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悟自本心,識自本性」之辯正! 禪門祖師常說這些話:「本地風光」、「識自本心、見自本性」....etc. 就是要禪門學人開悟自家本心的真如佛性。?

2016-07-25 11:56 am
更新1:

問:這個具備真如佛性的眾生本心,會滅還是不滅呢? 答:真如佛性離相對二元,非是滅,非是不滅,汝問處自生顛倒。 問:眾生本心,滅還是不滅?真如佛性非滅非不滅。如是之答,可謂牛頭不對馬尾! 答:無論是眾生本心或真如佛性,皆是非滅非不滅。 問:何謂非滅非不滅?如何是非滅?如何是非不滅?可否請進一步說清楚些,以便討論? 答:一個見性者,當他徹見真如佛性的時候,這時 相對二元的觀念已經都不存在,這時候你如果問他:有沒有真如佛性,其實他根本沒辦法開口,因為說有也不對,說無也不對,有無是你意識造作出來的。所以問你有沒有本心,有沒有真如佛性,如果你不是過來人,就會被這個問話所迷惑,你也許會認為這是禪宗的機鋒語,與教門無關,究竟的道理只有一個,餘二則非真,所以問題的答案,不會有這是禪宗的答法,這是教門的答法,只有見地真不真的問題而已。 這個問題的背後,含有你「必須證」的意思,所以一個人有悟,還是沒悟,看他的回答就知道,若沒悟,回答的話,都是落在意識思惟的範籌。

更新2:

問:在這個法義辨正佛版,說自己證或沒證,佛友通常都沒有辦法去確認事實。但是,可知道一件事:一個正確證知佛法真理的人,他說的法理,不會違背經論以及祖師的教示。所以,與其去猜測此人悟或未悟,不如看他說的法理有沒有道理?合不合乎聖教量?這樣比較實際一些。原因是正確證知法理的人,就會有「後得智」,根據這個智慧,便可以為他人解說自所證知的相關法義,不會有「說不出口」的問題。這跟意識造作,不造作不可混為一談! 其實換個立場來說,可以認為:說眾生沒本心、沒有真如佛性的人,見地不真啊!不是嗎?因為無方便善巧後得智故。 結論:如果你沒有實證到真如佛性、本心,在你的心裏就會認為實有個本心、有個真如佛性可得。

更新3:

《圓覺經》說:眾生以意識心辨圓覺,圓覺即同流轉。這時候你的本心、真如佛性就會產生(滅、不滅)這樣相對問題,既然回答是「本心非滅非不滅」,顯然是認定「有本心」,所以才有「非滅非不滅」的說法。若是無本心,則何須說:本心非滅非不滅!只要說沒本心這回事不就結了。所以此論顯然自我矛盾!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六祖的開悟,顯示他能觀察,並說出「本心」的相關資訊。即可以說明清楚「本心」的特性,此豈不是第六識的智慧?如果第六識不能相應「真如佛性」而觀之,何來的這種出世間智慧?

回答 (11)

2016-07-26 12:46 am
✔ 最佳答案
問:這個具備真如佛性的眾生本心,會滅還是不滅呢?

-------------------------------------------------------------

這句話已經取生滅相了,我們要了解心是與因緣俱生的

當第一個心所在藏識中取相辨識時,就已落入了著相而不自知

所以祖師大德告訴我們,藏識中蘊藏著那麼多的影相

但影相畢竟只是是影相,它本身沒有善惡淨污之分,分別是能取的心所

所以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不清淨是心取後的分別

為什麼能生萬法⋯⋯等等,如果能了解上述,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要談心、自性等等,很混亂,先把要談的定義出來

