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主和道德自由必須取決於怎樣的能力?

2016-08-23 12:25 am
九三您上街嗎?方便說說…為什麼嗎?
☆☆★

回答 (8)

2016-09-07 12:49 am
✔ 最佳答案
戰國之時,周道衰、王綱墬、道德大廢,上下失序,諸侯攻伐,暴師輕歲,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安,夫婦離散,莫保其命。莊周生當其時,蒿目時艱,憂心忡忡,乃筆莊子以見志。莊子之道,乃大化之道,化者變化也。大化之理,為宇宙萬物之本,無所不在、無所不有,萬物皆由道而生,由道而滅。道、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先天地生,自古以固存,此無為無形,即為道之根本。道既無為無形,則屬不可知之境界;可知可言者,則不足為道矣。道之化生,乃歸於自然。大化之道,變化無窮,自強不息,出於自然,無待於人為。天地萬物無時不變也,向知我,非今之我也。我與今俱往,豈常守故哉!而世莫之覺,謂人之所遇,可係而成,此非昧於理乎!大道即一化之道,無大道,則萬物僵,而宇宙滅矣。莊子之書,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行之乎無何有之鄉,逍遙乎世界之外。雖超世而不避世。雖不群於人,而未嘗忘人。天人合一,此之謂道。而荀子「譏其蔽於天,而不知人」。揚子譏其「放蕩而不法」。以二子之賢,對莊子猶未免於皮相,以儒非莊,乃門戶之見耳!至於晉人襲其說為狂放、為清談,則尤莊子之罪人也。 (葛勤修71.12.8於東吳大學)
lz7En_PYR3Y
2016-08-28 11:36 pm
知識是人們思考的基本要素, 知識的可靠性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思考品質。知識論的根本目的就在於對知識的可靠性做分析﹐這其中包括了知識的定義、起源、種類、以及判定知識可靠與否的標準。
蘇格拉底說,「未經檢視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那麼,我們該如何檢視生命? 如何思考? 如何確認我們生命方向所依據的知識是正確的?(知識論 - 華梵大學)

要證明甲我們必需訴諸乙,要證明乙我們必需訴諸丙。要證明丙我們必需訴諸丁,我們無法對每一個命題都加以證明。 可是,這並不表示,有某一個特定的命題,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對它加以證明。在知識系統之中,總有一些命題是沒有證明的,但在人生裡頭,總有一些信念是不待證明加以肯定的。

如果我們看見天下的父母,沒像我們這樣善待子女,我們是否覺得自己吃虧?
如果我們看見其他的人,沒像我們這樣對世人懷著一片關心,難道我們就覺得太虧待自己?

如果說盲目是存在的,意思是指眼目感染了失明症,而不說瞽目就是所謂的本身。(聖多瑪斯,神學大全)
倘若我們的證明必然會落入無窮後退的陷阱,我們寧可在適當的要點上採取直覺的認知和高超的主張。
(何秀煌,人生小語,東大圖書)

摘自:心安到底是不是主觀的!?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708000010KK04764

『我怎能拋棄南面稱王的那種快樂,而再回人間受苦呢?』」!?
難怪莊子會對它「撽以馬捶」甚至連西方的阿德勒都要說「對人類目標和計劃的真實。除此之外.別無真理。如果還有其他真理存在,它和我們也沒有關係,我們無法知道它,它也必然是沒有意義的」。

(1)人在孤獨中還是在社會中?能達到生活的圓滿?
(2)到底甚麼形式的人類社會,才能幫助人活得好些?
道家顯然比較重視孤獨生活的價值,強調隔離的智慧.......
《涼心亭》

人的一生與責任相終始。兒童進入小學讀書 回家後幫忙家務 就是訓練一個人負責的開始......
《酒場浪子》

摘自:如何衡量權利與義務.責任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27000016KK03839

相關:儒家中的大隱隱於朝的道家哲學思想為何?

2fXI9GnuduU
無情荒地無情天
2016-08-30 11:16 am
由貧求富.人之常情.古今並沒有兩樣。早在兩千年前司馬遷就說過:「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他說過的另一段話.現代人聽起來.也許更覺得真實:「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呼!」

長期以來.貧富差距一直是社會不安.甚至引起社會動亂的主要原因.中西大哲兩千多年前就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裡.主張統治者.必須沒有個人的財產.而與大家生活在一起.享受一切東西。

中國的傳統社會.和其他社會一樣.貧富差距都很大.政策上雖然曾做過一些矯正的努力.由於歷史條件和社會條件的不足.每次都失敗了。哲學家面對這種現象.不時發出不平之鳴.希望能想出一種方案.縮短貧富之間的差距.以達到社會的公正。宋代大儒張橫渠是一位非常重視社會均平的重要哲學家.在他看來.周道所以值得後世的追念.就在它能做到 「聖人必以天下分之於人. 則事無不治者」站在社會公正立場.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理想.但在專制政體下.只是一個夢想罷了

另外 有一個為人所關心,而又牽涉到倫理的問題:金錢或財富,是否能當作一個人幸福的主要表徵?視財產為產生社會邪惡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不過財富本身,並不必然導致罪惡,它同樣可以增進社會的福利。主要關鍵是在人追求財富,究竟把它當作工具性還是目的性的?如果財富只是工具性的,那末個人財富的增加,等於是社會財富的增加,個人與社會,同蒙其利。相反的,以財富為目的,個人成了財富的工具,為財富所奴役,這樣她會逐漸喪失掉正當使用金錢的能力。一個被財富所束縛的人,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2016-08-30 11:05 am
本質概念及道德標準

