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在一個被我們視為真實的幻象世界裡?

2016-11-30 5:45 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1w1FjAfqE

我們都不需要一個真實的問題 只需要對它的看法? “沒有”“問題”“反饋”“方案”

回答 (2)

2016-11-30 11:33 am
✔ 最佳答案
古文尚書有「習與性成」之說.認為習慣的養成像天性一樣。另一種習慣,不是由本能發展出來的,是靠後天的學習和教養。這是荀子對習慣的看法,他認為,不同的習慣,形成不同的習俗,鑄造了不同的性格。
亞里斯多德說:「習慣是第二天性」認為習慣是我們天生本性附加物。我們天生就由依某一方式行動的能力,也生來就有某些天賦的行為模式,我們稱它為本能或反射。
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通常稱為風俗,風俗使社會的一切都維持平衡,使共同生活和諧進行,鋪平了個人的交往途徑,使他們連結在一起

威廉˙詹姆斯說習慣是「社會的巨大飛輪,最珍貴妥當的操作者」,便是這個意思。
根據國際教科文組織表示,由於火星文的盛行,已造成很多文化被扭曲變形,「習慣」一詞的誤用,在台灣最為嚴重。而這樣的說法,稍早之前,已獲得美國那剎的證實。
從以上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作弊灌票團竟可以那樣無恥的灌票,且灌得臉不紅氣不喘。原來,長期以來他們一直把習「灌」當成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也因此造就了許多奇人軼事,譬如有些灌票者就一直以為,只要是發燒題就沒有被隱藏或移除的問題~ 因為是優良知識。這樣的情形,恰巧印證了愛因斯坦所說的「白癡是沒有極限的」。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
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對人類苦難無法遏止的同情心.這種同情心.將他從抽象的世界帶回塵世.使他的心中反響著那些痛苦悽厲的呼號.
這就是維繫著羅素漫長一生的愛.但同時也消蝕著他的生命與熱情

消蝕著生命與熱情!
他是遇上精神病 很多很多
而你是遇上作弊的作弊者 就那幾隻
不過 是頂尖的 專業的 長時間的

所說的佛教徒 若沒猜錯的話 肯定有九成以上都是來自現實社會的佛教徒
甚至其所說的佛教網友 在他所處的環境中或網頁上也必定有九成以上都是有神通的 甚至能在他所說的佛板能被尊稱得道者 相信更沒有一個不是已達到悟道的最高境界 照理說他們應該受到萬民朝拜的

無庸諱言的.人是宇宙中一員.人如何在宇宙的大舞台中.扮演一個稱職的腳色.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生命的精神就在其中。有人說 .人是被突然投擲在時間的洪流中.既不知生命的源頭.也不知生命的歸宿.因此.人的荒謬.就由此而產生.更有的人認為.我們人生在世.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是否同意.就讓我們來到這世界.如果這一個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倒也罷了.偏偏這一個世界卻是充滿仇恨.忌妒.貪婪及荒謬.就連個提供知識訊息交流的平台也被那些社會米蟲廢物所盤據.所壟斷.甚至還無恥的 極盡虛偽的說要募款贊助知識家.還說什麼不常參與知識問答其權益應受限制.如此的鬼話連篇..生命的意義何在呢?

為甚麼要強迫我們走向一種非自由的選擇呢?為什麼我們要被這一些既定的範疇圈定呢?為什麼我們不能有一個屬於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生命世界呢?在一個美好的生命世界中.我們不是可以活得更快樂嗎?為什麼要去做那些荒謬而毫無意義的事呢?為甚麼不能忠實的面對自己呢?

走過歲月不禁要問.甚麼是生命的意義.?甚麼是自由的意義及其目的?什麼是預定及和諧的意義?.要如何才算是發揚生命精神?

日新又新是普泛地提出一種進步的觀念.後來一直是傳統社會流行的口頭語.『作新民』指出進步的目標..人無所謂新舊.人的新舊是從他的觀念和創作來看的.有新觀念和新創作的.就是新民.但是同樣的問題一問再問.縱使將發問做成一種呼籲的形式.只要其真正動機與目的不變~只為了轉移甚至採用率~如此無法自拔的朽木 .實在就沒有雕刻他們的必要.

