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國商人地位變化(古代至明清)簡答?
回答 (1)
商人在古代最初只是個體分散式的經營,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商人群體,可以說是有「商」而無「幫」。但到明清時期,情況發生了改變,由於商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商人地位的提高、競爭的加劇以及人們從商觀念的轉變等種種因素,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一個個各具特色的以地域為中心的商幫,商人開始以群體形象活躍在歷史舞台。明清時期的地域商幫舉不勝舉,比較著名的就有山西商人(即山右商)、洞庭商人、徽州商人、廣東商人、福建商人、寧紹商人、江西商人(即江右商)等等。對這些行賈四方的商人來說,會館與公所就是他們與家鄉以及同行間進行聯繫的紐帶,是他們在異鄉可以倚靠的組織。商人們也有自己的行業神崇拜,不同的商業行業所崇拜的行業神祇是不同的。
地域商幫,顧名思義,是商人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地緣(鄉誼)為紐帶,以「相親相誼」為宗旨形成的商人群體。
明清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從商的觀念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也因此導致了商人隊伍的擴大,以及商業競爭的加劇。出門謀生,闖蕩商海,更加不容易。地域商幫的形成,可以讓同族或同地,具有共同地域背景的商人相互照應。
由於有了這層血緣和地緣的關係,商人之間不僅有了很強的親情認同感,商業的成敗、興衰更直接與本族、本地的利益息息相關。隨著商業的發展,商幫規模的擴大,有些行業在某些地區完全被某個商幫所壟斷,其他商幫根本無法插足。如明清時期的山西商人幾乎控制了全國的錢莊和票號,近代洞庭商人晉身買辦的尤多,廣東的行商則壟斷了對外貿易的經營權。
唐宋時期的「行」
已知最早的商業行業組織,是唐宋時期出現的「行」,它不僅包括商人,也吸納手工業者。但它成員並不是個體的商人,而是店舖的聯合體。同行業商品的價格,由行中的行頭、行老決定。同時,它還代表官府徵收商稅,因此行具有著明顯的官方組織的性質。
明清「會館」和「公所」
到明清時期,商人的勢力不斷擴大,再也不能忍受行的控制。明清時期商人社會勢力提高的集中表現,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正式團體──會館。建立會館就是使同鄉在外做生意有落腳之處,鄉人有個聚會之所,以便聯絡感情,交流商業訊息。隨著業務的發展,商人對會館的職能又有所不滿,於是出現了打破地域界限,以同行業組織在一起的團體──公所。
商業神崇拜
商人的信仰範圍很廣,對佛教、道教的崇拜,都與一般人無異。但由於商人對財富的追求,以及他們自身的文化素質,商人對財神、媽祖以及各種商業神的崇拜都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商人在會館和公所中都會定期進行對商業神祇的祭祀。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4: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103065246AAyjbgK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