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2016-10-13 6:53 pm
它真的不會使傷害加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dTeKo14Jw

回答 (12)

2016-10-14 8:39 pm
✔ 最佳答案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天理與人欲到底是對立的或是平行的? 「存天理、去人欲」是否會造成「禮教殺人」!?

《莊子》是《老子》的註疏?《莊子》是衰世之書? 懷疑論?進化論?宿命論?虛無論? 碧虛子南華真經章句序…是在求『長生久視』 ?劉震孫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序…..目的在救時 ?尹廷鐸莊子雪序…..『非邃於理學者,不足以知南華』 ?羅勉道南華真經循本釋題….欲讀此書,須明古學 ?陸樹芝讀莊雜說…….陽擠孔而陰助孔 ?林希逸莊子口義序說…『是必精於語、孟、中庸、大學等書,見理素定,識文字血脉,知禪宗解數,具此眼目而後知其言意。』 ?宋湯漢南華真經義海纂微:『須以莊子解莊子,上絕攀援,下無拖帶,』 ?林西仲讀莊子法(昭代叢書本)須有儒道釋三氏之學,方許讀此書。?

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語言有一種功用是「目的」。就是說,說話的人,何以要說句話?何以一定要這樣說?這其中一定有他的「目的」。一個說的話不同,所說的方式又不同.....每個說話的人,都有他的目的,而愈是會說話的人,愈不教聽者看穿他說話的目的。
●例(1)關於達摩祖師在印度的事蹟非常隱晦 ....... 所以這個無意的誤會 便有意的把達摩捲入了印度禪法的系統。
●例(2)稽康被殺的最根本原因,專家學者不同意稽康因與魏宗室聯姻而與司馬氏集團對立的舊說......他之為司馬氏所不容,乃是必然的事」。
★例(3)在一項知覺判斷的實驗中……但是仍有三分之一選擇了『從眾(conformity)』 雖然此中有許多受試者強烈抗議 但是最後結果 竟高達百分之六十二的受試者服從命令 一直懲罰學習者達最高電壓

懲罰學習者達最高電壓:
《文明及其不滿》是佛洛伊德闡述他的文明觀的最重要著作,也是他後期最重要著作之一。此作成書於1929年,首次發表於1930年,以後幾乎每隔幾年就再版一次,該書闡述的是文明發展與人性本能之間的矛盾和聯繫。盡管佛洛伊德對文明與本能關係的看法,並非始自本書,但本書却是佛洛伊德文明觀的集中闡發。

在佛洛伊德看來,決定人類生活目的(或是人性本能的)只是快樂原則。這個原則一開始就控制人的精神器官的活動。而文明則是對本能的限制。但佛洛伊德並沒有否認文明是人類的進步。在他看來,所謂的幸福就是被深深壓抑的那些本能需要的滿足。文明雖然不一定具有獲得幸福的手段之價值,但它却把人類的生活與人類祖先類人猿的動物性區別開來。在佛洛伊德看來,文明可以從兩方面考察:第一個方面,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具有文化性質;第二個方面,工具是推動人類文明的強大動力。在佛洛伊德看來,“文明不過是意指人類對自然之防衛及人際關係之調整所累績而造成的結果、制度等總和。”這就是說,佛洛伊德把改造自然的成果做為文明的一個標誌。★佛洛伊德認為,“如果我們追溯過去,我們發現文明的最初行動是使用工具,控制火和建造住房。.....每一種工具的使用都使人類改善他的運動器官或感覺器官,或者說消除這些器官的限制。”佛洛伊德從物質工具的進步出發,來探討文明的關係,是難能可貴的。在這裏,佛洛伊德的主張與馬克思主義是一致的,都認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是生產力,是以工具的進步為標誌的生產力。
佛洛伊德在強調工具的推動作用時,並沒有忽視人的作用,他強調文明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調節人際關係以及人的社會聯繫的方式。★他認為,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前,社會關係受個人隨心所欲支配,體格比較強壯的人根據自己的利益和本能衝動來決定社會關係。★進入文明社會以後,集體的力量被認為是正確的。個體的力量被集體的力量所代替是文明發展中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似乎使法律不再代表一個小集體的意願,即一個等級或者人類一個階層或者一個種族群體的意願,最終的結果便是所有的人通過犧牲他們的本能創造了法律規則。自卑感未必是壞事?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雖然歷史在反映歷史真相這一點上,做得還不夠成功,但歷史家的卻能夠魔術似的把一部分的歷史賦活在我們的眼前。他能使偉大的人更偉大,也能賦予平凡的角色以不朽的生命。像項羽這樣的人物,歷史上並不少見,只是他很幸運地經由司馬遷的生花妙筆,使他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司馬遷寫孔子世家、孟荀列傳、老莊申韓列傳,絕不可能預見到中國哲學思想史的發展,而是哲學思想史在一定程度上曾受到史記的影響。當然歷史也或許從未想過,它有時是會對文化人 尤其是文化巨人開玩笑,甚至是一種殘酷的政治玩笑。

歷史循環論者看歷史如同自然 春夏秋冬 興衰分合 文明飛揚一時 然後走向下坡 根據這種看法● 進步是一種幻想 康德與彌爾認為進步只有由人類的努力而得到 進步絕非必然或不可避免 人類社會的改進 或文明的推展全在人所做的●選擇

要想成功 並不一定要當領袖 但你得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 避免自己成為一個依賴者

參考: 阿德勒 「西方的智慧」˙荀子 勸學篇 ˙宋元學案、泰州學案中所附樵夫朱恕、匠韓樂吾的生平事蹟˙ 慧能 六祖壇經˙ 陸象山全集 語錄 ˙論語 子路篇˙ 孟子 公孫丑上 ˙論語 子罕篇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五˙ 莊子、天地篇
HCRnORXGU80 / GKJvnO-I57U
守著陽光守著你

這萬象森然的人間,人的感情該是多麼微妙莫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的錯綜複雜。人間的一切,竟是如此的隱冥曲折,變化綿綿。然而人人皆桎梏自己於窄狹的感情圈內,沒有人能夠永遠逍遙在感情圈外的。…………. 一個人能夠將自己的感情『居動用之域,而止無為之境』,以無用為用,潛心超越私慾,經虛涉曠,同時也『樂其日用之常』。當然就胸次悠然,真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了!這是人之至情。看起來好像是感情圈外事,實際上是感情圈內事。這人間的至情,是何等高遠,又是何等曠達。是人生中道而又高明的境界,是人生真的感情,至美的嚮往啊!

