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理智一旦毀壞 ~ 它就不在存在?

2016-08-04 8:39 pm
十二年就學安置留給誰 ~ 無限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3RZlI7rNr8

回答 (20)

2016-08-08 10:33 pm
✔ 最佳答案
反省自己的記憶經驗,臆斷它到底是怎樣的活動?在我們以種類及類目而得的定義裡,我們努力的是表示實在,我們是把實在部份領進這個骨架裡;但是首先我們曉得,獵取定義是一個完全不會成功的動作的,或說,一切事物所由來的根本分別屢屢為我們尚未揭曉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存在的根底,我們不得已便按照偶然性分類它們,稱呼它們。這已足以說明我們認識的方略僅有一個相對的價值而已。

此外,即便認識特性,那也不是一個深入的認識,並且也不能因此就把握了物之要領。誰也不必異想天開地相信具有理智的動物的觀念就表示了人的整個實在,並且相信只要一個所謂的造物主配帶這個觀念並且擁有一些物質就能把思想的盧草的頭抬向天空。像亞里斯多德一’樣,聖多瑪斯喜歡在定義後面放些點點,為了指明在定義以外所含蓄的尚未表明及不可表明的。Animal rationale bip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ILSO0svJk
2016-08-14 8:01 pm
看來我們終於找到(確認)真相了! 第一件事是: 一切東西都有它的本質,本質限定它的存在部分。真理是無始無終的,今天是真的,它已往長青,它將來也是永綠,並且它將來像它已往那樣真,如果假定真理曾經離開過始或者它將毀滅,而總是要有這個,就是所假設的過去或未來沒有真理,而這就是一個真理。真理是不從屬任何的永遠的,那是真的。或者說真理有個開始及一個結尾,或者說它沒有,任何根源及任何目的都不包它的。


一個人說話的『可靠性』是屬於倫理學的 而不是屬於語意學的一個課題 你到醫院訪問病人 門口一位護士說:「病人已經出院了」 於是你馬上回頭 這就是你完全接受了那位護士的「報導」的「可信性」 至於所報導的內容是否「事實」雖然與其「可信性」大有關係 但我們卻不可因此遂把此二者混為一談 例如你的病人朋友根本沒有出院 剛才那位護士是故意和你開玩笑的 也許是新近犯了神經病 但當時的報導所具有之「可信性」卻沒有因此而稍打折扣

所有這種形式的界說都有一個假定:我們對他指出意義的那個人已經知道如何使用E2 否則『E1意即E2』與『 E1與E2具有同樣的用法』兩者並不相等。因為,一般我們可以對別人說某兩表式有同樣的用法而沒有告訴他任何一個表式的意義。可是假定我們附上一個條件,聽話的人已經知道E2的意義(並且說話人知道此事),那麼『E1意即E2』與『E1與E2具有同樣的用法』兩者就相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告訴你E1和E2具有同樣的用法就等於告訴你E1的意義。

甚麼是惡.難道不是善為本身饑渴所苛責? 事實上.當善饑餓時.它甚至在黑暗的洞坑裡尋找食物.而它乾渴時.甚至噬飲死亡之水 依照它的烹飪意義 而不是生物意義 依照其與蔬菜對比的意義 桃子 蘋果 香蕉 梨子 以上無疑是水果 萵苣 蕃茄 葫蘿蔔 波菜 以上無疑是蔬菜 看來要成為生物意義的水果—也就是植物上結出果實的那一部分 牽涉到水果在烹飪上的意義 可是那決不是一個充分條件 因為許多蔬菜在生物觀點上是果子 例如蕃茄 青豆和葫蘆瓜 假定我們在烹飪意義的水果上加上一條規求約定它是要典型地弄甜著來吃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排除那些在生物上是果實的蔬菜 那麼我們至少有兩個成為果實的條件 就是兩個分別形成使得某物構成果子的條件(1)是生物的果實 和(2)是典型地做為甜品之用 或是由於它天然是甜的 或是它被弄甜了 .........。

根據惡不是一個自然的實體,能不能做個結論說:惡不存在?那乾脆是否認存在一辭的正當意義之一。這個字有兩個意義。它能指一件事物的本質,並且幾時建立範疇,論的就是如此了解存在;但是也能指的是一個命題的真理,它是精神依照事物的秩序構成的配合,並且是存在動詞所表示的,幾時我們答覆這個問題的時候:某事物存在不存在?因為以最後這個方式了解的存在比自然本有的範疇還廣。所以說:肯定與否定是相反的,而這並不在自然理使甚麼存在。同樣的說:盲目存在,意思是指眼目感染了失明症,而不因此說瞽目是一個所謂的本有。

所以是按照這個意義我們說:惡是一個缺陷,這個缺乏一詞正是適宜指定指定惡的一個字。我們說缺乏,而不說否定,是因為否認在它本身不表示任何可以修飾的,所以不會指定我們所謂的堪稱存在的及已表明特性的惡之為物。論天主目的著者是按着這個意思說:惡與存在之間是有距離的,但是它與非存在的距離更大。所以不是一個否定。實在說,否定是一個無限;我們可以任意給一個存在戴帽子, 而它卻不因此被修飾,不論在善的方面或在惡的方面都是一樣。如果一個善的單純缺乏就是惡,不存在者就是一個惡了,並且一切事物也都是惡了,由於每一件事物沒有使另一件事物成為好的原因。於是人也是惡的了,因為他沒有牝山羊的敏捷及雄獅的體力。.而論到拒絕在一個主體內應該有的善的缺乏則不然,如同盲目拒絕一個生來就能看到的主體的視力一樣。為此,一個主體,就必須是一個存在,無論它是潛能的或者是現實的,並且存在是一個善,所以根據惡的本性,惡只能在善之內存在。所以相對惡的盲目是以一個構成的並能看的有機體為主體。所以有形存在的最大的惡的死亡與腐朽,乃是以原始資料為主體,因為它是積極的潛能性,所以是一個善,.由於趨向善,因此才趨向存在。

