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同遭遇就能了解相類似的遭遇?此為同理心!?

2016-08-06 10:13 pm
破鏡不重照 落花難上枝:
20160806061618AA381AF
20160806051404AA2ZTyU
20160806060104AAM0Nl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JUXNzzS_U

回答 (12)

2016-08-06 11:03 pm
✔ 最佳答案
為何偏重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主流(黃俊傑,2013:231)。有關生命教育的議題既深且廣,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然而,生命的課題很多時候是沉重的!由於研究者這幾年的個人境遇,對人生有諸多刻骨銘心的體悟,因此希望能對這個領域有深入的了解。
…………….
單元三:大偉的一篇週記,大偉(非本名)是研究者以前任教於國三導師班的學生,於週記上記錄「畢業之旅」的樂趣,此外,他提到有位同學因常被其他同學排擠而沒參加畢業旅行。此篇週記該同學於課堂上當眾朗讀,引發其他同學省思。

單元四:殘障體驗活動,此單元教導學生學習無障礙環境的雙語標示,並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體驗活動,學生分組輪流扮演行動不便者及協助者角色,活動並請小組做心得分享。

對生命教育的最初學習與投入的歷程,引發研究者對生命教育的關注。
(四)因為痛過,所以同理 ~ 我們這一班
研究者在撰寫論文階段,擔任國三班導師。回憶帶班過程中,班上部分學生曾出現過一些行為問題,包括以下各種情形:
1、 缺乏感恩心
無法感受他人對自己的用心與付出。例如,對老師補充知識,視為負擔;對老師指定的作業,多所抱怨;對父母的關心,視為嘮叨。
2、 不懂得珍惜食物
由於物質生活無虞,有時會拒絕取用營養午餐水果。
3、 對同儕缺乏同理心與關懷
作弄同學,甚至排擠同學。譬如,在同學座椅上塗上保麗龍膠、刻意孤立同學等。
4、 卻乏服務他人的熱誠
較少主動為班上付出。例如,計較掃地工作的分配、打掃工作敷衍。
5、 生活缺乏目標,無法自我實現
6、 對學習消極,只在享樂。常常上課精神不濟,下課卻生龍活虎。
除上述這些行為問題外,在學生國一至二下這一年半的時間中,研究者有許多刻骨銘心的經歷。很多時候,班上孩子會以偏頗的言論來解讀研究者的用心,被誤解的心情是沉重且受傷!伴隨著與之加深的無力感,曾經一度懷疑自己:教育這一條路,如何走下去?
林倖妃(2009)在天下雜誌為文提及,曾有媒體請專家找出下一代應具備而沒學好的七門功課,其中「同理心」名列第一。這一代的孩子……….

(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莊子思想對生命教育的啟發及教學實踐之研究》


古聖先賢的醒世格言有無可能走入歷史黑洞?
20160611162826AAcYEIj

「能說出真理與道德無關……你不能想進台大又想幫弱勢發聲(台大西洋哲學系) 」 《義不容情》

「當有人說「我是以一個科學家的立場…..」時 別忘了 是先有「人」才有「科學家」的 所以「道德」仍須依「人」的角度判定 這是最基本的倫理學」 《大雄》

千古學術 只有一念之微上求之 成就的大小.要靠人心上的一點靈機..有超人的憬悟.才有絕頂的聰明.
平成 《秋風掃落葉》 摘自【詩若只是想像的,虛構的? 那詩的意義何在?】

當黑線斷裂時 是否就得檢查整塊布疋與織機!?
勇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KUeZQbMF0
2016-08-15 9:03 pm
93反…..遊行!? 99!?