寧為野鵝尚高飛 毋為馴鵝漫流年 GKJvnO-I57U
綿綿舊情MUnJCSJt6Kk / Enya - Only time IBSmgPxsIcA
天理與人欲到底是對立的或是平行的?
「存天理、去人欲」是否會造成「禮教殺人」?
張蓉蓉~舊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1F4IOjYkk
2016-10-14 5:42 am
哲學裡那些“人的問題”最具代表性【2】?如何建立回顧主軸及分類?

莊子的支離人間世 :
つんつん津軽 素描 月下の胡弓 門類 原曲 個案 サヨンの歌 觀察
江差恋しや 研究 ある恋の物語相關
APA 類似性:形式類似 語意類似 觀念類似 傾向disposition
主要特質 中央特質 次要特質 個人特質 共同特質 源本特質 群圖分析 因素分析 表面特質
莊子的“支離”人間世 :
面對這“破碎”的世界,不期待自己的偉大,只求其生命中有平凡,有永恆的安頓。
E2Up-2LVtpQ / S8lYAX6qJBU

如何於融合教育中落實生命教育?
忽明忽暗的路燈是否較容易讓人迷路?
一般人所說的『神經病』是否符合接受特殊教育?

特質論(Traits Theories)
特質論的基本假設有三:(1)人格是由個人的某些特質所組成,而個人之行為又為此等特質所左右,(2)個人的人格特質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持久性和普遍性;和(3)對於個人人格特質的認識與瞭解,可以用來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行為動向。《秋風掃落葉》

主張特質論的學者有多人,其學說各有不同,底下我們簡單地介紹幾個主要的學說。

(一) 奧波(G.W.Allport)的學說
在當代的人格心理學家中,奧波可以說是聞風氣之先;而且又深具影響力,他認為人格特質不但是個人行為的特徵,而且是推動個人行為的主力,因此他把人格特質稱之為「傾向」(Disposition)。奧波將個人人格特質分為三大類:①主要特質(Carcdinal Traits),為個人在大部分情況下的行為特徵;②中央特質(Central Traits),此等特質雖沒有主要特質那末廣泛,但是仍能代表個人行為的重要特徵;和③次要特質(Secondary Traits),這種特質只在某些場合出現。奧波又將人格特質分為個人特質(Individual Traits)和共同特質(Common Traits)兩種,個人特質為個人所持有,共同特質則是在一般常人中都可發現。

奧波研究人格特質的方法,採的是個別性的(Idiographic),他利用個案研究以及其他強調個人特性的方法來對人格的特質進行研究。奧波曾收集了將近一萬八千個英文字,這些英文字都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人格特質(Allport & Odbert,1936),由於許多特質相互交錯,而且每個人所具有的特質又都不同,因此人格特質的劃分並不是很容易的。

(二)卡泰爾(R.B.Cattell)的學說
卡泰爾是伊里諾大學的研究教授,他認為奧波所列舉的人格特質數量過分繁多,於是在1945年他首先將奧波所收集的一萬多個形容人格特質的用字濃縮歸納為一百七十一個,然後再運用群圖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將一百七十一個特質合併為三十五個特質群(Trait Clusters),卡爾泰把這些特質叫做表面特質(Surface Traits),這些表面特質可以用來解釋一個人的大部分外表行為,由於這個道理,表面特質也可以由直接觀察而得悉。

由於表面特質只描述一個人的外表行為,卡爾泰把表面特質認為是人格的外顯而不是人格的本質。為了探求人格的基本特質,他運用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的統計方法對三十五個表面特質進一步加以分析,其所獲得的結果是十六個源本特質(Source Traits),卡泰爾認為源本特質乃是構成人格的基本要素(Cattell,1965)。之後,他又根據他的人格學說設計了一個叫做十六個人格因素問卷(16 PF Questionnaire)的人格測驗,這個人格測驗所測量的乃是這十六個源本特質。根據凱泰爾的看法,原本特質的形成,可能是經由環境經驗的影響而造成,也可能是來自遺傳或天生的。

(三)艾先克(H.J.Eysenck)的二元論
英國的心理學家艾先克也是利用因素分析的統計方法來研究人格特質。艾先克認為一般人的人格可以根據兩個方面來加以分析:①人格的內向和外向;以及②人格的穩定與不穩定。從這兩方面,我們不但可以對常態的人格加以分析,而且我們也可以分析變態人格。艾先克所指內外向人格與上面在類型論中所提到榮格的說法並不盡相同,艾先克所說的內向人格,所指的是那些容易被環境所影響所制約的,其在人格特質上所顯示的乃是焦慮與納悶;而外向的人,則是那些不容易被制約或少為外界所影響的,其在人格特質上所顯示的乃是衝動與抗拒的傾向。

艾先克根據人格的兩個主要方面將人格分為四種類型:穩定內向型(Phlegmatic)、穩定外向型(Sanguine)、不穩定內向型(Melancholic)和不穩定外向型(Choleric)。這四種類型與個人的問題行為具有密切的關係,例如,不穩內向型的人,常會有消沉、自悲和情緒不穩等毛病;而不穩外向型則常顯示破壞性行為、暴躁易發脾氣。艾先克所指的穩定不穩定,乃是一個人情緒容易激動與否的不同程度,穩定的人,從容可靠,而不穩定的人則是多愁善感(Eysenck & Rachman,1965)。


相關:

楊朱 - 人性的自覺與存在價值
莊子從黑暗的無希望的谷底來凝視人
「支離其德」是指忘德嗎?
為何莊子對監河侯的回應很不以然?

羅素說:「良好的生活,是為愛所激發,並為知識所指導的生活。」人性交諸我們手中.就看我們終久把它活成甚麼模樣。每一個人生都是生命的榜樣。只是到底是個好榜樣.是個壞榜樣.或是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榜樣。
《若光明與黑暗並存同一時空?》

孔子也主張從一個人的形式去了解人。第一步,先了解他為什麼做這件事,動機何在(視其所以〉?................ 從容可觀度態之動 容正則動度 容衰則動態 從言可觀緩急之狀 言恕則狀緩 言褊則狀急……….詳
自閉症是否較唐氏症不易被了解?如何落實《自卑與超越-生活的意義》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24200437AAW3Iwe

一對的圓圓眼睛 含情帶意真稀奇 請你來對我表示 青春寶貴的年紀 別讓我想整夜 啊~夜都市的秋海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oZW8gtDIA4

【中國達人秀】拾荒者《朋友別哭》唱英文歌 感動全場 18 57 評審對他說:
『你的眼神是乾淨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mzz3betkU
2016-10-14 2:22 am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舊日嫌。 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覿面別無真,休更迷頭猶認影。