★★更嚴重的混淆是不區分混含與譬喻?★★
201509301354 --- metaphoricity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行為論之討論總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ADhuso0P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mLawoxrs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29225343AAXrkfS
2016-08-14 7:13 pm
哲學是什麼一回事?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教授) 出處:自由時報

讀哲學的人最常碰到的問題不外有二,一個對哲學充滿好奇的善意同情者會問:「哲學是什麼?」而一個對哲學充滿嘲諷輕蔑的人則會問:「讀哲學有什麼用?」對於前者,我通常會認真地向他解說哲學的重要性和迷人之處;對於後者,他並不是真的要得到答案,我的答覆是:「你活著又有什麼用?」

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都在努力追求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但是很少人會真正思索: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值得活?大多數人是隨波逐流,對他們而言,「幸福」不外是名利的代稱,但是現實世界中有名有利的人,似乎也不是完滿無憾。生命的答案好像不是這麼簡單,否則人類的歷史不會是悲劇不斷重演。

就以人生為例,從某一個意義而言,人生說穿了不過是吃飽飯等死,許多高遠的人世理想、偉大的生命目標,只是讓人在生死之間有事可做,可以忘卻死亡的威脅和苦惱。所以據社會學家的調查,越文明富裕的社會,自殺率越高,在富裕安定如北歐的社會,人會發現在這樣的社會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人生似乎是充滿了矛盾,物質匱乏時,以為衣食豐足就是幸福美滿;衣食無缺,卻又發現日子無聊難耐。貧困的生命積極進取,富足的生活慵懶無助,存在到底為了什麼?

雖然哲學的成果並不能解決生命存在的問題,但是哲學訓練可以使人透過追根究柢的理性思辨,意識到人類自身的有限性。如果人類的有限性使得人生註定不夠完美,哲學家對這個不完美會有較深的思索和自覺。如果人意識到:人生在某一個意義上是吃飽飯等死,則人類現實生活中許多的爭名逐利、愛恨情仇就顯得荒謬可笑。哲學家的思考和生活方式所以被認為「怪」,就是因為他從與眾不同的角度觀照這個世界,也許這個「怪」就是智慧,就是乾坤萬古機。

是否有神燈幫你實作品夢想?我很想知道雨神在哪裏?
生命及一切的存在 都是在霧中 不是在水晶裡孕育的 除非水晶 就是凋零中的霧

紀實,是虛構的紀實;虛構,同時是紀實的虛構。心靈之遊引出了心靈家鄉的問題。物理上,我們離開了家才有出遊,但心靈上,我們便不必如此;一個有心靈歸宿的人當然不用脫離這歸宿也可進行心靈之遊。很多時,心靈之遊--不論有目的或無目的,甚至是有無之間,其遊歷風光不外乎展示出不同形態各自相依的家鄉「味道」。我們一直討論的人的生存狀態、存活方式未必是一種固定的形態,特定的指向,更不必是某一個心靈家鄉;遊本身根本就是浮動不定,沒有定著點的,我們整理出遊的性質和形態,以不同的引號括著它,非常弔詭。表現這弔詭而不迴避它.......


儘管傳說他們來自東方,可是就其來源來說,依然不甚了了。 根據納賽爾瑪神話,該部落創建於文化英雄諾特尼索。 他有兩件聞名偉績:
把一片貝殼擲過了巴托馬河,砍倒了真理之神居住的櫻桃樹

朦朧的夜風颳起於沿邊的白芒草 他以右手撥開芒草左右查看
他看到右下地面躺著白色人型 他隨即往白色人型正上方移動

這時白芒草不見了? 出現在他眼前的是由鵝卵石堆砌而成的防波堤
約有二十呎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rOQdjOdYs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120094751AAzlrm9
2016-08-14 6:06 pm
難忘紗帽山: 存在的內含- yam天空部落

2013年9月20日 - 很顯明地有一種竟被惡消滅了;然而視覺不是瞽目的主體,而是能看的存在,就是說動物。 有另一個善不能為惡消滅並且也不能被它減少,是主體本身所代表的善。 ... 那麼在某些情況下,物質準備的減低有一個受事物本性所規定的界限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5JMi_GcPA


西方哲學源於希臘,希臘哲學真正發展了西方人類對智慧探討的深度。在希臘的時代,所有哲學家所關心的,都是宇宙與人生的問題,及至今日,西方哲學,仍是以宇宙及人生為主。我們在探討希臘所以會探討宇宙及人生的問題,不外是感應到宇宙的無限偉大,及人生的有限渺小,在一個渺小的人中,仍要努力研究宇宙的問題,雖明知其不可為而仍然為之,這就是奧林匹斯精神的根本意義之一。

蘇格拉底的時代,是一個崇拜奧林匹斯山中諸神祇最熱烈的時代,蘇格拉底看到當時人如此的迷信於神明,乃提出知與行的問題。在蘇格拉底以前的人,他們所注重的、所分析、所觀察的,都是知識客體的問題、知識對象的問題。至於知識本身或重視知識主體的問題,則是從蘇格拉底開始。