每一個人的理想.雖可以訂得很好.但總是似乎不太能夠有一種無限的、永恆的感覺.尤其是在個人現實的理想方面.更加有限.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如果天天在一件事上打轉.而毫無變化.結果似乎會很膩、很煩的感覺.這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對事情的變化.都很難有一種主動的掌喔.而常是聽任事情來決定個人.如此.事情的本身.就使得人不能有變化的感覺.結果.當然會使人覺得很虛空。像現代工業.講求生產線.大量生產的集體功效.結果.每一個人在工廠中.只要擔任一些簡單而不斷重複的工作.久而久之.人似乎就成了機器的一部分.以人的理智完全淹沒在機器中.這豈不是一個很大的笑話? 所以.工業雖可以帶給我們物質生活的享受及繁榮.但物質本身.卻仍要操在人手中才能.不然人要理智又有何用呢?為全體人類的理想.仍是要考慮如何能夠在單調、重複的工作中.仍能給予一個理想。

理想不是唱高調.我們看看很多為人父母者.他們雖然不能在外面.如同許多職業婦女一樣的在外工作.但他們在家帶小孩、弄飯、清理房子.似乎仍然安心於工作.這就是說.如果他們沒有一種理想.他們如何肯堅持.肯犧牲這麼多寶貴的歲月.在這些令人厭煩的環境中呢? 如果他們沒有想到為家整理出一個舒適、溫馨的家.為家看出一個希望的話.他們又如何能夠為家而犧牲呢?.只要是一種有愛的.向外發的行為.就可以產生理想。因為.愛本身就是不謀己益的.

因此.我們在研究人生理想時.我們要明白.人生理想.乃是一個人對其一生及其所生活的時代和人類所有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乃是希望人類活得更好.人生更有意義.生命更能緊握其方向。

500 Mil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2BXcf3DcQc
參考資料:眾人皆醒


93反…..遊行!? 99!?

我在街頭佇立 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卻不知小雨是否能把你打醒
青海清 • 1 年前

我們接觸到一個實現目的的一個基本情況 -- 抉擇。 人是通過不斷的抉擇 才能實現他的生命目的 才能獲得存在的意義。 這是一條長期掙扎奮鬥的過程 人就像行走一條上下行的鐵道 不論上行或下行 都將困難重重 備嘗艱辛在艱難的歷程中 要達到生命的目的 需靠明智的抉擇 能做抉擇是人的特性 也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 不斷作正確的抉擇 可以使生命的意義增強 不斷做錯誤的抉擇將造成生命的浪費。

青春一去不再回 把握時機好好計劃 不通醉生夢死 將時間討債後 才來埋怨心難過 人生的旅途 千萬不通留空白 做事無頭又無尾 應該面對現實社會 提出勇氣來拚到底
龍捲風 • 1 年前
摘自:人是否有自由意志來抉擇.決定自己的行為.?

當人們說我們應為下一代著想不要債留子孫時
這時每個人心中所想的下一代是……….
同理心!?
我在街頭佇立 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卻不知小雨是否能把你打醒
2016-08-11 12:26 pm
任何故事的根源都是編造這些故事者的經驗,生活過的內容是灌溉虛構之花的源泉。
-尤薩(Mario Vargas Llosa)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著,趙明德譯,《尤薩給青年小說家的信》(Cartas a un Joven Novelista)台北:聯經,2004年),頁24。

我不知道該對他說甚麼。我感到自己既拙笨又莽撞。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和他一樣,在哪兒可以趕上他,再度和他手牽手前進。
-聖修伯里,《小王子》
摘自聖修伯里(Antoinc de Saint Exupery)著,吳淡如譯,《小王子》(Le Petit Prince)(台北:格林,1998年),頁34。


