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後.遺臣相繼在中國南方雍立 ? ? ? ? 為帝.成立政權與清對抗 史稱 ?.---求解謝謝!!?

2016-11-19 7:11 am

回答 (3)

2016-11-19 7:34 pm
  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城,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後,明朝的殘餘力量在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先建立過福王弘光政權、唐王隆武政權、魯王政權、唐王紹武政權、桂王永曆等五個政權。這些或先後、或同時存在的政權,歷史上統稱為『南明』。
  順治元年(一六四四)五月十五日,當李自成還在紫禁城做皇帝夢的時候,福王朱由崧便在明朝的陪都南京即位稱帝,建元『弘光』,這就是南明的第1個小朝廷。
  朱由崧本是一個惡名在外的藩王,好色、貪婪、兇殘、不讀書;當了皇帝之後,更是變本加厲地為所欲為。弘光元年的除夕,清軍節節南下,他卻在群臣面前感嘆『後宮寥落,且新春南部無新聲』;他縱慾無度,命人替他捉蛤蟆製春藥,以致南京的百姓就叫他『蛤蟆天子』;他嗜酒如命,又縱情享樂,還恬不知恥地寫了一幅對聯:『萬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幾回月當頭?』權臣馬士英、阮大鋮熱衷於在朝中排除異己,安插親信,同時又以籌集兵餉、建造宮殿為藉口,大肆賣官鬻爵,搜括民財。政權腐敗不堪。當時有『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紀監多如羊,職方多如狗。……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的歌謠來諷刺這種現象。
  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四月二十九日,駐守在武昌的總兵,後擢為太子太傅的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列舟300多里,準備進攻南京。這時,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不顧清軍正逼近長江,抽去江北四鎮的兵力西去阻擊,使江淮的防線更加空虛。他們揚言,「寧可死於清,而不可死於左良玉之手」。置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於不顧。當弘光政權內部的爭鬥正愈演愈烈的時候,清軍在多鐸的率領下,如入無人之境,很快打到了揚州城下。兵部尚書史可法率守城將士及市民進行了殊死的戰鬥,最終城破被害。六月八日,清軍進入南京城。在此之前,福王朱由崧狼狽逃往蕪湖,馬士英逃往浙江,留在南京城裏的禮部尚書錢謙益等人便上演了率百官投降清朝的一幕。至此,只維持了1年時間的弘光政權便宣告了結束。不久,總兵田雄獻出朱由崧降清。朱由崧被解往北京後,即在宣武門外的柴市被處死。
  與此同時,明朝在浙江的殘餘勢力在紹興擁立魯王朱以海為監國;同時,唐王朱聿鍵又在福州稱帝,建號「隆武」。唐王和魯王是叔姪,本該團結一致,共圖抗清復明大業,但兩人勾心鬥角,爭奪領導權,使清軍有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魯王監國紹興,在不過1年的時間裡,曾擊退清軍,收復海鹽、乍浦等地。但其政權內部不穩,在清軍的進攻面前迅速瓦解。魯王僥倖逃脫,在閩浙一帶的海上漂泊,過著「以海水為金湯,舟楫為朝殿,落日狂濤,君臣相對」的悲慘日子。後來,魯王只好投奔鄭成功,在順治十年(一六五三)自罷「監國」名號,接受永曆帝的節制。鄭成功收復台灣後,魯王移居台灣,於順治十九年(一六六二)死在那裡。
  在南明諸帝中,唐王是比較有作為的一個。他的政權曾擁有福建、兩廣、雲貴、湖南以及湖北、江西、安徽的一部分土地,很有光復的希望。但隆武政權被海盜出身的軍閥鄭芝龍等人操縱著,不可能擔當起挽狂瀾於即倒的重任。順治三年(一六四六),清軍入閩,鄭芝龍暗中倒戈,唐王在汀州被俘,押回福州,絕食而死。掙扎了15個月的唐王政權至此壽終正寢。
  唐王的敗報傳到廣西,廣西巡撫翟式耜等人於同年十一月擁立桂王朱由榔為帝,居肇慶,建元「永曆」。永曆帝在位13年,兵多將廣,地盤很大,但他懦弱寡斷,昏庸腐朽,僅順治三年到八年,就逃亡16次。桂王政權之所以能延續16年之久,主要依靠了翟式耜等人的苦心經營和明末農民起義軍餘部的支持。但朝廷內部腐朽不堪,宦官專權,黨爭紛起,地方上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當清廷派吳三桂重兵進擊時,桂王政權的末日也就到了。康熙元年(一六六二)二月,緬王把逃亡在緬甸的永曆帝及其家屬送回雲南,交給了吳三桂。吳三桂怕留著永曆帝產生後患,就在昆明城內用弓弦把永曆帝和太子都絞死了,從而結束了南明政權最後一個、也是歷時最長的一個王朝。
  翟式耜等人擁立桂王不久,原來唐王朱聿鍵的大學士蘇觀生又在廣州打起「兄終弟及」的旗幟,擁立聿鍵的弟弟聿𨮁,建元「紹武」。順治四年(一六四七)一月,清軍扮成援兵,混進廣州城,活捉了朱聿𨮁,這位登基才40天的皇帝只好絕食而死,這是南明鄭權中最短命的一個皇朝。
  從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朝到永曆帝被害,中間歷時18年。在這18年中,南明政權也不乏能征善戰的將領、忠心耿耿的大臣,如史可法、黃道周、張名振、張煌言、翟式耜等,但明朝政權已經病入膏盲,崇禎朝的黨爭與內部的貪污腐化在南明小朝廷內繼續重演,以致失去了收復失地的機會,最終走向了徹底的毀滅。
參考: 王興康,〈一五三、什麼是『南明小朝廷』?〉,《中國歷史三百題》,(台北:建宏出版社,1994),頁522-524。
2016-11-19 8:29 am
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b/62b01/62b0101.htm