我們每一個人對於自己從何而來,往何而去,如何行事,都有很大的疑惑,但人的知識領域,如果完全用理智的方法,有時並不能幫我們解決這些疑惑,只有用宗教的方法,才能幫我們解答。因為宗教不僅是對一個人類未來響往的解答,也是倫理、知識、宇宙觀的大結合。所以柏拉圖對宗教的架構,就是基於如此的方法及態度。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之不同於柏拉圖,乃是因為柏拉圖是一個觀念論者,而亞里斯多德却是一個實在論者,觀念論與實在論的區別,乃在於觀念論祇是從觀念的理路上去思考,對於客觀的實在世界,有時並不那麼看重。至於實在論,則不止於重於理智的思考,也看重實際的、客觀的世界。

柏拉圖原打算做個戲劇詩人 但是青年時代遇到蘇格拉底以後 改變了他的路向 終使理智戰勝詩歌和神話 使理智從感情和直覺中分化出來。自從這種分化 遂奠定了西方 為知識而知識 的傳統 也使希臘文明具備了有別於東方文明的特性 。

中國比較靠近智性傳統的是道家墨家與名家 但即依竭力為中國科學辯護的李約瑟的看法 也認為『道家學者雖然對大自然特加愛好 但並不信任理性與邏輯。墨家與名家學者完全信賴理性與邏輯 然他們如對大自然有興趣時 則只為了實際的目的而已』這恰好說明中國哲學中的理智並未擺脫實用動機 使它從感情和直覺中分化出來 達到獨立的地步。這種獨立於價值系統的純知心靈的缺乏 無論對中國的科學或哲學的未來發展都是必須努力彌補的一個缺點

是否有神燈幫你實作品夢想?我很想知道雨神在哪裏?

在伊麗莎白時代的戲劇裡頭顯然有種甦醒的力量和無窮的眼界感
在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都不斷地在彼此移開

《海波浪》
2016-08-14 5:51 pm
「哲學的首要條件乃是真理之勇氣和對精神底力量之信念。因為人類本身就是精神。人類乃可以而且應該自許為配得上稱為萬物之靈,只怕人類會把他自己精神的浩瀚與力量構想得不夠偉大。在這一信念下,沒有東西能夠頑固到不為此信念而展列其自身之地步。宇宙底潛隱封閉的本質,必須開啟其自身,把它豐盈的財富與它的玄秘展列於認知者的眼前,供認知者享用。」

引自Richard Kroner著 關子尹譯 《論康德與黑格爾》 導言 頁5 聯經 民76。

我是誰?這是個現代人的迷思,也是哲學探究的主要對象及一直一再追問的問題;哲學就是一門追求「自知之明」的學問。在柏拉圖的描述中我們可以體會蘇格拉底的智慧之門。
柏拉圖《申辯篇》20E-23C引自《古希臘哲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9DL2eWQp7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zLfCnGVeL4
2016-08-10 6:32 pm
「雷」和「電」本是一件事。有的看見,有的看不見。趙醫師半夜裡接到張先生的電話.請他趕緊來看病.他認為他太太害的一定是急性盲腸炎。趙醫師說:「你不要著急.我明天一早來好了。你太太不會害盲腸炎的。因為我去年才替她把盲腸割掉。」張先生回答說:「你的話不錯.可是你不知道.我上禮拜娶了另外一位太太呀!」

對於婚宴早到的人 自己填滿了肚子 疲憊回家 卻說所有的筵席是破壞 所有的宴客都是法律的破壞者 又怎樣呢?對這些人我們又能說甚麼?只能說他們都站在太陽下 背卻向著太陽 他們只見著自己的影子 而他們的影子卻是他們的法律 太陽對他們又有甚麼意義 難道太陽只是影子的散播者?承認法律又怎麼樣?只不過是蹲下去將他們的影子在大地上描繪出來
2016-08-10 10:47 am
我們可以加上美麗 雖然談它的時候不多 但是在這個思想系統裡它佔的位置並非不重要 它所表示的存在是根據存在與認識能力有關係的方面來著想的 而不按照認識的能力僅僅認識所屬的真理 是按照著在欣賞的理想接觸之下 是在認識之內的一種滿足 這種滿足根據某一方面是繫乎認識能力

人沒有性靈也可以活下去 活得像動物像禽獸一樣 不論有沒有美好的心靈 人人可以披上華麗衣裳 因為它是到處可得的商品
2016-08-10 12:01 am
☆★需要透過學習與教育重新回憶起靈魂在理型界的種種★☆
以有涯隨無涯 殆已!除非修行加上不喝孟婆湯 甚至戴上遮眼罩
因為每週總會有兩天使我們困擾 使我們苦惱
這兩天中的一天就是昨天 已經走了 它去而不返的走了
它伴隨多少錯誤 多少憂愁 多少痛苦 多少渴望 永遠地走了
我們在無可奈何 無法控制的情況 眼看著昨天在永恆中消失
2016-08-09 8:06 pm
蘇東坡在赤壁賦裡說:「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所謂變者.是天地間一切形象的變化.不過短短的一剎那而已。不變者.則是物我心靈交揮中所妙悟的超乎形象的大道.當然永恆。

這永恆的大道.先秦哲人多喜用「一」字來形容解釋。猶之如西方科學家用數學符號公式代表某一定律.寓超形象於具象。老子形容他的「道」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等等。莊子說「道」:「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莊子這些解釋.非常抽象.似乎遠在人寰之上。非大智大慧.難獲個中真意.孔子則不然.孔夫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解釋為:「忠恕而已」真是一言之微.千古如新。

