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的答非所問是某種精神病症或心理問題?

2016-10-16 12:05 am
該症狀是否與所謂的「意識變更」有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GG_Mp27gk

回答 (6)

2016-10-16 12:52 am
✔ 最佳答案
不良適應及心理失常

甚麼樣的人是適應不良或行為失常呢?你我都同意我們都是『正常』人?到底那些人是『異常』或是『變態』的呢?其實『正常』與『異常』兩者間的界限並不是很容易劃分的,只是一般人往往認為那些與我們自己本身行為有所不同的都是『異常』的,普通人對於那些不同於自己的行為,往往無法加以接受,而以『變態』或『異常』命名之。不過,一個人認為是完全正常的,由別人的眼光來看,卻又是光怪路離,不可理會,人們對於不同行為的解釋往往是因人、因時、因地而大有不同,一成不變的行為標準根本是不存在的。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所謂『變態』或『異常』的行為乃是根據行為者本身所持的行為標準來加以衡量,而且這些行為還得根據下列數項原則來加以確認:
(A) 行為者是否對實際狀況產生玄幻曲解的感受
(B) 行為者是否因知覺上產生誤差而導致失常或無效的行為方式
(C) 行為者是否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無助無奈?
(D) 行為者的動作是否對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構成危害?
這些標準的使用,並不一定完全客觀可靠,因為主觀的判斷往往是無法加以避免的。『正常』與『變態』只是程度上的差別,除非極端的異常現象存在,就是專家也很難作十分肯定的判斷。

在古時候,人們認為心裡不正常乃是妖魔鬼怪作祟的後果,患有神經病或『精神病』的人,大都是被認為是邪氣附身,遭受神明的譴責,因此,心理失常的處裡往往有待於巫師神明等。這種觀點在較進化的社會雖已不多見,但是在“落後”未開化的土著社會裡,仍然是一個很普遍的看法。有關心理失常的系統化研究肇始於匙八世紀末期,由於各方面觀點的不一致,有關心理失常的解釋與處裡也有各種不同的模式。

心理失常乃是一種疾病,在十八、十九世紀,心理失常往往得不到必要的關注與同情,心理治療的觀點尚不存在,因此患了心理疾病的人不但得不到治療,有些甚或被關進監獄裡以終其生。

1、心理失常: 神經病、心身性疾病、人格失常、精神病、功能性失常、機體性失常
2、神經病: 焦慮神經病、恐懼性神經病、協識脫離症(轉換反應、分離反應:多重人格和逃遁現象)、強迫反應、神經質抑鬱
3、人格失常: 心理病態人格(社會病態人格)、酗酒、吸毒、性變態行為
4、精神病: 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簡單精神分裂症、緊張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妄想症)機體性精神病

人格失常 有時又稱性格失常character disorders由於缺乏能力或動機,因此其行為往往不能合乎社會的要求而造成適應不良,這些不良適應的行為方式就是所謂的人格失常。人格失常有時又稱性格失常character disorders,因為這些失常行為往往與一個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有關。
(《台北的天空》 :2013-11-22 16:29:55)

相關:以「顫慄!」形容postpartum psychosis是否洽當?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529232347AAgkLpz
2016-10-16 9:55 pm
存在主義治療為治療實務的哲學取向,非一套技術。強調人對自身遭遇的詮釋有選擇的自由。治療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鼓勵當事人仔細思考生命,認清他們可選擇的替代方案,並做選擇。存在治療是一種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追尋過程。

存在主義取向的治療,焦點放在四個人類的終極關懷: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獨、無意義感。

主要概念→ 人性觀
1.存在主義的立基點:對個人的尊重、探索關於人類行為的新觀點、發展了解人類行為的各種方法。
2.當代存在主義取向的焦點放在當事人被拋擲於世界的孤獨感,及面對孤立狀態的焦慮感。
3.人性本質:我們存在的意義從未固定,且不會固定

