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憑什麼出任內閣總理?

2016-10-23 11:48 am
更新1:

宋教仁才30歲,桃源漳江書院、美國聖公會文華書院普通中學堂、日本法政大學都沒念到畢業。

回答 (2)

2016-10-25 8:21 am
✔ 最佳答案
宋教仁,字鈍初,號漁父。出生於中國湖南省桃源縣。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是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責任內閣制的政治家,擔任過華興會和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也是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曾留學日本法政大學、早稻田大學。
2016-10-23 3:52 pm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字遯初(一作鈍初),號漁父,湖南桃源縣上香沖人。一八八二年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早年曾受封建教育,一九○二年冬,負笈外遊,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次年,結織著名的民主革命家黃興,與黃興等人在長沙創立華興會,任副會長。一九○四年七月,又與呂大森、劉靜庵等,在武昌組織科學補習所,任文書。華興會決定於十一月十六日(農曆十月初十)西太后70歲生日時,在長沙一帶同時發動起義,宋教仁隻身潛往日本,先入東京宏文學院,後又轉入早稻田大學,繼續攻讀政法。一九○五年,與田桐、白逾桓等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並參與組織中國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和《民報》撰述,大力進行革命宣傳。一九○七,赴遼東聯絡「義軍」反清,在安東成立同盟會遼東支部,準備響應南方起義。一九一○年冬,回到上海,與于右任等創辦《民立報》,同時與潭人鳳、陳奇美等人,在上海又組織「同盟會中部總會」,積極籌劃在長江流域發動武裝起義。一九一二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法制局局長。四月,臨時政府北遷,宋教仁出任農林總長。一九一三年三月,為實現國民黨的責任內閣,限制袁世凱無限膨脹的權力,他從上海乘車北上,在上海火車站被袁世凱派人暗殺。
  宋教仁深受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影響,幻想能在中國實現議會制度。早在日本留學時期,宋教仁即曾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廣泛地閱讀有關西方資產階級社會政治的書籍,研究西方政制,並開始傾慕歐美近代國家制度,特別是英國式的議會政治。同時,宋教仁還陸續翻譯了《俄國制度要覽》、《日本憲法》、《英國制度要覽》、《各國警察制度》、《澳大利匈牙利制度要覽》、《美國制度要覽》、《比利時澳國俄國財政制度》、《德國官制》、以及《普魯士官制》等書,向國內介紹宣傳。一九一一年初,廣州起義前夕,宋教仁在香港,以歐美政治為藍圖,草擬了各種文告、約法和有關中央制度、地方政治機關等,共有厚厚3大本,準備待革命成功後,提供新政府參考之用。武昌起義爆發,宋教仁以為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時候來到,他顧不上返回祖國,在海外專心致志地草擬憲法條文。湖北軍政府成立以後,宋教仁和于右任等聯名發表了《組織全國會議團通告書》,提出學習「美利堅合眾之制度」,實行總統制,還擬定了《鄂省臨時約法》。在實際鬥爭中,宋教仁想方設法維護革命黨人的領導權。宋教仁見到湖北軍政府都督由非革命黨人的封建舊官僚黎元洪擔任,便積極提議黃興為兩湖大都督,欲使黃興能制約黎元洪。但是,這個建議沒有能夠為革命黨人所接受。十一月,已光復各省陸續派遣代表分別赴漢、瀘兩地,籌劃組織臨時中央政府,宋教仁趁機再次策動,推舉黃興為大元帥,攝行中央政權,黎元洪任副元帥。但不久南北和談開始,此事遂告吹。
  宋教仁經過前後兩次的努力,革命黨人仍然沒有真正掌握國家權力。與此同時,南北和議達成協議,擁立袁世凱取代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革命形勢發生了變化,宋教仁也隨之改變了原來主張,提出了「責任內閣制」,又與孫中山等修訂《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企圖以「憲法」這個法寶來確實限制袁世凱的獨裁權力。一九一三年三月,以唐紹儀為首的「責任內閣」正式組成。唐內閣雖以「同盟會為中心」,但陸軍、海軍、內政、財政等主要部門的大權,仍然為袁世凱一手把持。所以,唐內閣前後只維持了3個多月便告夭折,宋教仁為維護「責任內閣制」,在唐紹儀辭卸國務總理之後,也辭去了農林總長職務,移任農事試驗場。宋教仁總結唐內閣倒台的原因,以為是由於內閣由多黨派組成的緣故,如果實行一黨執政,內閣內部即能保持協調。於是,宋教仁又開始努力建立一個「強健而良善」的政黨,實現「純政黨內閣」。八月,宋教仁改組了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等組織合併,成立國民黨,並為爭取國民黨在國會中的多數而廣泛開展活動。次年二月,國民黨終於在國會選舉中超過了共和、民主、統一3黨所獲議席的總和,獲得了絕對多數的勝利。但是,「政黨內閣」的努力還是隨著他遭暗殺而化為泡影。
  宋教仁奮鬥一生,不僅理想未能付諸實現,並為此現出了寶貴的生命。究其原因,是過分迷信「議會制度」的威力,以為通過票選、爭取在國會中佔多數議席,組織「責任內閣」或「政黨內閣」,資產階級即可上升為統治階級,即可在中國實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他不懂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勢力十分強大,不採取革命的手段,從根本上把這兩股勢力徹底推翻,要完成民主革命的使命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宋教仁為了使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而進行了長期頑強的鬥爭,這是應該給予充分肯定的。宋教仁奮鬥的失敗,喚起了廣大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覺醒,認清了袁世凱反動復辟的本質,最後在孫中山的領導之下,於一九一三年七月,重新拿起了武器,發動了推翻袁世凱統治的「二次革命」。
參考: 周元高,〈二四三、宋教仁是怎樣一個人?如何看待他的資產階級議會制度思想?〉,《中國歷史三百題》,(台北:建宏出版社,2002),頁852-855。


收錄日期: 2021-04-25 00:11: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23034814AA2Le9G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