所謂忠恕之道者.其實就是仁道.是人們力行實踐的真功夫。盡己之心以待人.謂之忠.推己之心以及人.謂之恕。人人能一本我之心貫通億萬人之心.乃至於後代萬世以下人之心.這不就是超乎形象之外的道之形象化了麼?人以此安心立命.萬物以此生生不息.文化也因此而綿綿不斷。
2016-08-09 3:04 pm
道德生活的實踐.在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中.都有其基本的要求.這些要求在人性的圓滿發展上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以仁義禮智為基礎的人性事實.才能提高個人的修養.一個人能身修.就有能力負責一個家庭.在家庭中負責任的人.在社會生活中也能盡好一個公民的責任.也有能力教導下一代.而使全人類的努力獲得一些成果.也只有在這種意義之下.道德生活才是切實而具體的。
社會生活的真正目的.不只是要我們每一個人盡好社會一份子的責任.也要我們明白.社會及其義務不是橫加在我們身上的.而是由於年齡和社會地位的增長.而逐漸進入人的內心的。
2016-08-09 1:51 am
是否理智一旦毀壞 ~ 它就不在存在?十二年就學安置留給誰 ~ 無限的

高雄港到了!!
船上的乘客都向門口擠去 因為一個喝得酩酊大醉的人 欲進不前地蹣跚着。 有的人走他旁邊經過 只是漠然的瞅他一眼 有人連看都沒看他一下 便匆忙地從他身旁走過。 這時候 有一位年歲較長的紳士 扶著那個醉漢子的肩膀
在他的耳邊溫和地叫了一聲:「高雄港到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50OZBNT6SE
就這麼一聲 使那個醉漢子清醒過來了 他清醒地跟著其他人上岸去了
多少令人感興趣的事 並不自動地發生在那些偉人的身上 而是那些偉人使它們發生

一種人生哲學要能夠被落實實現,必得提出其獨門的修養方法、功夫實踐

大哲學家康德晚年仰望蒼天悠悠,這位孤獨的大思想家,默然反省而對自己內心道德規律,有無限的敬畏和莊嚴之感。對自己的生命有所期許,對人生社會有理性的體認和責任感。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價值;人的存在,原就是一見莊嚴的事實。只要能夠確切把握生命存在的這一事實,直下承當,憬然自覺,以自己為主體而發揮生命之力,這是人生智慧的開端。所以,詩人和藝術家們永遠在莊敬剛健中力行實踐,作無窮的創造。

莊子算也是一本古書,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到了現在我們所見的本子通常是三十三篇,相差之數,幾乎是一半。這可說是一個大變更。我們要知道莊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的學說是怎樣,對於這個變動,便不可不探討,試想篇數相差若此之遠,我們今日所讀的是三十三篇的本子,難保我們所認識的莊子是和前人兩樣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wAoRk9yYc

莊子處於戰國時代,那是一個「野心家攘奪政權,統治者擴充領土,貪圖私利的知識分子助虐,政權的攘奪帶來剷除異己的殺伐,領土的擴充帶來殺人盈野的戰爭」的時代,莊子就在這極權黑暗,誅戮鎖鍊隨時加身的混亂世局裡,以一個知識分子慘痛的人生體驗去重省一個人的價值觀和生存的問題。亂世中,正道不行,邪道猖狂,時空次序顛倒錯亂,許多觀念似是而非。強壯有用者死於爭戰勞役中,殘疾廢用者卻得以存活享其天年,這好比山木因成長粗壯而斲於斤斧,莊子想為人們在亂世中求得一個合理自適的生存狀態,因此莊學中有許多「活命」的哲學,但這些並非空想,不務實的抽象概念,而是證諸歷史現實傷痛背景下的產物
2016-08-09 1:04 am
莊子生活在西元前第四世紀的中國,西周宗法封建制度禮崩樂壞的時代,他的思想是小農自然經濟的反映。而尼采是生活在十九世紀的德國,資本主義開始發展,他的思想是針對西方傳統哲學,特別是基督教文化價值提出了強烈批判。
莊子與尼采都是文學性的哲學家,不是科學性的哲學家。他們思想的表達,雖有實質系統,卻不具有形式的系統,特別是尼采,他是一個反體系的思想家。而他們思想的實質系統,和以往的哲學卻是大異其趣。他們著作中的語言文字及概念雅奧難解。他們的作品,幾乎可以說是一部哲學詩,或者說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散文。他們所使用的詩的語言或文學性的語言,詞句的意涵性大,蘊含性廣,常常是一詞多義。從邏輯學的觀點來看,他們所使用的文字有時含混而歧異的,尤其是莊子,一反常規,採用深寓哲理的寓言,來表達那茫忽恣縱的思想。因此,往往帶來理解上很大困難。

尼采(1844~1900)出生於一個基督教的家庭。他的父親是路得派的一個牧師…尼采就學於南姆堡普佛爾達學院,接受古典教育,又先後進入波昂大學和萊比錫大學修古典文獻學。1869年,尼采到瑞士巴賽爾大學教授古典語言學,1879年離開教職。從此,他結束學者生涯,在南歐一代漫遊,過著漂泊的創作生活。尼采一生寫了十多部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他的代表作。尼采的一生,大部分時光都處在貧病交迫的境況,他從小患有嚴重的頭痛、眼疾、胃病,三十多歲以後,他就一直被疾病所折騰。不過,總的來說,尼采還是比莊子的生活處境要好得多。但是,如果他是「大資產階級的代言人」,或者說他是「頌揚壟斷階級的政策」,他的哲學「是德帝國主義的非官方的帥旗」那是非常牽強附會的。 基本上說來,尼采是一個比較富有濃厚詩人氣質的哲學家、文學家。
尼采的生平活動過程,正是俾斯麥掌權的時代。俾斯麥於1862年出任普魯士首相,開始進行軍國主義強權政治。1870年,他發動普法戰爭,接著建立德意志帝國。可是,尼采認為,德意志軍事上的勝利,並不說明德國文化的優越性,他甚至很沉痛地批評:「德意志文化沒有實質,沒有目標,只是『公眾議論』,再沒有比這更壞的誤解了。」尼采抨擊俾斯麥的擴張政策,他說:「對周遭的一切充滿著無上的輕蔑---所謂『帝國』、『文化』、基督教、俾斯麥和勝利。」在他的自傳裡,尼采強烈反對德意志至上的狹隘的民族眼光。對於俾斯麥的鐵血政策和軍事擴張主義,對於德意志國家主義,尼采在他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新偶像〉一章中,也有很強烈的批判。

老莊新論 頁351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否理智一旦毀壞 ~ 它就不在存在?