命題一:自我覺察的能力
1.自我覺察的能力愈高,我們自由的可能性愈高。
2.我們有採取行動與不採取行動的選擇,不行動也是一種選擇。

命題二:自由和責任
1.即使我們是毫無選擇被拋擲在這世界,我們的生活態度和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仍是我們選擇的結果。
2.誠懇的生活指的是真實的探討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誠懇的生活包含缺乏為自己生命負責的自覺及假定自己的存在大部分是被外在力量控制。
3.諮商者的工作:邀請當事人認清自己是怎樣讓他人來替自己做決定的;鼓勵他們往自主的方向前進。

命題三:追求自我認同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1.存在的勇氣:當事人最大的恐懼之一是他發現自己的存在沒有核心(core),沒有自我,沒有內容(substance),只有他人對自己期待的反映(reflections)→如果我脫下面具,裡面什麼都不存在。
2.孤獨的經驗:當我們體認到除了自己之外,不能依賴任何人來肯定自己時,孤獨就會產生。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獨自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因此,孤獨無法治癒。
3.關係的經驗:人必須依賴和他人之間的關係而生存。當我們能獨自站起來,探索自身屬於自己的內在力量,我們和他人的關係便能建立在自我的實現上,非自我的剝奪上。治療者幫助幫是人去分辨他和別人的關係是神經質的依附,或是雙方都能從關係中獲得生命肯定(life-affirming)的關係。
4.與我們的自我認同搏鬥:因為我們害怕面對自己的孤獨感,所以放棄了自我認同,讓他人規畫自己的生命。治療者會促使當事人面對他們須獨自找到自己的答案的事實。

命題四:意義的追尋
1.拋棄舊有價值的問題:在拋棄舊(或被灌輸的)價值觀後,卻找不到新價值。
2.無意義感:導致空虛和虛無感。由於並不存在命中注定的目標,因此人必須面對自己要創造自己生命意義的事實。
存在的罪惡(existential guilt):來自於自己有所不足的感覺,了解到自己並沒有達成自己期盼的那種人。
3.創造新的意義:即使遭受了苦難,人還是能在其中探索到意義。"意義"是我們投入創作、愛、工作或建設之後的副產物。

命題五:焦慮是一種生活的狀態
1.焦慮源自於個人為了追求生活的努力、維持和肯定自我存在的努力。
2.一般性的焦慮:成長的泉源,是面對事情時適當的反應,不須被抑制。
3.神經性焦慮:使人產生無力感,要減少。
4.存在性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是一般性焦慮的一種形式,當我們逐漸增加對自由的覺察,並了解接受或拒絕這些自由的結果時,會同時增加存在性焦慮。
5.治療目標不是讓生存變得較容易或安全,而是鼓勵當事人辨認出生活不安及焦慮的來源並加以處理。

命題六:覺察死亡與無存
1.人若能體驗人會死,知道沒有無限的時間完成計畫,將會更重視現有的時光。
2.治療的焦點之一是探索當事人在他們視為有價值的事上做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3.認清死亡會讓人產生一股力量,讓我們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以更真誠可靠的方式生活。

http://newperson.miaoli.gov.tw/Upload/Business_Business/79/102-8%E6%9C%88%E8%99%9F%E5%88%8A.pdf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id=460638487316208&story_fbid=565020953544627

《苦酒滿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p2GPrYF4cw
2016-10-16 12:07 pm
自閉症
合併有認知功能、語言功能及人際社會溝通等方面之特殊精神病理,以致罹患者之社會生活適應有顯著困難之廣泛性發展障礙。

慢性精神病
係指由於罹患精神病,經必要適當醫療,未能痊癒且病情已經慢性化,導致職業功能、社交功能與日常生活適應上發生障礙,需要家庭、社會支持及照顧者。其範圍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妄想病、老年期及初老期精神病狀態、其他器質性精神病狀態、其他非器質性精神病狀態、源發於兒童期之精神病。

