合非離 但假施設。
何以故。
【以聲聞乘與名 倶自性空故】。
【自性空中。若聲聞乘若名 倶無所有 不可得故】。
【如獨覺乘 大乘名。唯客所攝。】
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
獨覺乘 大乘中無名。名中無獨覺乘 大乘。非合非離 但假施設。
何以故。
【以獨覺乘大乘 與名 倶自性空故】。
【自性空中。若獨覺乘 大乘若名 倶無所有 不可得故】。
【菩薩摩訶薩名 亦復如是。唯客所攝。】
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
菩薩摩訶薩中無名。名中無菩薩摩訶薩。非合非離 但假施設。
何以故。
【以菩薩摩訶薩與名 倶自性空故】。
【自性空中。若菩薩摩訶薩若名 倶無所有 不可得故】。
(三)一切三乘 同一佛性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而諸眾生言。佛 菩薩 聲聞 緣覺 而有差別。
有諸聲聞 凡夫之人 疑於三乘 云何無別。
是諸眾生 久後自解 【一切三乘 同一佛性】。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復次善男子。
譬如金礦 淘鍊滓穢 然後消融成金 之後價直無量。
善男子。
聲聞 緣覺 菩薩亦爾【皆得成就 同一佛性】。
何以故。
除煩惱故 如彼金礦 除諸滓穢。
以是義故【一切眾生 同一佛性 無有差別】。
.
知識缺乏 , 畫犬為虎 , 錯誤粗陋...。
小乘不等於是個人離群索居。
如果是這樣 , 那南傳怎會有僧團 ? 那又怎要外出化緣 ?
大乘也不等於必須人事互動, 團體修。
.
***依循釋迦牟尼佛的教法,...***
就知道只有[ㄧ乘]....沒有所謂[大小乘..無數乘]的種種分別教義..
只因眾生愚癡...早就忘了佛陀的教導[諸法因緣生]...
到處拜菩薩或建立山頭...自吹自擂,攻擊他人以壯大自己的團體.
將人天善法美其名為[菩薩大乘]....或以菩薩名遮掩自己的三毒.
建立自己的[信仰與名利]山頭...-->[我]最偉[大]...他人都是[小]!!
****以大小乘分別的心態去修持佛法....就是建立在[我]的無明上去修持.
早就偏離佛陀的真實教導...自作分別....就是眾生的愚癡使然!****
以上...供參考!!
回樓主 :
若是依循釋迦牟尼佛教法的話,並沒有「小乘及大乘」之分,「小乘和大乘」是在佛涅槃後才出現的。
在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侯,那佛教直到現今還依然存在,稱為「原始佛教」,原始佛教的比丘,除了原始佛教外,他們是不會跟隨其他外在的「發展佛教」。
小乘=大乘 那有什麼分別 有人就喜歡在那分別小乘大乘 以為大就高尚 小就是低下 墮在名相~分別
~~如同人不做壞事 一人如此(小乘) 則社會國家人人(大乘) 則和樂吉祥
~~~所以法是不衝突啊 佛的教法都是一路連貫的
有人離群獨居 他又沒做壞事 沒去說什麼是非 沒做害人的事
~~~若人自求清淨(人如此做~小乘) 則人人(每個人的世界~大乘)清淨
~~所以一佛成 則人人成 所以這世界很清淨的 小乘=大乘=平等=清淨=正等正覺=一性圓通一切性 我性同共如來合 諸佛法性入我性(依佛如此教 如此去行 則佛不就是天天和我同在啊)
既然因緣不具足、不妨隨順因緣做自己做得到的就好。發願行菩薩道從生活裏學習也很好。守五戒行十善是基本、路有很多條但都通往同一個自性終點。
小乘當真不好嗎?
中國是大乘佛教的再生地區,所以中國的佛教徒,不喜歡小乘一詞,一談就是大乘法門的菩薩道與菩薩行,如果被人戴上了小乘人的帽子,簡直就是奇恥 大辱!
事實上,大乘精神,固然偉大,小乘佛教,也就當真不好嗎?
