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扫元,千猿朝洞,虎伏龙降,道高德重。?
回答 (1)
聖嚴法師簡介
人間比丘聖嚴法師(一九三零~二零零九),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曾獲《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一九四三年法師於江蘇狼山出家,歷經經懺、軍旅生涯,十年後再度出家。不論六年閉關苦修、日本留學、美國弘法,或者開創法鼓山,總是在無路中找出路,在艱辛中顯悲願,在堅毅中見禪慧;他的生命,就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
為了提高佛教地位及僧眾素質,法師在四十歲時毅然赴日留學。一九七五年取得東京立正大學博士學位,歷任臺北文化大學、東吳大學等校教授,以及中華
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美國佛教會副會長、譯經院院長,並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佛教學院、法鼓大學,培養佛教高等研究人才。
一九八九年擘建法鼓山,歷經十六年,終於在二零零五年十月二十一日舉行開山大典。此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旨在推動學術研究、修行弘化、關懷照顧等工作,並逐步擴建海內外弘法、禪修、文化、教育、關懷的組織體系。目前於臺灣各地及歐、亞、美、澳,亦廣設禪修中心。為弘傳漢傳佛教,法師並於二零零五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法師長年奔波美、臺兩地,密集應邀至世界各地指導禪修,為國際知名禪師。秉承臨濟及曹洞兩系法脈,以自然生動的方法隨機應教,跨越文化藩籬,吸引無數東西方人士。更經常與科技、藝術、文化等領域之菁英進行對談,乃至與不同宗教進行和平合作,深獲海內外各界尊崇。
除此,法師擅長以現代人的語文普傳佛法,至今已有中、英、日文著作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終身文化貢獻獎等;其中多種著作被轉譯流布世界各地。
法師教法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立基於漢傳佛教的傳統,不斷朝國際化、多元化的目標邁進,擔負起現代佛教繼往開來的人間使命。
參考: 法鼓山文化中心,《今生與師父有約(四)》,(台北: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2014),頁164-165。
收錄日期: 2021-04-30 21:41: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803064311AAzrsRG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