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西方思想大傳統,從柏拉圖一直到十九世紀,幾乎一致地認為唯獨人類才是理性的動物。中國自孟子以來亦是如此,只是理性的涵義是屬於道德的意義。
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這是以內在於心的仁義,作為人與禽獸之所本。孟子雖認為仁義之性與生俱來,但在日常生活裡裏,存亡之幾甚微,要保有它,必須靠持續不斷的存養功夫,否則人會因慾望的外求,而使仁義之心放失,仁義之新一但放失,人就墮落為禽獸,喪失了人所以為人的尊嚴。明代哲學家,根據這一點寫了一篇「禽獸說」,認為人具有七呎之軀,除了實踐此心此理,便無可貴,不過是一包膿血,裹一大塊骨頭。依陳白沙的觀點,人生如只是為了滿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活,在道德上若無成就,就無異是禽獸。
荀子是第一個將無生物、植物、動物與人加以區別的哲學家,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生而無;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固為天下貴也。」 圖示如下:
水火:氣
植物:氣+生
動物:氣+生+知
人:氣+生+知+義
李約瑟曾將荀子這一「靈魂階梯」的學說,與亞里斯多德的作一比較,認為二者是異常相類的說法。亞氏之說如下:
植物:植物生魂
動物:植物生魂+動物覺魂
人:植物生魂+動物覺魂+靈魂
達爾文的學說,似乎動搖了人為理性動物的傳統觀念,令人感到惶惑。「物種原始」謂人與類人猿是從一種共同的祖先遺傳下來,與人進化起源論相伴而生的看法,乃是人類與高等哺乳動物只有程度上的差別。因此,進化論者不把人類當作唯一具有理性的動物,因為在人與其他的動物之間,發現了某些相同的智能,人只多一點而已。
理學家朱熹,對人與動物的差別這個問題,一方面維護了孟子的人禽之辨,認為人之仁義禮智之粹然者,為他物所無。另一方面,又認為人與其他動物,並無本質上的差異,有類似進化論的觀點:
問氣質有昏濁不同,則天命之性有偏全否?曰:非有偏全,謂如日月之光,若在露地,則盡見之,若在蔀屋之下,有所蔽塞,有見有不見。昏濁者,是氣昏濁了, 故自蔽塞,如在蔀屋之下。然在人,則蔽塞有可通之理。至於禽獸,亦是此性,只被他形體所拘,生得蔽隔之甚,無可通處。至於虎狼之仁,豺獺之祭,蜂蟻之義,卻只通這些子,譬如一隙之光。至於獼猴,形狀類人,便最靈於他物,只不會說話而已。到得夷狄,便在人與禽獸之間。
參、
阿德勒:「對人類目標和計劃的真實。除此之外.別無真理」?
那麼從國際看台灣! 台灣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缺乏從屬感和國際興趣?
【君子亦有窮乎?更固於艱苦和困厄!?】
【馬達的完善是否是處於馬達之外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RsxzLrJ20
《海波浪》
摘自:所有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2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17104105AAzA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