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和英法聯軍之役有什麼關係?

2017-01-01 8:36 am

回答 (3)

2017-01-01 9:41 p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j/62j01/62j0101.htm


英法聯軍之役


在太平天國起事期間,清廷不僅要用武力鎮壓民變,而且還要對付外國的侵略。鴉片戰爭之後,廣州雖是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但當地民情激憤,一直拒絕外人入城,引致英國人的不滿。後來英國曾聯同法、美代表,多次向清廷提出修訂條約、增加權益的要求,也都沒有結果,遂有意進一步採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1856年,廣東水師在亞羅號商船搜出違禁品,又發覺該船在香港註冊的執照已過期,於是拘捕疑犯十二人,拔去船上所掛的英旗。英國藉口國旗受辱,要求道歉,並派兵艦闖入廣州示威。此舉激起粵人公憤,他們便縱火焚燬英、法等商館。英政府聞訊,決定發動新的對華戰爭。同年,法國也以傳教士在廣西被殺為藉口,聯合英國出兵侵華。


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不久,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繼而北上進兵天津。1858年,清廷被逼分別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允許英、法公使駐京,增開通商口岸,賠償大量款項,規定外國人可在華享有自由傳教、內河航行、協定關稅等特權。


不久,清政府因換約問題,和英、法再起衝突。兩國聯軍連陷天津和北京,並焚燬圓明園,咸豐帝逃至熱河。1860年,清廷再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除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外,中國又增開天津為商埠,並割讓九龍半島南部等地給英國。


英法聯軍之役是繼鴉片戰爭後列強對華的另一次武裝侵略,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果大清連首都也被攻陷了,所訂條約比《南京條約》更加喪權辱國。根據與列強所訂的新約,中國不僅要大量賠款、增開商埠,而且完全喪失了司法、關稅的自主權。外國人可在中國內地自由遊歷、航行、通商、傳教和購置田地產業,其勢力伸入到窮鄉僻壤,使原有的小農經濟淪於崩潰的邊沿。此外,中國領土進一步大片喪失,其中以俄羅斯所侵佔的土地最多。中國的國際地位直線下滑。
2017-01-01 5:40 pm
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自明代中葉起,歐人已東來通商殖民,最早葡萄牙人握有遠東海上霸權。租借澳門,作為在華貿易的根據地。時廣州為中國對西洋貿易的主要港口。此後西班牙人荷蘭人相繼東來,葡萄牙在遠東的優勢遂為彼等所取代。英人來華通商較晚,但因擊敗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權,故其在華的貿易很快超過他國,而居於第一位。當時中西之間的貿易均係採壟斷方式。在西方諸國,皆由東印度公司享有貿易特權。而中國則於廣州指定行商,負責對外貿易。唯於天朝上國及夷夏之防的觀念,與中國並不仰賴西洋諸國貿易的事實,清廷對來華貿易的外商管理極嚴,不許在廣州過冬,不許私與國人來往,不許自由行動,僅可居住於商館之中。而當時中國海關稅則紊亂,稅吏差役又復任意勒索,故在華貿易之外商均怨聲載道,苦不堪言。英政府曾數度遣使來華,盼改善待遇,清廷均置之不理。及一八三四年,英東印度公司獨佔對華貿易特權期滿,英政府派遣商務監督來粵管理商務,而一般新興的中產階級商人紛紛來華貿易,中英之間爭端已不可避免。蓋中國仍欲維持天朝體制,貿易交由少數行商壟斷,視英商為無教化之野蠻人,而英商務監督因代表國家,則要爭取國交平等,直接與中國官府來往,與華商自由貿易。雙方觀念南轅北轍,無法妥協。不幸此時復發生禁煙問題,中英之間終於不免一戰。
  鴉片產於印度,早期中國人用作藥材,輸入量甚微。及清嘉道年間,國人吸含者日眾,英人遂在印大量種植,走私輸入中國。及道光十六年(西元一八三六年)輸入量竟增至二萬七千餘箱,使中國由貿易出超國家轉變為貿易入超國家,大量現金(白銀)流往國外,引起嚴重之經濟及國民健康問題。故清廷行嚴禁政策,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禁鴉片。道光十九年(西元一八三九年),林則徐於粵強迫英商交出鴉片二萬餘箱,全部予以銷燬,並令外商具結永不挾帶鴉片。英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拒之,林下令斷絕英商接濟,義律乃撤英商離廣州,雙方關係決裂。次年英遣海陸軍東來,陷定海,北趨大沽,直接向清廷施加壓力。時中國沿海防務廢弛,清廷迫不得已乃將林則徐革職治罪,改派直隸總督琦善赴粵與英人協商。琦善迫於英人兵威,在粵允割香港,賠償煙費六百萬元。道光帝聞之大怒,將琦善革職,決心用兵,中英關係再度決裂。英軍攻佔虎門。清廷命奕山為靖逆將軍,赴粵反攻,為英軍所敗。英軍乘勢佔廣州外圍諸地,奕山被迫允失償軍費六百萬元。旋英派樸鼎查(Henry Pottinger)為全權大臣,率大軍東來,陷廈門、定海、寧波、上海、溯江而上,陷鎮江,攻南京。清兵無力抵禦,乃派耆英為欽差大臣,於道光廿二年(西元一八四二年),與英人簽訂南京條約。允賠償二千一百萬元,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為商埠,割香港,廢除行商貿易制度,兩國國交平等等項。次年耆英等復與英方簽訂善後通商章程諸約,作為南京條約的續約,正式允許英人擁有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及片面最惠國待遇,損害中國主權。是為中國與西方列強簽訂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之始。
  由於鴉片戰爭是西方列強以武力迫我放棄天朝體制,從此中國門戶洞開,西方自由入侵,引起中國政治社會經濟各方面強烈變化,故史家多以此一戰爭作為中國近代的開始。