試問.他怎不問手機一直傳進雜七雜八的廣告真的很煩?自答灌票真的很煩?如果在知識+連問題與廣告都分不清.還能幹什麼?甚至有誰會有興趣去把諸如『誰點數最多?』當成有用的知識?點數多?又要賑災了嗎?真的不要太缺德.畢竟那些災民再怎麼說都是我們的同胞.
舊邦維新.是在舊有基礎上.採取逐步的非暴力改革.以達到建立新邦的目的.維新的方式.一直為傳統知識分子所堅持.使他們反對運用任何突擊的方法來實現他們的理想和計畫.因此.對於取回帳號一事.是否真的比較好.則是有待觀察.至於長時間未參與問答則相關權利應受限制及捐助款項予知識+等等.則聽聽笑笑就好

走過歲月


在思想上被稱為偉大的人物 生命歷程的本身 就含藏著進步的實質 他們在他所生存的時代 個個都是一個新人 而非擁有好幾個知識長頭銜 一個能創新的新人 希臘的蘇 柏 亞是如此 中國的孔 孟 荀也是如此 人類社會的進步 部分原因就是依賴著這些新人累積而成的創造力所推動

而絕非如愛因斯坦所說:『白癡事沒有極限的』的那種已擁有好幾個知識長 整天還在什麼想要用知識+點數賑災 甚至還想藉由募款幫助知識+ 如此魯莽只會造成165原已相當繁忙的工作更加負擔 真是無法自拔的朽木

權力是具有控制.命令.支配.指揮.操縱.或影響的一種力量
國家的權利及義務.乃是在面對國家.人民時所有的權利及義務
當國家面對人民時的權利.乃是國家有權向人民徵稅.及要求人民服兵役來保護國家.這一種權力乃是基於人民的委託.如果人民不委託.也是無用的.國家的基礎乃是由人民所組成.人民組成之後.根據一定的目標.乃賦於國家權力.在這種權力之下.只要國家不違反天賦人權.國家就有權向人民要求

對生命的哲學而言,對「生命目的」這一問題的考問和答案,就是哲學的精華所在。在中國,重要的學家,都是生命的哲學家,孔子是一個重要的源頭,他以「仁愛」為中心的哲學,不但給個體的生命賦於意義,也為群體的生命指出了一個永恆的目標。這是一切創造的源泉,偉大的始基。

孔子曾說他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是他仁愛哲學的具體表現。老安、少懷、朋友信,無一不是出於最誠摯的愛心。孔子深知,沒有愛的滋潤,個體的生命不能成長,沒有愛的擴大,群體的生命也根本不能發展,只有誠摯的愛心,才是成己成物,開物成務之本。對孔子來說,愛是生命的根源也是生命的目的。

孟子從生與義抉擇的觀點,為這個問題留下重要的啟示。在生與義二者擇一的極端情況下,要不捨義取生,要不捨生取義。人如果選擇前者,就是道德勇氣的喪失,道德挑戰的失敗,縱然保全了生命,卻喪失生命目的和意義。這雖是一個極端的情況,通常人很難遭遇到,但由此可以得知,人要活得生命的意義,並不是一種輕易的事。人如果不能肯定孟子所說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生命的意義是無從談起。

傳統哲學中,沒有一個像張橫渠那樣,將儒家所體認的生命目的,做如此清楚而完整地表達: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基於孔子仁愛哲學所展示的四種不同的生命目的,其中包括四種不同的愛:

對天地的愛,對百姓的愛,對歷史文化的愛,以及對未來萬世的愛。

莊子代表生命哲學的另一個源頭,他對生命的體認,是一深度的發展,與儒家廣度的發展不同。如果說,基督教的王國在天上,儒家的王國在人間,那末,莊子的王國是在心中,生命的目的或存在的意義,也就是在心靈世界的開拓。上帝的存在,開物成務的責任,都不是他所關心的重點,他急切要求解答的生命之謎,是如何從種種慾望的束縛中,以及虛偽文明的重重桎梏中解放出來,以獲得心靈的自由與和諧,以恢復生命的本真。當群體趨於殺伐墮落,當現有的文明破產時,這一心路歷程,實代表恢復創造心靈的一種努力。

接枝於莊子生命哲學的禪,為人類生命開發了一片新天地,世界很少有一派哲學,一種宗教,能像禪家一樣,使人立即感受到一股強大生命活力的。大禪師們的人格,個個都像孟子那樣,顯現着陽剛之美,他們的生活,都充滿生龍活虎般的精神。如果你要問禪家,生命的目的何在?他只要用手指一指自己,因為他整個的生命和生活,都是智慧的結晶。對禪家來說,生命的目的,就是自己生命的不斷創造。高漢在「禪的天主教義」一書中極為深刻的說,禪悟「使我們不在導演上帝,而讓上帝自演」。上帝是基督教的創造之源,禪家卻在自我的生命裏開發了創造之源---自性不生不滅,一切俱足。

守著陽光守著你
2016-11-30 11:56 am
請參考

何以說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124004839AAwZle5

§ 5


收錄日期: 2021-04-20 18:01: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129214548AAKMKBi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