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真理是精神實徵的公正?

2016-09-11 11:04 am

回答 (7)

2016-09-20 12:57 am
✔ 最佳答案
《鑼聲若響》夜霧第二國道. 挽仙桃


『兆豐案擴大究責 徐光曦難逃懲處 蔡友才財政獎章遭註銷 破天荒』


意見者:客兄公 ( 小學級 4 級 )
發表時間:2011-12-27 18:51:47

知識與作弊是不相容的
不管是自問自答或2帳號以上作弊

在知識裡
沒有所謂的做弊大師
更沒有所謂大師作弊

知識大師?
正如賄選之當選無效
所以
不要企圖目的使手段合理!

另外也別佬3盒裝布丁?
那創意3年前就退流行了
紫菜沒臉見人?
算甚麼作風?!

翻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1w1FjAfqE
………………………………………………………………………………………………..

一切東西都有它的本質,本質限定它的存在部分。真理是無始無終的,今天是真的,它已往長青,它將來也是永綠,並且它將來像它已往那樣真,如果假定真理曾經離開過始或者它將毀滅,而總是要有這個,就是所假設的過去或未來沒有真理,而這就是一個真理。真理是不從屬任何的永遠的,那是真的。或者說真理有個開始及一個結尾,或者說它沒有,任何根源及任何目的都不包它的。

游老師加油
君無愁 • 12 月前


摘自:請問這兩題『胡搞的投票者』是什麼心裡?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518000010KK0956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2sbF5wY9y0

-----------------------------------------------------------------------------------------------------------------------------------------
柯市府內閣再傳異動!法務局長楊芳玲昨提出請辭,更在公開信中寫到堅持「依法行政」,多次攔阻市長柯文哲踩「法律紅線」,卻被理解成「有礙市政效率、對抗市長」;她強調,不能認同長官,就要知所進退。市府發言人林鶴明低調表示,柯文哲已收到楊的辭職信,這兩天會請楊來談一下,後續再向外界說明。


忠誠是否有多重性?若有的話會不會有所衝突? 能夠從如何處理衝突看出一個人的操守嗎!? ...
忠誠是傳統的基本德目之一…………….
第三, 討論到忠君的問題,忠經的作者認為,做一忠臣,最重要的條件,是在能規諫其君。臣子能直言諫君,君能聽得進臣子的諫言,這是王道之光。忠臣諫君,也要講究規諫的技巧,最好是能在非理之行還在醞釀時,就能予以勸止;其次是在將行之際加以阻止,等到既行以後,想要廢止,就很困難。忠臣諫君的態度,直接影響到所諫的效果,忠經主張,開始的時候,在言談上要盡量和順,這樣使對方容易接受。如果這個方式無效,第二步,則採取較為嚴厲的態度,據理力爭,甚至抗議。如果仍無效,這時候,作為一個忠臣,為了君,為了國家,就要表現至公無私的精神,以死明節。為人臣子,遇到國君有違理之行時,而不能力諫其非,就不配做一個忠臣。
第四, 臣盡忠,是達到德化仁政的最佳途徑。忠經認為,唯有賢臣方能盡忠,所以明主在位,務在任賢。「賢臣盡忠,則君德廣矣,政教以之而美,禮樂以之而興,刑罰以之而清(輕),人惠以之而布,四海之內有太平音。」………..

轉角處 • 2 天前
所有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2?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17104105AAzAdf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1w1FjAfqE
2016-10-19 8:41 am
謝謝
2016-09-25 8:54 am
前人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天地聖人亦復如此。天有覆蓋寰宇的能力,但不載;地有載萬物的能力,但不能蓋;聖人教化萬民,萬物各有其用,人人各展所長,各取所需,絲毫勉強不得。所以說:「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人有所窒塞,萬物有所通。宇宙萬物就在這種「形有所分,物有其用」的制衡中連棉不斷的運行著。

由此說來,能涵蓋廣宇的不能載動天地,能載動天地的又不能教化萬民,能教化萬民的不能違背生常通則,而順從生長原則的不能跳出他的本位,這就是天地間相剋相生的一個大循環,使物各有其位,民皆有教化,地有所載,天有所覆。譬如靜躁的性情有別,方圓的形狀有分。如果依性情的類別分則有靜有躁,依整個生剋道理看,靜躁並不衝突,都事務性的本然。如果依形狀去看方圓外表不同,若從道理上推究,方圓都是形狀的一種,並沒有甚麼差別。

總而言之,天地間的道理,只有陰陽交錯變化,而聖人的教誨,也不外乎仁義的反覆運用,而萬物的性質,也只是剛柔二字的相輔相濟而已。一切照著它的本質去變化,就能各司其職,各行其是而不越逾常度。所以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聲者,有聲聲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而「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嘗終,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者未嘗有,聲之所聲者聞矣,而聲聲者未嘗發,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味者之所味者嘗矣,而味味者未嘗呈。」這些都是「無為」的功勞啊!