人格類型與特質論

早在古希臘時代,哲學家們就根據人的體態形狀來對人格加以分類。到了1925年,德國的精神病醫生克里希諾(Kretschner,1925)認為精神病的發生與一個人的體型有關,根據他的看法,健壯型(Athletic),瘦長型(Asthenic)和畸異形(Dysplasic)的人,其所感染的精神病與肥胖型的人所感染者有所不同。克里希諾的觀點後來為美國醫生謝爾登(Sheldon,1954)所發揚擴充,謝爾登根據他觀察研究一般常人的結果,將一般人的體型分為內胚發達型(Endomorphy)、中胎發達型(Mesomorphy),和外胚發達型(Ectomorphy)。依照一個人在這三種體型上所佔比例不同的程度,謝爾登發現不同體型比例的人,在其所顯示的性情有有顯著的不同。內胚發達型的人,其性情平穩,善於社交,在人格的類型上,謝爾登以內臟型人格(Viscerotonic)稱之;中胎發達型的人,較自負,精力充沛而性急,在人格氣質分類上叫做肌體型(Somatotonic);具頭部型(Cerebrotonic)人格氣質者,則較內向而具藝術氣質,這種人在體態上,外胚較發達。

人格類型的分法除了以上以體型為依據外,瑞士心理學家榮格(Jung,1923)又曾根據一個人的心理特質來對人格加以區分為內向型(Introvert)和外向型(Extravert)兩大類。屬內向型的人一般都好靜,喜單獨工作,藝感羞怯;而外向型的人則喜社交活動。這種兩極端的二分法論點與一般人的性格大都介內、外向間的事實並不太相符合,除了極少數的人外,大多數的人,其性格多是介於內向與外向之間的。

以體型來判斷人格的說法具有簡單方便的好處,假如我們真能從一個人的體型、外表和容貌上賴判定其內在人格,這該是多末方便,不過,「以貌取人」的做法早為先賢所反對,由於個別間顯著差異的存在以及人類行為的十分複雜,欲以極少數的人格類型來加以概括解釋,這並不是很妥當可靠的。

特質論(Traits Theories)
特質論的基本假設有三:(1)人格是由個人的某些特質所組成,而個人之行為又為此等特質所左右,(2)個人的人格特質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持久性和普遍性;和(3)對於個人人格特質的認識與瞭解,可以用來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行為動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mOaaoNdyk

相關:
一、
中國最普遍的一套觀人術是相人,相信由人的形狀顏色,即可推知人的吉凶妖祥。 不論相人之術是宿命論的意義,還是經驗的累績,荀子曾堅決反對,他認為了解一個人,最重要的要看他心術是否正大。形相雖惡,而心術正,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君子;形相雖善,而心術不正,仍然是個小人。君子謂之吉,小人謂之凶,吉凶與人的形狀並沒有什麼關係的。心術之正,可由努力而致,人的形狀則是天生的,抱有人定勝天信念的荀子,反對相術,是很可以理解的。

二、
伯樂是以相馬聞名於世的人,但他年紀已大,秦穆公耽心找不到傳他衣缽的人,所以有一天見到伯樂,就問他說:「您的年齡這麼大了,實在應該讓您退休享受清福才對,但是要找一個像您這麼會相馬的人可不容易啊!不知道您族人之中是否有這種人才?」
伯樂回答說:「一般的良馬,可以從牠的外表體型看出來,但要識別天下的特優名馬可就不容易了。這種名馬外表看起來一點都不起眼,如果常人來相一定以為平庸而沒有價值。但這種馬經過訓練以後,可以奔跑如飛,千里不累,我的族人沒有能辨別天下名馬的能手,多半只是下等人才,只能鑑別良馬,無法鑑別千里馬。倒是我有一個朋友叫九方皐,平日挑柴賣菜,做的是低賤工作,但他相馬的知識却高人一等,讓我把他找來見見皇上好了。」
穆公很高興,召見了九方皐以後,就命牠去尋千里馬,花了三個月時間,回報穆公已在沙丘(地名)找到了一匹特好的馬。
穆公問他是怎樣的馬,九方皐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
於是派人把馬買回來,結果是黑色公馬。
穆公非常不高興,立刻請來伯樂,告訴他說:「事情真不妙,您所推薦的相馬人,竟然連馬的顏色雄雌都無法分辨,怎麼能夠知道什麼是千里馬呢?」
伯樂聽了,嘆一口氣說:「真出乎我意料之外,九方皐的相馬術竟然如此高妙,真不知比我高明多少萬倍,在我所知,九方皐的相法是看馬的『天機』(天機在形骨之外,光憑外表看不出來),因為他看的是最深的內在,所以忘記了粗俗的外表,他所看到只是他想看的天機,所以看不到毛色和雄雌。」

三、
問題是我們所採取的檢證個例的全部集合,並不足於完整地驗證我們的答案,使其立於不敗之地。因為還有許多個例,我們並沒有檢查到。在這些未經檢查的個例當中,也許有異乎尋常的現象發生。比如,以前的以前,歐洲人就一直相信凡天鵝都是白的,他們以為那是檢證過的信念。直到後來他們在澳洲發現了灰色的天鵝,才打破這個想法。普遍的事實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許多但卻有限的個別事實所構成的;另一種是由無窮的個別事實所構成的。對於前者而言,完全的核驗在理論上(或原則上)是可能的,雖然實際上並不一定辦得到。可是對於後者,我們就永遠辦不到完全的檢驗;最多只能做到很可信,很可靠的檢證而已。因為這樣的緣故,有時我們可以決定某人的論點或答案是真是假;可是有時候,我們最多只能判斷它是真的機會很大,不大,很小等等而已;因為我們無法進行完整的驗證的緣故。我們知道,並不是凡是有關普遍事實的答案,都無法加以完整的驗證。相反的,也不是凡是有關個別事實的答案,都有辦法加以完整的驗證。比方說,許多的個別的歷史事實,就難以加以證實,最多只能加以檢證而已。這往往是因為如果要證實該一答案,則我們必須牽涉到一些普遍的事實的緣故。舉例來說,我們能夠證實凱薩是被布魯斯特所刺殺的嗎?當然我們都相信史家的記載。他們是直接間接依據當時目擊者的見證而寫的。可是我們為甚麼認為這樣的記載可靠呢?這不會是出於安東尼的造謠,或是與別人的串通嗎?即使當時已經有了電視,活生生地在螢光幕上實況演出,我們就一點懷疑的餘地都沒有嗎?要相信這些證據,我們得採那許多普遍的事實,如某些有名望的歷史家是不在沒有充分證據前下結論的等等。而這些又得依憑檢證來確定它們是否可靠。檢證和驗證一樣,可以由反面行之。附性的驗證我們叫做否證,負性的檢證我們要稱之為「非證」。用來非證的(反面)證據,一般稱為「非證個例」。當然,我們若無法對某一答案加以檢證,這並不表示我們就因而能夠對它加以非證。這點與驗證的情況類似的。瑣不同的是,對於某一答案而言,也許我們此刻加以驗證了。可是後來發現了非證個例,因此逼迫我們對原來的答案加以非證。科學史上充滿了這樣的例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0NwCro8ig
2016-10-14 12:30 am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差不多都使用過「人格」這個名詞,一些常見的詞句包括有「人格高尚」、「低賤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和「人格掃地」等等,在這些詞句中所使用的「人格」兩個字到底是代表什麼呢?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所做的回答相當不一致。人們對「人格」二字所下的定義大有出入,有些人認為人格是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有些人則認為它是與人交往的技巧,還有一些人則認為人格乃是一個人行動舉止的特徵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人格與性格並沒有太大差別。
學者們對於「人格」二字所下的定義也是相當紛歧,而且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很難找到一個為大眾所共同贊成的定義,專家們對「人格」二字所下的許多定義包括有:
(1) 人格乃是個人適應環境的獨特身心體系(G.Allport);
(2) 人格乃是可用來預測個人在某一情況下所做行為反應的特質(R.B.Cattell);
(3) 人格乃是決定個人適應環境的個人性格、能力或生理特徵(H.Eysenck);
(4) 人格為個人特質的獨特型態(J.P.Guilford);和
(5) 人格為個人行為細節的最適切界說(D.McClelland)等。

