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幸福或者說快樂在現代生活裡,是很流行的觀念,以往中國與此相當的是福或福氣,幸也有福的意思。
現在一般人所說的幸福,大抵指內心愉悅. 物質生活滿足 .做事順利等,古人所說福的含義,也具備這方面,如禮記:『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在現實人生中,要達到無所不順,短暫時間裡,有此可能,在人的一生中,由於複雜的境遇,和多變的心理等因素的影響,絕不可能。縱然是俗世的幸福,依然是人生的理想。
如果說幸福的條件 包括欲望的滿足 那麼中國只有少數的哲人提到這一點
荀子就曾主張 「養人之欲 給人之求」李覯則認為「欲者人之常情」戴東原又進一步以「遂欲達情」為人生的一個理想。多數哲學家. 雖不反對一般人追求這方面的幸福 .但對於社會負有責任. 並具有崇高理想的知識份子 則認為現實慾望的追求 對較高人生價值的實現 有損無益
尚書說:『天道福善禍淫』在最早的經書裡,就把福和善連接在一起,這無異是把超世俗的幸福,畫了一個範圍,也指引了一個目標。中國先哲和西方哲人一樣,都認為『幸福是最終至高的善,而為人類奮力以赴的目標』所以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對於一般人來說,謀食和貧窮,是個大問題,但對追求人生較高價值的知識份子,他應該奮力以求的是至高的善,與此相較,謀食與貧窮,是次要問題,以現實至高的善為知識份子追求的目標,中國人稱之為「道福」已別於世俗的幸福。
很顯然,傳統時代有輕視以欲望滿足為幸福的強烈傾向,他們把幸福的範圍定得也嫌狹窄。現代人比較能體會到幸福的豐富內涵,尤其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把人格以外的各種成就或創造,同樣可作為幸福的標準,不論從事那一行,只要有傑出的表現,都可以使你感到幸福。現代人最為人詬病的,是過分以金錢和物質的滿足來衡量幸福,因而導致『幸福生活就是善良生活』一標準的破壞,結果如精神分析家佛洛姆所說,現代人已變成自身以外的目的之工具,對自己對人類都喪失了信心。我們面臨此一現象,不只是要提高警覺,而是要立刻從個體開始,著手挽救這一趨勢。
挽救之道,重新認識中西傳統有關幸福的智慧---一種獲得幸福而又不喪失自我的智慧,仍不失為有效的途徑。但有一點要注意,塵封已久的智慧,必須透過新的理論,和現代人的感受,才能避免令人生厭的陳腔濫調,再度生動地活耀於我們的心靈。
Sunflower
2015-02-17 22:18:09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這大地淒迷,風雨如晦的一刻,人人躬自反省,由知天樂命,求制天命以創造新生命,則人生必有光輝的遠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65GSQPRhhw
北淡線 ~ 奇岩 – 4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xsNtWIBNc
眾人皆醒 • 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