智能障礙
成長過程中,心智的發展停滯或不完全發展,導致認知、能力和社會適應有關之智能技巧的障礙稱為智能障礙。

失智症
心智正常發展之成人,在意識清醒狀態下,有明顯症候足以認定其記憶、思考、定向、理解、計算、學習、語言和判斷等多種之高級腦功能障礙,致日常生活能力減退或消失,工作能力遲鈍,社交技巧瓦解,言語溝通能力逐漸喪失。

其他先天缺陷

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認定,因罕見疾病而致身心功能障礙者

http://disable.yam.org.tw/life/517

高職導師之融合教育知能探究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103/碩士
研究生:李美瓊 指導教授:陳淑美教授
2016-10-16 8:50 am
精神病症或心理問題

動態的模式
此一模式的基本假設乃是:變態行為所反應的乃是個人人格上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所產生的衝突,而不是生理上或是肉體上的缺陷。動態的模式首由佛洛伊德提倡。前在討論人格理論時(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我們提過佛洛依德認為個人的潛意識包括一些不為社會所接受的意念與慾望,而此等意念與慾望的滿足和處理往往造成個人焦慮、衝突以及適應上的困難。根據此一模式的看法,心理治療應該是在幫助心理失常者了解自己本人的潛意識歷程。

行為模式
行為學者認為失常的行為乃是學習的結果。由於變態行為與正常行為一樣都是由學習而來,所以變態行為可以經由再訓練、再學習而使之改變為常態的行為方式,變態行為也可以透過個人環境的改變而獲得改變。班都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就是此一模式的一個代表。雖然行為的模式是一個較新近的觀點,但是此一模式不但為心理失常的糾治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行為塑造,Behavior Modification即為一例),而且也對醫學模式和動態模式產生了抗衡的作用。

人道的模式
薩士(T.Szasz,1960)對醫學模式的看法深不以為然,他認為一般人之所以遭受情緒上的困難乃是因為生活上有困難。薩士認為人生充滿了各種壓力,例如經濟上的壓力,政治上,社會上或是生理上也到處存在着各種壓力,而且我們需要有效地對付這許多壓力,以求解脫,但是,如果我們自己不能有效地對付這許多壓力,那末我們的行為就會產生失落的現象。薩士認為醫學模式的看法使心理失常者逃避自己對本身行為應負的責任,他強調除非人們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是無法有效地應付人生中的許多難題。【註】

存在的模式
(存在主義.浪漫主義與靈明之相關為何?)(感情與理智之揮淚不斬失空斬?)
此一模式強調個人現階段存在的重要性,而且也強調個人自我實現的重要性。存在的模式針對每一個人發展本身生命意義的需要以及指導自我生長向上的責任。羅哲士和馬斯洛等認為當一個人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時,他就經歷一種存在性的焦慮。由此觀之,個人的行為主要是由自己對人生的取捨來左右,而不是由個人過去的經歷所影響,這種看法與佛洛伊德偏重潛意識和早期生活經驗的觀點恰好相反。【註】

存在的模式與人道的模式一樣,強調個人對自己本身行為所負責任的重要性,這與醫學模式之認為行為失常無異於一般生理疾病,動態模式之強調個人過去經驗與衝突,以及行為模式之偏重學習增強過程的種種看法迥然不同。對於心理或行為失常的基本看法,不但直接影響到此等異常行為的糾治,而且在法律上也有其重要的應用,如果我們同意個人應對自我本身的行為負全責,那末變態行為在法律上的處置必有一番較明確的根據,以神經不正長而求免除刑責的做法,勢必為法律所不容。【註】


【註】
尼采體驗人生之慾望的不可否定,於是倡「生的意志說」。以生命的發展,決定其生活的價值,認為生命是力量也是藝術,生活裡充滿了美,是一首悲壯抒情曲。在蘇魯支語錄裏面,他說:「對痛苦發生恐懼和懷疑的心情,那是平常人的習慣。人格愈高,愈不怕痛苦,因為痛苦是生存最根本的東西。快樂只是另一形式。深沉的痛苦,使人高貴。」

