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沒有人喜歡我」事實上只是一種價值觀?

2016-10-01 9:32 am
從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看先秦時代的動盪與悲哀?《莊子‧則陽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dTeKo14Jw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30213601AAATc5c

回答 (3)

2016-10-01 11:15 am
✔ 最佳答案
有許多學者以為《莊子》是衰世之書,對《莊子》有特殊研究的人都在衰世,固然,我們不否認莊子世興於衰世;但卻不承認《莊子》是一部衰世之書。因為中國思想成於憂患意識,諸子百家都是由救世而起。如果說《莊子》是衰世之書;那麼孔孟墨荀老韓,與莊子同一時代,同一心情,又有那一部不是衰世之書。如果說對《莊子》有研究的人,都在衰世,那麼就以孔孟之學為例,歷代讀孔孟有心得的人,絕不是漢唐盛世那些為朝廷所錄用的註疏家;而是迫於國勢衰替,痛於亡國之恨的兩宋及晚明諸儒。由此可見單稱《莊子》為衰世之書,實在不夠平允。
至於我們所以說它是一種曲解,乃是因為這「衰世之書」四字,暗指著該書為衰世而作,含有出世之想,足以使變亂之人心,一飲而醉。其實莊子所談的問題,都是人類永恆的問題,即使在盛平之世,人心仍然受生死、是非、貴賤、禍福等的困擾。所以《莊子》一書,並非發洩衰世的悲愴情緒,而是醫治人心的衰頹與失望。明瞭到這一層,我們便不至於像魏晉名士一樣,把莊子當作酒精來解愁遣悶了。


碧虛子南華真經章句序道:『斯乃道家之正業務,在長生久視,毀譽兩忘。』
它的讀法是在求『長生久視』

劉震孫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序說他讀莊子是從夢中悟來的。他以為莊子做此書目的在救時,書中言鳩鷃不敢僭擬大鵬,所以表示物之知分;許由不敢受天下,所以表示人之知分,若人人守分,『則賤不慕貴,小不圖大,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君君而臣臣,父父而子子,』天下便太平了。這是莊子救時的苦心,讀莊子若不明此旨便讀不通了。

尹廷鐸莊子雪序則說『非邃於理學者,不足以知南華』

羅勉道南華真經循本釋題說莊子中多有古語古制,欲讀此書,須明古學。前人不懂此道,注解此書者,只是演清談罷了。

陸樹芝讀莊雜說則取蘇東坡莊子陽擠孔而陰助孔的說,教人須明白此點,笑那些不知此讀法的道:『學者或守拘儒之見,循跡而不原其心。….每於牴觸先聖處,曲為解說。…何其迂也。』

林希逸莊子口義序說讀此書有五難他說:『此書所言仁義性命之類,字義皆與吾書不同,一難也;其意欲與吾夫子爭衡,故其言多過當,二難也;鄙略中下之人,如佛書所謂為最上乘者說,故其言每每過高,三難也;又其筆端鼓舞變化,皆不可以尋常文字蹊徑求之,四難也;況語脉機鋒多如禪家頓宗所謂劍刃上事,吾儒書中未嘗有此,五難也。』有此五難,他就提出一種讀法,道『是必精於語、孟、中庸、大學等書,見理素定,識文字血脉,知禪宗解數,具此眼目而後知其言意。』

宋湯漢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却獨倡道:『須以莊子解莊子,上絕攀援,下無拖帶,』切不可『翼以聖人之言,挾以禪門關鍵。』

林西仲讀莊子法(昭代叢書本)亦云須以莊子解莊子,而又云須有儒道釋三氏之學,方許讀此書。

同是一部書,有人以為裏面有仙道,有人以為裏面有佛,又有人以為裏面有理學。這好如一個百寶箱,各人都可以取得她所喜歡的。我們亦不可笑前人,我們處於此學術自由的時代,沒有一家獨尊的束縛,眼光當然要大些了。可是現在注莊子的學者,還不能達到所謂以莊子解莊子,我們正不必笑前人了。