小乘人的缺點,端在自求解脫,而此解脫之道,卻非佛果的圓滿,所以被大乘佛教斥為「自了漢」斥為 「焦芽敗種」。其實,凡是信仰佛教,而達於聖位的境界,他自己解脫了,也必影響他人走向解脫之道。辟支迦佛是小乘聖者,但如有人供養了辟支迦佛,便可有願必成,也將必可得到解脫之道;佛時的諸大弟子,都是大阿羅漢,阿羅漢是小乘,但是除了少數的例外,絕對的多數,無不盡其所能地去度脫有緣的眾生。許多的阿羅漢,當他們尚未證果之前,專事修持,一旦「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之後,便去積極地為僧團大眾服務了,比如沓婆摩羅子,即是最好的例子,再如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留陀夷等,在他們的行誼之中,根本看不出所謂「自了漢」的惰性來。相反地,中國的大乘佛教,比如禪宗的祖師,主張於未悟之前要尋師訪道,參得個「入處」之後,倒要在水邊林下去長養聖胎了。這種大乘精神,豈能不算自了?當然,禪宗的開悟,只是悟得一個「入處」,並非即是證果(即使也有可能證得大乘賢聖的階位),所以開悟的人,未必已能決定不再退轉,所以他們仍要如理修持,長養聖胎,而不立即廣度眾生。
中國佛教之隱於山林,而與人間隔離者,與禪宗的風氣,有著深長的影響,雖然禪宗之隱於山林,仍能吸收新的份子,但此總不能算是大乘佛教所獨有的精神。南傳的是小乘佛教,如說小乘只管自度而不度他人,南傳佛教應該早已滅亡了,實則竟又不然呀!
大乘佛教的義理之高超,境界之廣大,這是無可否認的,也是值得我們大乘佛教徒所引以為榮的。但是中國佛教之未能將大乘精神充份地表達為實際的力量,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甚至以大乘佛教的招牌作為掩護,竟把小乘佛教的美德也拒之於千里之外了!
大乘經論中,每皆呵責小乘,但是也有讚歎小乘的。大家都在好高騖遠地「迷信」大乘佛教(未解大乘勝義,未能如實而行者,僅僅以耳代目,僅僅拾人牙慧,豈不等於迷信),實則尚不足以衡小乘人的心行。故我希望中國佛教徒們,應該返身過來,重新肯定小乘的精神,再談大乘也不為遲(其實,原始佛教中,根本沒有大乘與小乘的問題)。
《涅槃經》中說:「五篇七聚,並是出家菩薩律儀。」
五篇七聚是比丘戒,比丘是聲聞眾,所以嚴格地說,比丘戒是小乘戒,比丘也是小乘眾,比丘之成為大乘眾,乃是由於菩薩戒而來,但是比丘成了大乘菩薩,仍不能因了大乘戒而廢棄小乘戒,以此可見小乘戒的重要性了。
《菩薩戒本經》中說:「若作如是言:菩薩何用聲聞法為?是名為犯。何以故?菩薩尚學外道異論,況復佛語。」
《地藏十輪經》中說:「三乘皆應修學,不應憍傲,妄號大乘,謗毀聲聞緣覺乘法。」
小乘乃是大乘的基礎,如果拋棄了小乘,而光談大乘,除非是大權示現,那就要求昇反墮了。可惜,今世的中國佛教徒們,尤其是出家弟子,竟在大乘的外衣下,兩頭落了空,中國佛教的衰微,原因即在於此,如果再不猛省回頭,便要不堪設想了!同道們,不要自欺欺人,自我陶醉罷!試問:我們表現了那一點是獨有的菩薩精神?除了素食之外,又有多少成績比小乘佛教表現得更好?
有人說,大乘佛教是東方文化的遺產,到如今我們這些大乘佛教徒,竟是破落戶的守財奴了,甚至連守的 責任都未能盡到哩!如果再不反省,我們將成大乘佛教的罪人了。
收錄日期: 2021-04-30 21:55: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111013949AAyaZpe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