赫爾和林西(Hall & Lindzey,1970)在他們合著的「人格理論」一書中就曾指出,根據他們詳細研究和分析的結果,發現沒有一個完整的人格定義是可以被廣泛地採用的。為了討論上的方便,人格似乎可以說是一個人日常行為型態的特質。

由此觀之,心理學家所討論的「人格」與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人格」二字並不是一樣的。心理學家對於人格並不做好壞優劣的判斷,而只是在對個人行為特質加以解說,其目的的一方面在發掘個別間行為差異的可能緣由,另一方面則在探求組成個人特質的許多細節及其如何相互組合而反應人格的道理。

人格的定義既然未能確定,心理學家們在研究「人格」時到底是根據甚麼呢?一般心理學家在研究「人格」時,大都根據其所主張或贊同的人格理論,由該理論所提供的基本假設與人格定義來從事有關的研究。我們知道,人類的行為十分複雜,而且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觀點來加以探討,人格的研究與人類的其他許多行為又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有關人格的界說、測量以及研究也有許多不同的方法。

相關:
何謂社會正義、權利與義務?
為何有時候越受到鼓勵心情越沉悶?
面對命運羅網!機緣是否終究無法閃避!?
協識脫離症屬於情緒障礙或心理失常?
哲學裡那些“人的問題”最具代表性?
何以未到耳順卻能隨心所欲不逾矩!?
接受特殊教育會不會被貼上標籤?
所有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AIJEX7vQgg
2016-10-13 8:54 pm
自我畫像每個人多少都經歷過孤獨、挫折,以及情緒和精神上空虛的痛苦。這些痛苦可說是沒有愛的緣故,而這些痛苦最不好的一點,就是使我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一個自憐自艾的人,是絕對無法過愛的生活的。
現代的心理學家幾乎一致公認:自我畫像是一個人行為的根本,而且自我畫像都是別人替我們塑造成的。當然,自我畫像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罪惡感或自卑感都使人生活在恐懼的陰影下。這樣的人一輩子都不會立大志,他不想出人頭地,多少有點避免丟人現眼的心理。不能接受自己本來面貌的人不能積極地生活、“接受自己”是心理健全的第一個要件。

以上摘自:為什麼我不敢愛
blog_6d24cb6b0100mgxx.html


接受自己是心理健全要件 人除非有別人的了解和接受 否則 則很難接受自己 除非

讀古老的偉大作品
20160902211056AA371yl

『化機』與「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20160928095644AAgEpIF

為何救獸易於救人?異類!甚麼是『類』?
20160907193510AAgLcPd

楊朱喻弟.泣岐與阿德勒的生活意義?
20160828224825AAOqk48

從「支離其形」「支離其德」看融合教育?
20160719190651AA4EmaZ

怒而飛與蛇吞象的差別在哪?是一是二!?
20160820165320AASgXMk

後天形成的習慣都是可以改變的
20160915180949AAN2dn7

以「平常心是道」看待由語言構成的世界
20160831084235AAnMj9i

如何學習把每一件事,都能做到盡善、盡美呢?
博杯算命與三國拳問韓信有何異同?

基本德性,孔子有三達德……….仁表現在德性上,是愛人的能力。它是積極的、主動的、創發性的、一種精神富饒的表現。在人與人之間,只有母愛接近這種標準,所以我們稱她為仁慈的母親。…………..這就是道德相對觀的由來。
韋政通《中國的智慧》

.........................................................................................................................................

討論問題

一、 作者認為中國的文化精神就是「重人的精神」,何謂「重人的精神」?與西方文化比較,有甚麼不同?
答:
第一問
(1) 作者認為中國的文化精神就是「重人的精神」。重人的精神,是要以人的精神上通於天而下達於地,與天地並立在宇宙之間,成就人的文化世界。
(2) 「重人的精神」的特點:
(i) 強調人有價值自覺,能獨立於萬物禽獸之外(即所謂人禽之辨);
(ii) 突出人的尊嚴,並維持人的尊嚴;
(iii) 建立體現人的尊嚴的文化生活。
第二問
(1) 中國文化的特點:
(i) 強調人的價值自覺,人通過本身努力修養,可以成聖,可以德配天地。(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ii) 從人的努力中,突顯人的獨立自主、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從而成就人的文化世界。
(2) 西方文化的特點:
(i) 西方文化(如基督教)認為,人是受造之物,與其他生物地位相同。
(ii) 人必須依靠外力,如神的恩典,才可以得救、得道。
(3) 由此可見,中西文化的不同在於:中國文化的特點為重視人文精神,西方文化則認為人須借助外力才能得道。

