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多人連署廢博愛座其蘊含的意義為何?

2016-10-27 7:06 pm
負面特質卻具正面效應?之【2】有無誰最/罪受傷!?
之【3】人類的文明是否真的一直在持續進步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dTeKo14Jw

回答 (9)

2016-10-28 1:22 pm
✔ 最佳答案
八千多人連署廢博愛座其蘊含的意義為何?

截至目前為止還看不出有任何意義

政府政策尊重傾聽年輕人的聲音固然值得稱許與肯定

但也要把諸如啃老族、遊手好閒及愛搗亂的小孩與一般正常年輕人做區分

否則再多的數字只是在浪費社會資源與大眾的時間、只為徒勞於不具任何意義的事上

「學生年紀輕或許真的無法體會老人的身心狀況 ~ 浪費學費
但有些專程外出運動的老人家也未必能體諒學生的種種不得已
所謂 上山一天 下海也一天
若只是純外出運動 實在沒必要與學生擠在一起 」《義不容情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KzobXdoA8
2016-10-28 2:09 pm
過去都還聽過有神一般的灌票高手曾謙虛的自述他不到一年時間就用心的擁有兩隻近百分百採用率的最高等級帳號!
這樣還有甚麼奇怪的意義不會發生的?
更別說神一般的灌票高手還整天問網友:「當知識長有什/神感覺?」「甚麼是灌票?」
有什/神感覺? 甚麼是灌票?
「對於這問題 卡繆喜歡倒過來問。原先的問題是:生命有否一個值得人生存的意義。對於這問題 你願意的話 你總可以找到一個 但別人也總可以找到另一個不值得活的理由。」《沉默之聲》
不值得活的理由:
『我們不需要你,你根本不配活下去。你的目標,你的奮鬥,你所抱持的價值觀念沒有未來可言。滾開吧!一無可取的人!快點死亡,快點消逝掉吧!你是沒有用的,沒有人需要你,走開!』
(阿德勒著,黃光國譯,〈一、生活的意義〉,《自卑與超越》,(台北:志文出版社,2015),頁14-15。)
2016-10-28 6:38 am
「針對大眾交通運輸博愛座爭議,有民眾於8月底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廢除各項公共運輸工具上博愛座之設置」,已有8000多人連署。」

8000多人!
何以見得?
(提供一件事情.如果不拿出它的理由來.那才可恥)
譬如過去知識+的投票數與評價數不時有達到上限的情況!
(過去曾疑惑:為何一則評論竟能在一天之內就有一百個正評?)
那麼請問:一百張的投票數或評價數需要多少人才能達成?

今天 改版後的知識+的假廣告終於赤裸裸的肆無忌憚地給出答案了:
正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參考
何謂社會正義、權利與義務?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05005825AAx0iuH
為何有人不相信「通常可在幾分鐘內獲得解答!」?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20212806AAXq7tm

