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一番大事』!?
心安到底是不是主觀的!? 將心來 與汝安 ..............
那麼「問:『你睡得安穩嗎?』答:『我睡得很好』」 如此算是心安嗎!?
古希臘悲劇家梭浮克里斯的名作依底帕斯王:依底帕斯為命運所玩弄,早已犯上弒父娶母的滔天大罪,一方面對此茫然無知,且看他娶母之後尋找殺父兇手的誓言:這是我嚴肅的祈禱,對那個未查出的謀殺者,與他的共犯,將因可恥的行為,永遠烙上羞恥的烙印,而且終生不再有人引以為友。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708000010KK04764
行為學認為失常的行為乃是學習的後果。由於變態行為與正常行為一樣都是由學習而來,所以變態行為可以經由再訓練、再學習而使之改變為常態的行為方式,變態行為也可以透過個人環境的改變而獲得改變。
態度的形成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化歷程,有些態度是正式教育與訓練的結果,有些態度則是在非正式的情況下(例如認同模倣等)所形成。
形成態度的導源可分為三大類,其中之一是消息與知識,消息與知識的獲得可來自直接的觀察,或由別人傳授,也可能由自己親身體會推理而來,我們許多態度就是經由間接的知識和消息所形成。模倣也是形成態度的一個主要方式,從模仿別人,再透過社會性的增強作用,我們也形成許多態度。一個人的態度也可能是內在衝突被壓抑後所產生的副產品,來自這種方式的態度往往是非理性的而又很難加以改變的,例如許多人對於種族或宗教的態度就是這樣造成的(Sarnoff,1960)
當一個人造受挫折時,他往往會變成較富侵略性,如果這種侵略性無法獲得適當的發洩,一個人往往會轉移其侵略目標,而以其他人物為出氣對象,這種現象尤其是以貧困白人對黑人的歧視最為明顯,種族歧視態度之形成有許多是從小在家庭中「耳濡目染」而形成。但以貧困的白人來說,與黑人必須做的競爭以及因遭受挫折而埋怨黑人,以黑人為出氣的對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態度本身是由三個主要成分所組成,這三個主要成分包括知識成分、情感成分和行動意向。當這三種成分中的任何一項發生變化而影響其一致姓,個人所經歷的是一種緊張的心理狀況,為了消除這種狀況的存在,態度的改變往往隨之發生,由此看來,要改變一個人的態度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下手,第一、我們可以設法改變一個人的知識與信仰;其次我們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情感來使其改變態度;我們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以迫使他在態度上做基本的改變。(劉安彥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三民書局 67年7月)
人生要自己創造,但人一生受他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根本很少能有自己的主見,這是否意謂著沒有人生?
許多人在歌頌、讚美人生,另有許多人在咒罵人生,人生究竟是好還是壞?值不值得為人生奮鬥努力呢?我對人生究竟要持何種態度?作何種的選擇呢?( 黎建球 輔仁大學校長、哲學系專任教授)
☆詳★ 毒果樹和目的與手段有怎樣的相關嗎? 若光明與黑暗並存同一時空? 如何建立回顧主軸及分類?
https://tw.answers.yahoo.com/dir/index/discover?sid=396545361
子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怎樣的事?配稱大事!?天上星星數不清,個個都是我的夢; 縱然有幾片雲飄過,遮不住閃亮亮的情。
Star Sk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CAha0nsb0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計功利,不論成敗,是民族道德的力行實踐精神。
「朝聞道,,夕死可矣!」和「志士仁人,殺身成仁」,是為求真理而勇犧牲的氣度。
「泰而不驕,剛毅木訥」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是個人克己修身,自覺反省功夫。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是讀書人高潔的節操,空靈高遠的人格。
以上四種精神,是人生事業修身處世的基本修養,也是數千年以來堂堂中國人的思想、境界、心靈和風格。
青青河邊草 ~ 真理從來不是人生的劇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tZqPKtmq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