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與唐氏症是否較易有自卑甚至陷於孤獨?

2016-08-25 1:42 pm
不良適應及心理失常是否也會造成自卑及孤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KzLEAGUDM

回答 (4)

2016-08-29 5:30 pm
✔ 最佳答案
★顯然,“所有的失敗者——神經症、精神病、罪犯、酗酒者、墮落者、娼妓——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因此,要想是失敗者恢復有意義的生活,就要發展他們的社會興趣。《阿德勒》

【所有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

當同儕級師長都自私的以自己為弱勢團體時;自閉兒的天空是那樣的晦澀。採抵制聯合陣線的一方,必然是贏家,因為你是不會辯白也不會說明的弱勢族群。只因為校方說要給大家一個交代,你便必須從回歸主流在走回冷酷冰箱;好不容易盼到的特教『零拒絕』的法令,仍被拒絕、排斥,無情的摒棄門外。
自閉兒的媽媽不要哭泣,當孩子問妳,明天要不要上學?妳要勇敢的告訴他:要!縱然前路茫茫,後路漫漫……
願老天將陽光帶進自閉兒的心房,願心境苦到極處的媽媽走出憂傷;這個世界並非那麼絕望,慈悲喜捨的人,就在妳的身旁。」
以上摘自:http://disable.yam.org.tw/book/export/html/118

換作是你 你肯和那個自閉症及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同組嗎 有點同理心八 不要說你現在肯 難到你高中的時候就肯 我可以很明白的說 如果是我 我不肯 現在有多少人能有勇氣說我不肯 如果有一個完全正常的和一個自閉症及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要和你度過你的畢旅................你會選哪個 2007-11-02 02:23:29 補充: 什麼四維八德 滿口四維八德 你做得到嗎 智能障礙學生本來就該和他同類在一起 不要說我若是智能障礙會有什麼想法 重點是我不是 相信大家也都不是 所以不要問這種無聊的問題了 社會的主流價值會排擠與自己不同類的人 1000年或1萬年都不會改變
《燕子》
以上摘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27000015KK01069&page=2

雲朵年少時簡單的期盼未來想要和你相偎相依慢慢變老充滿了幻想長大後那些美好曾經心中未來的你已變成過往我多想抓住你的手不放那一刻我們都倔強不原諒本以為我們會回頭望一望背對著流淚怎麼也學不會原諒為什麼我們都那麼倔強說過的承諾已不再堅強哭了痛了冰冷的醒了痴痴的笑著曾經的未來已變成這樣我多想抓住你的手不放那一刻我們都倔強不原諒本以為我們會回頭望一望背對著流淚怎麼也學不會原諒為什麼我們都那麼倔強說過的承諾已不再堅強哭了痛了冰冷的醒了痴痴的笑著曾經的未來已變成這樣為什麼我們都那麼倔強說過的承諾已不再堅強哭了痛了冰冷的醒了痴痴的笑著曾經的未來已變成這樣為什麼我們都那麼倔強究竟是什麼讓許諾變得荒唐還來不及說一句我愛你曾經的未來已變得蒼涼曾經的未來已變得蒼涼《作詞雲朵:雲朵作曲》
2016-08-26 1:10 am
「在古時候,人們認為心裡不正常乃是妖魔鬼怪作祟的後果…..但是在“落後”未開化的土著社會裡,仍然是一個很普遍的看法。」「接受特殊教育會不會被貼上標籤? 是被貼的人還是貼的人心理失常?」
《飛越杜鵑窩》

「從歷史看,進步是存在的,但並非文化所有方面都是如此……人類對自己生存環境控制能力的增強,壽命增加,不過是這一系列進步中帶來的一個項目而已。」
《水藍色》

……………………………………………………………………………………………………………………………………

『您確定要刪除此解答嗎? 是 否』
出現這樣的對話 在下本人兄弟我該按「是」或「否」?
已經試很多次了 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回答( ▔___▔)y-~
KRf0wUdTNBg
所謂「問題學生」是否包括極度「不合群」的學生? 這是一個混含的問題? 所謂開口類群就是對於其分子沒有確切加以限定加以標定的類 它與「閉口」類群相反。後者比方像此刻在這房間裡的書籍這一類 它的分子是限定了的。 除此之外 有許多看起來是單稱命辭的 實際是躲藏在無限定的推廣之後。
GKJvnO-I57U
在道德哲學裡 有一個深澳而惱人的難題 就是如何提供對於價值判斷的核證問題。英國哲學家休姆很明白地看出 價值判斷無法單從事實的陳述中演繹出來……我們也必須提出理由來解釋底下這個看來完全難以想像的問題:這一個新關係要怎麼樣才能由跟它完全不同的關係裡演繹出來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1w1FjAfqE
《變色龍》