二、 中國文化中認為人的特質是甚麼?人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在哪裏?西洋人對人的特質又是甚麼看法?試由此申述中西文化精神有哪些基本上的不同。
答:
第一問
中國文化中最重人禽之辨。認為人的特質是,人不僅是動物的一種,人更與一般動物有所不同,就是人能自覺異於禽獸,即有價值自覺。
第二問
(1) 中國文化中認為,人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人有仁義禮智四善端,有道德理性,有向善的能力。
(2) 中國文化中認為,人在不受外物(環境、利害)影響之下,皆能有惻隱(仁)、羞惡(義)、辭讓(禮)、是非(智)之心,且從行為上表現出來。
(i) 仁即無私普遍的惻隱之心,因而能對他人以至禽獸的不幸表現出同情仁愛;
(ii) 人有義,義是本於人格尊嚴的自覺,故有所不為,不屑受嗟來之食,有公平正直之心;
(iii) 禮見於人群之間的謙讓,尊重他人;
(iv) 智見於明辨是非,不盲從附會。
(3) 可見,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仁義禮智是人所獨有,而非禽獸所能有者。
第三問
(1) 西方人多喜歡說人是理性的動物,突出「人有理性」;
(2) 或說人是最像神的,強調「人高於其他動物」;
(3) 或說人是能製造工具的動物,更能以語言文字或圖像符號表達思想感情(其實動物也有此種能力,只是人類對此認識不深),皆強調人的某種「知性的能力」高於其他動物。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Colors of Lo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GiwDQEvDc
2016-10-14 10:07 pm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一條線 兩條線 十條線 百條線
傀儡尪仔的運命 條條著靠人來搬
感情線 生命線 事業線 智慧線
你和我的運命 敢是雙手拼會贏???

★類型和特質論的回顧
此一理論的一個缺點是偏重於人格的解釋與描述,但是對於人格發展的過程則少加注意。另外,個人的行為往往因環境而有顯著的不同,但是,根據類型和特質論者的看法,我們的人格特質是穩定不變的,有關行為情境與行為差異的問題,隨後我們將再加討論。如何解釋個人行為上的變異也是這個理論的一個缺點。最後,此一理論的基礎乃是建築在個人自我報告上,從個人自我的報告或反應來推論該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往往有形無形中造成偏差,甚或有歪曲事實的危險。


你和我的運命 敢是雙手拼會贏???
亞里斯多德說 習慣是第二天性
習慣是我們天生本性附加物

都國之民 安習其服 居楚而楚 居越而越 居夏而夏 是非天性也 積靡使然也
故人知謹注錯 慎習俗 大積靡 則為君子矣 縱性情而不足問學 則唯小人矣

後天形成的習慣 原則上都是可以改變的。 不過 你一但想去改變一種習慣時 才會發覺習慣的力量有多大 因為有許多習慣都是由經久的傳統所形成。 習慣既是由傳統所形成 所以愈是傳統取向的社會 習慣愈難改變 尤其是在傳統社會的農民 。費孝通在[鄉土本色]一文中提到 由中原移居到內蒙古的農民 雖然是到了最適宜放牧的草原上 依舊鋪地播種 一家家畫著小小的一方地 種植起來。移居到西伯利亞的中國人 也有類似的情形。

現代社會 由於促成變動的因素越來越多 人們對變動的適應力也逐漸增強 傳統習慣因此動搖 有的業已消失 有的則重新調整 其中愈是與技術有關的習慣 改變的越快 因它的效率很明顯 愈是屬於觀念方面的習慣愈難改變 因為它牽涉的因素比較複雜。

現代心理學家比傳統哲學家對習慣有進一步的了解,他們指出,行為和思考樣式的習慣累積之後,才成為一個人的故有習慣;此種習性之累積之統合形成了一個人的自我,這個自我成為一個人人格的中心。準此,則習慣是形成人格的基礎,基於正確生活方式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所謂的機緣 會不會只是表示我們對事件原因的無知?
當我們不知道一件事情何以發生 我們就歸於機緣?
歸於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傀儡尪仔 咱敢不是傀儡尪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DM5uwlZew

把一片貝殼擲過了巴托馬河 砍倒了真理之神居住的櫻桃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VM41GCu9w
2016-10-14 7:53 pm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五行比相生間相剋!
無風不起三尺浪!!

理解是天生的還是在市場學習來的?
哲學的再反思:哲學往何處去?

當今的世界文化至少具有下列的哲學思想基礎: 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這些主義以及它們所衍生出來的文化理論和社會政治基礎是否與中國傳統的文化根基相容不悖呢?如果不是的話 中國的文化理想怎麼可望在現代強有力的世界文化裡生根而不被排斥呢?從過去我們業已累積的經驗以及理論分析的顯示 我們知道中西文化交會時 容易引起許多爭執和對抗 其中至少包括像底下所列舉的這些緊張:
A、 靜態的模式與動態的模式之間的對抗。
B、 絕對主義與相對主義之間的對抗。
C、 尚義與尚利之間的對抗。
D、 一元主義與多元主義之間的對抗。
E、 直覺主義與分析主義之間的對抗。
F、 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之間的對抗。
G、 個體主義與群體主義之間的對抗。
H、 自由主義與約制主義之間的對抗。

像這類的爭執與對抗在不同文化的交會之時 不可避免地引起實力較弱的文化面臨繼絕存亡的問題。當今的中國文化在強大的西方文化壓制之下 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_lO7CYWnA這是中國哲學工作者必須加以深思細想的問題 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理想如何可能落實到現代人生所面臨的方法論上的問題。

在中國哲學所標示的殊多文化理想中 有幾項甚為突出而值得我們注意
1、 重視人的內在價值 :成德基於立功。
2、 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甚於一味利用自然。
3、 重視家庭感情關係和倫常規範 以此做為社會秩序之起點。
4、 不只獨善其身 更求兼善天下的情懷。

心 就一般人而言 只是指一種生理機能 但為孟子來說 心不只是一種生理機能 也是一種會思索的官能 這種思索可以藉著外在的經驗及活動來完成 也可以藉着心的內在的活動而達到 所以心本身是一個自動的 自我充滿的 自我完成的一種官能 那麼這種官能的本體又是甚麼呢?孟子很少直陳心的本體 常是用性來表達 那麼性是不是就是心呢?答案是否定的 孟子只是「即心言性」並未有「心即是性」的主張 心既不是性 那麼心是不是天呢?也不是 那麼心究竟是什麼呢?為孟子及陽明而言 心的本體就是良知。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兇,兇藏吉。富貴那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展放愁眉,休爭閑氣。今日容顏,老於昨日。古往今來,盡須如此,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10thあばれ太鼓~~無法一代入り 坂本冬美pypQBSK5pTc