大家才不會在那裹大亂闘

生命不是以一個隱藏不滅的個體,每次喝了孟婆湯然後再重來

要記得佛陀所說,一切生滅皆是因緣所成
2016-07-25 3:24 pm
釋迦牟尼佛 達摩祖師 慧能祖師

都說 本來就是 本心作用


●深密解脫經卷第一
我所證法 細微極微 深甚深 極甚深。難覺 極難覺。一切處 一味等味相。

【第一義諦】 是我所證。
證已 為人開示演說。



●解深密經卷第一
我已顯示
於一切蘊中【清淨所緣 是勝義諦】 。

我已顯示
於一切處 緣起 食諦界 念住 正斷 神足 根力 覺支 道支中 【清淨所緣 是勝義諦】



●達摩大師 血脈論
應眼見色,應耳聞聲,應鼻嗅香,應舌知味,乃至 施為運動,皆是自心。
一切時中 但有語言道斷,即是自心。



●六祖壇經
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
如是 一十八界,皆從 自性起用。





不學經 不知五蘊 六根 十八界 空 修成無明

才有這些 「實證到真如佛性、本心,在你的心裏就會認為實有個本心」 問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一

舍利子言:
何等法 無所有,若不了達 說名 無明?

佛言:
色 無所有,
受、想、行、識 無所有,
以內空故、外空故、內外空故、空空故、大空故、勝義空故、有為空故、
無為空故、畢竟空故、無際空故、散空故、無變異空故、本性空故、
自相空故、共相空故、一切法空故、不可得空故、無性空故、自性空故、
無性自性空故。

舍利子!
眼處 無所有,
耳、鼻、舌、身、意處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色處 無所有,
聲、香、味、觸、法處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舍利子!
眼界、色界、眼識界 及 眼觸、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耳界、聲界、耳識界 及 耳觸、耳觸為緣 所生諸受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鼻界、香界、鼻識界 及 鼻觸、鼻觸為緣 所生諸受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舌界、味界、舌識界 及 舌觸、舌觸為緣 所生諸受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身界、觸界、身識界 及 身觸、身觸為緣 所生諸受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意界、法界、意識界 及 意觸、意觸為緣 所生諸受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當佛說「肉身雖取滅度 法身存在」

● 増壹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是故阿難 當建此意。
我釋迦文佛 壽命極長。
所以然者。
肉身雖取滅度 【法身存在】
此是其義 當念奉行。

【法身】= 佛性



學阿含 卻說「無佛性」 ???

這「大妄語」 以後怎麼面對信徒???
2016-07-25 12:22 pm
問:這個具備真如佛性的眾生本心,會滅還是不滅呢?
=======================================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為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是見,即是真如用。
 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莫於大乘門,卻執生死智。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結論:如果你沒有實證到真如佛性、本心,在你的心裏就會認為實有個本心、有個真如佛性可得。
=====================================================================
我從來都信佛


六祖的開悟,顯示他能觀察,並說出「本心」的相關資訊。即可以說明清楚「本心」的特性,此豈不是第六識的智慧?如果第六識不能相應「真如佛性」而觀之,何來的這種出世間智慧?
============================================================
三藏十二部
2016-07-25 12:57 pm
嗯 .... 用 "探討" 來說的話 ~
這篇寫得真是很不錯 !!

嗯 .... 一般會用 " 辯正 " , 是二元相待的 "已習" 之迷。
倒是不需要對迷者所 "痴" 而困擾啦 ~。

不過 ~ " 法理 " 倒是重要的檢證.. 。

此見 ~
2016-07-28 3:35 am
佛性? 本性? 本心? 如來藏? 真如? 阿賴耶?
一團毛線糾纏不清,何不跳出來,當下守護根門,斷除三毒?

千萬別像某些團体,自認為"明心見性,眼見第八識",卻是嗔心比天高,一言不合,開口就是邪師法亡惡魔罵不停,天天咒人下地獄....

我真的很懶得再和外道囉嗦了,道不同,各走各路,你家的佛肯定不是我信的佛陀,你吹的大乘也肯定不是我信的原始大乘。 雜阿含號稱諸乘共法,但真的嗎?

