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染化來自外力,而行為的決斷則在本身,心為身之主,此身豈可無主?故孔子日:「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可見心主的執着,是不被外方染化的根本,而產生「惟上智與下愚不移」的效果。上智與下愚的不移,一在擇善固執,一係堅持成見,然其不因外在事物而改移則相同,貴在此心能有主,不隨物轉,孔子有「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自信,孟子有「四十不動心」的佳話,禪宗也有風動、幡動、心動的公案,雖然曲調不同,但卻有意趣潛通之處。
「為上智與下愚不移」的效果。上智與下愚的不移,一在擇善固執,一係堅持成見,然其不因外在事物而改移則相同,貴在此心能有主,不隨物轉….
如果認為並且相信那是一句沒有意義的一句空話?那何不堅持到底?
若有自信!?為甚麼不相干的的回答及假廣告都要急著進場呢???
「一個和尚以手掐住尼姑!? 一個尼姑對和尚說自己寸絲不掛!? 簡直是花和尚!花尼姑! 這對傳統佛教說得過去嗎!?~~~~~你那一隻眼見到了?無眼耳鼻舌身意不是嗎? 看來被「逐出教門」是唯一選項了~~~~~~~~~~~~~~你那一隻眼見到? 無眼耳鼻舌身意不是嗎 怨嘆哪! 可憐啊! 不想佛門中人竟也有「二程觀妓!」 伊川是「眼中無妓.心中有妓」 明道是「眼中有妓.心中無妓」 ~~那一隻眼見到? 還""""""妓""""""""""耶~~ 無眼耳鼻舌身意不是嗎 」
《Efg Abcd》
那一隻眼見到?
尼問:「如何是密密意?」,師以手掐之 。尼曰:「和尚猶有這個在。 」,師曰:「卻是你有這個在。」。
(破除對性別色相的情執)--五燈會元,卷四,趙州從諗
★類似的語錄不勝枚舉,無不蘊含著深刻禪機。趙州接引來機,或問在答處,或答在問處,出人意表,震聾發聵,令人“喪魂失魄”,言忘慮絕,充分體現了一代宗師的不凡作略。
峰問:「甚處來?」曰:「 大日山來。」峰曰:「日出也未?」師曰:「若出則鎔却雪峰。」峰曰:「汝名甚麼 ?」師曰:「玄機。」峰曰:「日織多少?」師曰:「寸絲不掛。」遂禮拜退,纔行三五步,峰召曰:「袈裟角拖地也。」師回首。峰曰:「大好寸絲不掛。」
★若女尼一開始就懷疑雪峰說袈裟角拖地是騙人的而不願回頭,就太過疑神疑鬼對人充滿了不信任,這豈是正常人所應為?只是女尼不能只有回首,回首之後還要有智慧產生才是常定中生慧。所以「大好寸絲不掛」是雪峰代替女尼的回答 ,雪峰覺得這樣說才代表豁達有智慧,這也是雪峰對女尼的指導。或許你會問:到底雪峰有沒有騙她?袈裟角真的有拖地嗎?若雪峰是騙人的,說女尼袈裟角拖地是為了證實女尼定力不足或心役於物,那這樣利用別人信任的雪峰,第一很卑鄙,第二好勝心也未免太重了。所以我認為雪峰並未騙人,女尼真的是袈裟角拖地,而所謂的「大好寸絲不掛」也是機會教育,而非嘲諷女尼之前所說的「寸絲不掛」。這樣才算是心胸寬大樂於成人之美的有德禪師。摘自(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一個和尚以手掐尼姑 一個尼姑對和尚說自己寸絲不掛 這在傳統佛教中 那還得了 簡直是花和尚 花尼姑 要被逐出教門了。可是我們的禪師、禪婆 卻談笑風生 以此傳道。這不禁使我們想起二程觀妓的故事。伊川是「眼中無妓.心中有妓」 明道是「眼中有妓.心中無妓」。禪宗之所以能喜笑怒罵 莫非是道。不僅做到了「心中無妓」而且也是「眼中無妓」。所以手掐處 已無物可掐;寸絲不掛處 已無體可掛了。
像禪宗這樣富有文學的氣味 和近於戲謔的傳道方式 在嚴肅的印度佛學中 是絕對找不到的。事實上 也只有中國的高僧 才有這種文學的素養 才敢有這樣調皮的做法。
依世俗之見,「風動」和「幡動」是外在的刺激,「心動」才是內在的震動。當然外物憾心,自然會有心隨物轉、情隨事遷的時候,連夫子在川上,見流水滔滔,長逝不返,便生「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的感嘆;可是經過理性的克制、後天的修持,亦可使心君免於外在的刺激,堅定不移,詩聖杜甫詩云:「水流心不競。」便與孔子的動心不同,「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亦係此意。這一由內心的靜定所產生的質着,可以做到「外物不能搖,外力不能奪」的地步,一任他「風動」,「幡動」,而此心不動。可是在外在的刺激下,此心動與不動,仍然無法斷,宋儒所謂的身旁有妓,心上無妓,被譏為假道學,主要的是「雖善無徵」 -- 心上無妓,無法證明。然而通過這類的考驗極其難,但是並不是「心動」無法證驗,臨財、利、名、色的刺激和引誘,心的動否便灼然可見了。
《海波浪》
那一隻眼見到?
以上不懂的話?再多看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