中國哲學是一種「生命哲學」 其目的在於為芸芸眾生找到能使其安心、建立自我價值的生活方式 也即所謂「安身立命」。儒家思想強調通過「成德」方式、道家思想則強調「逍遙」的境界 另外民間頗具影響力的佛家也提出了「離苦」思想 要之 都希望在現世人生建立起具有生命目標、生命價值的生活方式。而這些思想也都潛藏成為中國人的深層意識結構 在人生各有不同的階段中 隨著其所遭遇和不同心境 隨機、交替地主導著個人的思維模式、意識形態 有時也互相支援運用。是故中國哲學著重在人的主體性強調上 絕不同西方強調客觀知識系統 因此中國哲學不同於西方哲學所強調的形式與內容 中國哲學有其自成理路的發展模式玉重心不同的內容強調。

中國哲學史、張麗珠 (在說與不說之間 --- 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台北:漢光文化事業、1992、 頁69~77、92~95、104~105)


求真 不只是在求現實上的真 也在求永恆的真 永恆乃是物質宇宙與心靈世界所共同渴望的目標 虛偽不能使人永恆 只有真才能使人永恆 真是在面對自己 面對他人 面對宇宙時 所有的一種態度 這種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切的、更真實的生活於一個令人喜悅而有意義的世界。

道德不是人生表面的裝飾品 而是我們的氣節和操守的內在的憑藉 它不只建立在理性上的斟酌和概念上的把握 更建立在人生情意的養成和生境界的超脫之上: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天堂有路…. 地獄無門….」← 是傾向宗教或道德?是指示或規約?是存在或悲劇?中國人如何看待命運與意志? 又如何看待抉擇? 命運青紅燈 抉擇 命運真像個頑固的敵人 當你一但屈服於他時 他將向你施暴 並想進一步控制著你 當你堅決抵抗時 他反而退縮了 人是通過不斷的抉擇,才能實現他的生命目的,才能獲得存在的意義,這是一條長期掙扎奮鬥的過程 。人就像行走一條上下行的鐵道 ,不論上行或下行 ,都將困難重重 ,備嘗艱辛 ,在艱難的歷程中, 要達到生命的目的,需靠明智的抉擇,能做抉擇是人的特性,也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 不斷作正確的抉擇 ,可以使生命的意義增強 ;不斷做錯誤的抉擇將造成生命的浪費。 假定人至少在某一階段,都有過他自己的理想,那末他以後的生活的發展, 愈接近或愈與他原初理想一致的 ,就愈具生命的目的。理想的內容可以不斷的更新,但真正的生命目的,永不應該與生活的欲望相平齊。如果生命的目的只是出於現實的欲望,那麼很容易導致為了生命的存在而放棄目的。 一個堅持理想的人則不然,他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為了目的而放棄生命。

真正道德的境界不是一種知識的境界 也不是一種技術的境界;它是一種美感的境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65GSQPRhhw是一種藝術的境界。

老子眼中的聖賢只是聖賢
老子楊朱中國哲學的傳承
中國政教關係與深層信仰
從過去心到未來心看抉擇
從楊朱到禪與老莊的共鳴

古來聖賢只做一件事:獨善其身 哲學的反思
江河競注異端一說:知識與意見 意見與偏見
從言盈到不拔審視中國哲學思維與情懷

記號的性質和其人性意義
─記號人性論與情理同源論─
何秀煌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http://www.hkshp.org/zhesi/zs1/gart1.htm
2016-10-14 7:08 am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它真的不會使傷害加深?

人 .如何才能享受現世的樂利【2】
如何以『化機』與「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看現世的樂利?

怒而飛與蛇吞象的差別在哪?是一是二!? 『化機』!!
一切問題本身就有解決問題的種子:『化機』!! 想成功就必須:「說『再見』就走」!!

傳統文化觀念能幫助我們更加了解過去和現在各種不同的、豐富多采的人類經驗。之所以要對人類豐富各異的集體經驗有透徹的了解和欣賞,並不在於這些從原始到文明的不同文化可以解決所有人類生存的困惑,而是因為它們全部一直竭力解決這些困惑,這就使我們能接觸到這種持續進行中的交流互動,從而把我們從目前單向度、偏頗和貧乏的全球主義意識形態中解放出來。
schwartz,benjamin.著、林立偉譯,<全球主義意識形態和比較文化研究>,《二十一世紀》51期,1999年2月,p.15-21。

人就其為個體存在而言,他必然有其特殊性,有其特殊的歷史文化與時空環境,是以對如此永恆而普遍的理,亦因其存在的差異性而產生不同的感受。果如此,則本書的存在亦正是月印萬川中萬川之月,其雖由莊子來,卻亦有自家生命特有之經營在,此即可與以往即以後之心靈相摩相盪而共臻勝域,不必因前人以有所說,而取消自家心靈特有之內容。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頁90-91。)

「中國文化」不可能與「現代生活」截然分為兩橛,具體的現代生活都是具體的文化在現代生活的發展和表現。

一位思想家之所以偉大,不只因為他對當時歷史時代之回應,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永恆而普遍性的智慧。易言之,莊子所提出的問題及其解答,乃是人類永恆有且普遍有之問題及可能之解答。也因此,莊子思想永遠具有價值與意義。

《莊子》歷代(包括當代)數百種的注疏和專論,以及中國的文學美學思想;東晉到五代的重玄學思想;漢到明清的服氣導引、養生論;魏晉玄學;對禪宗思想中國化的吸收,乃至對以後內丹學的影響,甚至是對中國園林藝術的影響等;我們都可以看到《莊子》文本強大的影響力。

文化的傳統正是我們得以走出封閉的自我的一個重要途徑,傳統就是價值的延伸,是意義創造以致綿延無窮的時間之流。所有的人都是被其文化的傳統所支持的,如此每一個人才能擁有一個意義的視域。所有的傳統都需要創造性的詮釋,需要隨著時代不斷重建,而不能故步自封。
沈清松,《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台北,桂冠出版社,1993年,p.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hpBV9XHdE

相關

哲學和宗教:兩種處理救贖問題的對立方式:宗教宣稱可以讓我們超越最終威脅,事實上,祂究竟是如何辦到的?主要是透過信仰。只有信仰可以確實地讓上帝的恩寵降臨在我們身上:如果你信仰祂,上帝會拯救你,這也是為什麼宗教會強調謙卑。而在宗教人士的眼裡,謙卑正好和哲學的傲慢和虛榮相對立──這也是基督教的偉大思想家,從聖奧古斯丁(Augustinus )到帕斯卡(Pascal ),一直重複不斷地跟我們說的。為什麼宗教會這樣指控哲學自由的思想?只因為哲學宣稱也要從死亡,或說是從死亡所引起的焦慮當中,拯救我們,但卻是要透過我們自己的力量,而且只遵循我們的理智。這也是為什麼從某種宗教的觀點來看,這是哲學最傲慢之處,從西元前幾個世紀的古希臘時代,那些最早的哲學家身上,就已經讓人感覺到他們令人難以忍受的大膽。 摘自《哲學的的慰藉》
【秋風掃落葉 】