她非常慎重的選擇她的顏色,慢慢的打扮自己,她一一整理著她的花瓣。她可不希望像田裡的罌粟花一樣,亂蓬蓬的進入這個世界。她一定要在容光煥發時才出現……
-聖修伯里,《小王子》
摘自聖修伯里(Antoinc de Saint Exupery)著,吳淡如譯,《小王子》(Le Petit Prince)(台北:格林,1998年),頁35。
2016-08-10 11:19 pm
1、有時候 人們以下列的前提作為根據來論證宿命論。那前提是:「會怎麼樣 就是會怎麼樣」。這一前提依其字面來說 當然是個分析述句。它說的只是:將來的就是將來的。我們當然無法立論說:「有些事物是會怎樣的就是不會怎樣的」來否定那前提。可是 從這樣的前提 人們常常推出一個結論說:將來完全是事先決定了的 人們的行動與選擇對於將來絲毫不能有所效應。那樣的論證是不對確的。我們可以看出它是不對確的 因為它從分析的前提 導引到綜合的結論來。

2、人們有時心灰意冷地下結論說:在人間完全找不到尊重、無私與關懷。導致這個結論的前提是:「人們的行為從來沒有不是自私的」。這一個前提並非顯然地是個分析述句。可是當有人挑戰這述句之為真時 我們沒有一個可以想像到的事實證據 可以用來否棄它。假如我們指出聖人與英雄們自己犧牲一切 為了別人。那麼人家會告訴我們說:他們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想這麼做。因此 他們的卻是自私而行的。所以 這樣看來 除非一個人是以他所沒有的動機為動機去做事 否則他的行為都是自私的。可是以自己沒有動機為動機 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因此 最後那個前提變成了分析述句。因此 那個論證必定是不對確的。


許多人在給別人說明(回答)些什麼時 總會犯一種最容易的錯誤 那就是:「我不是(識)那個意思!」既然不是那個意思 又何必說出那個意思?所以對這種人只有一個回答:「請你說出你的意思 但別岔開話題 更不要模糊焦點!你所說的意思究竟是什麼意思?」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說過一則故事:有一個男孩子 他把他寫的東西讀給他父親聽 他父親往往會問:「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這個男孩就解釋給他聽。他父親告訴他:「就把你剛才解釋的話 寫下來吧!」


沒有人能夠計算人們在時間上 精力上 以致各種機會上 所做的無窮浪費。而這些浪費大都是於個人在態度上的娘娘腔 缺法果斷 甚至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 也猶豫不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dUR1O0gc8
2016-08-10 6:25 pm
學?知?義?各是何指?

「學之為言覺也,以覺悟所不知」
「知也者,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若見」
「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多聞,擇其善而從之;多見而知之,知之次也」

在教育上我們所持的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學生在學校教室裡所學的東西將來在社會上、日常生活中將能『學於致用』,所謂學以致用,就是一種遷移的效應。過去有些教育家認為教育乃是提供形式訓練的機會,利用.....從二十世紀以來,心理學家在遷移方面所做的研究,則偏重於影響遷移的可能因素之認定。

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

墨辯:「義,利也」釋名:「義,宜也,制裁事物使合宜也。」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2016-08-10 10:43 am
我們都知道,一個單字可以用有種種不同的意義。通常這樣並沒有什麼害處。因為文字的脈絡足於令人判定到底所要的是其中的那一個意義。比如『表』這個字有幾個意義,它可以指涉某一種圖示標記,如時間表,對數表等。它也可以指涉外姻親,如表妹,表親等。這樣的多層意義,通常並不會引起混淆。可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無法認出到底某一個字的那一個意義是人們所想要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說,那個字被「歧義地」使用。因為這時該字所出現的那個述句,至少可以容許兩種不同解釋。在沒有其他脈絡之助時,『只有新人最樂』這個述句說的可以是:只有新郎或新娘最快樂,也可以是:只有新來的人最快樂。
假如某一個字詞在同一個論證當中,被用來做兩種不同的意義;並且,如果為求該論證的對確,則那個字詞必須一直保持同一意義時,那麼多重意義就會引來邏輯的難題。那樣的論證犯了「混義的繆誤」。例如: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
所有的老公公都非女子,亦非小人。
▼所有的老公公皆非難養。
如果『小人』一詞在每次出現時,其意義都是一樣的,那麼這是一個對確的論證。可是,要第一個前提為真(如果孔子可信的話),『小人』一詞指的是不肖之徒。可是要第二個前提為真,所指的却是年幼之輩。假定『小人』一詞在整個論證之中,都保持同樣的意義,顯然我們誤解了那個前提。結果是:由於混義,破壞了該論證的對確性。