史記密碼: 欲以究天人之際 是內心激發的形而上思想。「司馬遷是史學家 但他哲學似乎不怎麼靈光? 所以他寫老莊申韓列傳 老子加庄子加申子(申不害) 篇幅加起來 比不上韩非子一個人 這說明司馬遷重視韓非子 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

歷史追求真實,但在傳統中國,歷史的意義,遠不只此。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有歷史最後的審判,需交付上帝法庭之說,不知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是否也包括這一意義?

史記密碼:仁義只能說著玩玩。韓非子:「稱揚上古相傳的頌詞,說的儘管動聽,卻不切實,稱道先王的仁義,卻不能用來治理國家,這些只能說著玩玩,並不能實用。」

荀子在解蔽篇中罵他:「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歹夢誰人放?年年歲歲相同.不離相思巷.!)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摘僻為禮,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莊子˙馬蹄》)

現在我們處在此學術自由的時代,沒有一家獨尊的束縛,眼光當然要…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iX3c58rw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Rv8sOV2ns
2016-08-09 12:33 am
為甚麼我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但卻不說「百聞不如一嘗」等等?“聞”與“聽”常常可以通用,但是它們在「百聞不如一聽」裡,有何不同的意義?

面對周文典範危機,先秦思想家或事於改革、或另建新典範,紛紛提出其所自認解決信仰危機的最有效方法,此即先秦諸子之興起。值此之際,儒家強調深植道德之基以恢復周文;墨家強調愛人如己、兼愛非攻;法家強調嚴刑峻罰;道家則強調保全本真。道家由於要保全自我真實之生命本質,所以主張以「自然」消解「人為」暨其所帶給人們的種種禍害和不自由心靈。也因此其所面對的思想背景,一方面是周文疲憊下禮教的僵化;另方面還有當時已經成為顯學、但進路卻與之殊異的儒家禮樂傳統。是故道家所謂「自然」,便有消解人為造作,以及對於「本真」之本來如此、自然如此狀態的強調。所以「自然」一語包涵了從「本真」說萬物它自己如此、並非藉由外力以達的,以及從「不人為」角度反對儒家所強調的一切人文和禮樂傳統等。
道家所強調的人生境界可以「逍遙」來表述之。逍遙是無待的 --- 吾人之生命自然本是一種自足的狀態、即本真,並無須待於他人或他物之成全始得滿足、快樂。因為倘若不是出自吾人自得自足,而是建立在他人所給予上,那麼可以與之、便可以奪之,當一旦被奪去或失去了,豈不就要痛苦萬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4GsjY2CPCY

不過要達到逍遙境界,首先還必須破執 ---- 因為太多似是而非的世俗觀念,已經造成對生命的扭曲與誤導;太多的外騖追求,已經造成吾人之迷失、迷惘了,是以首要破除世俗成見 --- 譬如對於金錢財富、名利地位、高矮胖瘦美貌、學歷高低成就等之盲目認定與追求。只有不去強求一種既定模式的人生型態,順著生命本真的自然發展,才能達到無入而不自得的任真境界。所以道家主張的「無為」,就是不強求地順其自然,此中由於未經「有為」的刻意強求,因此即使其面目不符合世人期待,也因沒有「期望」與「結果」的落差,所以也就不致失望和痛苦。是故不以世俗的得為得、失為失、生為生、死為死,正可以換一個角度看,那麼或許肉體生命的死亡,正是另一個譬如靈魂生命的開始;只有不堅持生命的必然樣貌,才可以達到內心的自由狀態,也即是「逍遙」了。

先秦各家學說興起的一個共同背景,就是周文化所出現的典範危機。是故興起道家思想背景與儒家近似,都是為了安頓面對周文疲憊下芸芸眾生茫然的生命價值。只不過是儒家是站在「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的認同「周文」的立場,雖然面對周文不振,孔子卻進一步地為禮樂傳統厚植人性根源以圖恢復周文,所以正面挺立「制樂作樂」的價值根源 ----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強調一切禮樂教化都是源自吾人內在的道德價值,都是以內在之「仁」為其價值根源的。因此對於迷失了方向、失落了生命價值的人們,就是要喚醒、挺立出他的德行自覺;因此儒家強調由「德性心」開人生大道,通過道德實踐,走一條禮樂教化的人文之路,以成就文化傳統。至於道家雖處在同一時代背景之下,卻截然不同地與儒家做了不同的「虛靜心」選擇。他們強烈反對儒家「人文之路」之以人為造作方式牢籠束縛人性,另外主張以「無為」來復歸萬物之本真、並消解虛偽矯飾,走一條存全本真、復返自然的「自然之路」。因為道家認為人們的一切痛苦就是源自人為造作;就是那些長久來積非成是的、外在附加的虛妄價值蒙蔽了萬物本真的自然,才造成人們馳心外驚、盲目追求的痛苦。是以要消彌痛苦,就要把這些不屬於生命本質的成見統統都取消掉,使人們不在執著於成見、疲心勞神地向外追求,這樣精神層面才有可能達到自由的境界,也即逍遙。