人的生命.確實是隱藏在宇宙裡的神祕之謎.不着纖毫痕跡.而具有無窮無盡的價值。不僅僅對別人是個謎.對自己亦復是一個謎.真是禪宗所謂:「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無怪乎古往今來.無數的詩人們在歌頌生命之際.還默默跳進這浩瀚無涯的生命大海的深處 .探採一粒圓融光澤的生命之謎.企圖揭露這奇異的生命之謎

宗教與哲學是關係極密切的學科,當中,尤其以宗教哲學或神學與哲學的關係更 是不可分離,兩者在終極關懷上並無二致。
就哲學方面來說。「天人合一」與「超越」的觀念一直是中西方在哲學思考上的重要課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GiwDQEvDc
【霜降】

每一個人生命都是個編織美夢和修補美夢的過程。 有些人幸運的活在自己的美夢中,有些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美夢,奮鬥到精疲力盡。 人性交諸我們手中.就看我們終久把它活成甚麼模樣。每一個人生都是生命的榜樣。只是到底是個好榜樣.是個壞榜樣.或是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榜樣。
【戀曲1990--- 情難忘】

《『功夫哲學』就是不同》
Gx_6hKM6G4E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計功利,不論成敗,是民族道德的力行實踐精神。
「朝聞道,,夕死可矣!」和「志士仁人,殺身成仁」,是為求真理而勇於犧牲的氣度。
「泰而不驕,剛毅木訥」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是個人克己修身,自覺反省功夫。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是讀書人高潔的節操,空靈高遠的人格。
以上四種精神,是人生事業修身處世的基本修養,也是數千年以來堂堂中國人的思想、境界、心靈和風格。
【奇妙物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hpBV9XHd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mLawoxrs
2016-10-14 6:26 am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 它真的不會使傷害加深?

古聖先賢的醒世格言有無可能走入歷史黑洞?

時空阻隔 豈止長路迢迢 情絲纏繞豈是長髮飄飄
那紅塵俗世的人 為什麼 總是多情惹煩惱
本是雲該化作雨 投入海的胸襟 卻含著淚水 任孤獨的飄零
☆本是屬於我的你同把人生看盡 卻無緣再聚 怨蒼天變了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PTJpDzYDk

人性

人類學家克羅孔與心理學家莫銳,有一句名言:
每一個人都有若干方面像所有的人,若干方面像一部分的人,若干方面則甚麼人都不像。
由這句名言,人性可分三個層面去瞭解:
(一) 基本的人性:這一層的人性,凡屬人皆有之,是指人生而具有的某種需要或生理衝力,如食物、口渴、睡眠、排泄、休息、活動,以及痛苦的解除等,告子所說「食、色,性也」,也是屬於這一類。從這個層面所了解的人性,實代代相同,由古至今,沒有甚麼變化。不過,具人類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在不同文化裡,滿足這些需要的方法却有很大的差異。

(二) 國民性、民族性:日本人有些方面不同於美國人,美國人有些方面不同於中國人。中國人和日本人雖有同文同種之稱,但經過長期的發展,性格上仍然有顯著的差異。這說明國民性或民族性事實上是存在的。它們之間的差異,是受到文化、社會、經濟,以及教育經驗的差異所決定,也就是說,這一層面的人性,是為著反應特殊的文化經驗之刺激,而人為地發展出來的。在某一時期裏,這種性格可以相當穩定地保持著,一旦價值觀念、社會組織、經濟結構、教育經驗起了變化,性格也必然跟著改變。
★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 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宋朝以後程朱理學興起,獨立的道家思想基本上不復存在。
★楊朱其人兩千多年來蒙受惡名,其事蹟無載於正史。但許多可靠的證據表明:楊朱學派在戰國時期確曾是一個影響很大、“言盈天下”的學派。楊朱學派受到了政治、思想、道德的三重批判,楊朱本人也簡直成了一個全面的“反動思想” 以致兩千多年來備受冷落與誤解。
有時我們所反對的是該項事物的「特權化」。在某些社會裏,有的事物是少數人所獨佔的……
何秀煌著。《哲學智慧的尋求》頁50,東大圖書公司,台北,1981。
人的尊嚴如只屬於少數人,或必須靠個人的道德力量才能爭取,正反映出政治、社會尚未進入合理的狀態,理想的狀況是,人們並不需要經由道德自覺的奮鬥,就能獲得尊嚴的保障

★ 劉向在漢成帝永始三年上書時 說湯問 穆王二篇 迂誕恢詭 非君子之言也(哲學的再反思2036)
內篇和外篇雜篇的分別,是起於劉向的。 --- 唐蘭老聃的姓名和年代考,古史辯第四冊。 (莊子研究論集 木鐸出版社 頁10)

★「中國的哲學家們,沒有科學確實性的需要,他們所要知道的是自己。同樣的情形下,哲學家也不需要科學的力量,因為他們所要征服的也是他們自己。」(哲學的再反思5731)
★漢代學術的開端 基本上是以漢代初葉的董仲舒為先鋒。漢王潮在董仲舒的建議下 諸不在六藝之科 孔子之術者 居然做到了「皆絕其道」的要求 造成「抑黜百家」、「儒術獨尊」的局面 使天下士子通過經書的浸染 而完成「以《春秋》決獄 以《禹貢》治河 以三百五篇當諫書」的「通經致用」性格。 《自然與名教 --- 漢晉思想的轉折》(哲學的再反思5925)

(三)個性:這是屬於個人的獨特性格。傑出的人物,必須有明顯的個性,平常人的個性雖不如傑出人物的明顯,也必定具有某些與別人不同的行為傾向。劉劭「人物志」,和理學家們所說的「氣質之性」,是屬於這一類。個性和國民性、民族性一樣,都是隨著人生活的社會、文化的變化而變化的。

GD3VsesSBsw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它真的不會使傷害加深???

