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有什麽異同地方?

2016-09-28 5:06 pm
中史老師發神經給的,而且還是道25分題zzzz

回答 (3)

2016-10-15 8:24 am
網上查
2016-10-06 8:51 am
網上查查
2016-09-29 1:24 pm
http://history.bayvoice.net/b5/mgws/2015/07/06/100313.htm%E4%BA%94%E5%9B%9B%E9%81%8B%E5%8B%95%E7%82%BA%E6%96%87%E9%9D%A9%E5%90%B9%E8%B5%B7%E5%89%8D%E5%A5%8F%E5%9C%96.html



五四運動為文革吹起前奏


2015年7月6日 民國往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來形式上的君主帝制,1919年的五四運動則進一步對中國傳統文化大加撻伐。1966年毛澤東領軍紅衛兵掀起文化大革命,短短十年之間,大面積的將數千年來老祖宗各項珍貴的文化遺產,幾近摧毀殆盡。(看中國圖片)
1919年的五四運動,主要是對外反對“列強不平等待遇”,對內則是表現在方方面面尋求“如何救中國”的愛國運動。廣義的五四運動,則包含了在五四之前的數年中,就在進行的白話文學運動,以及五四事件之後,所引發的科學與玄學的論戰、東西文化論戰等。(NTD TV)


從21世紀回顧20世紀的百年中國史,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從五四運動開始,是第一波推倒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事件,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陳獨秀等,後來也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之一。


台灣共產黨的發起人之一謝雪紅,正好也是在五四運動期間從台灣隨着夫婿至青島,在那時感染到俄國二月革命的血紅熱情。之後全身投入台灣共產主義運動,而在二二八事件後,逃至香港,然後在中共政權里當官,最後被批鬥的體無完膚,痛苦而死。


五四錯在哪裡?


五四運動的目標,主要是破除迷信、建立科學;破除文言,建立白話;破除禮教,建立自由;破除專制,建立民主。五四運動一方面曾把中西文化的交流,推到一個新的階段;另一方面卻也因此加深了對中國文化本身的誤解,而使中西文化的融合錯亂了步驟。


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在〈五四文化精神的反省與檢討〉一文中說:“五四的錯誤在哪裡?簡單地說,是在於它未建立起接受西方文化的正確態度,未能了解文化的再造不在形式而在精神,不在軀殼而在生命;並且它所提出的‘全盤西化’的偏激口號,也因過於損傷民族自尊心而無法為一般人所接受。五四運動為什麼有這樣的錯誤呢?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太忽略了對自己的了解。”


五四是否要為共黨赤化中國負責?


沒有五四運動,就不會有共產主義在中國的產生嗎?顯然不是。國際共產黨當時在各國利用各種條件發展共產主義,五四隻是眾多條件中的一項。沒有五四,蘇聯照樣會利用不同的機會與條件,像是在其他地區一般,在中國發展共產主義運動。例如孫中山的聯俄容共就是一例,台灣也有台共,只是沒有發展起來。


那麼,如果張學良未發起西安事變,也許蔣介石已將共軍剿滅於延安。如果沒有日本帝國侵略,如果不是戰後蘇聯將從日本接收的武器轉交給中共……所以中共最後能夠赤化中國,是有太多的歷史條件構成。從更直接的原因看,是蔣介石在打贏了抗日戰爭後,卻未能守住中國大陸,他在國共內戰中成為敗軍之將,退守台灣。我們卻不能說蔣介石的敗守台灣,是五四運動造成的吧!


五四運動為文革吹起前奏


毫無疑問,我們雖然不能說是因為五四運動造成共產黨赤化中國,但共產國際確實利用了五四運動,輸入共產主義思想,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並且沿着五四反傳統的路線,進一步掀起更具全面摧毀性的文化大革命。


文革的慘烈與殘酷,已是無數中國人不願回首的過往。子女斗父母、學生斗老師、幹部斗主管,眾生斗神佛……中國人墮落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是在中國曆朝歷代、甚至是最荒淫暴政的朝代,都未曾發生的事。如果不是五四思想家與文學家高唱反傳統、全盤西化、打倒孔家店的鋪路,自稱“和尚打傘”的毛澤東再無法無天,也不可能大面積的一手掀起這場腥風血雨的文化大革命。


中國優美的古典文化,被五四知識分子無情的否定、批判、摧殘之後,取而代之的不是西洋正統文化,而是西方文化的逆流─馬列共產極權主義!五四所嚮往的“德先生”與“賽先生”,最後卻弔詭地被“馬先生”與“列先生”所取代,這是五四的奇恥大辱,也是中國現代史上的最大悲劇。


儘管這樣慘烈的文革悲劇也應該不是五四當年的知識分子所期望的,但無論如何,從21世紀回顧上個世紀的大歷史脈動,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的五四運動,明顯地為20世紀下半葉的文化大革命吹起了前奏!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32: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28090607AAhcqnu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