能夠「無為」就可以「無不為」,所以「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短能長,能圓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涼,能浮能沉,能宮能商,能出能沒,能玄能黃,能甘能苦,能羶能香。」當然也可以是「無知,無能」,可以「無不知,無不能」了。


馬達的完善是否是處於馬達之外的?
因此以下↓這個表面的矛盾是馬達的現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RsxzLrJ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dTeKo14Jw


除了謊言與卑劣的事以外 不可以藐視世界上的任何東西? 那所謂的奇摩垃圾廣告呢?

關山最後班車
特殊教育:《是否 除了謊言與卑劣的事以外 不可以藐視世界上的任何東西?》→|
名言嘉句:《「誤人子弟」是否包括「教不嚴 師之惰」?》→|
宗教信仰與靈性:《為何發問無法顯示.回答送不出去?》→|
以上的答案是可以在『/戶之?』的嘆息聲中看出的???
那就是 昔日的大師今日甚至更不輕易地為網友解惑了
因為現在它整天忙著廣告! 從「宗教信仰與靈性」廣告到「藝術人文」!!
(除以上之外 還有 特殊教育及名言佳句)
縱使如『?戶之?』的網友 對其廣告嗤之以鼻???

★仿懸吊系統及差速器:我家小朋友有自閉症.他沒有辦法安靜坐在椅子上 / 禪噪林欲靜,鳥鳴山更幽出自於?
除了謊言與卑劣的事以外 不可以藐視世界上的任何東西? 那所謂的奇摩垃圾廣告呢?
(你以為你跟以前一樣 在別人的發問頁作假廣告真擾亂 “也在你自己的發問頁做同樣的假廣告” 這樣網友就會認為你只是“隨機”的在作假廣告真擾亂而已嗎? 《青海清 》20160905172746AA9yVeR)

《點燈》

摘自:歹夢誰人放?年年歲歲相同.不離相思巷-2哲學的再反思-8?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24160641AAQy1qo
2016-09-13 3:18 pm
鄭明典:普通玻璃窗無法擋

最貴離婚案!董事長妻子分走逾375億
從國際看台灣:台灣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OCcPFtATg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故『說似一物即不中』?
子日:『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故『歧路亡羊』『楊朱泣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dUR1O0gc8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016【秋】奇妙物語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段對話的背景應該是在孔子對子貢説過「予一以貫之」之後的事。孔子想找機會説明自己的道,于是主動對曾參説「吾道一以貫之」,他原本期待這位年輕的老實學生,會接著請教「何謂也?」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得到「唯」這種回答。孔子的反應相當直接,立刻離開教室

吾不知其名強名道亦即說似一物即不中及吾道一以貫之?
故「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恐怕曾參說的不完全正確?
仁的基本要求 貫穿於孔子思想的各個方面
★建議:可以引導學生挖出「私心」作祟的部分
秋風掃落葉 • 13 小時前

想像一件東西存在而不同時想像它是真的,不論它是如何的不可能,但應該接受所提供事項的結果。假定一切精神都沒有,後來就不應該詐取地假定它的存在。凡是對我們思想的條件並不因此是思想的對象,並且我們很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有人說,這些事物是由時間及空間抽象的;而這是說我們把它們從那裏抽象出來,並且如果沒有任何精神是它們的原因,這個抽象將為何物?

宇宙精神不是一個虛無漂渺的領域.而是一個「我思仁.則仁至矣」的境界
2016-09-13 12:36 am
想像一件東西存在而不同時想像它是真的,不論它是如何的不可能,但應該接受所提供事項的結果。假定一切精神都沒有,後來就不應該詐取地假定它的存在。凡是對我們思想的條件並不因此是思想的對象,並且我們很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有人說,這些事物是由時間及空間抽象的;而這是說我們把它們從那裏抽象出來,並且如果沒有任何精神是它們的原因,這個抽象將為何物?

