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一個人的作品通常會得到怎樣的評價?

2016-08-08 8:58 pm
那抄襲一個人的人格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burlaE4Rg

回答 (4)

2016-08-08 11:56 pm
✔ 最佳答案
抄襲一個人的作品通常會得到怎樣的評價?

美國參議員葛倫之名言:「如果抄襲一個人的作品,那是【剽竊】;如果抄襲十個人的作品,那是做【研究】工作;如果抄襲一百個人的作品那就成為【學者】」.李振清(1984:44)認為「參考資料的功能,是用以支持,印證研究者的基本論點.這裏的「抄襲」是指參考的資料的「蒐集,引用」與再創造」.他非常同意葛倫這段極具啟示性的話.而另一位學者聞見思(1981)有更清楚的詮釋:直抄一篇文章的是人是【笨伯】,把許多人的文章加以摘錄,排比,寫成一篇文章,不註明摘錄文章出處的是【文抄公】;能夠註明來源的就是【研究生】,抄得高明的還可以得到碩士學位.假如能像李白,杜甫那樣,把抄襲得來的東西融匯而貫通,消化而吸收,寫出的作品已非本來的面目.化前人的心血為己有,那就是已臻於神出鬼沒的「神偷」功夫.到了神偷境界,就可以成為【文豪】與【學者】.

那抄襲一個人的人格呢?

就一般人來說,青年期是一個充滿壓力與衝突的時期,在從十二歲到十八、九歲介於兒童期與成年期間的這段日子,青年人遭遇到許多問題,這許多問題大多是棘手而又得於短期內同時加以解決。青年人身體各部所發生的急速變化、性的成熟、性內分泌的增加等,往往引起青年人的許多困擾。同時,我們的社會對青年人又有著許多要求,這些要求包括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同異性朋友間正常關係的建立、在學業上以及未來職業做適當的準備與決定。加上青年人開始有了建立自己人生觀的需求,在成人所訂準則與個人自己興趣、條件、志願等間須作必要的妥協與安排,更重要的是,青年人需要建立正確積極的自我認定。要在短期內完成上述多種要求,這也就難怪青年人感到困擾重重了。

進入青年期的男女,他們對自己之為何人?對自己之屬於何處,以及個人存在的意義何在的問題,開始做必要的探討與發現,這就是伊呂克森(Erikson,1963)所指的自我認定。 根據他的看法,青年期的男女所涉足的是一個『自我認定危機』(identitv crisis)的境界,這兒所指的危機並不是某種危險情況的存在,它所指的乃是一種人生必經的轉捩點,一個關鍵性的時刻,個人的成長到了青年期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一個人到了青年期,由於過去模倣表同的後果,他已擁有許多不同的性格,在青年期中,每一個青年男女所需要的,乃是就過去所形成的性格做一番統整的工夫,以期達成一種個人獨特的自我認定(EgoIdentity)。適當的自我認定乃是對自己肉體的存在感到安全舒適,而且對自己知何去何從有所認識,他對自己有把握而少發生自疑,對於有關人士對自己的認可也具有信心。反之,一個缺乏適當自我認定的人,他有自我混淆(Self-diffusion)的毛病,他是一個尚未找到自己而仍然失落的人,對於自己缺乏信心,對自己何去何從也缺乏適當的認識。

雖然青年人有許多看法與自己父母親的看法相類似,而且也從與父母親相處中得到安全感,但是同儕團體關係(peer Relationships)對青年期男女的成熟與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青年男女所關心的外表容貌、衣着服飾、受人歡迎與否、男女間的關係等等問題,往往可以透過同儕好友間的討論而得到必須的解答。因為青年男女所面臨的問題大致相類似,青年男女需要年紀相當的朋友同伴之支持與認可來幫助他們達成自我認定的要求。

因此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生關鍵期…………….

相關:
世界上有利的事情自有其弊端,有弊端的事同樣也有其利。鬱悒而充滿憂慮個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須克服的困厄苦難多半是想像的,而歡樂又漫不經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實在的。因此凡事往壞處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擊,反之,凡事只見光明一面的人卻常常不能如願。內心本有憂鬱傾向的人假如又患有精神病或消化器官不良症,那麼因為長期的身體不舒適,憂鬱便會轉變成為對生命的厭倦。這樣,小小的不如意便會令自己自殺,更糟的是,即使没有特殊的原因也会自殺。這種人因長久的不幸福而想自殺,往往會冷靜而堅定地執行他的決定。根據我們觀察,這樣一個受苦者在因厭倦生命到極點時,確實沒有一絲戰慄、掙扎和畏縮,只焦急地等待著他人不注意時便立刻自殺,自殺幾乎成了最自然最受歡迎的解脫工具。 即使是世上最健康最愉快的人也有可能自殺,只要他對外在的困難以及不可避免的厄運大於他對死亡的恐懼,便自然會走上自殺之路。對於快樂的人而言,唯有高度的苦難才會導致他自殺;對原本鬱悒的人來說, 只要微微的苦難就會使他自殺,二者的差別就在受苦的程度。