道家思想絕非消極;反之,它是有別於儒家的、非常正面的應世哲學。只不過在儒家主流的氛圍下,它經常被儒家式理解扭曲了原意。試舉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為例:「不仁」每被儒家式思維理解成為「沒有仁心」,而成為一種負面用語;媒體在報導悲劇發生時,往往就是說「唉呀!天地何其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其實這是儒家角度的、對道家之錯解。所謂「不仁」,強調的是一種超越境界,正是「天地無偏私之仁」,譬如陽光、雨露,對世人言都是雨露均霑的大公無私。
再說到所有的「有為」努力,也就像一條向上拋擲的「拋物線」 ---- 期間的區別只在於每個人所能達到的高點不同;而所有的「拋物線」、從發生到結束,其間的落差也就和高點成為正比,當高點愈高時,陡降的落差愈大,伴隨而至的痛苦也就愈大。是以唯有不強求、順其自然的態度,才能順適地減低衝突。要之,道家的生命型態與精神境界,就是通過自然無為以幫助世人儘量達到心靈的「逍遙」境界。

摘自:精神真能實現安時處順隨遇而安?
悲歡總無常 不變是傷情 今生只有苦苦笑風塵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221033348AAEmkD2
2016-08-08 11:38 pm
「黨同伐異」,是人類的通病,也是政治人物、社會團體等常有的現象,甚至「純潔」的學術界,出世無爭的宗教,也未能例外,誠令人詫驚萬分。

政治是一種手段 教育是一種手段 運動是一種手段 法律是一種手段 醫藥也是一種手段。為什麼這些手段不該也用一點技巧呢?甚至宗教、倫理和哲學也受到現代「時習」所沾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GG_Mp27gk

★★♪ ≡♫ ≡♬≡♩≡ ♪≡ ♩≡ ♪ ≡♫ ≡♬≡♩≡… …★★★….. ≡ ♩≡ ♪ ≡♫ ≡♬≡♩≡ ♪ ≡♫ ≡♬≡♩≡ ♪≡ ♩≡ ♪ ★★

「君子群而不黨」,這是孔聖的教言,可是孔子死後,儒分為八,以孟子、荀子的學養、德行,而荀子大呵詆孟子;以朱子、陸象山的純然儒者,一代宗師,可是鵝湖之會,不但沒有化除學術上的爭執,而且成日深,以朱子的豁達明理,聞象山逝世,竟說:「可惜死了告子。」語含譏刺,到朱子的弟子,竟罵陸氏為狂禪,二派成了水火之勢。因為任何「黨同伐異」,開始是爭是非、爭真理,到了派別既多,人多品雜,於是形成門戶派別,乃爭意氣、爭利者,日久媾怨,嫌隙日深,於是勢成水火,為反對而反對了。

你有可能將一隻牛拉上樓梯 但牛是不懂下樓梯的。很多人每朝起來都喝一杯咖啡提神 但其實一個蘋果比一杯咖啡還有效。降落傘的發明人把第一次乘坐降落傘的機會讓給了一隻狗。根據一項1845年由英國通過的法律 自殺是非常嚴重的罪 最重可以處以吊死的極刑。抉擇 --- 這世界是座瘋人院

人並非全知全能,其智慧極其有限,但是人卻常常忽略這個事實。「同理心」的基礎,在於不帶偏見地用心傾聽他人言語表面下之深層涵義,在這之前,需擁有一顆觀闊的胸襟與高遠的視野,如此方能超越事物的表象,進一步觀照事物的本性。

楊朱的思想及他所追求的生命價值在強調人性的自覺 亦就是個人不可迷失於群眾之中,更不可為追逐名利而在群眾中失去自我的意識與尊嚴

孟子曾批評楊朱「無君」是「禽獸」也,而在之後獨尊儒術的歷史中,楊朱思想的相關著作大都失意。楊朱名言「一毛不拔,以利天下」被解讀成自私的個人主義,其學說及著作因而被刻意的「被失傳」,以至於後勢難從研究。然而楊朱真的是自私自利的人嗎?實際上就連楊朱的老師-老子也一直被誤解,老子的無為被社會認為很消極,民初學者胡適評老子思想為「時代的反動」。老子的無為直到近年來才被政學的解讀,並且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老子被反評,但他的學生楊朱卻幾乎始終被誤解,仍然被視為自私者。如同之前老子的無為,楊朱的「不拔一毛,以利天下」被嚴重的錯誤解讀,以至於楊朱的人格被誤解。楊朱如果真是個麻木不仁的自私者的話,就不會因深知所謂“利天下”實則是為了成全帝王的“霸業”,而疾呼人們要珍惜生命。

同理心,仁民愛物的人。「不拔一毛,以利天下」被解讀自私的極致,只是所謂「利天下」為何?楊朱身處於亂世,「利天下」的方式恐怕是從戎立戰功,畢竟那是當時那時代的社會主流價值,不過此「利天下」恐違天理之道。而「拔一毛」的毛也不是指身外貨物,而是指楊朱的尊嚴節氣,楊朱不願意有損人個尊嚴而與亂世同流合汙。

摘自:「悟後迷」是源自於內心深處的「執著」或「堅持」?

