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們究竟在追求什麼?真善美嗎?看來我們是永遠無法達到我們生命的最高目標 如果我們想像出:一個人或人類整體 已經抵達了一個完全沒有任困難的境界 我們必能想像到:在這種環境中的生活一定是非常沉悶的。每件事都能夠被預料到 每樁事都能夠被預先被計算出。明日不會帶來意料之外的機會 對未來 我們也什麼可以寄望。我們生活中的樂趣 主要是由於我們的缺乏肯定性而來的 如果我們對所有事都能肯定 如果我們知道了每件事情 那麼討論和發現便已經不復存在 科學也已經走到盡頭。 環繞著我們的宇宙只是值得述說一次的故事。曾經讓我們想像我們未曾獲致的目標 而給予我們許多愉悅的藝術和宗教 也不再有任何意義。幸好 生活並不是這麼容易消耗淨盡的。人類的奮鬥一直持續未斷 我們也能夠不停地發現新問題 並製造出合作和奉獻的新機會。 神經病患者在開始奮鬥時 即已受到阻礙 他對問題的解決方式始終留在很低的水準 他的困難則是相對地增大。正常的人對自己的問題會懷有逐漸改進的解決之道 他能接受新問題 也能提出新答案。因此 他有對別人貢獻的能力:他不甘落於人後而增加同伴的負擔:他不需要 也不要求特別的照顧 他能夠依照他的社會感覺獨立而勇敢地解決他的問題。
天理與人欲到底是對立的或是平行的?
為何偏重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主流(黃俊傑,2013:231)。有關生命教育的議題既深且廣,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然而,生命的課題很多時候是沉重的!由於研究者這幾年的個人境遇,對人生有諸多刻骨銘心的體悟,因此希望能對這個領域有深入的了解。
…………….
單元三:大偉的一篇週記,大偉(非本名)是研究者以前任教於國三導師班的學生,於週記上記錄「畢業之旅」的樂趣,此外,他提到有位同學因常被其他同學排擠而沒參加畢業旅行。此篇週記該同學於課堂上當眾朗讀,引發其他同學省思。
單元四:殘障體驗活動,此單元教導學生學習無障礙環境的雙語標示,並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體驗活動,學生分組輪流扮演行動不便者及協助者角色,活動並請小組做心得分享。
對生命教育的最初學習與投入的歷程,引發研究者對生命教育的關注。
(四)因為痛過,所以同理 ~ 我們這一班
研究者在撰寫論文階段,擔任國三班導師。回憶帶班過程中,班上部分學生曾出現過一些行為問題,包括以下各種情形:
1、 缺乏感恩心
無法感受他人對自己的用心與付出。例如,對老師補充知識,視為負擔;對老師指定的作業,多所抱怨;對父母的關心,視為嘮叨。
2、 不懂得珍惜食物
由於物質生活無虞,有時會拒絕取用營養午餐水果。
3、 對同儕缺乏同理心與關懷
作弄同學,甚至排擠同學。譬如,在同學座椅上塗上保麗龍膠、刻意孤立同學等。
4、 卻乏服務他人的熱誠
較少主動為班上付出。例如,計較掃地工作的分配、打掃工作敷衍。
5、 生活缺乏目標,無法自我實現
6、 對學習消極,只在享樂。常常上課精神不濟,下課卻生龍活虎。
除上述這些行為問題外,在學生國一至二下這一年半的時間中,研究者有許多刻骨銘心的經歷。很多時候,班上孩子會以偏頗的言論來解讀研究者的用心,被誤解的心情是沉重且受傷!伴隨著與之加深的無力感,曾經一度懷疑自己:教育這一條路,如何走下去?
林倖妃(2009)在天下雜誌為文提及,曾有媒體請專家找出下一代應具備而沒學好的七門功課,其中「同理心」名列第一。這一代的孩子……….
(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莊子思想對生命教育的啟發及教學實踐之研究》
從瞎子走路講起…….
http://counseling.osa.ncku.edu.tw/ezfiles/63/1063/img/889/empathy.pdf
國立政治大學 高級中學導師、情緒管理、班級經營效能
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8IBJmy/webmge
班級經營之優良教師採訪
http://class.heart.net.tw/class54.htm
掌握班級經營之鑰 班級適應狀況的蠡測 吳新華
……………
----同理心的內涵
同理心的概念 同理心,譯自英文“empathy”也譯作“神人”“共情”“共感”等。盡管至今,同理心尚未有公認的定義,但1957年人本主義心理學家Carl.Rogers提出的同理概念:“準確察覺他人的內在世界,如同感覺自己的世界一樣,但從不失去“如同”這一條件。“是國內外學者普遍接受的。
同理心的成分Truax和Carkhuff認為同理心包含兩個要素:同理了解,助人者感覺當事人的感覺就像自己的一樣的情感成分,包括情感成分與認知成分;同理反應,助人者表達自己對求助者的了解的溝通成分。Willams(1990)提出同理心包括情感同理、認知同理、溝通同理和關係同理。Davis和Carey等人則認為,同理心包含觀點取替、同理關係、個體擔憂以及想像,其中觀點取替屬於認知部分,其他則屬於情感部分。James W. Kurkjian&William Banks對同理心的特徵進行了探索性研究,認為同理心有認知、情感和想像三個特徵。
盡管學者關於同理心成分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其內涵大致相同,同理心是情感、認知(同理了解)和溝通(同理反應)三個成分相互作用的過程。
(杜玉芳,黃麗,馮涯. 杭州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浙江 杭州310036)
★
如何從「支離其形」「支離其德」看融合教育?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719190651AA4Em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