元形就是完成,就是元質的完成,只有通過元形的完成,物體才能被接受,桌子如果沒有形式,而有質料,那我們所認得的不是桌子,而是一堆材料,所以只有形式附於質料之上,物體才能被人所認識,又如在西方有這麼一個寓言故事說,有一個國王非常愛漂亮,喜歡做最奇特的衣服,全國的裁縫師為了應付國王的好奇,弄得狼狽不堪,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有一群人來晉見國王,向國王稟報能做全世界最漂亮的衣服,國王很高興的就要他們去做,他們閉門做了幾個月,終於把衣服做好了,國王就要穿上,但一看,竟然空無一物,國王就問衣服在那裡,那些裁縫師就回答說:「只有全世界最聰明的人才看得到。」國王不願說自己不聰明,就高高興興地穿上,同時還徵詢群臣的意見,群臣中沒有一個敢說自己不聰明,結果都紛紛讚美國王的衣服漂亮,國王高興之餘,下令遊街展示新衣,群臣都跟在後面遊行,沿途百姓為表示其聰明,都讚美國王的衣服漂亮,國王愈發高興了。當國王走到一個小女孩前面時,這個小女孩就對媽媽說:「國王怎麼沒穿衣服?」國王大驚之下,才想到自己受騙了。從這一個故事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我們人只了解我們人所能了解的東西。元形式元質基礎的事實,乃是根據所有物體都有其形式與質料,而所有的物體都須要其他物體作基礎,如此,一直往前推,第一個具體物體如果仍由一個具體物體而來,則永遠推不完。因此,元形元質應當是所有形式與質料的根源,這就好像,姓黎的人,一直往上推,可以推到黃帝時代的黎人,如再往上推,必然是範圍愈來愈小,到最後就剩下那唯一的一樣。元形既然決定元質的存在,那麼元形就是純現實。為亞里斯多德來說,元形不只是一個純現實,也是一切動的最後根源,它不在被動卻能動一切。這就好像太陽一樣,太陽不動,一切星球繞其而動,但太陽又能化生萬物使一切動,而元形就是比太陽更穩定的最終根源。

Dreammaker k20NwCro8ig

有隻年輕的黑猩猩做出攻擊自己同胞的舉動 而族群中的長輩和那隻黑猩猩的媽媽立馬衝過來阻止並責備牠 那隻年輕的黑猩猩突然用手指著遠方 發出高亢的聲音 示意有敵人要入侵

族群中的長輩和黑猩猩的媽媽驚覺到這種情形 趕緊把頭轉向年輕的黑猩猩所指的方向 當確認並沒有威脅 把頭轉回來之後 牠們已經忘記他們十萬火急奔向這裡的原因了 那隻年輕的黑猩猩因此免除了一頓責罵

人是否也會有這種情況
宗教人士又會怎麼看待

無情唸佛

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我們每天都活得輕輕鬆鬆愉愉快快
那麼我們不是沒有感覺 就是沒知識 不然的話
就是 沒良心
2016-09-11 11:54 pm
問題在設想一個籠統的物質 把它的不部分給予型態 而一個同一型態又配合不同的部分 這樣就在類目的領域內造成一批一批的個體。然而物質本身沒有部份 它是一個純粹潛能。單獨來講 物質沒有具體的存在 我們不能假定的把它這樣分化。

它只在與型態配合之後的情形下才獲得可易性及外延。所以真正的問題是如此的:目前與某一型態配合的一個物質如何能以在不同的個體上表現這個同一型態?答案是由於自己分化型態便成為多數的 因為型態本身是觀念 所以是擁有普遍性的 而物質主要則是個別的 只是容器。

外延對於本體的個體化的關係是責任 是協助人們瞭解將外延與事物的本體本身混一的錯誤理由。

因為如果我們所稱的本體是屬性的第一主體 是規定的普通主體的物質構成的以自立個體姿態出現的如此或如彼的主體的第一主體 那就好像是量為不折不扣地係我們所談的主體。那樣講下去又好像抽象的外延個自擁有某種個體化 因此而與質不同之處是質只能根據量或依照它們共同主體才可以想像。於是我們可以想像在萬物裡有許多同一的線條 只因所佔位置關係而彼此有別。那麼對於同一類目的線條是位置充任個體化原則的角色。因為位置外延量或容積量的本質 外延量與數字之不同 正因為它在空間所佔的位置。 相反地 白色只能由別的東西的協助才能處於個體的境界裡 就是說由於負擔它的一個外延或由於它所修飾的主體。