十九の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ndVOWtoUE
2016-08-08 10:01 pm
我們只接受生活,卻不瞭解生活。 我們不接受生活,也不瞭解生活。
我們不接受生活,卻瞭解生活。 我們既瞭解生活,也接受生活。

大法師中的孩子只是很平常的小孩子 老神父雖體力不足 但令人欣慰的是他還願意給自己服藥 年輕神父有決定是該讓「善」或「惡」進駐的意志 但是最後他的意志仍舊被「惡」徹底摧毀 所幸在最後他毅然跳樓 在他完全斷氣之前另一位神父問他『你需要救贖嗎?』為何他沒有回答!?因為他自己清楚他只完全他自己而已 ~ 這是有罪的! 尤其他是神父 更是有罪!因為我們都知道『惡』之所以能徹底摧毀年輕神父的意志 是在於整個過程中的那個重要關鍵
摘自:★★這世間果真是邪不勝正嗎?

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 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摘自:★☆理性至少達到何種程度,才不算被情感汨沒了呢?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012203757AATngSC

義是一種承擔艱鉅的能力,一切捨身取義的行為,我們都稱之為義行,如君死社稷,臣死君難。ㄧ個人能承擔艱鉅,他必是有過人之行者,如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義代表公正、正義,我們遇到使人遭受屈辱的事,能不計利害,挺身出來仗義執言,人家就說你能主持公道,主持正義。義行和仁行一樣,說容易很容易,說它難也真太難。說容易因為一個人在一生中總做過幾件簡單的義行,如車上讓座,拾金不昧之類。說太難因為有時候維護正義,在極端情形下,需要你以生命為代價。向蘇格拉底,在某一意義他是為正義而死,和文天祥一樣,都是在生與義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形下,做了最難的抉擇----捨身取義

可恥的莫如不仁 而小人偏不恥 可惡的莫如不義 而小人偏不畏

【天下之治亂 不在一姓之興亡 而在萬民之憂樂】
【為天下非為君也 為萬民非為一姓 吾以天下萬民起見 非其道 即君以形勢強我 未之敢從也】

先秦忠於民 忠於國的古義 在黃梨洲的思想裡 再度得到復活 在他的心目中 忠於天下萬民 才是忠誠的最高表現 像司馬光之流所倡議的忠臣 不過是『奔走服役之人』 『宦官宮妾之心』而已

無論是道義之交 或親密的友愛 在現代過分商業化和無情競爭的社會裡 都不易尋得 這大概是加深現代人孤獨感的原因之一。 即如兩性之間 表面上看 要較古時親密 實際上不過是把愛做為交易的工具 或只是追求性愛滿足的手段。 這種愛 正如佛洛伊德所說 是起源於動物的本能 是不足以創造生命意義的。 創造生命意義的愛 是建立在 關懷 尊重 了解和負責之上
ABOxTtxJxNw
2016-08-06 8:40 pm
個人覺得理智與感性存乎一線,禁不起現實的考驗,如果是聖人就另當別論。
2016-08-05 6:24 pm
假使一個汽車製造廠商要增加一種新汽車的速度,他可以增加發動機的馬力,或減輕汽車的重量,或消除其缺點,可以推動制動器調換低速檔,或使腳離開加油器。(酒駕→自排(O_o)??)明明是綠燈啊Σ(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DCePvPqx0

1351陸一特:「進入2015《秋》紅色警戒!:意義諸次元 」

紅色是世界通用的危險信號。用在交通號誌,爆炸物品、和有毒藥品等,都以紅色標明,叫我們特別小心。在會計學,「赤字」表示負債。有人希望紅色應該應用得更為廣泛些。他們認為有毒藥錠應該做成紅色的,加上紅色標籤,放在紅色的瓶子裡,這樣一來,可要多化不少錢。「錢能買命嗎?」
(→_→)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chErLytYY
這倒不是錢的問題,這倒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每一個中毒的意外事件,都是因為有一個不小心或愚笨的事情作為引子。甚至在今天,警告實在是太多了;危險多半來自不謹慎。假使你不讀任何標籤,再有更多的紅色標籤又有何用?

「喝酒開車有時會奪人命 但有時後只是光喝酒就會去見老天爺」
「知識訊息千萬別道聽塗說 不管是循怎樣的管道獲得都一樣」

道德家強調:「以避免犯罪的方法去避免犯罪,一點也不管用。你必須避免犯罪的機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ZbY-yGJE0
2016-08-04 10:35 pm
「鬱悒而充滿憂慮個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須克服的困厄苦難多半是想像的,而歡樂又漫不經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實在的。因此凡事往壞處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擊,反之,凡事只見光明一面的人卻常常不能如願。」


寂寞冷淡的日子 實在不好過 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再會啊…免後悔!免後悔!等待今夜夢中再相會 朦朧的夜風颳起於沿邊的白芒草 lIiKBPkmKcs 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 明天需要你来占卜!!
故鄉的列車不僅是最後火車站更蘊含雙軌滾動離別月台票
NWHduMdBBjA
XbxFOu7aCFM

一句請問:禮豈為我設耶?『名士』風流的魏晉玄學! 明明是心上的人怎樣不是? 9k8EFZJt37Q
一句請問:禮豈為我設耶?『名士』風流的魏晉玄學 明明是心上的人怎樣不是 ? PebEu6x5PCw
竹林玄學『稽康』2: ☆★ 走出孤獨──成功輔導290

榮譽只具有一種間接的價值。由於榮譽是一種「社會的產物」,有了榮譽感,我們才能生活在文明的狀態中。「在我們許多作為中, 我們需要他人的幫助,同時在別人能為我們做任何事之前,對我們需要有種信賴感。這樣他們對我們的看法雖是間接的,雖看不出有直接的或當下的價值,卻是極為重要的。」叔本華反對把榮譽的價值看成是超過生命自身的,認為「這根本就是一種誇張的說法」。