學術自由 獨尊的束縛

莊子研究論集 葉國慶 木鐸出版社71年9月 頁44


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子游曰:「敢問其方。」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陵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子綦曰:「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在莊子的眼中,人生是宇宙大化裡的一環。宇宙的變化是無休無止的,而人生的變化卻是有生有滅的,這便是我們的悲哀,正如他所說: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莊子˙齊物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JvnO-I57U
2016-10-02 11:26 am
有意義須具備怎樣的條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373vtjn6Y
例、致力於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我們的心靈活動是否都是在本來無一物的背景下為之?
遞迴介説是不是一種循環circular介說?它是不是屬於指認的程序?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25210416AAe6Nc9

美軍抗IS官網 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入列
聯合新聞網作者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6年10月2日 上午2:4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XcPVEtghQ
2016-10-01 2:55 pm
楚人白勝公為了報父仇 一心想謀反。有一天 朝罷回來途中 因心神不安 竟然倒持手杖都不自覺 結果被手杖的尖峰刺穿了下巴 鮮血流到地上了他都毫不知覺。

在這種現象下 我們的眼睛慢慢地從某一目標移開 雖然其所移動的距離很小 但是卻足夠使我們的眼睛轉移其焦點。為了糾正hq_E6iE_OA所造成的偏差 我們的眼睛就必須啟動Microsacade 這種機制使我們的眼睛再度回到原先注目的焦點 通常不管如何專心一致 除非受過長期訓練 我們是無法防止hq_E6iE_OA和Microsacade的發生。

Ylxtzx8tHVs
飲乎醉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529231850AAesrZQ

白公想偷偷地把子西、子朝殺掉,但他不敢直說,就用其他的話試探孔子的意思。白公說:「找個人秘密謀劃一些事情,您說行得通嗎?」孔子不回答。
白公又用別的話試探,他說:「如果把石子投入水中您覺得怎麼樣?應該不會被人查出來吧!」
孔子說:「很難說,吳國善於游泳的人,可以潛入水底把它去出來。」
白公說:「如果把水倒進水裏,應當沒有人分辨出來呢!」
孔子說:「淄水和繩水混合在一起,古時候善於辨味的易牙嘗一嘗就能分辨出來。」
白公又問:「這樣說來,人真不能有所密謀嗎?」
孔子說:「為什麼不可以呢?如果對方是很會聽話,一點就通的人,就可以和他密談沒有問題了,因為一個會聽話的人,不必用言語就能明白,像一個捕魚的人一定會被弄濕身體,捕獸的人一定要到處追趕一樣,那並不表示快樂,而是很自然的,很不得已的事啊!所以最會說話的人不必說話,最好的作為是無為,而一般淺薄無知的人所爭逐只是末道而已。所以要有所密謀,必須找那些不必說話的至人。」白公聽了這番話,無計可施,終於自殺在浴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JvnO-I57U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01020005AAG3BBO

阿德勒博士所說的『補償』是否是一種必然?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09022652AApPcng

有人以哲學立場探討經濟問題時說了以下這段話
「從孔子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到孟子「舍生而取義」就已開始顛倒了利害的價值判斷。而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為反理性揭開序幕。乃至朱熹「存天理滅人欲」更將反理性的黑暗推向極致。」
以上言論就很能說明甚麼叫言論自由◎_◎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9qGmA5rHmc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到孟子「舍生而取義」就已開始顛倒了利害的價值判斷。而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為反理性揭開序幕?


自然與名教的衝突與調適為何? 鐵桿遇上新時代 ~ 自然與名教的對立
荀子:「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儒者的良心捧著中國人的聖書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漢代學術的開端 基本上是以漢代初葉的董仲舒為先鋒。漢王朝在董仲舒的建議下 諸不在六藝之科 孔子之術者 居然做到了「皆絕其道」的要求 造成「抑黜百家」、「儒術獨尊」的局面 使天下士子通過經書的浸染 而完成「以《春秋》決獄 以《禹貢》治河 以三百五篇當諫書」的「通經致用」性格。

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但往往想做天使而做出魔鬼的行為
愛因斯坦:白癡是沒有極限的
悲劇往往出自於善意
眾人皆醒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45: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01013239AA4JaHC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