這一大段話,豈不和我們孟老夫子所言一樣?痛苦是支持人生向上的唯一力量,也是人類生活的基本信念。莎士比亞的悲劇所以格外感人者,其原因在此。就是真正的喜劇,大概也是以含淚的微笑為高格。羅曼羅蘭說得更為徹底,他說:「人生是一場無休、無歇、無情的戰鬥。凡事要做夠得上稱為人的人,都得時時刻刻向無形的敵人作戰。」

西哲叔本華,也曾以為人之大患在「有我執」。「有我執」,則以我為主體,以我的主體為其意欲,那麼別人和自己在內,都是自己的奴隸。同時一個人有意欲就有掙扎,有追求,於是痛苦和悲哀隨之俱來。他認為如果人能脫離了意欲的束縛,即可由自我意欲的世界,轉移到曠大的精神宇宙。則人生就到達了另一境界,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一剎那中的永恆。

叔本華對於人生的了解,也在於創造一個平淡的人生境界以通往永恆。他的思維近於我國道家的思想,與孔孟所謂平淡境界大異其旨趣。一個是虛空的平淡,一個是充實的平淡,一入世一出世,迥然不同。首先懷疑叔本華這種否定人生欲望活動,以提高內心生活含氧而解脫人生的是尼采。

毫無疑問,史基納的思想,將為現代人帶來衝擊和惶恐。因為人類以往,對善惡以及責任之類的重大問題,是建立在自由意志的信念之上的,如果沒有自由意志,那將如何去判別人的善惡?又如何能要求人對他自己的行為負責?
(韋政通,中國的智慧,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75.6.30,頁177)

除非他們改變他們的解釋,他們的行為便不會有所改變。在此,個體心理學揚棄了決定論。經驗並不是成功或失敗之因。我們不會被經驗過的打擊(即所謂「震驚」)所困擾,我們只是從其中取得決定吾人目標之物。我們被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決定了自己:當我們以某種特殊經驗,作為自己未來生活的基礎時,很可能就犯了某種錯誤。意義不是被環境所決定的,我們以我們賦於環境的意義決定我們自己。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志文出版社,1996.11,頁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1w1FjAfq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j81daun5Q

其他

問:所有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2?
回答:Google一下吧、網上查查、不清楚、對、好、謝謝、那五倫?、…
以上回答為違反行為
以上解答意圖並非在於解答問題,且構成「點數賭博」違反情事。這會視為「非解答」,原因在於其並未有效嘗試解答問題。 使用 Yahoo奇摩知識+ 時請務必遵循問題和解答格式。

問:何謂社會正義、權利與義務?
回答:這個問題沒意義….
以上解答為違反行為
侮辱其他參與者構成違反指南。 請記住,Yahoo奇摩知識+ 是多樣化的社群,任何人都有權發表不同的意見,且所有人都必須秉持尊重原則暢抒己意。

問:無法被我們認識的真理存在必然是沒有意義的嗎?
回答:喝茶、介紹你...、正派經營、分享給你...、安全可靠、有需要的網址在….
以上以假廣告的回答亦為違反行為
以上解答試圖鼓勵點選商業網站。 Yahoo奇摩知識+ 是取得知識的專屬園地,而非為客戶服務。更不是給作弊者作假廣告的園地。
2016-10-16 6:37 am
神經病的主要特徵就是焦慮(Anxiety)。這兒所說的焦慮指的是對不存在的危險(如由想像或錯覺所產生者)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或是對於某種存在的危險懷著過度的恐懼心理。所謂神經病,其實是為了應付(避免或減少)不正常恐懼心理的行為反應。例如一個每次考試成績總是八、九十分的好學生,卻一天到晚擔心功課不好、考試會不及格等,我們通常叫這種人神經兮兮,或者說他有神經病。其實神經病與我們生理上的神經系統並無關連,而神經病也與一般人常說的神經崩潰大有不同,神經崩潰主要是指一個人因情緒上遭遇重大困難而失去處理日常生活中事物的一種狀況。

