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p://
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b/62b01/62b0101.htm
南明及鄭氏政權的抗清
清兵入關後,利用明降將作嚮導,很快便把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民變隊伍的殘部肅清。但是,滿洲的勢力一時還未能完全佔領南方的廣大地區。
當時,明朝遺臣依靠原有地方軍隊及民眾的支持,在南方相繼擁立明宗室福王、魯王、唐王和桂王,與清廷對抗,前後達十八年。歷史上把這些政權稱為南明。但是南明諸王大都昏庸無能,以致奸臣弄權,黨爭不斷,忠良被排斥。諸王之間為爭「正統」,又時常發生糾紛。最後清軍在明降將的效力下,終於將南明政權逐一消滅。
鄭成功是福建南安人,鄭芝龍的兒子,初名森,後得南明唐王賜姓名為朱成功。鄭芝龍降清後,成功拒不肯從,攻取金門、廈門為根據地。他一度率兵北伐,沿長江而上,直逼南京,不久戰敗,回師廈門。原來台灣在明代後期即被荷蘭等國佔據。於是鄭成功便渡海東征,從荷蘭人手裏奪回台灣,作為反清的海上基地。清政府只有勒令江、浙、閩、粵四省居民內徙,以避其鋒。鄭成功死後,子經、孫克塽先後繼之,但鄭氏子孫堅守台灣二十多年,始終無法恢復明室江山。到了南明政權敗亡及三藩之亂平定,全國抗清勢力就只剩鄭氏的台灣政權了。滿清直至入關後四十年,才派遣大軍攻取台灣,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htm
南明福王
福王即弘光帝,名朱由崧(1607-1646)。明神宗之孫,福王朱常洵之子,思宗之堂兄。其父為李自成軍所殺,他流落於江淮。崇禎十六年(1643年),襲福王封爵。明亡後,被原明鳳陽總督馬士英等擁立於南京監國,繼稱帝,年號弘光。昏庸無能,沉溺酒色,任由馬士英、阮大鋮專擅朝政。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逼進南京,在蕪湖被俘,次年於北京被殺。
南明魯王
魯王名朱以海,明太祖十世孫。崇禎十七年(1644年)襲魯王位。弘光朝覆亡後,張國維、錢肅樂等起兵浙東,擁其監國於紹興,與在福建稱帝的唐王政權互爭統屬。魯監國元年(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攻取浙東,逃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張名振,後至舟山。順治六年(1649年)清軍攻佔舟山,為張煌言等護送至廈門,旋移駐金門。後去監國號。康熙元年(1662年)病卒。
南明唐王
唐王即南明隆武帝,名朱聿鍵(1602-1646),小字長壽。明太祖九世孫,崇禎五年(1632年)襲唐王爵,居南陽。九年(1636年)以擅自率護軍勤王,廢為庶人,置於鳳陽。後逢弘光朝大赦,徙居平樂。弘光亡,受鄭鴻逵、黃道周等擁戴,於福州監國。旋即帝位,年號隆武,曾聯絡各地抗清義軍,並屢議出師北伐,然受制於鄭芝龍,且與浙東魯王政權互相傾軋,終無所成。隆武二年(順治三年,1646年),清兵入福建,逃至汀州被殺。永曆朝尊為思文皇帝。
南明桂王
桂王即南明永曆帝,名朱由榔(1623-1662)。明神宗孫,思宗堂弟。初封永明王,隆武時襲封桂王,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死後受瞿式耜、丁魁楚等擁戴,於肇慶監國。旋即帝位,建元永曆。據有兩廣、雲貴、江西、湖廣、四川等地。大順、大西軍餘部亦受其招撫,並聯絡鄭成功活動於海上。但因朝臣派系複雜,植黨相爭,致朝政紊亂,危機紛呈,不斷退敗。永曆十年(順治十三年,1656年)為李定國迎至昆明。十二年(1658年)清軍入滇,出逃緬甸。後被緬人交出,為吳三桂所殺。
鄭成功抗清
南明隆武帝被清軍擒殺後,鄭成功力阻其父鄭芝龍降清不果,乃於順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於家鄉福建安平鎮(一說廣東南澳島),舉義抗清,從者數百人。後受永曆帝詔封,使東南沿海同西南地區的抗清運動連為一氣,率部數創浙閩粵清兵,屢拒招降。他曾兩次派兵與張名振合師北上,入長江,並與李定國軍通聲息。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1659年)五月,鄭成功親與張煌言合師北上,過舟山,攻崇明。然後溯流而上,先佔瓜洲,再奪鎮江,並乘勝直逼南京。清廷內外為之震動。旋因連勝輕敵,未能攻克南京城。鄭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回廈門。順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鄭成功從廈門移駐金門,三月,親率將士兩萬五千人,大小戰船數百艘,經澎湖,直達台灣鹿耳門,圍赤嵌城,敗荷蘭軍。次年,收復台灣全島,欲以此地作為抗清之根據地,傾注全力,著手台灣政治、經濟建設,但不久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