(0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 (03)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0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果還別有大乘,那是你家的事了,你家的"佛"可以前後自打嘴巴,我信的釋迦佛陀說一不二 ,決不如此。
2016-07-25 5:53 pm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開悟自家本心真如佛性的目的為何呢。

若有一個自性可得非名自性、若有一個本心可得非名本心、若有所悟非悟、若有所見非見、一切顛倒妄想妄心妄識分別所得。說真如不過如真、如真非真是名真如。既然沒有一個真如可得、大德們自然能理解一切不過為了眾生表象如真而已。

本心也好、自心本地真如什麼都可以。如幻似真、目的讓眾生方便體會。所以問「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開悟自家本心真如佛性的目的為何。」

有生必有滅、人無法期待自己出生後永保青春不死、即便是菩提樹上初生的新芽、有一天會翠綠也會枯黃凋零。然而這些生生滅滅之間、還有一個不會生滅的自性存在、以超越我們的想像力和理解永恆存在。「當一切會生滅的生滅完了、剩下那個不會生滅的是我們的自性。」

既然自性不會生滅、不是以人們所理解的方式存在、它就不會有一個叫自性的東西存在眼前。因為一旦進入世間法的存在、就會有消逝的一天。好比樹上結的果實、落地後腐朽敗毀。所以說沒有一個什麼自性、本心、真如可得。雖然了無可得、卻又存在。所以說它超越眾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在你能意識思維討論包含辨正不到的地方存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離四句絕百非。」

所有的文字形容不過是拿來包裹自性。好比你拿水彩筆畫一個人、畫得再像也不是本人。所以說真如不過如真、方便讓你理解真如自性而已。然而要想悟自本心、識自本性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各種方便法門去修、相信以前的聖賢留下很多資料讓大家參考。

在還沒能明心見性之前、建議大家守五戒行十善積聚自己的福德智慧資糧。相信大德們都做了不少、才比一般凡夫更有智慧去理解佛法。

如果你已經明白自性是什麼、相信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利他而已。
2016-07-25 2:48 pm
根據無罪推定的基本法理,沒有人需要自證無罪。
在沒有證據下,也沒有任何人有權認為他人有罪。

再如,你去超商買當日的報紙,就儘管去買。
也不需要多慮,有沒有你要買的某家報紙。

好端端的,為何要拿有無來自尋煩惱呢?
這好端端的,不就是本心自性、真如佛性嗎?

這好端端的,不屬有無。故曰,離有無二邊。
有即生,非有即無生。既無生,即無滅。
故曰,非有非無,不生不滅。

世尊在嗏帝經中所說,不也是此意嗎?
所以,羅漢桂琛禪師說:「若論佛法,一切現成。」

前五識,不離佛性第一義。只要不落意識,即是不落二邊。
如何是不落意識?舉一則公案為憑。

趙州因侍者報,大王來也。
師曰,萬福大王。
者曰,未到在。
師曰。又道來也。

《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一僧問師云,黃梅意旨,甚麼人得?
師云,會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還得否?
師云:我不得。
僧云:和尚為什麼不得?
師云,我不會佛法。
==============
性體離於有無等一切二元,相用即於有無等一切二元,二即不二,不二即二。
故,即離、有無不二,性相、體用如如。
不著有,故說而無說。不著無,故無說而說。說無說不二,謂之「說於中道」。

眾生起惑造業之過失,在於相用,而非性體。
眾生妄想執著相用為實,亦即妄執有無等一切二元為實。
其中,六凡眾生妄執相用實有,四聖眾生妄執相用實無(實空)。
二元如人雙足,互為前後,前後不定,始能成行。
若執一足定須在前,另一足定須在後,則觸途成滯,不能成行。
二元如人起念,前念滅曰無,後念生曰有,生滅有無前後交替互換,始能成思。
若執於前念定須在前,後念定須在後,有念不是無念,無念不是有念,
則一切定格,不能成思。若如此,豈不是墮入斷滅相?世尊又豈能說法利生?