要能完成這一任務,我們必須找尋一個顯然與此用法關聯着的表式。假如卖花女之恋只是偶而有此用法,它的展示將無法指認我們在找尋的意義。把這個構架擴大到語句之上,我們得到:港都賣花姑娘的意義之一是再會夜港都 = 悲情城市 有時港都賣花姑娘被用來履行再會夜港都通常被用來履行的從辭行為。五月十一彼下埔的意義之一是又是細雨 = 悲情城市 在再會夜港都出現其中的多數語句裡,港都賣花姑娘可以用來取代它,而不改變該語句的從辭行為潛能。
2016-08-09 8:00 pm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可期的,但它只屬於有理想並能堅持理想的民族與個人。
2016-08-09 1:59 pm
同理心的內涵
同理心的概念 同理心,譯自英文“empathy”也譯作“神人”“共情”“共感”等。盡管至今,同理心尚未有公認的定義,但1957年人本主義心理學家Carl.Rogers提出的同理概念:“準確察覺他人的內在世界,如同感覺自己的世界一樣,但從不失去“如同”這一條件。“是國內外學者普遍接受的。

同理心的成分Truax和Carkhuff認為同理心包含兩個要素:同理了解,助人者感覺當事人的感覺就像自己的一樣的情感成分,包括情感成分與認知成分;同理反應,助人者表達自己對求助者的了解的溝通成分。Willams(1990)提出同理心包括情感同理、認知同理、溝通同理和關係同理。Davis和Carey等人則認為,同理心包含觀點取替、同理關係、個體擔憂以及想像,其中觀點取替屬於認知部分,其他則屬於情感部分。James W. Kurkjian&William Banks對同理心的特徵進行了探索性研究,認為同理心有認知、情感和想像三個特徵。
盡管學者關於同理心成分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其內涵大致相同,同理心是情感、認知(同理了解)和溝通(同理反應)三個成分相互作用的過程。
(杜玉芳,黃麗,馮涯. 杭州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浙江 杭州310036)

-----------------------------------------------------------------------------------------------------------------------------------------
「Engoo 線上英語學習網站 現在填表 即可獲得」???

「過去的知識+不是這樣的
而改變正是從過去所謂的大師知識長開始
一個人持續不斷的增加成千上百的帳號
從不間斷地釋放說→若有灌票之嫌皆來自知識圈的好友粉絲力挺
真有所謂的好友粉絲?若果真如此的話?
那麼一個人擁有那難以計數的帳號又要做甚麼用的!?
可以換錢?那是老梗了!
有些發問一開始便義正詞嚴地警告「廣告別來鬧!否則一律檢舉!!」
坦白說 這樣的廢話一點創意也沒有
更別說成天在感嘆知識+之所以每況愈下皆是廣告所造成等等的發問
那樣無聊的廢話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從肆無忌憚的廣告到成天抱怨廣告擾人的?
不就是同一個人嗎?
拜託!要演也演得像一點好嗎?
都幾歲的人了?整天窩在電腦前還是如此不長進!
甚至還擺出一副很擔心有人會在知識+藉由問答推銷商品
真是愚蠢到了無以復加
想想~純知識都未必可信
會有人去看毫無水準的廣告文嗎?
要扯也要扯個有限度
所幸 那樣似是而非瘋言瘋語 終究還是在其本身持續以匿名的假廣告擾亂網友之下 不攻自破
你還要繼續作假廣告真擾亂嗎?就不能有出息一點嗎?難不成天生賤骨的 就只能如此!?」
笑看 紅塵