本質概念及道德標準:亞里斯多德認為本質是目的,他說:「一物之本質即其目的。因為一物充分發展後成為某物,我們就稱之為它的本質,不管說的是一個人,一匹馬,或一個家庭。」本質既是目的,因此「一物的終極因和目的是最佳的。」如此,他認為「國家顯然是自然的產物,而人照本質是政治的動物」。因為「國家是自然的產物,且優於個人,其證據是:如果個人遺世獨立,便無法自給自足,因之個人有如整體的一部分。」亞氏把國家當作有機體來看,因此,有機體的利益不可能和其真正的利益相衝突,因此,最好的國家並不一定需要向柏拉圖那樣,只有一個理想國,而是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形式。

亞里斯多德根據政體之行使歸於一人,或少數人或多數人,並根據政府的目的是在促進公共利益,還是在增進統治者的特殊利益?

亞里斯多德指出壞政體的缺點是:「暴君政體就是只圖君主私利的君主政體,寡頭政體只顧富有者的利益,民主政體只追求貧苦者的利益,三者都不是全體的利益。」因為「國家的存在是爲了好的生活,而不僅是爲了生活。」因此,亞氏的結論是:以政治權力賦予人民,應根據其對國家道德目標所做貢獻的多少為準,而國家道德目標之ㄧ就是:共同利益應該是一切的政治行為的目的。
2016-08-29 3:09 pm
一般,當我們談及觀察的時候,我們常常忘了強調,那不是一種被動的感受,而是一種自動的尋覓與把捉。當我們進行觀察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等待解決問題在先。不僅如此,我們通常甚至已有了暫定的答案在心。因此我們才知道怎樣展開我們的觀察,用什麼方式觀察,在什麼時候觀察,採取那一種角度觀察等等。否則如果心如白紙,空無一念,任你聚神聆聽,張視注視,也不知道所做的是什麼觀察。在這種意義之下,解決問題的觀察,並不像欣賞夕陽的凝視。那是一種有目的,有預見,有存心的主動追尋。
2016-08-23 9:10 pm
九三您上街嗎?方便說說…為什麼嗎?

伊人是天主教徒.何時才能高興在胸前劃十字?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015132419AABoR6s
2016-08-23 9:13 am
淮南子上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子夏見曾子 一肥一臞。曾子問其故』子夏曰:『出見富貴之樂而欲之 入見先王之道又說之。兩者心戰 故臒;先王之道勝 故肥。」

由上面這一段對話看來 見富貴之樂而欲之者 孔門弟子尚且不可免 又何況販夫走卒 市井細人?這乃是人之常情 但是 在取捨之間 依然是要作一番心戰 才算得是個有靈性的人

不過一個人一剎那的私慾和取捨中的一念之差 很少人能有點自覺自制 大部分都是隨波逐流 不知所終而後止。

因而 孔子要求他的學生在日常生活裡.注意自省的工夫。由自省而達自覺自制.才可以「見賢思齊」這是不錯的。其實 人的自覺 乃是與人性俱來的本能 不過常常為物慾所欺矇斲傷而已。人如果缺乏了這一點點靈性 恐怕現在依舊是茹毛飲血 穴居野處的原始時代吧。

叔本華在他的意志自由論中說:「自覺是自己固有的意識」 就是認為自覺是人的本性。朱熹更進一步的說:「所覺者 心之理也 能覺者 氣知靈也」自覺意識既是心之理 也是氣之靈
2016-08-23 4:30 am
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乃是因為有一個原因.這個原因就是生命所以為生命的原因.亞里斯多德稱之為魂.因此各種生命有各種生命的魂.但每一種魂所能達到的功用都有不同.有些魂僅及於一己的生死存亡.有些魂僅及於一己的感覺.直觀.有些魂卻能有深刻的意義與目的.因此.在其內在的魂中.也有不同的使命.既有不同的使命.就有不同的表現方式。那麼這些魂是不是都是永恆的呢?不是.只有能有深刻意義與目的的魂才有意義.這也就是人的魂.。其他的魂都會死滅的.那麼人的生命中.既有永恆不朽的魂.那麼.如何使生命變得如人的魂一樣永恆呢?我們知道.人的生命可分成兩部分.一部份是精神生命.一部份是物質生命.物質生命會死滅..精神生命不會死滅.人只要努力使自己的物質生命盡量往精神生命發展就可以了。如果我們以中國人的宇宙精神來說.多半是帶有道德性與藝術性的.是屬於價值領域的.所以中國人就認為宇宙充滿了生命.例如朱熹說:「天理只是仁義禮智的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的件數」清儒戴震:「一陰一陽,蓋言天地之化不已也,道也。一陰一陽,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條理乎?以是見天地之順,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仁也,未有生生而不條理者。條理之秩然,禮至著也;條理之截然,義至著也;以是見天地之常。」﹙原善﹚由是可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宇宙乃是一個具有道德性的宇宙.人的生命就是要合乎這些道德性.人的生命才有永恆的可能。

我在街頭佇立 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卻不知小雨是否能把你打醒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47: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22162505AADniP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