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禪讓之舉為何成為後世佳話?

2016-09-25 4:54 pm

回答 (5)

2016-09-26 1:35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1/11d/11d03/11d0301.htm


堯舜禪讓 

 謂堯在位時舉薦舜作為自己的繼承人。那時沒有父死子繼的習慣,而是選擇賢能之人為自己的接班人。傳說中有堯舉舜,舜舉禹,禹舉益的故事。據《墨子.尚賢上》云:「堯舉舜於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孟子.萬章》記載:「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舜大概做了常人不能做的好事,贏得了大家的擁戴。所以堯死後,舜雖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但天下諸侯不去堯子那裏而去朝覲他;有訴訟之事,也去找他;謳歌者也去謳歌他,而不去謳歌堯子。反映了堯所舉薦的繼承人舜,確實是個賢能之人。 




堯舜「禪讓」之實質 

一陽生

 《尚書.堯典》、《孟子》等古書把堯傳舜、舜讓禹的作法謂之「禪讓」,將它當成理想的君主政治之楷模,故禪讓遂成了傳誦千古的美談。不過一些近代學者認為,所謂「禪讓」只是原始時代部落聯盟共主的一種選舉制度,體現了「家天下」出現以前的原始民主。堯、舜是遠古華夏諸部落共同推舉出來的領袖,他們的職務除軍事統帥外,尚要負責裁決各部落間的重大問題,率領民眾防治自然災害,以及主祭天地、山川、百神。不過當時的最高權力機構應是各部落酋長的聯席會議,即所謂四岳十二牧。禹父鯀之治水係四岳所舉薦,堯雖不同意也得服從。堯傳舜、舜傳禹也都得到四岳十二牧之同意。

 因此,我們不可以後代「家天下」之政治格局,去推度、褒貶原始時代的社會體制,使之帶上「現代化」的色彩。在後世的「家天下」統治下,只有父傳子或兄傳弟,否則便是通過政變、革命與民變而奪取政權,捨此別無他途,所謂「禪位」往往是野心家、陰謀家欺負前朝「孤兒寡婦」的玩意兒;至於原始時代,「家天下」既未確立,共主的推舉自然要經由各部落的選拔,父子、兄弟相繼不是沒有可能,若有亦如鳳毛麟角,至於形成制度則尤其不可思議。儘管如此,在堯、舜、禹之間實行「禪讓」時,中國社會已臨近「家天下」的門檻,故其間之承繼已非十分和平,若據某些古書所載,倒是充滿殘酷的暴力。例如《古本竹書紀年》謂:「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韓非子》等書也認為「舜逼堯,禹逼舜」,舜為禹所逐而死於南方的蒼梧。足見堯、舜、禹時代,中國已處於由「大同社會」轉為「家天下」之前夕了。 
2016-10-06 10:02 am
網上查查
2016-10-06 8:53 am
網上查查
2016-10-04 10:27 am
可以
2016-09-25 11:14 pm
  相傳堯是陶唐氏部落首領,為黃帝嫡裔,原居冀方(今河北唐縣一帶),後徙晉陽(今山西太原),後被氏族部落民主選舉為炎黃部落聯盟首領。堯年老時,聯盟議事會推舉舜為繼承人。舜是有虞氏部落首領,主要活動在虞(今河南虞城北)一帶。他是一個很能幹的人物,有堅強的力量,深得各部落的擁護、支持。堯對舜進行了3年政績考核,堯死後,舜繼任聯盟首領。舜年老時,聯盟議事會又提出繼任人的問題。姒姓有夏氏部落首領禹櫛風沐雨,治理洪水十載,建有殊功,深得民心,為大家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禹繼位後,又舉皋陶為繼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為繼承人。可以看出,堯、舜、禹都是以選賢舉能的「禪讓」方式選舉出的部落聯盟首領。聯盟首領既由議事會選舉產生,因而他們必須對議事會負責,要服從議事會的決議。傳說堯在一次聯盟議事會上提出治理洪水的人選,大家都推選鯀,堯開始反對,各部落首領堅持讓鯀去試一下,堯無奈,最後只好同意了大家的意見。這一傳說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部落聯盟議事共同協商、民主政策的情景。堯舜的仁政及禪讓政治極為儒家所稱誦,視為是政治上最高的理想,並定之為治國行政的準則。
  依照傳說,堯和舜都活了100歲左右,雖然不一定可靠,實際上反映了當時和後代人民對他們的尊仰,《禮記》〈禮運〉裏那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著名贊語,就是對理想中的上古「大同」社會的憧憬和歌頌。
參考: 馬新華、鄧長風,《中國歷史三百題》,(台北:建宏出版社,2002),頁36、38-39。


收錄日期: 2021-04-18 15:35: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25085433AALqZHD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