反之,若了二元假相,實為不二,即證不二自性理體。乃曰,二即不二。
體性既明,仍以有無等一切二元為用,以體用本不二故。乃曰,不二即二。
無奈體性未明者,見人說有,便又執有,見人說無,便又執無。
殊不知,體性既明者,說有亦可,說無亦可,有無不二,隨機擇用罷了。
六祖乃云:「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古今學佛者,無不以悟明體性為先為要。
此事無人能替,惟須親力親為。總不能教佛去到你心裡頭,替你除障吧?
===============================================
說有亦可,說無亦可,有無不二,隨機擇用時如何?舉一則公案為憑。

僧問趙州:「狗子有佛性也無?」
州云:「有。」
僧云:「既有,為什麼卻撞入這箇皮袋?」
州云:「為他知而故犯。」
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云:「無。」
僧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狗子為什麼卻無?」
州云:「為伊有業識在。」
================
說有,不離體,說無,亦不離體。
至此,法法不二,法法平等,始為「本地風光」之法法全真也。
2016-07-29 10:07 am
白話的東西還要翻譯甚麼?翻成英文嗎。
經文說於惑亂不起妄想,故説為如;朋友卻說,聖智本已是如。

「如」這個字,是幻中的描述,說如幻。聖智非幻,為何說如?
心,說真心,以離妄心;
如,說真如,以離如幻;
性,說幻性,以離性自性;
===
從計著相聲聞起,靜修朋友的習慣就是提取某段經文中某句,特別加以闡述,以合乎自心所建立之相,因此本段,經文的意義只是靜修朋友的自相嗎?


一個人要論正智,真如,須具備那些條件?
例1
靜修朋友分别這些名相時,是以那個正智而述,阿羅漢?八地菩薩?佛?

例2
静修朋友分別當時,你的真如作用與否?
例3
真如認識正智嗎?
正智認識真如嗎?
般若不是正智嗎?
你所説的都是你的自相,你提到的一點是共相,
自覺聖智差別相,但只限於此名相,如果再問,聲聞建立什麼聖相?那又要回歸自相去。
2016-07-26 2:44 am
※說「有個本心真如佛性」,是錯誤的。
 立真、執有,皆非佛說。
 此一類人,不能明白「無妄想」與「妄想境界」。
※說「沒有本心真如佛性」,是錯誤的。
 這墮入了唯心論,無法擺脫「我思故我在」,故對於「不立真」
 ,就解釋為甚麼都沒有。
 此一類人,不能善分別「真如本性」與「無所有地」。

問:這兩種錯誤是怎麼發生的?
答:不明白佛說「不生不滅」的義在「無妄想」。

-----------------------------
<說明「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的兩種義:
 非幻→指的是圓覺、聖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四卷楞伽經的定義)
 如幻→指的是「不變」,如自性。(楞嚴經的定義)
    (楞嚴經是一本覺性心不分的法說。故這種定義,可以同
     時適用覺性心,非常的有智慧。)
    「變」者,才會是相對二元。此種定義的不生不滅,仍然
    不會落入相對二元。
※必須證?
 非幻的不生不滅→
   道不用修;無有證者、可證者;寂靜是覺;離幻是覺;
   聖智不可做性非性想;...等等經文章句不勝枚舉。
   皆是述說此無妄想的境界,沒有「證」這種事。
 如幻的不生不滅→
   有五十二菩提路,必須要次第修「證」。
   例如:等覺、法身、第一義、自性...等等,皆必須次第
      修證方可得成,沒有頓悟就具足五十二菩提道直達等
      覺位的神話。
 化佛如如,是大乘法的精隨,為的是行菩薩道,有無量法門要去
      學習。
 法佛非幻,根本不必修,止妄即是、極靜即是、離幻即是;
      此非妄想境界,沒有可學的,故說「道不必修」。
※這兩種不生不滅的義,其「無妄想」所指為何?
 非幻的不生不滅(寂靜)→任何性妄想皆不起,故說「極靜」。
 如幻的不生不滅(不變)→不於相上起妄想;自共相性妄想還是
             建立的,故說「不變」。
             自共相皆是不變的義。
※如幻三昧並非三昧:
 三昧,在正修真三魔地,義在解脫,是常定。(法佛境界)
 如幻三昧,是行於如來藏境界的大定。(化佛如如的境界)
 三昧,說息見。(法佛境界)
 如幻三昧,說般若。(化佛如如的境界)