如果我們把道德當作一些規則來看的話 那道德不僅是影響我們 而且根本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在生活中 沒有不需要規則的 學生有學生的規則 老師有老師的規則 公務員有公務員的規則 做父母有做父母的規則 做子女的也有做子女的規則 處處都有規則 時時都有規則 沒有人可以在規則之外。

我們如何證明形質論為物質的實在結構呢?
物質世界的變化可以給我們證明
從生物的合一性也可以給我們證明
物質實體有其擴延性 是可分的 可分的理由不在自身 而在分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uk8nKJQfg
利貞 • 10 月前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122061049AAPaxwi
2016-09-11 11:32 pm
理學家朱熹.對人與動物的差別這個問題.一方面維護了孟子的人禽之辨.認為人之仁義禮智之粹然者.為他物所無。另一方面.又認為人與其他動物..並無本質上的差異.有類似進化論的觀點 。韋政通《中國的智慧》

達爾文的學說.似乎動搖了人為理性動物的傳統觀念.令人感到惶惑。「物種原始」謂人與類人猿是從一種共同的祖先遺傳下來.與人進化起源論相伴而生的看法.乃是人類與高等哺乳動物只有程度上的差別。因此.進化論者不把人類當作唯一具有理性的動物.因為在人與其他的動物之間.發現了某些相同的智能..人只多一點而已。

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這是以內在於心的仁義.作為人與禽獸之所本。孟子雖認為仁義之性與生俱來.但在日常生活裡.存亡之幾甚微.要保有它.必須靠持 續不斷的存養功夫.否則人會因慾望的外求.而使仁義之心放失.仁義之新一但放失.人就墮落為禽獸.喪失了人所以為人的尊嚴.

明代哲學家.根據這一點寫了一篇「禽獸說」.認為人具有七呎之軀.除了實踐此心此理.便無可貴.不過是一包膿血.裹一大塊骨頭。依陳白沙的觀點.人生如只是為了滿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活.在道德上若無成就.就無異是禽獸。

西方思想大傳統.從柏拉圖一直到十九世紀.幾乎一致地認為唯獨人類才是理性的動物.中國自孟子以來亦是如此.只是理性的涵義是屬於道德的意義。

荀子是第一個將無生物.植物.動物與人加以區別的哲學家.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生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固為天下貴」

如果今晚自然律改變了,具有人性者保留人形,充滿獸性者還他以獸身;那麼明天一早醒來,固然還有滿街的人影,可是也有多少禽獸披著華貴的衣裳,多少動物從高樓大廈裏步走出來。人沒有性靈也可以活下去──活得像動物像禽獸一樣。有人愈活愈跟動物有別,有人愈過愈和禽獸沒兩樣。 何秀煌著《人生小語(一)──瞬息與永恆》

人之不得懸解,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因襲且執著既定的價值成見;當人心為世俗價值所拘執縶縛綁時,其精神面只好亦步亦趨地步步為營,而不得自由。因此,要達到精神超越,首先就要破除既有執著。而說到現實人生中最難以豁達的難題,首當死生大限 --- 以對於生死壽夭的執著為第一了,是以《莊子》先破除世人對於形軀肉體的「有/無」執著,再進至消除人生歷程現實生活的種種植著。此蓋由於人生往往高懸諸多價值,故人生成為一場永無止盡的競逐,伊於胡底?情識情執逐境逐物,加上人多「自是相非」,更造成群體生活中人際關係的扞格衝突、煩惱茲生。因此《莊子》由「道通為一」的形上指導理論,復進論現實人生一切價值的「無是無非」本質,以破除世人對於任何絕對價值的迷信崇拜與追求。也即莊子是透過消解現象界一切價值的對立性,使人們放下負擔,以達到精神層面無待於任何價值與條件成全的:絕對逍遙與自足。


觀光業上街抗議 「只是想要有飯吃」陸客不來,觀光產業受嚴重衝擊,11個觀光相關公協會組成的「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明天動員上萬、150輛到200輛遊覽車上街抗議,恐癱瘓周邊交通

華視新聞雜誌-搶救35歲 養不起的未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1YMcIBWGQ4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45: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911030407AAVFFkh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