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希特勒的犯罪感研究
一九七一年,布朗大學教授懷特(Waite)寫了〈阿道夫‧希特勒的犯罪感:歷史和心理學上的一個問題〉一文,發表在《跨學科歷史雜誌》第一卷第二號(一九七年冬)。該文認為希特勒的犯罪感來自傳說他有猶太人的血統,說他的祖父是猶太人。希特勒希望自己是純粹的亞利安人,因為他的「國社主義」建基在純血統的民族上。他感覺到,不純的血統使他無資格作一個純種族的德國統帥。在這種犯罪的心理上,他產生了許多防衛性的心理反應:一、因為他有猶太血統,覺得自己在德國無價值,他纔常說他是最有價值門值的,故蔑視一切。二、為了洗刷血統不純的罪惡,他在演說中常說,所有德國人都是混血的。三、為了消滅他有猶太人血統的證據,並不痛恨他有猶太人血統的先輩,他於一九三八年三月將奧國合併後,即選擇了他的父親和祖母墳墓所在的村落作砲擊演習,結果把墳墓炸得面目全非。四、他痛恨猶太人,為了使猶太人滅絕,除於一九四二年殺了六百萬猶太人外,還把自已閹割,以免再生猶太人,而且常常說要自殺。五、他認為猶太人的血統汙染了自己,故產生潔癖,他每天至少洗髮一次,洗澡、換內衣兩次,並隨時洗手。因為他認為猶太人身體有臭味,洗澡、換衣服可以避免身體有臭味。他聽醫生說食肉會使身體發出臭味,他就素食,希望藉素食能除掉猶太人的汙血。
由於希特勒在心理上有犯罪感,他就有自我懲罰的需要。希特勒為懲罰自己,在潛意識中常為自己製造失敗的機會。譬如他小學的成績優異,但在畢業前夕卻逃走,沒有拿到文憑。他報考藝術學校失敗,學校又給他一個重考的機會,他卻不考了。他在一九二三年想以武力奪取政權,卻屢屢得罪軍事將領。後來宣佈要發動全國性革命,卻不做任何準備,祇說不成功便自殺。後來他想競選威瑪共和國的總統,卻與政壇上的一派大勢力結怨。作者指出,希特勒於一九三三年獲得政權,不是他的成功,而是威瑪政治領袖已完全不孚眾望。在外交上,希特勒當初祇想修訂《凡爾賽和約》,卻不循正常的外交途徑,而走軍事佔領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路;在對外侵略上,最初他祇想佔有包括但澤在內的波蘭走廊,但在言論和政策上卻與整個西方國家為敵,使波蘭獲得更多盟友。「二次大戰」開始,他想征服歐洲,卻沒有在這方面做足夠的準備。他征服歐洲失敗,轉而進攻俄國。進攻俄國失敗,又對美國宣戰。這種與世界為敵的戰爭,當然要遭失敗。最後在盟國飛機轟炸柏林時,他服毒自殺。此外,他一生行事,深怕自己有猶太人的血統。卻令律師和秘密警察調查他的家庭的種族純度,假如調查真的發現他的祖父是猶太人,他會完全崩潰的。此外,有的史學家認為,希特勒的反猶意識與戀母情結有必然的聯繫。希特勒的父親早死,母親患病之後,由猶太醫生布洛克負責治療,實際上代替了其父親的地位。希特勒認為母親是被醫生注射時害死的,在他心理上把可憎父親的形象與猶太人等同起來,因此後來對猶太人做出了滅絕人性的舉動。
參考: 徐浩、侯建新,〈第九章、一門處於成長期的邊緣學科-心理史學〉,《當代西方史學流派》,(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5),頁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