同樣夠格的諸權威間,在我們可以分辨的範圍內,可能各持不同的意見…….我們上述對於訴諸權威評論之評察,一樣可以應用於訴諸一致意見的論證之上。

依聲託其事抑或不必託事?道德生活的實踐.在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中.都有…..只有在這種意義之下.道德生活才是切實而具體的。

有時人們引用愛因斯坦為權威來支持一種理論……這樣做才算是一個可為接受的程序。

普遍倫理與社會內在倫理
到了北京 知道自己官小……..培養人生的整體觀乃是必須的。

十六世紀法國散文家蒙田說過:「沒有什麼事一定是好或是一定是壞的,只不過人類的思惟使其如此。」………………我們的道德判斷無疑只是反映我們所從屬的社會的傳統習俗或習慣。

笛卡爾經常被認為是現代哲學的始祖。他深深地困惑於被認為是知識的東西所具有的錯誤和不確定性。為了要彌補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對它加以更為深入的察驗。

紅色是世界通用的危險信號………. 「喝酒開車有時會奪人命 但有時後只是光喝酒就會去見老天爺」………. 道德家強調:「以避免犯罪的方法去避免犯罪,一點也不管用。你必須避免犯罪的機會。」

上海有水 水不深 北京沒海 深不見底 求真 不只是在求現實上的真 也在求永恆的真……….生命的目的,即是達到構成幸福的美德。
2016-08-26 12:17 am
不良適應及心理失常

甚麼樣的人是適應不良或行為失常呢?你我都同意我們都是『正常』人?到底那些人是『異常』或是『變態』的呢?其實『正常』與『異常』兩者間的界限並不是很容易劃分的,只是一般人往往認為那些與我們自己本身行為有所不同的都是『異常』的,普通人對於那些不同於自己的行為,往往無法加以接受,而以『變態』或『異常』命名之。不過,一個人認為是完全正常的,由別人的眼光來看,卻又是光怪路離,不可理會,人們對於不同行為的解釋往往是因人、因時、因地而大有不同,一成不變的行為標準根本是不存在的。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所謂『變態』或『異常』的行為乃是根據行為者本身所持的行為標準來加以衡量,而且這些行為還得根據下列數項原則來加以確認:
(A) 行為者是否對實際狀況產生玄幻曲解的感受
(B) 行為者是否因知覺上產生誤差而導致失常或無效的行為方式
(C) 行為者是否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無助無奈?
(D) 行為者的動作是否對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構成危害?
這些標準的使用,並不一定完全客觀可靠,因為主觀的判斷往往是無法加以避免的。『正常』與『變態』只是程度上的差別,除非極端的異常現象存在,就是專家也很難作十分肯定的判斷。

在古時候,人們認為心裡不正常乃是妖魔鬼怪作祟的後果,患有神經病或『精神病』的人,大都是被認為是邪氣附身,遭受神明的譴責,因此,心理失常的處裡往往有待於巫師神明等。這種觀點在較進化的社會雖已不多見,但是在“落後”未開化的土著社會裡,仍然是一個很普遍的看法。有關心理失常的系統化研究肇始於匙八世紀末期,由於各方面觀點的不一致,有關心理失常的解釋與處裡也有各種不同的模式。

心理失常乃是一種疾病,在十八、十九世紀,心理失常往往得不到必要的關注與同情,心理治療的觀點尚不存在,因此患了心理疾病的人不但得不到治療,有些甚或被關進監獄裡以終其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2Fo3B5r2c