鴉片戰後中外的爭端

  鴉片戰後廣州開為通商口岸,根據條約英人得於口岸居住貿易,而廣州紳民堅拒英人入城,遂造成中英間新爭端,史稱「進城問題」。當時兩廣總督耆英商允英人於道光廿九年(西元一八四九年)再行進入廣州城。及期新任總督徐廣縉巡撫葉名琛以廣州民氣激昂可用,乃以紳民力量堅拒英人入城,使中英間漸趨決裂。此後中外間復有修約之爭。根據中外條約雙方可於訂約期(十二年)滿後修改商約,時十二年即將屆滿,英美法三國乃聯合向清政府要求議商修約。而負責外交重任之兩廣總督葉名琛一味採取頑強態度,對各國要求均拒之不理,並且拒絕接見各國公使,使中外爭端益為擴大。當時英法已有向我用兵之意,幸因西方發生克里米亞戰爭發生,方得遷延一時。

亞羅號事件及西林教案

  造成英法聯軍的導火線則為亞羅號事件與西林教案。鴉片戰後,南方沿海地區海盜猖獗,華商船隻每借庇外國,懸掛外國旗幟。咸豐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有在香港註册懸掛英旗之華商船隻亞羅號停泊廣州,廣東水師上船搜查盜匪,逮捕水手,拔下英旗。英駐粵領事巴夏禮(Harry S. Parkes)向粵督提出抗議,要求道歉。葉名琛拒之。於是英軍燬黃埔炮臺,攻陷廣州。旋因兵少退出。粵民憤而焚燬英法美商館。此時恰有法籍神父於廣西西林縣傳教被殺,法人亦以此為藉口,與英聯合,共組聯軍。次年攻陷廣州,俘葉名琛。

英法聯軍與天津北京條約

  咸豐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英法聯合美俄向清廷要求改訂商約。清廷無滿意答覆,英法聯軍遂攻佔大沽口炮臺。清廷被迫派桂良花沙納為代表,與各國簽訂天津條約。允公使可入駐北京,增開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為通商口岸,長江一帶俟太平天國平定後再擇開三處口岸。確定領事裁判權。許外人至內地遊歷。修改海關稅則。對英賠四百萬兩,法二百萬兩。
  次年,英美法三國公使率艦北上換約,中國指定由北塘登岸。英法軍艦強闖大沽口,為清軍所重創。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年)英法聯軍據舟山,陷大沽口炮臺,佔天津。清廷初有妥協之意,派桂良等乞和。繼受主戰派影響,態度轉趨強硬。聯軍乃攻入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留恭親王奕訢議和,訂立北京條約。除承認天津條約外,另允增開天津為口岸,割九龍司一部份予英,許法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屋,二國賠款各增至八百萬兩。此役除賠款及損及甚多權益外,北京亦為聯軍所蹂躪,行宮圓明園被焚,珍寶洗刼一空。
參考: 李國祁,〈清帝國的衰落〉,《中國歷史》,(台北:三民,2002),頁311-314。
2017-01-01 12:51 pm
鴉片戰爭是因為林則徐查禁鴉片讓英國人不滿清廷後來戰敗後簽了南京條約但後來英國想換約被拒絕所有就藉口亞羅船事件還有法國廣西西林教案一起打中國


收錄日期: 2021-04-18 15:55: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70101003635AAApOBw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