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以富於治事、善於權謀著稱試述袁世凱如何累積實力,在武昌起義之後,運用形勢在清廷與革命黨之中取利,成為民國總統的經過。 中山先生領導革命曾經十次起義失敗,何以武昌起義卻能一舉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 民國4、5年間袁世凱的帝制運動違反當時的政治潮流而無法成功,其原因? 求解答?
回答 (1)
辛亥革命勝利不久,袁世凱在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的支持之下,很快竊取了革命果實,當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從此以後,袁世凱開始為其復辟帝制而逐步準備。
一九一三年,袁世凱暗殺了宋教仁。「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藉口國民黨議員與討袁軍有著密切聯繫,下令解散了國民黨,撤銷國民黨議員資格,擊敗了他復辟的最大敵手。次年一月,袁世凱又公然下令宣布解散國會,停辦地方自治,撤消各省議會,剝奪了資產階級政治代表的權利和活動場所,解除了國會對自己進行帝制活動的約束力。一九一四年,袁世凱著手解決最後一道障礙-臨時約法。他首先假借民意,製造毀法輿論,說「本大總統一人一身之受束縛於約法」,也就是所謂全國四萬萬同胞「同受束縛於約法」;接著,指使黨羽提出修改約法。五月,在袁世凱的操縱之下,「正式」通過並公布了「字字皆袁氏手定」的所謂中華民國約法,臨時約法被徹底摧毀。又修改總統選舉法,將總統任期改為10年,並可無限期地連任,繼任人也由現總統推定。至此,辛亥革命時資產階級建立起來的各項民主制度,全被一掃而光。袁世凱已成為具有封建皇帝權力的「終身總統」,僅差穿上黃袍和登基坐殿了。
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後,自忖稱帝時機已到,於是開始公開進行復辟帝制活動。
一九一五年八月,袁世凱的美國顧問古德諾與日本顧問有賀長雄,分別發表了共和與君主論、觀奕閒評以及共和憲法持久策等文,誣蔑中國人民知識水平低下,缺乏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能力,要實現共和制度,「難望有良好的結果」。胡說什麼共和政體不適於中國國情,主張中國應該學習日本,實行君主制,這樣中國才能「立憲而強」。
與此同時,袁世凱的親信楊度,糾合立憲黨人和革命派的叛徒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以及嚴復等人,在北京聯名發起組織「籌安會」,打著「學術團體」的招牌,為袁氏「籌一國之治安」,公開進行帝制宣傳。九月一日,組織「公民請願團」,向參政院請願「變更國體」。一時之間,五花八門的「請願團」紛紛出籠,什麼乞丐請願團、妓女請願團、商界請願團、學界請願團,無奇不有。他們又是通電、又是公函,恭請「早定君主立憲」,「復尊君親上之本」。袁世凱一面故作姿態,佯稱「改革國體,極應審慎」,一面暗中指使心腹謀士梁士詒、朱啟鈐、周自齊等操縱下,舉行「國體投票」。十一月五日,投票結束,一致贊成改民主共和為君主立憲,「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十二月十一日,參政院將所有推戴書「上奏」。另外,還準備一份總推戴書,說是「皇天景命」,「人心咸歸」。袁世凱先是故作「謙辭」一番,一邊將推戴書退回,一邊假惺惺地說:「今若帝制自為,則是背棄誓詞,此於信義無可自解」,請予「另行推戴」。後又表示只有「豐功盛德」的人,才能居君主之位。暗示各省代表與參政院,既要其當皇帝,還需要幫他將背叛民國的罪名預先洗刷乾淨。於是參政院又急急召開會議,15分鐘內將早已準備好的第2份「總推戴書」,再度呈送至袁世凱面前。這份「總推戴書」,長達二六○○餘字,裡面歷舉了袁世凱「經武」、「匡國」、「開化」、「靖難」、「定禮」、「交鄰」等6大功勛,把袁世凱吹捧為「功崇德茂」、「邁越有王」的「聖君」;吹噓袁對於清皇室的處理,仁至義盡;民國初年宣誓忠於共和,只是順從民意的「循例之詞」,至今國體已變,誓詞也應消失,道德上無所慚愧,信義也可自解。於是再次懇請袁「正位登極」袁世凱在參政院的兩次「勸進」之下,再也按捺不住了,次日即宣布接受帝位推戴。十三日,袁世凱在中南海居仁堂「受百官朝拜」。十五日,大封「功臣」百餘人,下令將一九一六年改為「中華民國洪憲元年」;設立「大典籌備處」,準備於一九一六年舉行「中華帝國皇帝」的登極大典,正式粉墨登基。於是袁世凱這個一再宣誓「謹守憲法」、「贊成共和」、「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的大野心家、大騙子,終於剝下了偽裝,原形畢露。
正當袁世凱準備舉行「登極」大典的時候,一場反袁鬥爭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五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在上海發動了「肇和軍艦」起義,打響了反袁鬥爭的第一砲。同月二十三日,即袁世凱接受朝賀1週以後,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人,在雲南發出了反袁呼聲,並於二十五日宣布雲南獨立,發動了討袁戰爭。各地紛紛響應。袁世凱的復辟勢力,也開始分崩離析。袁世凱見大勢已去,於三月二十二日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恢復「責任內閣制」,改一九一六年為中華民國五年。至此,袁世凱自編自導自演的「洪憲帝制」丑劇,僅經歷了83天就徹底破產。六月,袁世凱在眾叛親離、四面楚歌中,憂鬱而死。
參考: 周元高,〈二四五、「洪憲帝制」是怎麼回事?〉,《中國歷史三百題》,(台北縣:建宏出版社,1994),頁859-862。
收錄日期: 2021-04-30 20:21: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228080910AA2QzWs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