心理學乃是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行為的科學.這兒所指的行為不但包括外在的而易被觀察的動作行為.而且也包括內在的心理事件.過去.心理學家雖然懷疑研究內在心理事件如思想意像情感等之是否得當.不過 時至今日 大部分的心理學家都同意這些內在心理事件的研究有其必要 由此可見 心理學家所研究的是廣泛的行為而不是狹義的行為

科學的研究與普通的日常觀察不同 最主要的 科學的研究是系統化的研究 它是客觀的 由科學研究所得的結果不但易於與他人溝通 而且在類似的情況下 別人可以獲得相同的後果而加以驗證 科學研究之所以客觀 一方面是研究者對於研究對象的定義予以明確地界說 如此一來 受過適當訓練的人對於有關的研究事項 不至於有誤解或不同的看法 在另一方面 科學的研究往往運用各種控制設計 以使觀察所得的結果正確地反應實際現象的發生 而避免因個人偏見或好惡所可能引起的主觀解釋

科學的研究需要保持客觀,而科學研究的結果也需要能經得起別人的驗證,所謂科學是公開的,就是這個道理。在某一實驗室或由某一心理學家所做的研究結果,不能被其他的實驗室或心理學家類似的研究方式來獲得類似的結果,那麼這項結果並不一定是科學的研究結果,對於這種結果的溝通性也將相對地減低,而其可靠性也就要被打折扣。科學的研究所重視的全盤化和系統化的研究,孤立性和片面的觀察與研究並不是科學化的研究。除非我們能就某一現象有關的其他許多現象同時予以解釋說明,我們的知識是不完整的。任何科學的終極目的乃是在對其所研究的對象內容予以全盤化的分析解說,科學的心理學當然也不能有所例外。

當你碰到一個心理學家時,你會認出他是一個心理學家嗎?心理學家平常所從事的又是一些甚麼樣的工作呢?他們的工作單位又是如何呢?類似這一類的問題看來似乎簡單,但是有許多人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卻不見得有明確的認識與了解。

與其他專家們一樣心理學家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 當然由於專精的不同 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也頗有差異 到底心理學家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這可由多方面來加以探討..例如他們所受的教育 他們的工作情形 他們所關心的問題等等


接受特殊教育會不會被貼上標籤?
是被貼的人還是貼的人心理失常?
2016-09-07 5:42 pm
從前有一個人,自稱懂得不死術,燕王為求長生,便派一使臣,前往學習這種不死之術。使臣動作太慢,隔了一段時間才敢到那裡,不料那個會不死術的人,却先死了。
燕王知道後,大為震怒,想要把這個使者殺掉,但他身邊一個寵臣說:「人所憂慮的事莫過於死亡,人最寶貴的莫過於生命,現在自稱懂得不死術的人連自己生命都保不住,又怎能使大王不死呢?」
燕王覺得有理,便赦免使臣的死罪。
另外有一個叫齊子的人,也想學這種不死術,可是當他聽說那個會不死術的人死了的消息,便搥胸悔恨,百般悔恨自己喪失良機。
富子聽到這件事就笑著說:「他想學的就是不死之術,但連會不死之術的人都會死,那又有什麼值得學的呢?他真是連學習目的是甚麼都沒弄清楚。」
胡子聽了富子的話,卻大不以為然地說:「富子話錯了,世上有些人,知道某秘術,但自己却不一定能運用。有的人已經做了,但不知道什麼是秘訣就傳給他兒子,但他的兒子知道秘訣,卻不知道如何運用。但後來別人向他請教而得知這個祕訣之後,却能像他父親一樣運用自如,由此可以證明死去的人不一定不知道不死的秘術啊!」
「知」是「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兩者同時運用,就是「知行合一」,但以此不死之術所論則有「能知不能行」或「行而無所知」的分別了。至於是「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在不同事例中又有不同的詮釋,我們不可固執不通。(列子˙˙說符)


一個清醒的人 他也知道自己清醒 那是一個聰明的人 --- 跟隨他
一個清醒的人 他卻不知道清醒 那是一個打瞌睡的人 --- 弄醒他
一個真醉的人 但他知道醉不上道 ---- 教育他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3: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25054221AAseiEB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