叔本華認為,古代希臘和羅馬的人,古代亞洲和近代高度文明的國家,都不懂得榮譽規則的原理。希臘人和羅馬人崇尚勇敢,卻不懂得為榮譽決鬥的意義,因為決鬥是為既存的偏見所作的一種「殘忍的犧牲」,即為「自由和高貴」所作的一種殘忍的犧牲。古代的人沒有這樣的「偏見」,「他們對於人的事情常採取一種自然的和沒有偏見的觀點,不允許此類惡劣的、可惡的愚昧來影響自己。被人摑了一記耳光,他們認為只不過是一記耳光,一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肉體上的傷害而已。而近代人卻認為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件,是悲劇的一種題材。如果法國有某人挨了一記耳光,它的迴響也許要從歐洲這一端傳到那一端。」

相關:《至樂的背後是否隱藏著孤獨?》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526071324AArsKXW

到那裡 流水啊 請問你 流浪到那裡 只有你 只有你能够瞭解流浪的孤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hpBV9XHdE

北冥有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x49PgRsAQ
2016-08-04 9:29 pm
世界上有利的事情自有其弊端,有弊端的事同樣也有其利。鬱悒而充滿憂慮個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須克服的困厄苦難多半是想像的,而歡樂又漫不經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實在的。因此凡事往壞處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擊,反之,凡事只見光明一面的人卻常常不能如願。內心本有憂鬱傾向的人假如又患有精神病或消化器官不良症,那麼因為長期的身體不舒適,憂鬱便會轉變成為對生命的厭倦。這樣,小小的不如意便會令自己自殺,更糟的是,即使没有特殊的原因也会自殺。這種人因長久的不幸福而想自殺,往往會冷靜而堅定地執行他的決定。根據我們觀察,這樣一個受苦者在因厭倦生命到極點時,確實沒有一絲戰慄、掙扎和畏縮,只焦急地等待著他人不注意時便立刻自殺,自殺幾乎成了最自然最受歡迎的解脫工具。 即使是世上最健康最愉快的人也有可能自殺,只要他對外在的困難以及不可避免的厄運大於他對死亡的恐懼,便自然會走上自殺之路。對於快樂的人而言,唯有高度的苦難才會導致他自殺;對原本鬱悒的人來說, 只要微微的苦難就會使他自殺,二者的差別就在受苦的程度。
(人生究竟有何不同:聆聽叔本華的人生智慧)

誰人不幸做我下一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1F4IOjYkk
誰人敢為愛賭生死?你敢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FJZawjSQs
2016-08-04 8:58 pm
落實零拒絕與推動融合教育,平衡特殊教育區域資源

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 - 國教署特教網路中心

相關:
侯友宜:把警察當小癟三 司法體系一定崩壞

理智一旦毀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nJCSJt6Kk

★★♪ ≡♫ ≡♬≡♩≡ ♪≡ ♩≡ ♪ ≡♫ ≡♬≡♩≡… …★★★….. ≡ ♩≡ ♪ ≡♫ ≡♬≡♩≡ ♪ ≡♫ ≡♬≡♩≡ ♪≡ ♩≡ ♪ ★★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有歷史最後的審判,需交付上帝法庭之說,不知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是否也包括這一意義?
歷史永遠是人類偉大的教師 通古今之變 瞭解歷史因革 損益 「因」是繼承傳統 「革」是革故更新 了解因革 得知現象中 常中有變 變中有常 必參古今之宜 窮終始之要 始可度其古 終可以行於今(李翰)

千里一賢猶如比肩 萬代有知不殊朝暮。 哭了 痛了 冰冷的醒了 痴痴的笑著 楊朱倔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oabeFNOJo

莊子認為人間一切情的表現,不能不依附人的官能活動,而人的官能活動,主要受制於外物的刺激:外物有聲,則應之於耳;外物有色,則應之於目;外物有是非之別,則應之於心。所以要清除感情,必須先打破世人所執著的好惡、得失、美醜、是非等標準,使官能的蠢動,失其所依。莊子說:「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照這樣說:莊子所要清除的,不祗是感情,連帶看辨別是非好惡的理智,亦不能免。他最嚮往的是既超越又自由的境界,一切感情、理智的活動,都是妨礙這種境界的,因此主張人生修養要「昏昏默默,無視無聽」,要「居無思,行無慮」,要無知、無欲,然後能「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不藏是非美惡」,人生到此,才能徹底擺脫理智與感情的衝突,達到「豁然無滯」的自由境界。

失敗是重要的。只有失敗可以實現貯藏於內心的力量 就像熱火能將貴重金屬從粗鐵中帶來。一個人能夠在不斷的失敗中站起來 他們距離成功的日子就不遠了。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實現內在所貯藏的能力 祈求成功早日實現 這才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當失敗在你腳下時 要記住你正前往成功之路上前進。如果你不使失敗毀滅你 有一個重要方法 那就是『往上爬』。很奇怪地 我們大多數人歸諉失敗於壞運氣 成功由於良好的判斷 這似乎是很自然的。成功與運氣毫不相關。成功是計畫、耐心和堅忍的結果。如果你好好的計劃 有耐心去實現你的計劃 和堅忍面對著障礙 就有一個唯一的結果 ---- 勝利成功
下定決心 你將會走向前去 到達目標。最主要地 決心不要讓失敗使你喪氣。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可期的 但它只屬於有理想並能堅持理想的民族與個人
若是我們還想驕傲自己的歷史地位,只有在當前人類的共同課題上,表現我們的貢獻來。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39: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04123920AATCJm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