關於人性的的問題,西方思想中除了上面所說的三個不同層面的人性之外,比較特殊的觀點,是進化論者對人性的看法。依據進化論的觀點,人性已經歷過去八萬年的進化發展,在這漫長時期的發展中,人的原始構造已經更易,而導致人的肉體已經可能包括他的心靈顯然的改變。
這只是進化論的人性觀的一面。另一面由於進化論倡導「生存競爭」和「適者生存」的學說,而對「你不能改變人性」這一信仰,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這種信仰認為人性在種族、民族,甚至同一個民族中不同社會階級,都有所差異,依照優勝劣敗的原則,於是在世界史上那些征服其他民族的民族,就顯然地「優於」那些被他所擊敗的民族了。當十九世紀,西方帝國主義猖獗的時期,從進化論人性觀看,白種人的征服和殖民主義,不過是自然進化的現象罷了,在生物學上得到正常合理的解釋。這種信仰,終於帶來悲劇,希特勒的興起,使這種悲劇達到極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GG_Mp27gk
2016-10-13 9:14 pm
罪惡感或自卑感都使人生活在恐懼的陰影下。

自慚形穢的心理造成人類遲鈍、畏縮、挫折和痛苦的生活型態


「日面佛,月面佛」有多層意義。你說我是什麼就是什麼。你說我馬上就要因病過世也可以,你說我活得無止境也可以,因為我即使害病也一心不亂,照樣用功修行;生病對我的法身慧命毫無影響,我修多少算多少──修一分功德法身,那一分慧命就延續下去。你不必擔心我害病會如何,一病不起也沒關係,痊癒康復也沒什麼了不得,不要因我有病、沒病而起分別心。
(【聖嚴法師說禪】日面佛‧月面佛)


月球很會變臉 8萬年拉皮1次

圓圓的 圓圓的 月亮的臉 扁扁的 扁扁的歲月的書籤
甜甜的 甜甜的 你的笑顏 是不是 到了分手的時間
不忍心讓你看見 我流淚 的眼 只好對 你說 你看 你看
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 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KfZML24kA
2016-10-13 8:22 pm
自我意象是個人的行為根本 是別人替我們塑造的
當然 有正確也有錯誤的

在這個世界上 有一半的煩惱與困擾 由於我們大多數人不了解一件事實所發生 那就是在這個世界上 所謂「我」並不是僅有一個人 實際上是三個人: 我們自己所承認的這個「我」。 我們為別人所承認的這個「我」。 我們真實的「我」。 如果我們試著愚弄一下自己 以為我們並不是「我們」自己 那麼我們就不會獲得寧靜 不會獲得幸福 也找不到成功 。 人像畫家較之攝影師 有個最大特點 那就是他能把你的畫像 如他自己所想像的 一樣表現出來 或者如同自己所想像的一樣表現出來 或者如別人所想像的一樣表現出來 但結果並不改變你自己原來的容貌。

以自己的人像畫(素描)來讓人認識?有怎樣的意義嗎?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513132909AAfMSTf


隨人而異的生命意義是多得不可勝數的。而且,我們說過,每一種意義可能多少都含有錯誤的成分在裡頭。沒有人擁有絕對正確的生命意義,而我們也可以說,只要是被人們應用的生命意義,也不會是絕對錯誤的。所有的意義都在這兩極端間變化。然而,在這些變化裡,我們卻可以將各種回答分出高下:它們有些很美妙,有些很糟糕,有些錯得多,有些錯得少.我們還能發現:較好的意義具有哪些共同特質,而較差的意義又都缺少哪些東西。這樣,我們可以從這個事實中得出一個共同的標準,一個普遍的生活的意義,也是能使我們解釋後來與人類有關的所有的現實的'意義'。在此,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真實”指的是對人類的真實,對人類目標和計劃的真實。除此之外.別無真理。如果還有其他真理存在,它和我們也沒有關係,我們無法知道它,它也必然是沒有意義的 。(《自卑與超越˙阿德勒˙新潮文庫1971年6月,頁8》」

無法被我們認識的真理存在必然是沒有意義的嗎?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22070413AA5h2sn
2016-10-15 6:39 pm
何以有自卑感未必是壞事?它真的不會使傷害加深?

一、
「什麼是正義 ....................「樓下的「美月」應該是那隻之前以匿名作假廣告的灌票廢物**對不對? 所有的假回答真擾亂也都是「美月」所為對不對? 」《青海清》
摘自:何謂社會正義、權利與義務?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05005825AAx0iuH

二、
「網上查查?? 查你父親是誰嗎? 怎麼!?這陣子假廣告、假回答的擾亂還不夠嗎? 你就不能長進一點? 需要我當眾罵你一聲廢物嗎?」 《找不到回憶》
摘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28095644AAgEpIF
「網上查查 ??? 查甚麼? 查你有多少白癡帳號在裝神弄鬼?」 《義不容情》
摘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23151109AAk3SzR
「你有種在喔看看 假廣告假回答裝神弄鬼混吃等死的廢物」 《守著陽光守著你》
摘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28110338AABoTkZ

問:所有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2?
回答:Google一下吧、網上查查、不清楚、對、好、謝謝、那五倫?、喝茶、這個問題沒意義、…
以上回答為違反行為
以上解答意圖並非在於解答問題,且構成「點數賭博」違反情事。這會視為「非解答」,原因在於其並未有效嘗試解答問題。 使用 Yahoo奇摩知識+ 時請務必遵循問題和解答格式。.............試圖鼓勵點選商業網站。 Yahoo奇摩知識+ 是取得知識的專屬園地,而非為客戶服務。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15160519AAziyt2

三、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也是個別心理學的創始者。阿德勒曾與佛洛依德合作過10年,後來因為對佛洛依德的泛性論不能茍同而拆夥,繼而發展自己的人格理論。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阿德勒對性格有特別的看法,大致分為激進性格(攻擊性性格)、非激進性格(非攻擊性性格)及其他三類;一般說來,當一個人追求權力及優越的目標,以公開與他人為敵的方式呈現,連對方都可直接感受他的敵意時,就屬於激進性格;相對於激進性格,非激進性格以自人群中撤退的方式,來操縱關心他的人,這種表面上不傷害別人的形式,其實同樣隱藏著對人的敵意。以下大致說明這些性格。
(一)激進性格: 1.虛榮(Vanity) 2.嫉妒(Jealousy) 3.羨慕(Envy) 4.貪吝(Avarice) 5.恨(Hate) 6.犯罪性疏忽
(二)非激進性格: 1.孤僻(Seclusiveness) 2.焦慮不安(Anxiety) 3.懦弱(Faint-heartedness) 4.粗野不馴(Untamed Instincts)……………《鈞天寰宇》
摘自:自卑與優越的界定關涉那些必要且具體身心因素?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711211538AAGQrP7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33: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13105345AAUAwpC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