「鬱悒而充滿憂慮個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須克服的困厄苦難多半是想像的,而歡樂又漫不經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實在的。因此凡事往壞處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擊,反之,凡事只見光明一面的人卻常常不能如願。」

(人生究竟有何不同:聆聽叔本華的人生智慧)

相關:
1、「無情、冷血的社會,有值得讓我們接觸嗎?」!?
2、觀念信念與行為習慣有怎樣的相關?
3、如何從「支離其形」「支離其德」看融合教育?

誰人不幸做我下一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1F4IOjYkk
誰人敢為愛賭生死?你敢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FJZawjSQs
2016-08-09 6:41 am
一、
引用轉載複製具有時代意義嗎?李堅萍老師指導論文架構與撰寫要領。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研究所非常求生手冊。詳意見001、002

二、
你也許聽過聖經創世紀中諾亞洪水的故事。據說大洪水淹沒了整個世界的時候 諾亞和他的妻子 一些飛禽走獸 乘著一艘方舟 幸免於難。有一天 諾亞發現他的方舟的船底 有了一個小小的漏洞 他叫他的狗用鼻子堵著那個小洞 阻止水進來 那就是狗的鼻子永遠濕淋淋的理由。小洞越來越大 狗鼻子堵不住 諾亞叫他的妻子用臂肘賭塞 那就是女人的肘部為什麼老是冷冰冰的原因 漏洞還是越來越大 他的妻子的臂肘也堵不了進水。於是諾亞決定自己用身體去賭塞這個漏洞。他躺了下來 用自己的脊背堵著。這就是為甚麼船常和你談話時 總是背靠著牆。

如果亞里斯多德真的回到這個世界的話 無疑的 他將不會在聖多瑪斯所寫作的東西上面簽字蓋章;但是他不但不會說聖多瑪斯剽竊 相反的 他更要感到最深刻的精神愉快:因為他遇見了知音人 並且也知道在一個這樣的天才的弟子上 他自己超越了自己。
聖多瑪斯比亞里斯多德還亞里斯多德化 這樣一比較 在思想領域裡 他們二位就具有同樣的個別價值與獨到之處。既有天才又肯努力的亞里斯多德的環境 雖然以柏拉圖為號召 仍不夠理想。一方面無數新的問題尚待解決 另一方面傳統的看法仍然存在 亞里斯多德未能常常將他自己的原則運用自如。因此 後來他的學說 與其說發展並完善 却漸漸地在弟子手下衰落 他那堂堂的形上學竟不知不覺地變為一種高尚的物理學。
2016-08-09 6:10 am
如何界定抄襲?

  在概念上界定抄襲並不難,但在實際操作上,什麼樣的程度應該被歸類為抄襲,而什麼樣的情況又是可以被允許的,卻是相當複雜。
  抄襲通常被界定為將他人的作品據為己有。而重複發表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抄襲,又稱為「自我抄襲」,也就是重複使用自己發表過的文字而未詳細著明出處,作法從一稿多投,到把舊作加入一小部分新資料當成新的作品發表都有。
  上述定義適用於複製大量文字到另一篇文章的情況。不過,許多研究人員習慣在新的論文中重複使用舊論文的內容,但其實沒有抄襲的意圖,譬如重複使用引言部分,因此有些期刊會允許一部份重複使用,通常以百分之三十為上限。
  比較麻煩的是,如果兩篇論文看起來極為相似,但卻不是直接把大段的文字直接複製到另一篇文章,就不易為偵測工具發現。這種情況下,通常是由審核兩篇稿件的編輯與論文作者詳談,再判斷是否有不當的抄襲情事發生。但這樣的調查經常是耗時費力,英國出版倫理委員會的資料便顯示,許多指控一年後都還未平息。
參考: 〈如何界定抄襲?〉,《知識通訊評論》13期,(台北市:知識通訊評論,2005),頁9。
2016-08-09 7:56 am
通常會亂評價的不外乎是昔日的所謂佛板與心理版的知識長
也就是最頂尖灌票廢物
剩餘的就是喜歡呼開版喚自己的**了

就以上兩種或一種

那種被封鎖的廢物最喜歡做假廣告與明星並為自己背書


收錄日期: 2021-04-30 21:44: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08125810AABMjaK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