南明及鄭氏政權的抗清


清兵入關後,利用明降將作嚮導,很快便把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民變隊伍的殘部肅清。但是,滿洲的勢力一時還未能完全佔領南方的廣大地區。


當時,明朝遺臣依靠原有地方軍隊及民眾的支持,在南方相繼擁立明宗室福王、魯王、唐王和桂王,與清廷對抗,前後達十八年。歷史上把這些政權稱為南明。但是南明諸王大都昏庸無能,以致奸臣弄權,黨爭不斷,忠良被排斥。諸王之間為爭「正統」,又時常發生糾紛。最後清軍在明降將的效力下,終於將南明政權逐一消滅。


鄭成功是福建南安人,鄭芝龍的兒子,初名森,後得南明唐王賜姓名為朱成功。鄭芝龍降清後,成功拒不肯從,攻取金門、廈門為根據地。他一度率兵北伐,沿長江而上,直逼南京,不久戰敗,回師廈門。原來台灣在明代後期即被荷蘭等國佔據。於是鄭成功便渡海東征,從荷蘭人手裏奪回台灣,作為反清的海上基地。清政府只有勒令江、浙、閩、粵四省居民內徙,以避其鋒。鄭成功死後,子經、孫克塽先後繼之,但鄭氏子孫堅守台灣二十多年,始終無法恢復明室江山。到了南明政權敗亡及三藩之亂平定,全國抗清勢力就只剩鄭氏的台灣政權了。滿清直至入關後四十年,才派遣大軍攻取台灣,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htm


南明福王


福王即弘光帝,名朱由崧(1607-1646)。明神宗之孫,福王朱常洵之子,思宗之堂兄。其父為李自成軍所殺,他流落於江淮。崇禎十六年(1643年),襲福王封爵。明亡後,被原明鳳陽總督馬士英等擁立於南京監國,繼稱帝,年號弘光。昏庸無能,沉溺酒色,任由馬士英、阮大鋮專擅朝政。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逼進南京,在蕪湖被俘,次年於北京被殺。


南明魯王


魯王名朱以海,明太祖十世孫。崇禎十七年(1644年)襲魯王位。弘光朝覆亡後,張國維、錢肅樂等起兵浙東,擁其監國於紹興,與在福建稱帝的唐王政權互爭統屬。魯監國元年(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攻取浙東,逃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張名振,後至舟山。順治六年(1649年)清軍攻佔舟山,為張煌言等護送至廈門,旋移駐金門。後去監國號。康熙元年(1662年)病卒。


南明唐王


唐王即南明隆武帝,名朱聿鍵(1602-1646),小字長壽。明太祖九世孫,崇禎五年(1632年)襲唐王爵,居南陽。九年(1636年)以擅自率護軍勤王,廢為庶人,置於鳳陽。後逢弘光朝大赦,徙居平樂。弘光亡,受鄭鴻逵、黃道周等擁戴,於福州監國。旋即帝位,年號隆武,曾聯絡各地抗清義軍,並屢議出師北伐,然受制於鄭芝龍,且與浙東魯王政權互相傾軋,終無所成。隆武二年(順治三年,1646年),清兵入福建,逃至汀州被殺。永曆朝尊為思文皇帝。


南明桂王


桂王即南明永曆帝,名朱由榔(1623-1662)。明神宗孫,思宗堂弟。初封永明王,隆武時襲封桂王,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死後受瞿式耜、丁魁楚等擁戴,於肇慶監國。旋即帝位,建元永曆。據有兩廣、雲貴、江西、湖廣、四川等地。大順、大西軍餘部亦受其招撫,並聯絡鄭成功活動於海上。但因朝臣派系複雜,植黨相爭,致朝政紊亂,危機紛呈,不斷退敗。永曆十年(順治十三年,1656年)為李定國迎至昆明。十二年(1658年)清軍入滇,出逃緬甸。後被緬人交出,為吳三桂所殺。


鄭成功抗清


南明隆武帝被清軍擒殺後,鄭成功力阻其父鄭芝龍降清不果,乃於順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於家鄉福建安平鎮(一說廣東南澳島),舉義抗清,從者數百人。後受永曆帝詔封,使東南沿海同西南地區的抗清運動連為一氣,率部數創浙閩粵清兵,屢拒招降。他曾兩次派兵與張名振合師北上,入長江,並與李定國軍通聲息。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1659年)五月,鄭成功親與張煌言合師北上,過舟山,攻崇明。然後溯流而上,先佔瓜洲,再奪鎮江,並乘勝直逼南京。清廷內外為之震動。旋因連勝輕敵,未能攻克南京城。鄭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回廈門。順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鄭成功從廈門移駐金門,三月,親率將士兩萬五千人,大小戰船數百艘,經澎湖,直達台灣鹿耳門,圍赤嵌城,敗荷蘭軍。次年,收復台灣全島,欲以此地作為抗清之根據地,傾注全力,著手台灣政治、經濟建設,但不久即病逝。
2016-11-19 3:25 pm
南朝明略


收錄日期: 2021-04-20 19:27: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118231109AA5WsUv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