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1914年前) 法國 的 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 的資料。please!!!?
回答 (2)
在十九世紀後期,當歐洲各強國大肆侵略亞、非兩洲的時候,英、法兩國由於爭奪殖民地,時常發生衝突,彼此國交本來很惡劣,但是後來由於法國有少數具有遠見的政治家,能及時改採和解政策,不僅使英法兩國避免戰爭,而且使這兩個敵對的國家轉變為合作。一八九八年九月當上一節中已經敍述的「法紹達事件」發生時,兩國軍隊在稣丹對壘,倘然這一事件處理稍有差池,英、法兩國就可能發生戰爭。即在這緊要的關頭中,當時具有遠見的法國外交部長德爾卡西(Theophile Delcasse),卻認為法國處在「三國同盟」壓迫之下,不僅不能對英作戰,反須拉攏英國參加當時業已建立的法俄同盟,如是始有抗拒「三國同盟」的力量。即基於上述的認識,德爾卡西在法國政府中力主對英國改採退讓的和解政策,同年十一月間法國政府即在德爾卡西堅持之下,下令在法紹達與英軍對壘僵持的法軍撤退,並且承認穌丹為英國的屬地。法紹達事件能和平解決,這是英、法兩國由敵對轉變為友好的轉捩點。
在十九世紀的後期,法國內部由於各政黨的爭權,內閣時常更迭,各部部長無法久居其位,但是其中惟一的例外,就是德爾卡西,在他久任法國外交部長七年(由一八九八年六月至一九零五年六月)之中,除了利用各種辦法改善對英國關係以外,還利用各種關係來改善對意大利的國交。一九零零年十二月間,法國以允諾意大利在的黎波里自由行動作為交換條件,獲得意大利也讓法國在摩洛哥自由行動的承諾。一九零二年七月間,法、意兩國還達成如下的協議:倘然意大利遭受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強國侵略時,法國應嚴守中立,法國處在相同情形之下,意大利也應嚴守中立。德爾卡西即利用上述協議,除增進對意大利的友誼以外,還利用之來破壞三國同盟的團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意大利所以宣佈中立,甚至助法作戰,與上述協議不無關係。
在德爾卡西主持之下,日益增進的英、法關係,到了一九零四年間遭遇到嚴重的危機,原來在那一年中日、俄戰爭爆發,日本是英國的盟國,俄國卻是法國的盟友,日、俄兩國在遠東既然從事生死存亡的激烈搏鬪,英、法兩國倘然各自協助其同盟國家作戰,就將很容易捲入這場戰爭之中。德爾卡西為了使英、法兩國不要捲入這場戰爭的漩渦,獲得英國政府同意,加速推動早已存在的兩國各種爭端的談判,同年四月間也是日、俄戰爭戰爭爆發後的兩個月,英、法兩國就達成如下的協議:法國放棄過去在埃及所享有各種權利,承認英國在埃及佔領的既成事實,英國保證清償法國原在埃及的各種債權;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利權,必要時英國將予以外交上的支持,除此以外英、法兩國還解決了許多較小的爭端。這次訂立的協定普通稱為「英法協約」(The Anglo-French Entente),或稱為「友好協約」(The Entente Cordiale)。這次簽訂的協約不僅消弭了因日、俄戰爭所引起的危機,而且鋪平了未來兩國間廣泛合作的途徑。
英、俄兩國的關係本來很惡劣,無論在中央亞細亞或近東各地兩國都有嚴重的利益衝突,但是到了日、俄戰爭以後,由於俄國被日本打敗,這在英國眼光中看起來,俄國已經不能成為英國競爭的對手,俄國固然無力從中亞南下侵略印度,在近東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已經轉換為德國了。再加上法國居間調停予鼓勵,英、俄兩國在一九零七年八月底簽訂如下的協議:波斯劃分為三區,北部為俄國的勢力範圍,南部為英國的勢力範圍,中部由波斯自管,也就成為英、俄兩國的緩衝地帶;俄國承認阿富汗為英國的保護國,並承認西藏為中國的藩屬,英俄兩國均不再向西藏要求特權等。這次簽訂的協定,普通稱為「英俄協約」(The Anglo- Russian Eutente),除了解決長期困擾兩國關係的中亞爭端以外,同時也鋪平了將來兩國間合作的途徑。
一八九四年法、俄協約的生效,一九零四年簽訂的英法協約,到了一九零七年又簽訂了英、俄協約,這三國連環的關係後來就被人稱為「三國協約」(The Triple Entente)。英、法、俄三國建立三國協約,與德、奧、意三國建立的三國同盟,就將歐洲分成兩大對峙的集團,過去德國在俾斯麥主政時代,而可在外交玷壇上獨霸的局面已經消失,德國處在歐洲的心臟地帶,無形中就處在法、俄兩國包圍之中。威廉二世屢次企圖打破這種包圍並拆散英、法協約的關係,再加上其他原因,致使歐洲步入二十世紀的初年就不斷發生各種國際危機。
參考: 高亞偉,〈第十三章、新帝國主義與第一次大戰〉,《世界通史(下)》,(台北縣:文太印刷,2006),頁66-69。
收錄日期: 2021-04-30 21:50: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15033012AADlJa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