針對大眾交通運輸博愛座爭議,有民眾於『』月底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共同遵守各項公共運輸工具上博愛座之設置」,已有『』多人連署。如何?
2016-10-27 11:29 pm
「交通部指出,因事涉政策方向………. 」
政治與施政(方法)
據說大洪水淹沒了整個世界的時候,諾亞和他的妻子,一些飛禽走獸,乘著一艘方舟,幸免於難。有一天,諾亞發現他的方舟的船底,有了一個小小的漏洞,他叫他的狗用鼻子堵著那個小洞,阻止水進來,那就是狗的鼻子永遠濕淋淋的理由。小洞越來越大,狗鼻子堵不住,諾亞叫他的妻子用臂肘堵塞,那就是女人的肘部為什麼老是冷冰冰的原因,漏洞還是越來越大,他的妻子的臂肘也堵不了進水。於是諾亞決定自己用身體去堵塞這個漏洞。他躺了下來,用自己的脊背堵著。這就是為甚麼船長和你談話時,總是背靠著牆。
諾亞的故事,給了我們兩個教訓:
一、 不要滿足於那些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 塞堵漏洞要靠你自己。不能過分依賴別人。
人生的目的在追求真 善 美 求真的精神乃是一種科學精神 求善的精神乃是一種倫理生活 而求美則是一種藝術修養的態度 這些真善美都在幫助我們走向人生理想的終極目標--- 聖的精神 聖不只是求天人合一的未來理想 也希望建立理想的地上國 要求未來理想的天人合一乃是宗教情操的表現 而地上理想國的建立 則是依賴政治理想的實現 所以政治理想可以達到聖的地步
政治理想的境界以中國禮運大同所揭櫫的理想 為最令人嚮往的政治理想 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也是一種政治理想 他們二者在主張上雖有出入 但提供人類理想的方式則是同一的 。
墨辯:「 義.利也」 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這可以當作對正義的抽象解釋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衿寡孤獨廢疾者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這說明了社會正義的原則.也正是「裁制事物使合宜」的具體說明
聖多瑪斯說 「人類天生就是社會性 政治性的動物 必須營共同的社會生活 而社會生活為謀公共福利及公共安寧秩序 自不能沒有政府國家。道德生活才是國家的目的」聖多瑪斯強調道德生活才是國家的目的 也是政治的目的 因為政治通常是要辨明對於治理的方法與目的的某些假設 在大多數的政治哲學目的中 這種辨明都是道德的辨明。道德生活的目的在追求善 而政治生活則在獲得幸福 所以道德生活才是政治的目的 政治除了在這一方面的強調外 對於政治的形式 有時 也是一種政治的判斷。道德的原則就是善 善有其最終目的 一切行為與善的最後目的相衝突時 這個行為就是不道德的 如果一切行為都與善的最後目的相合時 就是最合乎道德原則的 道德不只用於個人 也適合於整體的思想與行為 政治的主體 既在於人 人的生活 就要合乎道德生活的原則 政治的結構既在國家及政府的組織 則這些組織的行為就要符合道德的原則。
(聖多瑪斯 〈五路論證))
羅素說:「良好的生活,是為愛所激發,並為知識所指導的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VPre1d9qI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弊灌票廢物在改版後就以二百九十個帳號來說明新版知是+將會淪為廣告+
隨後作弊灌票廢物就以成千上百的帳號進行假廣告真作弊的下流行徑
甚麼貸款、Google一下吧、網上查查、不清楚、對、好、謝謝、那五倫?、喝茶、介紹你...正派經營、分享給你...、安全可靠、有需要的網址在….等等不計其數的假廣告真擾亂的破壞 事實上皆是同一隻廢物所為 亦即今天到此作假廣告:「青年貸款,青年貸款,青年貸款,青年貸款…….匿名使用者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113181556AA2QHb7
」的***
知識+的問答中 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廣告 甚至更從來沒有鋪天蓋地令人作嘔的假廣告與為廣告而提問的問題
「灌票廢物都已站上排行首了」
那又如何?不也還是***
《雲中月》


「2017年菜,2017年菜外帶,2017年菜預購,2017年菜餐廳,年菜,年菜2017,年菜外送………. 廳,飯店年菜2017」
彥均
「你現在不回答及負評了?改以廣告者身分擾亂!? 空格還拉那麼長 是你全家都橫死了嗎 畜牲 Epic Music Mix •」
憂鬱的星期天 •
「你趕緊準備你全家的腳尾飯吧 畜生」
夢醒時分
「家中有人橫死身首異處所以空格拉那麼長? 這是那裏的風俗? 是廢物家的風俗? 還是畜生的習慣?」
《天天天藍的翔》
2016-10-27 11:01 pm
何謂社會正義、權利與義務?視障生遭逼讓座 網友建議廢博愛座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05005825AAx0iuH

學生問題:在教育上我們所持的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學生在學校教室裡所學的東西將來在社會上、日常生活中將能『學於致用』,所謂學以致用,就是一種遷移的效應。