所謂心身性疾病乃是一種生理上的疾病,這種疾病之所以與一般的生理性疾病有所不同,主要是因為此種疾病的產生導源於某些心理歷程的存在。例如有些氣喘病、胃潰瘍、風濕病都可能是由某種心理因素所造成,這種疾病雖然其癥狀與生理性的疾病沒有差異,但是卻找不出引發疾病的生理因素。近年來,許多人在心理上長期存在著緊張與焦慮,這曾被認為是導致心臟病和癌症的可能因素。

人格失常又稱為是性格失常(Character Disorders)。人格失常包括酗酒、吸毒以及一些異常的性行為。從社會的觀點來看,此等行為乃是行為適應不良的直接反應,但是從行為者本身的立場而言,他並不一定認為這些行為是不適應的,因為通常具人格失常行為人並不因此等行為的存在而感到焦慮不安。

精神病的主要特徵是逃避現實或嚴重地歪曲事實。精神病患通常無法正確地分辨他的幻想和實際情況,對於自己的思想、感覺以及行為往往失去控制的能力,妄想(Delusion)和幻覺(Hellucination)通常是與精神病同時存在的。

心理失常有時又被分為功能性的失常(Functional Disorders)和機體性的失常(Organic Disorders)兩大類。功能性的失常指的是失常的行為乃是由某些心理因素所引起,而不是由機體生理上的缺陷或疾病所引起。例如一個對老師具有過度恐懼感的小學生,在他的潛意識哩,也許他是為了避免因學業成績欠佳而失去父母親的疼愛,因此,表面上的行為反應(對老師具過度恐懼感)只是一種變相的應付方法,而具特定的功能。所謂機體性失常,則主要是因腦部機能失常所引起。由於酒精中毒的緣故,長期性的酗酒往往會引起機能性精神病,不過,如果腦部機能獲得糾治,這種精神病所具有的異常行為也就會隨之消逝。

我們對於分類的措施需要做兩點說明。第一、一般人往往認為變態行為可以很妥當而合適的加以分類,這其實並不然,因為人類的行為具有連貫性,這也就是說所有人類的行為,其好壞、繁簡,以及常態或異態的程度往往因人而異,因此極有限的類別來加以歸納並不一定是準確的。第二、變態行為的歸納和分類主要是為了溝通和傳遞訊息上的方便,分類的本身並不就等於了解和糾治,因為分類的作法並不包含病情的解說,也不提供必要糾治,分類有如一個醫生為病人所做的診斷,它只是治療和糾治疾病的第一步。
(《台北的天空》 :2010 - 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1w1FjAfqE

相關參考:★★自閉症譜?障礙的臨床研究新進展

為何說「身為人都一定會有自卑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KUeZQbMF0
「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反而會成為讓自己更好的原動力,所以才會說自卑感是好人,不是壞蛋。」?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它真的不會使傷害加深?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13105345AAUAwpC

哲學不是無解就是錯解?那你還是回佛版去宣揚佛法吧?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23151109AAk3SzR
2016-10-16 12:23 am
請參考:

「因為全盲者外表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很多人都只看外表
……..很多人生病並不是從外觀就可以看出來的 」

相關參考:

我們人是否祇了解我們人所能了解的!?
怎樣的殘障較易受誤解甚至是被輕視?主要因素是?
人的靈魂,是在行動上而不在他的存在上與物質發生關係?

《義不容情》

摘自:何謂社會正義、權利與義務?視障生遭逼讓座 網友建議廢博愛座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05005825AAx0iuH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32: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15160519AAziyt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