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註 2]) 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廣東香山翠亨村(今廣東中山)人,為醫師、中國的革命家、政治家、中華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
孫中山早年曾受中國傳統教育和西方近代教育,認識歐美世界較深,通曉粵語、官話、英文,曾在香港華人西醫學院學習,曾經上書李鴻章要求滿清政府改革,後因滿清政府積弱不振,於中日甲午戰爭時,在檀香山創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後在東京合併改組為中國同盟會,擔任總理。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中國的革命領袖。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孫中山革命爆發前曾在美國收到黃興的匯款電報,而辛亥革命主要是由中國同盟會中部機關部湖北負責人居正主導下,由受革命思想啟發的新軍團體「文學社」社長蔣翊武與同盟會會員組成的「共進會」孫葆仁主導發動起義[5][6],起義爆發後黃興由香港北上武漢相助指揮,而孫中山在起義爆發隔日於報上閱得辛亥革命之消息,並未立刻歸國而是繞遠路抵達歐洲,遊說英、美、法、德政府與四國銀行團,要求列強保持中立與終止對滿清的貸款,並且支持中國革命[7],雖未取得列強真正的支持,歸國後被多數革命者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新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領導人物,因此,被選為臨時大總統[8]。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革命發起者,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他是一位在海峽兩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華民國尊其為國父而中國國民黨尊其為總理,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稱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http://www.ait.org.tw/zh/dr-sys-and-us.html
美國國會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中國勞工移民至美國並入美國籍。1895年10月26日,孫中山先生因首次廣東起義失敗,受到滿清政府通緝。次年1月,轉赴檀香山,因為清政府通緝,且保皇黨到處伺機破壞革命運動,孫氏不得作周密的安排。在親友勸說下,申領「夏威夷出生證明書」,於1904年3月14日取得。在申請表中填寫他是1870年11月24日出生於夏威夷歐胡島。就這樣,孫中山先生不僅入境美國本土,並獲得了美國公民身份。
1904年4月7日,孫氏從夏威夷乘坐「高麗輪」至舊金山,上岸時遭美國移民局扣留,被判決由原船送回檀香山。在華僑奔走協助下,聘請律師上訴,三週後,商務暨勞工部批准孫在美居留。孫中山先生獲釋後,即公開在美從事革命運動。
民國2年(1912)6、7月間,夏威夷商務暨勞工部移民服務督察主任與美國華盛頓特區移民領事總長,雙方討論孫中山先生在接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職務的同時,是否便失去美國公民身份?結論指出:「孫中山先生近日於雜誌文章中表示他出生於中國,且不論其出生地為何,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已完全確立其中華民國公民的身份。」
Yip