比較令人擔心的老人問題:身軀的微縮 牙齡的脫落 皮膚乾而多皺紋 老人班之出現 灰白的頭髮 禿頭 聲音的改變 感覺能力的消弱及反應遲鈍 這些年老的象徵可能對老年人的自我意像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尤其在一個缺乏『敬老尊賢』的傳統社會裡。

學生年紀輕或許真的無法體會老人的身心狀況 ~ 浪費學費
但有些專程外出運動的老人家也未必能體諒學生的種種不得已
所謂 上山一天 下海也一天
若只是純外出運動 實在沒必要與學生擠在一起

相關

Rosenthal1964有一名女子kitty Genovese被殺害 由於她與暴徒掙扎抵抗 整個殺害過程約半小時 在這半小時內約有四十個住同公寓的人聽到她的求救哀號 但是並沒有一個人出來救她 甚至連打電話報警也沒一個
為甚麼這些人會見死不救 袖手旁觀呢?為甚麼有許多人在緊急的場合下不伸出援手助人一臂呢?許多人認為這種現象的發生可能與都市生活有關 由於都市理人多而混雜 相互間少有關心 人情十分冷漠 因此認為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 與自己毫不相干 也就少有介入的意願 不過 心理學家在這方面所研究的結果 發現問題並不是那末簡單 第一 心理學家們發現一般人在通常的情況下都樂於助人 但是 假如情況緊急 那麼一般人的反應卻有所不同 在危急時 一般人都不願助人 專家們認為這可能與美國社會習俗有關 因為一般美國人都不願多管閒事 第二 在某些場合裡 有些人甚至拒絕助人 這尤其當有其他的人在場時為然 而且在場的人越多 出手助人的人也相形地越少 這是一般人都認為別人會伸出援手 所以自己大多袖手旁觀而不採行動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有人在場對行為者產生了兩種作用 一是別人的在場使其情緒感到緩和而整個情境變成非緊急情境 二是別人的在場分擔了個人出手援助的責任 這兩個作用使得一個人變成袖手旁觀 這與『一個和尚挑水喝 二個和尚扛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道理頗為相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GG_Mp27gk
2016-10-28 9:54 pm
「針對大眾交通運輸博愛座爭議,有民眾於8月底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廢除各項公共運輸工具上博愛座之設置」,已有8000多人連署。」

損人不利己的典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OCcPFtATg
2016-10-28 5:42 am
我們常常用類比法來處理「他人心靈」的哲學問題。這問題是這樣的:每一個人可以直接知覺到他自己的意識狀態 如痛的感覺等等。可是他無法經驗到別人的心靈狀態。假如我們信以為別人也在許多方面 同樣具有像我們所擁有的經驗;則此一斷言必定是由推論而來。通常被用來認證我們對於他人心靈之信念的證據 被認為是一種類比論證。別人的行為表現 看起來好像他們具有思想、懷疑、快樂、痛苦以及其他心靈狀態等等經驗。因為他們的行為 與我們自己擁有那種精神狀態時所表現的相類似。於是 依據類推法 我們下結論說:這些表現 不管在他人也好或在我們自己也好 都是由於那些意識狀態所致。依此方式 我們尋求建立除了我們自己的心靈而外 還有他人心靈存在的結論。

在火的前面確實有熱度的感覺,但那不是對火的感覺,甚至還察覺不出火是熱的!
《往事難追》
2016-10-27 9:38 pm
負面特質卻具正面效應?之【2】有無誰最/罪受傷!?