過去的知識+不是這樣的
而改變正是從過去所謂的大師知識長開始
………引上述
過去他的最愛是『佛版』、『心理學』及『中國文學』等
現在依舊如此
只是換了另一種方式!!
而今天來此假廣告的不正是其方式之一!?
(如何拋點數降貧民?)??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a1-kciCb4
2016-08-09 12:39 pm
不屬於視覺的觀察 在日常解決問題中有何重要性?它們可否以視覺來加以取代? 以鐘計時和用望遠鏡看星象 兩者有何不同?我們可否說時間本來是無法直接觀察的 可是星星在原則上卻可以直接觀察 只是距離太遠? 情緒意義常常要認知意義為基礎。試想 反之是否亦然;認知意義是否需要以情緒意義為依據? 為何情緒意義雖然純粹是主觀的 但卻不一定停留在獨我的境界?

在我們對萬有的經驗裡,一切存在都在變更。 就是將來所說不變更的一切, 仍以變幻的角度來呈現給我們 ,因此為變更而被造的言語也應用於我們所說的不變更的身上 因為變更先推定一個能力,並加以分析 ,這個能力則雙管齊下,根據使存在變換的主動者方面來看則是主動的,依照變更的被動者來觀察則是被動的。在房屋被建築以前,它是能夠被建築的:它本身有這個可能性,是因為它的質材的容納性及所用材料的適應性;由於建築師為實現他的設計已著手腳踏實地的建築。房屋是能夠被建築的。


命運不是咱決定 ? 寧為野鵝尚高飛 毋為馴鵝漫流年。成就人生價值有「上、下」兩路:「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一是追求往上超越以成就人生永恆價值、也即成就大我的「成道」之路;一是向下凝聚、走一條成就自我的「成器」之路。唯此乃個人各就其性與才知所近而自擇焉!不必強調其價值判斷、高下之別。雖然孔子也曾說過「君子不器」,鼓勵人不要畫地自限,要勇於嘗試、追求人生無限的可能性;但是俗話也說「恨鐵不成鋼,恨兒不成器。」所以「成器」未嘗不好,如荀子、墨子、韓非子所強調的禮制、法制,或知識性、技術性一類的專家之學,也都是非常踏實的一條成就自我之路,並不必勉強每個人都一定要追求永恆價值之創造;苟無其才與性,好高騖遠的結果,將反而造成憤世嫉俗、格格不入的「不安」人生,那就有違「安身立命」之本旨了。所以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了解自己什麼呢?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究竟對甚麼「安」?在什麼事情上可以得到「安心」的力量?
摘自:如何在有限生命中開創出無限價值?

我在街頭佇立 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卻不知小雨是否能把你打醒
青海清 • 1 年前

我們接觸到一個實現目的的一個基本情況 -- 抉擇。 人是通過不斷的抉擇 才能實現他的生命目的 才能獲得存在的意義。 這是一條長期掙扎奮鬥的過程 人就像行走一條上下行的鐵道 不論上行或下行 都將困難重重 備嘗艱辛在艱難的歷程中 要達到生命的目的 需靠明智的抉擇 能做抉擇是人的特性 也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 不斷作正確的抉擇 可以使生命的意義增強 不斷做錯誤的抉擇將造成生命的浪費。

青春一去不再回 把握時機好好計劃 不通醉生夢死 將時間討債後 才來埋怨心難過 人生的旅途 千萬不通留空白 做事無頭又無尾 應該面對現實社會 提出勇氣來拚到底
龍捲風 • 1 年前
摘自:人是否有自由意志來抉擇.決定自己的行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2BXcf3DcQc
2016-08-09 11:50 am
「當今為何有些許多青年為何選擇用休學、延畢方式 與社會脫節?其實不是沒有什麼原因 捫心自問 當今社會絕多數人充滿過度自私、冷漠 甚至用訕笑表情 以及用不堪入耳的言語羞辱他人 甚至許多新聞媒體還幫那些人當傳聲筒 請問!像這種無情、冷血的社會 有值得讓我們接觸嗎?」
以上摘自:20160731215149AAnIP5a