問:探討「悟自本心,識自本性」之辯正! 禪門祖師常說這些話:
  「本地風光」、「識自本心、見自本性」....etc. 就是要禪門
  學人開悟自家本心的真如佛性?
答:禪門以無念為宗。
  「悟自本心,識自本性」皆是化佛如如的功課,是妄想境界、
  是般若為用的境界。
  經云:「如如非覺觀」。
  這並不是在說「極靜是覺」的法佛。
2016-08-04 10:31 pm
真如(釋迦牟尼佛心)於世間惑亂(生老病死)(常)顛倒(如幻)不顛倒(非幻,如實),心出離世間卻不離世間,能見諸法空相,因果不空,善解因緣,調癒世間.
2016-07-29 12:42 am
有人說:緣起性空。有人說:般若不空。到底空或不空,我看是,空!空!空!
兩眼一閉,兩腳一伸時,萬事皆空。把佛法當作玩具,堆疊出想像中的美好。
問說:本心在哪?不知道,學法幹啥?莫宰羊,
釋迦摩尼是誰?不認識。 我忙得很。再說啦!
2016-07-26 9:46 am
「觀嚴」所說:探討禪門祖師開示的「悟自本心,識自本性。」

其議題的成立,必定要以信受正真佛教的經典為前提

這種條件,不是他這種信奉追隨印順六識外道邪法思想者,所具備的

真善知識無論如何以所修證的深般若,來引經據典、來舉示 佛世尊

的真實法教,證明實有第八識如來藏本心自性功德等等;對一個敢狂妄

無智到否定大乘經典、妄說大乘非佛說的邪師、學人來說,是毫無證成

效應的,是無效用的,是無法奈何他的!

莫說大乘經典都不承認,連初轉法輪的阿含經典,都還要依「印順佛」

意來擇取承認什麼「根本佛法」與「原始佛法」;看來,除非有「時光

墜道機」來還原佛世現場,否則要證明「根本佛法」也不可能的。

所以,這個題目註定是無有正解的,隨意各發抒己見而已,還能怎樣?

 
2016-07-27 9:38 am
你問佛性會滅不會滅 如同前陣子很慘忍的某人為自己的名利 用秘法術真殺人卻假說斬貓 設計了什麼道得即救 道不得即殺 的某個假裝古佛的王老師 (薩旦 提婆達多)

前陣子躲在這 設計娑別人 愣嚴咒 和大悲咒 在說的就是此王老師 想殺母陀 假裝他是古佛遣入佛教的就是他們
以前說他們自己家是什麼城隍爺 什麼太子 現在又說他們自己家是什麼關聖帝君 什麼他老婆是小龍 又什麼釋尊儒尊道尊 ~~~他們父子是三摩啦 也就是愣嚴咒上的三魔 想秘密竊陀 還想殺陀 佛教的僧迦千萬別被他們騙了
末法魔假佛想潛入佛教壞佛教

~~有人的妄想世界~~只見親友 只見敵人(非友即敵) ~~~是活在相對空間~~活在二度空間 (道得和道不得才有什麼斬不斬)(非黑即白這是最下等空間通常只有畜牲才會)
~~~有人的妄想世界 ~~~見親友見敵人見陌生人~~~三度空間
~~~有人的妄想世界~~~見親友見敵人見陌生人也見聲聞乘 ~~四度空間
~~~有人的妄想世界 ~~~見親友見敵人見陌生人也見聲聞 緣覺乘~~五度空間
~~~有人的妄想世界~~~見親友見敵人見陌生人也見聲聞 緣覺乘 大乘 ~~六度空間

~~~而佛的佛性起用~~~六根能見所有人的妄想世界 ~~一切無礙


收錄日期: 2021-04-28 16:54: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725035655AANgYg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