「沒感覺就有可能是中風了」
酷爪虎 • 8 年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lCSUcBr4hk

摘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15000015KK09736

-----------------------------------------------------------------------------------------------------------------------------------------
政治與施政(方法)
「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不僅物性如此,世俗價值尤然。《冷霜子 》

一般來說,人類對於自己感到興趣的活動、行為或動作,對於影響人生重大的活動、行為或動作,對於求其成功不願見失敗的活動、行為和動作,對於有價值受重視被喜愛的活動、行為或動作,全都設法尋求其從事或致力的方法,找尋促進成功之道。方法的認識和把握增加人類從事活動所帶來的成果,令人類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而且使人更有系統地建立知識,累績經驗,將它們傳遞他人,或遺留後代,促進人類的文明。另一方面,人類的知識的長進和經驗的增廣,又反過來扶植方法的成長、修正和更趨成熟。兩者互相補益,相成相長。所以,方法之來歷與人類所注目的問題內容,以及人類試圖解決問題的努力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雖然方法一經建立,並且逐步成形穩定之後,往往有它們自己獨立的生命。這時方法本身也常常成為研究和討論的目的和對象。這是我們談論方法首先應該具備的認識;方法雖然具有某種程度的穩定性,但他們却是有演化的(★進步的實質),有進步可言的。各種層次的方法都是如此。

但是,在我們人生活動裏,以及在人類的文化事業之中,並不是每一個問題(以及每一類的問題)我們都把握了解決的方法。有時我們不但還沒有發現解決的方法,而且如果我們堅持需要合乎某一標準或者屬於某一個類型才接受的話,我們也就不可能有解決的方法可尋。(比如,如果我們堅持只能使用圓規和直尺的話,那麼對於任意角的三等分這個問題,就不可能有解決的方法)。可是,我們為甚麼一定要堅持合乎某一標準的方法,或者屬於某一類型才願意接受呢?我們對這種問題本身又可以尋求和講究解決的方法了。

可見方法這個概念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有沒有方法和是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看我們在那一個「體系」裏談論問題,或者看我們怎樣構作問題,才能確定。不但如此,當我們作出此等考慮的時候,我們已經提高了我們的問題的層次,討論比較高層比較抽象的方法。比起比較低層次的方法,這時我們所注目的已經是(有關)方法的方法了。
2016-10-27 8:36 pm
「八千多人連署廢博愛座其蘊含的意義為何?」
如何區分『力挺』與『灌票』?★力挺所根據的又是甚麼?
「我那件招牌黃襯衫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A-6wGC90w
《涼心亭》

「大雄求求你別再打了 那襯衫你上個月就拿去換酒了 別再打 別再打 別再打我了 ~又不是在演倫理悲喜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IgFM-7Gpo
《連環十八斬》
摘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29000016KK01547


「交通部指出,因事涉政策方向………. 」
十四世紀以前的人很少穿襯衫的!★八千多人的“理由”是???
提供一件事情.如果不拿出它的理由來.那才可恥 至於.為何說〝變化〞只是在它的連續終點裡.擁有積極性.所以它應該由這些終點而被限定?因為你可以任意給一個存在戴帽子.而它卻不因此被修飾.不論在善或惡都一樣。
摘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120081820AAtklrr


政治與施政(方法)
「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不僅物性如此,世俗價值尤然。

在所這些例子裡頭,要找出任何共通於這些言談所做的外表反應的重要特點是極為困難的。就這方面言之,祈使句最容易應付,因為它們顯然都要引起聽話者某種特定的反應。可是在這樣的例子裡,被聽到和了解的祈求當中,有多少比例是伴有典型的反應呢? 想一想當爸媽對兒女說「現在進來!」所引起的各種反應:
1、 列格。眼前的現象表示好像是那話根本沒說一樣。
2、 明白拒絕近來。
3、 要求解釋為什麼。
4、 批評爸媽不該發此命令。
5、 說出不進來的理由。
6、 懇求開恩。
7、 把主題加以改變。
8、 往相反方向跑掉。
9、 順從。
假如遇上(9)這種情形夠多,那當父母的可就好過多了。祈求算是比較好對付的例子,如果碰上「斷說」(assertion),那難得我們真不知找什麼作為它的共通反應才好。《紅樹林》
摘自:十四世紀以前的人很少穿襯衫的!

相關
語言是一種社會行為Speaking as social action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65/65-17.htm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2: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27110605AARVkpq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