「我根本沒時間徬徨!」

國立羅東高中陳博煒雖來自單親清寒家庭 是新移民第2代 但他一路受人幫忙、自己努力學英文 今年如願考上台灣大學外文系;以後他想當老師 幫助與他同樣境遇的學生。…………「我根本沒時間徬徨!」陳博煒在小學5年級時 父親因糖尿病過世 之後他就看著越南籍母親獨自離鄉背井當洗碗工、端盤子 辛苦賺錢養大他和弟弟 還有外婆。當時 陳博煒就下定決心 不放棄自己 希望有能力努力把家撐起來。……….. 他說 從小就受到很多人的幫助 以後想當老師回饋社會 幫助更多像他一樣成長背景的孩童。
以上摘自(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8日電)

----------------------------------------------------------------------------------------------------------------------------------------
感情與理智之揮淚不斬失空斬? 無解?
什麼使一件事物是值得想望的? 可否讓煩惱轉成智慧?
期望~要求~規定~限制~命令~不願~違背~隱瞞~他顧~突破

★喪失情願而隱瞞他顧!?
感情與理智之...衝突...揮淚不斬失空斬?
突破!?封鎖五月!! 進入紅色警戒 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C8J93prJU

相關: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義不容情》 • 11 月前)

給予每個人他所應得的 對待同狀況者平等.不同狀況者不等.與其不等度成比例
所謂正義就是對他人有利的行為 社會正義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法律正義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把一片貝殼擲過了巴托馬河,砍倒了真理之神居住的櫻桃樹。 仁義行.非行仁義 。斬!
(《秋風吹曠野》 • 11 月前)

以上摘自:感情與理智之揮淚不斬失空斬?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18070832AAqG3oW
2016-08-07 1:17 am
破鏡不重照 落花難上枝

雄鹿並不能教烏龜速捷之道 因為貓頭鷹的眼睛在白日是失明的

主燈轉動時如何破「認知我」執?
今日交雨水冷空氣是否依舊持續?
如何面對沙塵鬧元宵燈塔霧煞煞?
中西哲學如何看待『知識即道德』?

天理與人欲到底是對立的或是平行的?
幸與不幸遭遇一重重是事之變或命之行?

理解是天生的還是在市場學習來的?
誠實能否能成為一個普世規範,讓每個人都能遵守?
怎樣的心?能在最黑暗的體制環境中出現並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物質理想:
健康 財富 社會關係--人緣 地位 友誼及運氣

精神理想:
理智發展(追求真理)
德行發展:享受(真理:有學問)(德行:心安理得)

有相同遭遇就能了解相類似的遭遇?此為同理心!?
真理從來不是人生的劇情。 如果你無法百分之百保證,最好不要說出來;如果不幸說了,就要百分之百要做到。

7:00為你打拼打拼 有時不顧生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fH2W4qwc&feature=relmfu
2016-08-06 10:45 pm
1、「只有他鄭?相同遭遇之人,才能了解他的遭遇,任何人永遠無法了解。」???
摘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731215149AAnIP5a

2、「「剛開始總以為這些**的孩子很可憐,常常覺得必須多多疼愛他們才行,在課堂上幾乎達到了予取予求的地步…」???
摘自:台北稻江護家家政特教班陳?媚老師

3、「翁啟惠、李遠哲算不算知識分子| 評論| 聯合新聞網 」
摘自:聯合新聞網

為著你一句話 打死我不退 憨憨等你賞明月 花開花落地 青春飄飄過 你的心肝博這硬 靈魂隨風飛 心亦袂覺醒
等你破鏡 再重圓?

融合教育的困境:雄鹿並不能教烏龜速捷之道!?
當黑線斷裂時 是否就得檢查整塊布疋與織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mOaaoNdyk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2: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06141320AATEEHU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