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問題特教老師問兩三次這老師是怎麼一回事?

2016-08-05 7:46 am
閒聊?空談?心不在焉?只顧說他想說的?
以上哪種有義 哪種無義?
相關:「詩的蓓蕾獎」、「臺灣詩人流浪計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OZvwWn_Mo

回答 (6)

2016-08-09 8:06 pm
✔ 最佳答案
學的意義與哲學

曾有位哲學系教授 在一次演講中 說我們中國文化所表現的 一方面是一部十三經 另一方面是「充滿社會的違背經義的行為」

假如說現代「學」的意義是指求取分門別類的知識,那末在傳統中國,這意義的「學」是不存在的。(韋政通,中國的智慧)中國的經、史、子、集,其中盡管也包括許多門類的知識,但古人學習它們,不是抱著着「為知識而知識」的態度,主要目的,是為了求取出仕的憑藉,盡教化的責任,尤其重要的是為了修身。因此,古代「學」的意義主要在求覺悟,許慎說文即訓斆為「覺悟」●,班固的白虎通義也有同樣的解釋:「學之為言覺也,悟所不知也。」(白虎通德論 -> 卷四 -> 辟雍》覺悟是一種身心方面的活動,它透過文字的媒介,敲開心靈的渾沌,激發道德的潛能,將文字中所含的意旨,化為行動,提升人格,這就是傳統中國所特重的修身之學,也就是荀子所說的「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①的君子之學。一個知識份子,必須在修身方面有了相當的成效,然後對社會才足以進教化責任,一旦出仕,才能扮演一個理想的儒吏角色。
2016-08-05 10:12 am
一、
★相同問題特教老師問兩三次這老師是怎麼一回事?每一個反常的現象背後 都一定藏着一個正常的邏輯 就像是每個謎語的謎面之下 都一定會對應着一個謎底一樣 只是有時候我們找出這個謎底 是很不容易的???

二、
他始終不相信她是兇手...... 最後他想起住處的監視器 他開啟監視影像後 他幾乎快完全崩潰 他無法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他更無法相信 她怎能殺死一個人後 卻不當作一回事?!! 而被他殺死的那個男人? 在斷氣前掙扎的轉過頭...看著監視器 他終於徹底崩潰! 因為那個被殺死的男人正是他自己!!
神鬼認證 :2015-04-26 08:30:39

三、
★閒聊?空談?心不在焉?只顧說他想說的? 睡著了的醫生 電話鈴一響就醒 可是小孩的哭聲吵不醒他 同她一個床睡的太太 一聽小孩哭就醒 可是電話鈴聲卻聽不見

為甚麼報章雜誌的戰爭新聞 常常令讀者無動於衷;而電視傳真 卻能惹起許多對戰亂人民的同情 廣泛地激起反戰厭戰的情緒? 為甚麼許多地方 統治者高談民主 自由 可是人民卻不相信 無動於衷?

四、
★以上哪種有義 哪種無義?『專為遮日的洋傘遇下雨天可以撐開嗎?無法?』 「紅燈亮時是該『上人行道?闖紅燈?停於停止線之前?』」

像孩子們在海邊嬉戲 耐心地築一座沙塔 卻在笑聲中摧毀它 但築沙塔時 海洋卻帶來更多沙子 當摧毀它時 海洋也共歡笑 誠然 海洋常與無知者共歡笑

五、
磚頭是用來蓋房子砌牆的 鉛筆則是用來寫子畫畫的 對一般人來說 用磚頭來塗寫 或用鉛筆來當支柱 都不是很正經的 當我們使用一件東西的次數越多 我們所能想到該東西的新奇用法似乎越少 同樣的道理 我們對某一事物只有一個固定的看法 那麼其功能效用也就容易加以固定

六、
★「詩的蓓蕾獎」、「臺灣詩人流浪計畫」。以『善與人同』來說,它並不是指一種實力,好像善是因為它是善而行動。善向存在行動,而它的動作無疑的得有它的善為必要條件,因它是按照它是存在的而行動,並且按照它是存在而是好的;然而是好的及行動對於它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以主動者的立場,它是根源。 以善者之原因,它是完善及衡量。 以主動者的立場,它交通它的形式 以善者之原因,它能夠是目的及原因,那不僅是按照他它的形式,並且也依據它整個存在。所以善與人同比實力的範圍還廣,而它的階層則不同。

七、
一心二用能否精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mOaaoNdyk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08000015KK02743

★☆★相同問題特教老師問兩三次這老師是怎麼一回事?
一心二用能否精進? 流浪到淡水-17 北淡線 各位旅客 開往台北方面21:30的列車在第二又二分之ㄧ月台就要開了 還沒上車的旅客請趕快上車 下一站 :士林站 請將夢陀鈴繫於一剪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q85kcIlVc&feature=related
2016-11-24 7:43 am
特教就是特別難教或者特地要教
所以不要見怪
2016-08-14 9:30 pm
當我們對另一個人說「窗外那朵花是紅色的」,他朝著窗,望了望,然後點頭說是。這就表示那人真的了解我們談話的意義嗎?那人會不會看到一隻綠色的鳥,可是他把鳥叫做花,把綠稱作紅呢?也許我們認為這種情形不會發生,因為花鳥相去甚大,紅綠差別幾何。可是,要注意我們現在所談論的是存在心中的概念是否不同,而不是追問他們是否各自觀察了不同的事物(並不是窗外又有一朵紅花,又有一隻綠鳥)

-----------------------------------------------------------------------------------------------------------------------------------------

找"小犬"誤當找"小狗" 台東縣府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c8s3L7K9Qw
2016-08-10 6:32 pm
學?知?義?各是何指?

「學之為言覺也,以覺悟所不知」
「知也者,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若見」
「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多聞,擇其善而從之;多見而知之,知之次也」

在教育上我們所持的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學生在學校教室裡所學的東西將來在社會上、日常生活中將能『學於致用』,所謂學以致用,就是一種遷移的效應。過去有些教育家認為教育乃是提供形式訓練的機會,利用.....從二十世紀以來,心理學家在遷移方面所做的研究,則偏重於影響遷移的可能因素之認定。

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

墨辯:「義,利也」釋名:「義,宜也,制裁事物使合宜也。」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2016-08-10 10:46 am
除了人類以外 我們在大自然裡可以見到 一切存在都是由於它們本體為應付生活而武裝具備 並且裝備得整整齊齊 自然事物的本體就是它們的防線、自己的儀器、自己的裝飾及自己的甲冑

至論人類 由於他的天性脆弱是不能擁有這些表面的優點可是 那正是禽獸窮困的證據 縱讓他擁有所指的手段 充任?的使命 也是不能應付自如

用理智取而代之? 這個補充的本體的理智許可他獲得其他動物因本體而所擁有的一切!然而 我們在說人是武裝的 衣冠的 裝飾的擁有工具之時 乃是以外在的事物來形容他 這對於他既不是衡量又不是原因----只不過摘要他的存在方式而已


收錄日期: 2021-04-20 19:25: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04234613AAK8ZkC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